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钓鱼的启示》教案 ,欢迎大家分享。
《钓鱼的启示》教案 1
课前,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带读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大家看了很多鱼的图片,可爱吗?喜欢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课文,听老师把这篇课文诵读一遍。(配乐诵读)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
生:我和父亲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鱼放掉了。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生:漂亮的大鲈鱼。
师: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几句话。
生: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我钓到这条鱼,心里怎样——
生:很得意,很高兴。
师: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再请读读这句话。
生1: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生2: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生3: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先请一位同学读——
生:(个人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一、二组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三、四组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钓到这条鱼,我和父亲都很激动。可是,父亲为什么让我把这条鱼放走呢?
生:因为还没到鲈鱼捕捞的解禁时间。
师:钓到这条鱼时,周围并没有人,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这是一个道德抉择的问题,不能因为没有人看见就违反原则、违反道德。
师:说得好!请读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生:(自由读)
师:父亲说这句话的态度怎样?
生:很坚决。
师:请用坚决的语气读读。
生:(读)
师:我是怎样对父亲说的?
生:读——“爸爸,为什么?”
生:(再读)——“爸爸,为什么?”
生:(再读)——“爸爸,为什么?”
师:父亲怎么回答我的请求?
生:平静地说。
师:请大家读读父亲说的话。
生:(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师:“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这句话该怎样读?
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哭出了声吗?再读——
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现在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把鱼放了吗?请找出描写我放鱼的片段,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要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情感,请再读读。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把这段话完整的读读。
生:齐读——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
师:我把鲈鱼放回水里了,是自愿的吗?
生:不是。
师:三十四年后,这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建筑师。当他遇到到的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生:齐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上完了这节课,你们记住了这句话了吗?请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请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做一个自觉、自律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 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美国有个叫詹姆斯的建筑师,他被我们中国人所熟悉,并不是因为他在建筑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2.揭题,齐读课题。
区别“钓”与“钩”,(“钩”像鱼钩挂鱼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划记不理解的词语以便交流。
2、检查生字词语。(出示课件)
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理解不懂的词语,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字词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弄懂,这才是学习语文该有的态度。
3、再次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质疑(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钓鱼为什么会带来这样的启示)。
4、课题是“钓鱼的启示”那么作者到底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先找出来读一读。(课件打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启示)
5、为什么钓鱼会给作者带来这样的启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经历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是按什么线索写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在美丽的夜色中,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去,可是我却不情愿,我的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着,请学生们再读课文3-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如果课文中有合适的词语你可以把它圈画出来,用它来概括,如果没有你可以自己归纳,把你认为恰当的词语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学生自学圈画。
2、交流反馈:我钓到鱼后,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知道的?我为什么得意呢?(一,很难钓上来。二,很大,很漂亮。三,花了很长时间。)再读句子。
3、这么难得钓上一条大鲈鱼,爸爸让我放生,我的心情又怎么样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4、“我哭出了声”,可是父亲依然坚持要我放生,此刻,我的心情又是?你从哪感受到作者的“依依不舍”?
(再次,慢慢的。)
四、课后练习,复习巩固
学到这里,你能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吗?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爸爸要“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事情过去34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课文,引起下堂课。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两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怎么样影响我的成长?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钓鱼的启示》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读懂重点段落,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
1、书写课题,释“启示”。
2、自由读,找出文中我获得的“启示”。
3、读“启示”,初步感知钓鱼这件事的“是”与“非”。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创设语言情境,引读体会实践难。
2、自由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4、体会关键句,读中理解:
指名读、反复读、齐读。
(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深入领悟实践难。
(相机指导朗读。)
2、质疑问难“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把鱼放回湖中?”
3、自由读第4自然段,探究讨论。
四、总结课文
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初步领会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的含义,感悟作者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生齐读课题)。你们有过钓鱼的经历吗?说说你们都希望怎样?(钓到又大又多的鱼)本文的作者也和大家想的一样。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我”和父亲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非常高兴。)板书:我 父亲
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作者因此从中受到了启示。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示,这是我们这节课需要重点理解的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自由读课文的第4—11节,看看你都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
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首先我们要知道“那条鲈鱼”是一条怎样的鲈鱼,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为什么这样读?说明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非常激动,非常高兴)
2.可惜这么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似乎到得早了一点,它比规定捕捞的时间早了两个小时。面对这条大鲈鱼,“我”和父亲的态度一样吗?此时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3.出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这样做对吗?
①在书中找出“我”的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你为什么这么读?体会“我”的心情。
A.“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急切,不理解
B.“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不服气,受委屈
C.我又抬头看了以下四周,……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乞求
D.……我清楚地知道,……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无可奈何
比赛读,看谁读得好!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我”虽然不舍得把鱼放走,但是在父亲的严格的教育下,“我”还是把鱼放回到湖里。你能通过父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父亲为什么这么做吗?在书中找一找,划一划,三人小组议一议。
I讨论交流:
A“划着”“看了看”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为什么要看表?
B“盯着 ”“ 看了好一会儿”此时父亲在想些什么?
C“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得”:必须。说明父亲的态度坚决。你还能从哪看出父亲的语气很坚决?“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D父亲说话时为什么那么“平静”?(他认为自己做得对)
II你认为父亲做得对吗?
不同意见:时间只差两小时,干什么那么死板?
况且四周又没有任何人。
III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是希望“我”从小做一个不贪便宜,诚实守纪的有道德的人。
4.同桌演一演。指名上台演。评议。
(2).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指名读。现在你能理解了吗?结合捕鱼规定的时间谈谈你的体会。齐读。
(3)再次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金钱、名利)
2.“我”面对这些诱惑人的“鱼”时,为什么能处理好,因为父亲给“我”的启示。板书:启示。
3.34年后,“我”已从一个当年不得不放掉钓到的大鱼的沮丧的孩子成为了(生接读)纽约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都要感谢父亲当年给“我”的教诲。板书:感谢。
4.用“因为……所以……”把父亲给“我”的启示与“我”长大后取得的成就连起来说一说。
三、学习最后一段
师读:“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你有什么感悟?
“月光如水的夜晚”那美丽宁静的夜晚,更加衬托出人的心灵的纯净和道德的高尚,因此给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作者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诲,使他受益终生!
你想对这样的父亲,这样的“我”说些什么吗?
四、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那条大鲈鱼似的诱惑人的“鱼”?你是怎样做的?你身边的人有没有给你过一些启示?
五、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法国大哲学家孟德斯鸠的一句话,让我们共勉:“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钓鱼的启示》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单元学习提示,看看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1、生活是一本书。
2、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词语和句子。
(1)交流字形词意。
(2)屏幕出示词语检查。
(鱼饵、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3)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为什么坚持要“我”这么做。
(老师出示关于鲈鱼捕捞开放日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5、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
6、交流学生概括的词语,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重点指导读出“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沮丧”的.语气。)
7、完成书后练习题二。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抄写本课要求写的字,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
1、我小心翼翼地将鱼竿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是与非的选择时,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听写后对照屏幕自查改错)
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
2、默读思考,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试着体会其中的含义。
3、交流语句及自己的理解。
(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导学生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体会第二句:当我一次次……
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里的是与非简单吗?做起来难在哪里呢?
“我抬头……目光投向了父亲”,结合这句话请学生想象,当时“我”的心理活动,以及父亲面对孩子委屈的泪水时会说些什么?
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引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你把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上,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钓鱼的启示》教案 6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钓鱼的启示》。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作者从钓鱼、放鱼的过程中获得了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疑问自由的读一读3-9自然段,从中找出理由。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自由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过度语:“我”为什么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钓鱼的句子读出来。
生读:“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师:从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这条鱼是作者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师: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钓到这条鱼真是太不容易了。
齐读这段话,体会体会。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生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得意)
生:我体会到作者钓到这条鱼时很得意。
师: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得意的心情,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钓到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是多么地高兴、多么地得意啊,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读——
师:钓到这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我当然很得意,齐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过度语:还有其他原因使“我”舍不得放掉这条鱼吗?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看到。
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的相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没到捞捕鲈鱼的开放时间,不能留下。
生:反正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鱼放了。
(4)师: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何以见得?
生读: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师:从哪个词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得意)
师:除此之外,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从“得意”一词我们便可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那么“好一会儿”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师:虽然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抉择,但他的`态度却是不容争辩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得)谁能换个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定、必须)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师: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还是一位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就是父亲的爱,严格的爱、负责的爱,齐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父亲既然那么喜欢这条鱼,为什么又一定要我放掉呢?
生: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找到文中的话读一读。生读:“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就是父亲一定要我放掉这条鲈鱼原因,齐读——“父亲划着一根火柴,……还有两个小时。”
过渡语: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呢?(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请大家默读3-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完成这道补充填空。
2、汇报交流,补充填空。
师:在这个钓鱼、放鱼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 );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 )和( );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
板书:得意——委屈——沮丧——感激
3、师: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放了大鲈鱼是对,不放,就是错,但真正要舍弃时却又很舍不得,这就是钓鱼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师: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出示句子:
a.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b.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两句话,这两个“鱼”意思一样吗?第一个“鱼”指的是什么?(大鲈鱼)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放弃、拒绝)
4、小结:正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师:经历了三十四年光阴的洗礼,作者已经完全理解父亲,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1说,师评价:不用谢,你的成功是父亲最大的骄傲。
生2说,师评价:别人都很羡慕我,因为我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
生3说,师评价:孩子,你能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6、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引读——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从:考试分数、买东西、公共汽车让座、卫生、过马路……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说)
2、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师;这是父亲送给我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这就是钓鱼给我们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希望孩子们将钓鱼的启示铭记于心,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 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像鲈鱼一样的诱惑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给文章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结构
3.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人钓过鱼吗?谁来讲一讲自己的钓鱼经历呀。(请一到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钓鱼经历)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知道钓鱼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看看他是如何钓鱼的?在钓鱼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三、学习生字
捞 饵 溅 钩 翼 纵 啪 鳃 皎 唇 沮 诱 诫践
四、划分文章段落
一(1——3)“我”和父亲去钓鱼并钓到了一条大鲈鱼
二(4——9)“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经过
三(10—11)这件事对“我”的启示
五、课文分析
1.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信息:文章开篇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信息:
a.介绍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b.周围环境 c.钓鱼的地方景色如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五彩的晚霞,粼粼的湖水,初升的.月亮把月光洒下湖面,就像洒下了无数细碎的银子……在这么美的环境下钓鱼,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d.读课文,把这么宁静的美的气氛读出来。
3)分析第三自然段
a.这条鱼是不是我一下子就钓上来的?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不是。“过了好长时间”和鱼在不停的挣扎。通过对钓鱼的细致描写,明白鱼来之不易及鱼很可爱。
b.这鱼怎么样?这是条多么可爱,多么漂亮的大鲈鱼啊。
c.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得意
(过度)我真得意,真兴奋啊,但是爸爸的一句话让我从快乐的云端一下子跌进无底的深渊。
2.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找出文中有关作者的语句并体会其心情
a.“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急切、不解
b.“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难受
c.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乞求
d.我慢慢的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的把它放回湖里去。——依依不舍、无可奈何
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并体会父亲的态度
a.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态度坚决
b.“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态度不变,仍然坚决
c.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不容争辩
3)文中父与子的对话一共有几组?两组
a.父:“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子:“爸爸!为什么?”
b.父:“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同桌分角色练习并请同学展示。
5)父与子之间还会说什么呢?发挥想象力思考一下,和同学组伴表演展示。
六、课堂小结: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布置:
1.生字本上写本课生字
2.预习文章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一、钓鱼鱼:大、漂亮人:得意
(1——3)
急切依依不舍
二、放鱼“我”的态度:——难受——乞求——
(4——9)不解无可奈何
父的态度:坚决不容争辩
三、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0—11)
《钓鱼的启示》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
板书课题:
钓鱼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 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⑴ 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⑵ 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⑴ 师: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
(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作者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⑵ 指名学生读课文。
⑶ 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⑷ 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⑴ 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⑵ 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
反方:不必放鱼。
⑶ 展开辩论:
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⑷ 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钓鱼的启示》教案 9
1、课前:
可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基本教学思路:
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3、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
⑴“得意”:
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可引导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⑵“急切”、不理解的心情:
如“爸爸!为什么?”
⑶委屈、难受的心情:
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⑷“乞求”:
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⑸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
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4、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细节,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我和爸爸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爸爸和我一样喜爱这鱼。
“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情感说,爸爸也很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父亲平静地说。”──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5、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
6、文中有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可结合课后第三题,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以帮助积累,促进运用。
《钓鱼的启示》教案 10
学情分析: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本文的前天,班上有一位叫罗继鹏的学生拾到一台手机,主动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这一机遇恰可用于教学。结合这件事教学,能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结合生活读懂课文,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品德。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体验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
3、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精读课文:坚持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和批注笔记;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继续学习解答自己的提问;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
4、引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读后感或有关规则的文章。
教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一、再读课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1、师:上一节课重点体会了詹姆斯的心理活动,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詹姆斯的爸爸身上,找到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细心品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鲈鱼,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又会是怎么想呢?
2、重点阅读第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共享成果。通过交流,点拨、指导以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当时可能会想:这条大鲈鱼固然十分宝贵,但现在还不到钓鲈鱼的规定时间,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加重要。因此,必须让儿子把大鲈鱼放掉。
3、师: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作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生活中像詹姆斯爸爸这样的人你看到过或接触过吗?
二、结合实际,引发讨论,加深理解,渗透品德教育:
1、师:前天,罗继鹏同学拾到一台手机,交给了班主任,还给了失主。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罗继鹏同学到讲台上来说说拾到手机和把手机交给老师等的经过和想法。
2、师:罗继鹏同学拾到的手机少说也值五、六百元,却毫不犹豫交给了老师,他这种遵守社会公德、拾金不昧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不是都能够像罗继鹏同学和詹姆斯的爸爸一样去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和规则呢?我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是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带我到昌明集市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忙中出错,多退了4块钱给爸爸,我正准备提醒小贩,爸爸却瞪了我一眼,很快把我拉走了。如今想起这件事,真叫我为爸爸的行为感到羞愧,也为自己当时不能勇敢地抗议爸爸而感到深深遗憾。
同学们,像这样的事情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你自己当时的行为?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现在的认识。
4、齐读课文第15自然段(“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加深理解,建议学生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5、引导学生小结:我从《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三、指导学生写“规则”《钓鱼须知》
1、师:近几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过度捕捞,煤冲水库(这是本镇离学校最近的水利工程,距学校1公里左右,所有的学生都熟悉这个地方。)那里的鱼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急剧减少,但那里又是钓鱼爱好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请你为这座水库写一个《钓鱼须知》。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可仿照《小学生守则》写成条款式。
2、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钓鱼须知》整理成文。教师参与学生一起完成。
3、展示写得好的《钓鱼须知》,给予鼓励。要求学生互阅稿子,互提修改意见,认真修改《钓鱼须知》,改定后抄正。
四、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读课文,查资料,问别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教学思考:
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詹姆斯十一岁时的一次钓鱼经历:在离允许钓鱼还差两个小时的时候,詹姆斯意外地钓到了一条10公斤的大鲈鱼!父亲要他把鲈鱼放回水里去,他大声抗议。由于父亲态度坚决,他最终虽然不情愿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大鲈鱼放回了水里。本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终把鱼放回了水里,遵守了钓鱼的规则,这是他父亲严格教育的结果。不难设想,假如当时父亲默许甚至赞成小詹姆斯把鱼留下,将会有怎样的后果。詹姆斯的父亲的确是一位遵守规则的好父亲,他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动,而是毅然决然地命令孩子把鱼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觉遵守规则,而且教子有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这样的父亲能有多少?读到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正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父亲带着我到市场上买衣服,卖衣服的小贩多退了4块钱。我正想提醒小贩多退了钱,父亲瞪了我一眼,拉着我快步走开了。到了家里,父亲还为他的“聪明”自鸣得意。我虽然有些反感,但却无可奈何。我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村农民,他平时也总是教育我们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可面对4块钱的诱惑,他便忘记了对我们教育。或许在他的意识里,别人退错了钱,错误是别人犯下的,他将多得的钱据为己有也就理所应当。
回想起来,我的父亲与詹姆斯的父亲确有很大差别,但是,环视周围,我的父亲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父亲”中普通的一员罢了,他所犯的错,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是那么普通,而对坐在我面前的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想必不少也有着和我类似的经历,也许,他们中的许多人正为此而感到困惑?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家庭、社会、身边的人和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许多时候,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反差,是非黑白,人们往往容易分清楚,但当一己利益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时,许多人都选择了利益,而把社会规则暂时放到了脑后。在教学中,现实生活与文本中的生活的这种反差,我们究竟该视而不见,绕开走,还是面对现实,引起学生的思考?绕开,无疑可以毫不费力地避开教学中的“暗礁”,省下许多功夫,但这样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究竟有多少好处呢?
教学《钓鱼的启示》中,我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假如詹姆斯的父亲默许甚至怂恿他把鱼留下,你认为这样做行不行?这样做会对小詹姆斯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又将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类似的问题你也许遇到过吧?你和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类似问题的?你现在怎样评价他们或自己当时的行为?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些回答或许并不完全发自内心,有的或许只是随声附和。不过我想,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引发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类似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或许尚不成熟,或许不能马上改变其固有的价值观,但他们一定能通过这样的思考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养成在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必定会大有裨益。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尽力开掘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也不避讳其中的假、恶、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
《钓鱼的启示》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摆脱、筋疲力尽、火柴、乞求、余地、诱惑、告诫、严格、实践。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将对他终生受益的道理。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思想教育: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思考“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辅导。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把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生字读画出来,并提出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2.同学间自由询问、解答。
3.教师巡查、辅导,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先指名个别朗读,其他学生对照着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概括出来。
2.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结果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
(1)从课题“钓鱼”和“启示”这两个词,你认为课文的内容会是什么?
(2)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3)在表达时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考虑进去。先口述要点,再整理成通顺的话。
3.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
理出“钓鱼”的过程: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钓鱼——过了好长的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2.朗读“启示”部分,思考:是由什么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点拨:先弄清“钓鱼”与“启示”之间的关系,再理出“钓鱼”这件事本身的顺序。
四、识记生字字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深入理解。
1.默读“钓鱼”部分,并提出问题。
你觉得在“钓鱼”过程中,值得深入理解的是什么?
让学生读后自主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征求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估计一下该看法在全班学生中的认同程度。
2.课堂讨论。
(1)师生共同确定讨论议题。
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或比较典型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参考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提供的讨论题形式。
(2)小组讨论、交流。
①先研究“父亲”的言行。
齐读:“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想一想,“父亲”为什么看时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读时注意读出父亲的语气。
在充分读并对上面的问题有所思考后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再研究“我”的言行。
读“我”跟“父亲”的对话。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注意“急切”一词跟话中感叹号、问号的关系。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读“‘可是不会钓到这样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注意“大声争辩”、“哭出了声”跟所说的话的关系,从中领悟该怎样读出“我”说那句话时的语气。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在充分读,并对“我”的内心感受有所领悟的基础上讨论:
“我”到底该不该把鱼放回湖里去?
讨论要求:
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结合成讨论小组,谈谈各自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实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说空话、大话、假话。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
二、回顾总结,领会道理。
1.齐读“启示”部分,思考:
(1)父亲告诫“我”的话,含义深刻,你读后是怎么想的?
(2)“钓鱼”的经历对“我”的一生有怎样的影响?
(3)假如你以后也遇到类似的事,打算怎样对待?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课文后有什么启示。
(最好不要照搬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拔高,也不强求统一,不同看法允许存在,只要真实就行。)
三、拓展训练。
如果你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呢?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放鱼
钓鱼的启示
得意→不舍↓
→道德
课后小记:
钓鱼的七十
《钓鱼的启示》教案 12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第一批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为教师的所掌握,而且已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学生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已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形成了爱提问题,敢于探索的好学风,对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如读中感悟,抓关键词理解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
(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钓到鱼时:紧张、激动。
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
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
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⑵ “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说。)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
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
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设计思路: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活用文本,感悟语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学时,我尽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进入文本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另外,还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作用,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体验内心
文中的当事人经历的事是学生未曾经历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我两次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能力,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朗读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情感。
本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在湖边钓鱼除了遵守时间的规定,还应注意什么?(如保护环境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会更充实。
《钓鱼的启示》教案 1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钓鱼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3课(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上节课,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整个故事是围绕着一条鱼(板书:鱼)来展开,大家自己读读下面的词语,看能不能用上它们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复习词语:得意地欣赏 大声地争辩 乞求的目光 依依不舍地放回 终生的启示
2.学生用词说话,师相机补充。
3.是的,这正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说的:“三十四年前和终生的启示。”(示句子,生齐读) 二.讲读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生:月光如水)这么美的夜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2.抽生汇报,并示配图与句子。 ①如此美好的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齐读句子)。这一圈圈彩色的涟漪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皎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②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融进这醉人的月色中吧(配乐读句子)。 3.这美好的夜晚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故事发生的时间恰好是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引导生齐答)围绕着这条鱼(指板书)发生的事,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4,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5.抽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留 放。
6.围绕着“留和放”,我和父亲展开了一场争辩,请你找出来,读一读。(生自由读)
7.(示争辩句子)师生分角色读争辩部分。
8.你看,儿子觉得应该“留下”,而父亲却觉得应该“放了鱼”,是留下还是放了,咱们先找找理由,你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我把鱼留下的理由是什么?
▲第3自然段:(时间长、好不容易钓到鱼——通过动作描写表现、鱼儿非常漂亮)
▲第4自然段:离开放捕捞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第7自然段:四下无人。
9.是啊,这鱼儿太诱人了,捧着这条大鲈鱼,我真想
。(学生补充)
10.既然这么想留下这条鱼,我们再试试用上关联词,把理由向向爸爸说清楚吧。(师每一生说都讲: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虽然但是
11.可是,面对着儿子的苦苦哀求,父亲只是说:“(引读)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12.咦,这难道父亲一点儿不喜欢这条鱼吗?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 此时,父亲盯着鲈鱼,他在想:(虽然大,但还有两个小时才到捕捞时间;尽管无人知道,但这是个人人知晓的道德公约。)
13.(师生引读,读出争辩的语气)想到这,父亲把目光转向了我,我急切地问道:
14.是的,尽管心里有多么的不舍,心里有多么的不忍,父亲还是要求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从哪个词看出父亲的坚决?
▲这句话中的“得”可以换成什么词?
▲文中同样表达这种坚决的词还有哪些?(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父亲为什么这么坚决?
15.创设情景,反复朗读:
▲虽然自己和儿子一样喜欢这条鱼,但父亲还是不容争辩地说:
▲虽然儿子在乞求留下这条鱼,但父亲依然不容争辩地说:
▲尽管离开放捕捞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但父亲还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地说:
▲尽管此时无人知晓,但父亲最终还是态度坚决地说:
16.这有大又漂亮的鱼儿又走了,带着我的不舍,带着我因它而产生的梦想又走了,所以说(再出示最后一段)引导读。
17.年少的我不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直到成年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父亲——(师配乐读启示段)
18.成年后,我才知道父亲坚决要我放鱼是为了告诫我:“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却很难。”
19.引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却很难。”并理解。
▲就放鱼这件事来说,留下鱼是(不对的'),而放了鱼是(正确的),(边说边说边完善板书)。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坐起来却很难,你说难在哪?(难以判断对错,做事不够冷静,不想后果。克服占有欲,自我约束)
▲是啊,真难。看来道德二字(板书:道德)不仅仅是是与非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你看这“德”字,中间的这一横就像一把丈量自我的尺子,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这尺子始终要放在心上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描红一横) 20.这尺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也碰到了许多诱惑人的“鱼”,这鱼是什么?(金钱、荣誉、利益)
▲当我面对“金钱”这条鱼时,我想起了父亲说:
▲当我面对“权利”这条鱼时,我想起了父亲说:
21.那么今天,我们同样会面临很多诱惑人的“鱼”,如
▲面对家中开放的电脑,
▲在没有老师在场的课上,我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怎样才能抵制诱惑人的鱼?) 22.是的,当我们每一次遇到诱惑人的鱼的时候,我总会告诫自己:“道德只是个简单勇气和力量。” 三、拓展升华 1.三十四年后,还是那如水的月色,我和父亲又来到了这湖来钓鱼,父子之间又产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 2.是啊,从同学们的回答了让大家懂得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却很难。”所以说:“
“三十四年前和终生的启示。”
四、作业
1.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用心感悟,你便会有所收获。生活中发生的哪件事使你得到启示呢?到生活中去发现吧,然后把它写下来,这样你的体会会更深刻。 2.课外阅读语文书第 页《剥豆》一文。
《钓鱼的启示》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4、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鲈鱼的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我了解他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却能把一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
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
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三,钓鱼的启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钓鱼的启示》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鲈鱼的图片和有关鱼类禁捕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生活是一本书,时时给我们启示和发现,而钓鱼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下文的学习的内容作好铺垫。
二、初步感知,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师: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一然段告诉了我们。(明确:第10段)
2、读第10自然段,找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完告诉老师你的答案。
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设计理念】以提领子的方式,从后文的启示入手,让学生先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以此展开探讨课文的内涵。
三、贯穿全文,重点把握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体会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小黑板出示)
师:同学们都很棒,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我们先来学习句1,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也可和同桌讨论。(生读。)
师进行教学提示(此环节可展开小组讨论):
(1)从字面意义上讲,“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明确:对与错!)
(2)联系课文来说,这“对与错”又是指什么?(明确: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的,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对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3)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后查找的资料。明确(根据学生汇报):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和生长,鲈鱼产卵期禁捕,而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有两小时,所以在开放日之前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是不对的,也是不合法的。
【设计理念】首先让学生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与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有利于展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且可以利用此方法进行迁移性学习。然后带出问题“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思考。
(4)“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鲈鱼很难)。
【设计理念】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使课文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2、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9自然段,找找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放掉鲈鱼很难,并用“ ”画出有关语句。
根据学生汇报总结一下句子:
①我从来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很大很美。)
②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拉上岸来。(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
③我抬头看了看,到处是静悄悄的……影子。(当时四周没有其他人。)
【设计理念】读课文,归纳放掉鲈鱼很难的几个原因,以此带领学生理解了解放鱼“难”的根本原因,突破教学难点。
3、师:是啊,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生自由,指名汇报)
①指名回答句子,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总结: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板书:得意、高兴、兴奋)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此处插入思考:想想当时的“我”会对爸爸说什么?而爸爸又会说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和老师提示明确:
“我”可能会说:爸爸反正周围都没有人,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小时,我们就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好吗?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会说:孩子,爸爸知道你钓鱼的.不易,也知道你很喜欢这条鱼,其实爸爸也很喜欢,爸爸也很难割舍,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接受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从小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吗?)
师:爸爸说他也喜欢这条鲈鱼,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根据生回答总结句子并分析:
l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l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明确:依依不舍)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感觉?(明确:无可奈何)
②齐读这5个句子并且读出作者的心情变化。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情感朗读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理解句子2(小黑板出示)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看,把鱼放回湖中,“我”经历了一个多么困难的心理历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此处提示学生找出这句: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进行对比分析。)
l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指真正的鱼。)
l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不是指真正的“鱼”。 )
引导学生回答分析:
师:“鱼”指的是什么?
明确:这句子中的“鱼”指的是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金钱、地位、荣誉,以及暂时带来方便和一点好处的事。)
师:“我”可能遇到哪些“鱼”呢?
明确:可能遇到过的“鱼”可能是:我当设计师可能会有人出高价钱钱收买我,让我把我设计的东西挖过去……
师:“我”遇到了“鱼”后会怎样做呢?
明确:我是不会为这些“诱惑”而动心的。
师:为什么能这样做?
明确:因为父亲当年对的教导我永远铭记于心,并一直都是这样做的。2、师小结,齐读第10自然段!
师:是啊!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再读第10自然段吧!
【设计理念】通过读,以及词语的分析,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句子理解课文。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分析。
四、拓展延伸
读者
留言
小练笔: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也可以选择生活中你遇到的类似的事,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把自己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署上自己的名字,成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
明确: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设计理念】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齐温道德名言
读者
留言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名人又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齐读名人名言。(小黑板出示)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
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
3、“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
【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深化课文道理。
六、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3、钓鱼的启示,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布置作业
读者
留言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放鱼——启示
高兴得意严格教育道德实践
【设计理念】通过简洁、形象、生动而又突出重点的板书,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用小黑板出示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量个句子的学习,贯穿全文,条理清晰。
【《钓鱼的启示》教案 】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案03-21
《钓鱼的启示》教案04-17
钓鱼的启示教案01-21
钓鱼的启示小学教案08-25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09-16
钓鱼的启示课堂教案03-08
《钓鱼的启示》教案(精选5篇)04-07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的教案02-26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