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时间:2023-01-23 16:36:33 教案 我要投稿

我的母亲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母亲教案15篇

我的母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三) 与文本对话。

  从4、13两段中的“训练”和“影响”分别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两部分内容:5—7段、8—12段。

  1、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能会生发出一些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谈到“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一些因为学生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的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

  2、母亲对待他人和对待胡适的态度是不同的,胡适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细微处,找到母亲与其他人相处时胡适的所见、所感:母亲如何对待我的败子大哥,如何对待我的'两个极难相处的嫂子,又是如何面对浪人五叔。在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母亲的宽容、仁慈、温和的性格;同时学生也找到体现胡适当时的心理的句子,如第8段中“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我渐渐明白……”、第10 段中“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从中深入体会胡适当时的心理,感受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3、引入材料:梁实秋谈胡适、彭红 《好人胡适》,具体感受母亲对胡适极大极深的影响。

  引入材料:胡适的《奔丧到家》和《先母行述》中的语句。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四)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节课。

我的母亲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提炼母亲的品性和特点。

  难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思考、概括,合作探究,难处教师引导。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ū)绰号(chuò)庶祖母(sh)

  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

  舔去(ti?n)侮辱(w?)

  2、给出释义,让学生说出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二、导人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现在请你们回忆母亲给你深刻影响的一个片断。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教给我们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享用一生,我们应该感激她。我国的大作家,大学者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伟大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曾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

  3、读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母亲在我眼中的形象。

  4、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二是作者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的几件事。三写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理解、研讨课文

  1、本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我的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2、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5分钟)

  六、朗读分析课文:

  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回答: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回答:“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3、详略得当。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我的母亲教案4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教材特点: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文章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3、教材处理:

  教学本文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学生情感体悟和语文视野的开拓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为此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

  1.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

  (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3)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4)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来组织教与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揣摩--作品感悟--课外拓展”的学习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2、在教学中以竞赛活动、媒体演示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积累、表达交流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自然、质朴含义丰富的语言。

  3、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四、教学互动过程具体如下: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前布置)

  1、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

  ②了解作者及相情况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抓住关键句、段。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2、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舔去(tian) 侮辱(wu)

  (2)速读抢答:母亲在文中充当了三种身份,哪三种?文中哪些句子有提到?

  慈母、严父、恩师

  文中句子:第(4)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6)段“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3、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母亲的慈母事情

  (1)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表现母亲的严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表现母亲的恩师事情

  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B.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表现母亲的“刚气”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2、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即文章最后一段。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4、请学生再选择一些类似的语句并把相关词语标示出来。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1、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2、请学生发言。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为把课文向课外综合实践延伸,结合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并结合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学实际,教师布置学生分组,用一周的时间去准备以下内容:(综合性学习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特点)

  (1) 收集有关母爱的古代诗词;(古代诗词组)

  (2) 收集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组)

  (3) 收集有关母爱的歌曲歌词;(歌曲歌词组)

  (4) 收集有关母爱的音像作品;(音像作品组)

  (5) 收集有关母爱的感人事迹;(母爱故事组)

  (6) 准备有关母爱的写作交流。(各生均需做)

我的母亲教案5

  (一)导入

  屏幕显示:

  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写着《我的母亲》——老舍,右下方是老舍图像。左边字幕:母爱、生命的乐章。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人性魅力。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便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很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书写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散文。

  (二)审美阅读,情感体验

  1、母亲的形象美

  老舍的母亲并不识字,她是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她毕竟又有其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她为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育”,使他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种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那么,在老舍的眼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呢?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跟着作者走进他贫寒的家,去认识那位伟大的母亲。

  学生阅读思考、概括,屏幕显示:

  母亲的形象美 勤俭诚实

  吃苦耐劳

  热情好客

  谦让随和

  善良坚强

  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

  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议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12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17段也有这段话:“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2、母亲的情感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②为了让“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③“我”毕业,“我”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当“我”违背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有不满和失望,母亲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在于对事件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再找出本文中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体验母亲的`真挚情感。

  例①:(三姐出嫁时)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例②: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的内心情感:

  ①作者以简洁的神态、动作描写,在极短的篇幅内将母亲内心对儿女难舍难分,又怕儿女为自己担心而强抑悲痛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笑”、“愣”、“叹”、“递”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画出了母亲此时此刻心潮的起伏线:由高兴的巅峰跌入失望的谷底,再强忍失望之情“平静”让“我”离开,读者不得不叹服于母亲那颗宽容慈爱的心。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母亲的情感美宽容

  无私

  坚忍

  (三)情感表达

  听老舍先生追忆逝去的岁月和永恒的母爱,让读者与他一起体味人间这弥足珍贵的真情。此刻,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这时,要求同学们搜索记忆的点滴,展现生动的细节,抒发真情。

  教师补充:

  “儿女各奔东西后,对母亲是一种温柔的煎熬,也许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但你还是把儿女的照片和音讯当成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信物……”

  “娘的脚冬天也是裂很大的血口子的,娘用塑料布扎上,一瘸一拐的去挑水,一想到这,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

  “母亲的话却有些颤抖:‘孩子!妈与你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我能不担心吗?’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

  ……

  (四)拓展

  推而广之,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古到今,有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

  补充资料:

  孟母为了选择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三迁其居,培养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亚圣”;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用苇秆在沙地上画字教他认读,成就了一代文豪;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教导出一代名将,千古英雄……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永恒之光孟母三迁

  欧母教读

  岳母刺字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

  ……

  (五)总结

  母亲的伟大还在于:母亲千辛万苦养育孩子,一旦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母亲又毫不犹豫地献出她们的至亲至爱,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片断,然后屏幕显示:

  是母亲养育了孩子,成就了孩子,而当祖国需要时,母亲又义无反顾地献出她们的孩子,母亲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我的母亲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揣摩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节来体会母爱。

  2.学会做批注、学会用截取法表现人物。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细节,体会母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创设情境: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惊人的伟大。

  2.学生自助: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2)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3.求助互助: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4.教师补助: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5.课堂小结。

  6.课堂巩固:朗读感人细节。

  7.课后续助:《同步练习》课前思考。

  第2课时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内容:(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请你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2)品读四个片段中动人的话语和细节,体会感情,说说自己的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求助互助:

  (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2)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4.教师补助:(一是截取法,二是主题的拓展)

  5.课堂巩固: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6.课后续助:《同步练习》“合作探究”题。

  课题:《我的母亲》 班级 姓名

  学生自助: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生字词注音。

  瞥见 人影憧憧 元宵 惺忪 娓娓动听 颊上

  呜咽 万籁俱寂 女红 歉疚 辗转反侧 唏嘘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分别朗读这四段,并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课堂巩固: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 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 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 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 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2.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 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3.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续助方案:

  1.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她是一个 。

我的母亲教案7

  学习目标:

  1. 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 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3. 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同学们都预习了吗?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预习的?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的:

  1、字词。(直接讲,不上黑板。)

  2.人物形象。

  3.分几个部分。(的文眼。)

  4.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都做了很好的预习。那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思考,并形成自己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1.有,那就请学生提问,仅限3位。2.没有,要求同学们以后阅读一定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更有阅读价值。)

  二、教师:从同学们预习反馈来看,如何阅读、预习写人散文的方法也就能得出:其实,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写了什么(1、2、3)?为什么写(4)?怎样写的(5、6)?其实这是读任何文章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只是不同的文章我们思考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当然,最根本的前提便是我们要思考。

  1 字词等基础知识。

  2 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人物的形象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4写此人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和详略的?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6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或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

  三、老师问几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借此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夹杂了老师自己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共享。

  1.分别请学生读胡适的简介与最后一段:“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一胡适14岁就一个人在外闯荡,却成为近现代史举足轻重的'大家,她的母亲功不可没,母亲究竟是如何影响他的? 请大家阅读文章,分条列出。注意在文中划出你的依据。(注意文中的修饰性词语:从不、轻轻地哭(效果)、请宗族本家)

  (1)谆谆教诲,不断反省自己。

  (2)严格督学。

  (3)保护孩子自尊心。

  (4)疼爱胡适。

  (4)温和、宽容、忍让、善良:对待大哥及其债主、处理与两位儿媳之间的矛盾。

  (5)坚持原则,正直刚烈,不受别人侮辱。

  投影课本中没有的母亲对胡适的帮助。

  2.从中可以看出,有的是母亲对作者刻意的教育,有的却是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胡适一步步成长起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投影):温和、宽容、忍让、善良、刚烈……

  3.我们再换个角度审视母亲,母亲还是一位不容易的人。文章中有一句直接体现母亲的不容易?痛苦。

  痛苦体现在何处?

  (1)寡妇、后母

  (2)胡适大哥赌钱欠钱,除夕在债主的吵骂声中度过有6、7次

  (3)两位媳妇喜欢摆脸色(最下流的事)

  (4)流言蜚语对母亲人格的中伤。

  投影课本中没有的有关母亲的介绍。

  思考:突出母亲的痛苦有何作用?

  (1)母亲生活的不易,更好地衬托了母亲温和、宽容、忍让、善良的品质。

  (2)注意那个时代。封建影响极其严重的时代。胡适的母亲23岁便成了寡妇,一位没了丈夫的寡妇在其所在的宗族中是很没有多少地位的,大家还记得《祝福》中的祥林嫂吗?他就是死了丈夫没了儿子没了地位而被赶出家门,所幸她还有胡适啊。这就是为什么她如此严格要求胡适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亲一方面要把胡适抚养成人,同时,作为后母后婆,她还要照管丈夫前妻留下的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又不甚懂事的儿子儿媳,这就使得“母亲”的处境十分艰难和尴尬。而她的不露怒色、轻轻地哭泣、请族人评理其实也是母亲处事的智慧,她用她的品德与智慧,赢得了家人的尊重,让儿子走上了正轨。

  4.我们再换个角度,大家能不能从文章中挖掘胡适的品质。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提醒学生是怎样的语言风格?)整文章语言质朴、平和,未见一点矫揉造作、辞藻华丽之感,感情却极显真挚。(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段自由朗读,体会质朴语言所带来的真挚的感情。)

  谦逊、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谦谦君子的风度。

  这样的品格是谁影响的?而这正是母亲潜移默化的结果,更能衬托其母亲的伟大。

  5.文章结构安排: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何这样安排?(机动板块,如果来不及,可以做课后思考作业。)

  (1)这课文节选自胡适先生四十岁时所写的自传体散文《四十自述》,传主实际是作者本人,作者写母亲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就写了较多的自己童年的经历。(关注书下的的注释)

  (2)“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3)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

  6.回头看看同学们的问题有没解决完(相机而动)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3.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以上便是这节课我想与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希能有所收获。、最后让我们集体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胡适对母爱的感激与怀念。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结束本节课。

我的母亲教案8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周星期三)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

  舔去(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课后记录:

  (第三周星期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节课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虽然课前设计,自认为已经很详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感觉到有不妥之处。

  1、导入的重新设计

  《我的母亲》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并且带领同学们一起诵读一句关于母爱的名言。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感觉到学生缺少责任感和对父母社会的感恩的心,上课学习积极性差,而且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所以,就布置学生让他们回家后好好的看看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想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的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意识到这样的导入,游离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所以就改成了引导学生一起读单元提示,领悟到本单元第一课是《藤野先生》到这第二课的《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的文章,而回忆性的文章应该如何学习,回忆性文章中内容的如何计和安排,这样的一个总结加上引导,带学生开始学习第二课《我的母亲》,明确回忆性的文章应该选择以往的难以忘怀的事情,表现被回忆者的思想感情和品行,观察角度多是当年的视角,不是单纯的对被回忆者的评价,重点写的是难以忘怀的典型事例,让读者自己体会感悟。本课《我的母亲》语言平实,选取了作者童年少年的视角来写,选取了母亲的几件令其难忘的事情,表现母亲的品行。这个重新设计的导入,似乎长了些,但是与课文学习紧密相关。

  2、课文学习要深入

  《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教参设计的,基本上解决了教参上出现的所有的难点重点,包括课后的练习题。但是这样一个泛泛的学习,缺少深入的研究,如何把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入呢?有关母亲的事情都找出,并且分析了母亲的品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写与母亲有关的事情时,要写上一件表现母亲有刚气的事情呢?问题就在于这里作者要表现的是,母亲并不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性子绵软的人,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后母希望家庭的和睦团结团圆,希望全家人都好好的,一切都如同她丈夫在世时一样,其实母亲所有的忍让和忍耐包括对作者严格的教育都是源于对丈夫的深沉的爱,这种爱都发展到崇拜的程度,所以她希望,虽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儿子在她的教育下成为了像他老子一样的人,希望丈夫的孩子们能如同以前的一样的生活,她严格教子,她宽厚待她那些非亲生的孩子。忍让是因为爱,严格也是因为爱,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充满了爱的母亲。这样的一个深入研究,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了母亲那些做法的真正背景是什么,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母亲的品行,她的善良、宽厚,仁慈和崇高。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当时备课太草率,没有真正的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是需要耐心而细致的,备课更是如此。

  3、在教学设计上,学生活动还是太少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更好,这节课,如果加上更多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如学生在课上完成《能力训练》,能把课文多读几遍,思考问题的时候,能真正的动脑动口……

  学生自有学生本身的特点,有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的全心全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途上来。所谓的教无止境是也。

我的母亲教案9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朱德母亲优秀品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朱德年前的照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字音

  3、根据注释说出词语

  4、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朱德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毛主席都赠送了挽联,这样一个母亲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结合文章说一说朱德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结构探究

  文章一共17个自然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所以全文的结构怎么划分?

  (五)课文研习

  1、齐读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哪句话交代了写作缘由?哪句话定下来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哪个词既是全文的主线又总领全文?

  2、母亲一生可回忆的`事情太多,作者选取了最能变现普通劳动妇女的哪个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勤劳)

  3、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母亲勤劳的句子。

  4、母亲除了勤劳之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5、母亲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对朱德有没有什么影响?在文中找出来。

  (六)课堂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的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作业

  1、搜集母爱的诗文、名言、俗语。

  2、朱德的母亲对他影响这么大,我们的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以此为话题写个小作文。

我的母亲教案10

  一导入

  出示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谁能说说这则短信是在什么境况下出现的,

  过渡:是啊,这样的一则短信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母亲形象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邹韬奋一起走近他慈爱的母亲。

  二读一读

  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告诉大家:

  读了(事),我看到了一位母亲。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交流评价

  三悟一悟

  请快速阅读这四个片段,找出最让你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并批注让你动情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比如语言、动作等)或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入手,写出是什么打动了你。)

  学生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评价

  四说一说

  出示名言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法国)

  讲述老师自己回忆的有关母亲的一个片段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感受的母爱,也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口头表述出来。

  五写一写

  编写一则发给母亲的手机短信,借它来传递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情思,表达对自己母亲的爱与感激。字数:100字左右。

  六结束语

  推荐阅读

  胡适《我的母亲》

  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茵》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我的母亲教案11

  教学目的

  1、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方法:自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zhōu)绰号(chuò)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 舔去(tiǎn)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及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

  (1)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质。

  (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四、研读赏析语言

  1、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五、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六、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补充: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______ ,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的母亲。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 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 穿插必要的议论。

  2、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结合练习二)

  (1)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作者写此文时,年已四十,而且已是大学者和文化名人了,但他说“混”了二十多年,用词极为谦逊,讲究分寸。而且在说到自己的“美德”时,还用了“如果”、“学得”、“一丝一毫”、“一点点”等限制词,这些都体现了胡适先生的谦谦君子风度。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而胡适先生的文风正是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结果。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所说: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二、迁移练习

  1、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2、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三、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四、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参考:

  1、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2、课外阅读推荐:《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我的母亲教案12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揣摩语言,学习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表达中心。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要点:抓住文章截取的亮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深入分析母亲细腻的感情。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1.字词教学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四、交流互动 合作探究

  1. 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泪珠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2.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质疑交流

  1.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2. 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七.自主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课外拓展

  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

  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相关配套练习)

我的母亲教案13

  设计意图:

  外出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位怀孕的阿姨,许多幼儿对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的、如何长大的非常感兴趣,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重点放在幼儿收集妈妈十月怀胎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上,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本次活动以幼儿主动参与为主,自己收集、寻找获得信息,(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让幼儿获得知识),在收集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通过集体活动,详细了解胎儿在母体中是如何长大的。让幼儿尝试获得知识的各种途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2、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知道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

  3、教育幼儿尊敬妈妈,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大量的.关于母亲十月怀胎的资料,可由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方法获得信息。

  2、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影像资料、胶水、泡沫板

  3、一位怀孕的母亲

  活动过程:

  一、主题讨论

  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问题: (1)、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2)、你在妈妈肚子里,饿了怎么办?

  (3)、你在妈妈肚子里,怎样活动和长大的?

  (4)、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1、请一位怀孕的母亲

  让幼儿有个直观的了解,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自己没出生前也是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直至出生的,激发幼儿想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愿望。

  2、影像资料

  通过影像资料,让幼儿看到自己在母亲肚子里的真实影像,初步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渐渐长大的。

  3、卡通形象

  进一步加深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初步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三、布置主题墙:妈妈孕育我

  1、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夸夸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最能干”。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自己动手把收集的资料贴在主题墙上,让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延伸:

  回家后做几件爱妈妈的事情,第二天开展主题讨论:你是如何爱妈妈的。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希望大家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体会妈妈养育自己的艰辛,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我的母亲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了解胡适的生长经历,理性考虑母爱和其深远影响。

  2、能力目标:

  ⑴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掌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⑶感悟胡适和其作品所包括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3、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保守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引导同学充沛诵读,掌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和其深远影响。

  2、延伸拓展: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引导同学延伸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如其中的《先母行述》,全貌性地感知胡适和其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分析母亲的形象。品味语句,掌握自传的语体特点。拓展延伸,理性考虑母爱和其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的确,无论是年常年少,还是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就是儿女心泉的自然流淌,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念、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多媒体显示)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你说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腰身变得不再挺拔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孩子已长大

  不愿牵着你的衣襟

  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孩子自有孩子的报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我的母亲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读者》20xx年第6期)

  八、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的母亲》课文解读

  老舍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不属情感型作家,绝不擅长直抒胸臆式的铺陈渲泻。然而,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们却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那在朴实、平淡的语言外衣下汹涌澎湃着的感情的潮水。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感情如此奔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那神秘的力量吧!

  一、母爱如海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危难当头,母亲毫不畏惧,“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母亲就是这样“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不正是无私母爱的折射吗?

  在家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却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让母亲“作了半个月难”才筹齐的巨款,不正是无私母爱的结晶吗?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悲壮的一幕,不正是无私母爱的胜利吗?

  而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时,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一声“去吧,小子”,听起来极平常,仔细品味,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其实,母亲所爱的又何止于自己的子女?姑母常闹脾气,单在鸡蛋里挑骨头,她都默默地忍受着,还自我解嘲地说,“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而“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这默默忍受、乐于助人的背后所闪耀着的,不都是母亲的爱的光芒吗?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话语也说得不多,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家庭,爱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总之,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

  二、母亲是师

  “我”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并不识字,但她却是“我的真正的教师”,对“我”进行了“生命的教育”,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等方面都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继承了一种可贵的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从而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老舍之所以成为老舍,就是因为有母亲这位“真正的教师”,正如作者所写,“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是啊!如果没有母亲,怎会有日后的老舍!想到这点时,作者心中能不激情洋溢吗?而我们能不把对老舍的满腔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其母亲的仰慕与缅怀吗?

  母爱如海,母亲是师。然而,母亲只知付出,从不索取,“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令作者情不自禁地连呼“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

  纸轻情重,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岂是这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这也许就是作者的情感突然变得奔放的根源吧。

  《我的母亲》课堂练习卷

  文章中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中饱含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这些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母亲身上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对我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对下面摘抄的生活细节内容加以概括,说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具体是哪些方面。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我的降生几乎是母亲的死难——恩情]

  ③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我的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02-08

《我的母亲》教案03-31

《我的母亲》的教案03-06

《我的母亲》教案09-19

我的母亲教案09-12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01-26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02-27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03-08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02-17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