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10-24 07:29:32 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并判断其结果。

  2、通过与同伴交流推理的过程和结果,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3、会用表格来解决推理问题,体会表格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柯南图片:孩子们,请你们看大屏幕,看看谁来了?

  师:柯南,你喜欢柯南吗?

  师:为什么喜欢他?

  师:哪厉害呀?

  师: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侦探。他为什么有名呀?

  师:推理能力很强对吗?(板书:推理)

  师:还有吗?

  师:对了,他善于……。也就是说柯南善于观察,能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所以在破案方面怎么样?

  师:那你们想不想像柯南一样成为非常厉害的小侦探?

  生:想!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推理知识。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推理

  二、在游戏中感受推理

  1、判断粉笔在哪只手里。

  师:我们先通过玩两个小游戏,来感受一下什么是推理?

  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粉笔放入一只手里。问:来,猜猜在哪只手里?

  师:敢不敢确定在哪只手里?

  师:有的说这只,有的说那只,为什么不敢确定?

  师:为什么我们的答案现在是不确定的呢?举手说。

  师张开了右手,做出举手的姿势。

  师:刚才当我攥着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在左手里,有同学说在右手里。当我打开这只手的时候,你能不能断定它在哪只手里?

  生指着我的左手,异口同声地说:那只。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这只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这只手里。

  师:因为老师只有……

  生:两只手。

  师:那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还剩……

  生:另一只手。

  师: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板书:排除法)

  师: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会确定在……

  生:另一种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玩第二个小游戏。

  2、猜猜他(她)是谁。

  师:猜猜他(她)是谁。我们经常玩的,谁愿意来玩?

  生举手。师叫到生1。

  (游戏描述:师叫一位学生到前边,这位学生背对着黑板,师在黑板上写上一位学生的名字,然后等其他学生看过后就擦掉,然后其他同学为他(她)提供线索,只能说这个学生的特点,不能说出他的名字,然后请这位同学猜出老师写的是谁。)

  师:孩子们,她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连续的思考。(板书:连续)

  师:刚才大家给她提供了几条线索?

  师:孩子们,这也是推理,其实在小游戏当中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推理方法,只不过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看来推理其实就在我们的……

  生:身边。

  师:它并不神秘。好,今天这节课老师还带了一个小任务,柯南想让老师在三四班找几个小侦探,当然小侦探一定符合要求。好,那我们就一起走入淘气和笑笑的校园去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推理问题。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师出示: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

  生自主读题。

  师:先说你读懂了什么?你现在知道了什么?

  师:我却有点疑问,这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是什么意思呀?能不能解释解释?

  师:那就是笑笑参加了足球,淘气就参加……

  师:也就是现在我们还不敢确定他们参加的哪一项。

  师:需要什么?

  生:线索;证据。

  师接着出示: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生自主读题,有些孩子开始有想法。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吗?

  生:嗯。

  师:看来我们推理能力是很强,但是孩子们,要想做一名不错的侦探,很好的侦探,还要能把你推理的'过程跟大家……

  生:交流。

  师:表达清楚。(板书:表达)能跟大家交流。

  师:好,现在就请你把你推理的过程记录在大白纸上。(板书:过程)

  师:看谁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更能让家简单明了。用彩笔写在大白纸上。

  生开始记录自己的推理过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好,孩子们请坐好。先来看看黑板。我从咱们班搜集到四种方法。都谁用文字表达的请举手。

  (1)交流文字表述的方法

  (2)交流连线的方法。

  (3)交流列举、排除的方法(表格的另一种形式)。

  (4)交流表格的方法。

  (5)综合交流四种方法。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班出现了四种方法,刚才在大家推理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没有?

  师:抓住了关键句,

  师:我明白了,他们不仅抓住了关键句,而且依据三条线索进行逐步的推理,其实他们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一样的。

  师:而且最后推理出的结果怎么样?

  师:方法不一样,但是你能给这些方法分分类吗?

  师:好了,孩子们,那也就是我们的推理方法大体分为……

  生:两类。

  师:一类是把推理的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跟写日记似的,对吧?还有一种……

  生:简便。

  师:好,那么让你再次选择推理过程的表达方法,你会选哪边的呢?

  生:表格,简单。

  师:也就是你选择这边这类,简单明了,是吗?

  生:对。

  师:那刚才说了,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点,那这三种你觉得哪个更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懂。

  生:表格那个。

  师:它把很多的信息都写在表头上,然后综合起来进行推理。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一个更清楚。

  师:第一个把所有推理的过程都写出来,你觉得比较清楚是吗?

  师:但是如果,既能把推理过程表达清楚,又能让大家看起来比较简单,你觉得是哪一个?

  师:刚才说了,在表达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种方法,但是一定要选择一个便于和大家……

  生:交流的。

  师:好了,其实表格的方法,在推理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板书:表格)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有序的思考,而且能够把推理的过程表达得更加……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表格是否有这样的作用。请你打开数学书86页。

  四、用表格来解决推理问题。

  1、在比较中感受表格。

  2、练习用表格解决推理问题。

  3、提高题。

  师:好,请你看大屏幕。出一道难一点的题。

  师出示

  四个学生A、B、C、D正在上自习,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在练字,一个人在画画,一个人在写作业,另一个人在看书。

  1、 B没有写作业,也没有练字。

  2、 C不在看书,也不在练字。

  3、 D不在看书,也没有写作业。

  4、 A在专心的画画。

  他们各自在做什么?

  五、总结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谁来了?(4只小猴)。它们现在饿了想去摘桃子。我们看看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好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

  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解决“租车”和“购买纪念品”两个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掌握列表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课题:淘气他们学习今天要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耍,这节课,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游园吧(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去游园)。

  一、租车

  1.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数学信息是:有48人去游园,需要租车,小车每辆最多乘12人,租金是120元,大车每辆最多乘18人,租金是160元。

  生2:问题是: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师: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两遍,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说一说:可以怎么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学生汇报思考的过程:可以租3两大车,坐54人,有6个空位,租金是3×160=480(元);

  2.师:到底有几种租车方案?我们来整理一下吧。出示列表:把你想到的租车方案,依次序填在表格里。

  小车辆数 大车辆数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1 方案2 生:独立完成表格,把各种租车方案都填在表格里,交流展示。

  展示完学生的列表后,师选出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代表方案展示

  小车辆数 大车辆数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1 4 0 4×12=48 4×120=480 方案2 3 1 3×12+18=54 3×120+160=520 方案3 2 2 2×12+2×18=60 2×120+2×160=560 方案4 1 2 1×12+2×18=48 1×120+2×160=440 方案5 0 3 3×18=54 3×160=48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1)观察上面几个方案,如何做最到省钱?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最省钱的是方案4:租1辆小车和2辆大车440元。

  师:为何方案1和4都是坐48人,相同的人数,为何租金不同?

  (2)淘气说:如果我们是4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你们能帮帮淘气吗?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试着解决问题,汇报:租2辆小车,1辆大车省钱。

  小结:租车最省钱的策略是: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坐不满,空座位必须尽可能少,尽可能用大车。

  师:解决了租车的问题,同学们开心的乘车去游乐园里玩耍了。在游园的时候,同学们又遇到了数学问题,请我们帮忙解决呢。

  二、购买纪念品

  1.师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观察,汇报:小包装里有3个玩偶,每盒5元,大包装里有4个玩偶,每盒6元。买30个玩偶,可以怎么样买?

  师:大小包装各需要几盒?独立思考问题“可以怎样买?”

  请你写出3种购买方案,哪种最省钱?

  问:怎样写出你的方案呢?(生:用列表)

  2.学生在题单上完成表格2,交流展示

  小包装 大包装玩 偶数量 金额 方案1 2 6 2×3+6×4=30 2×5+6×6=46 方案2 6 3 6×3+3×4=30 6×5+3×6=48 方案3 10 0 10×3=30 10×5=50 比较:哪种方案省钱?讨论:省钱的方案有什么规律?(尽量购买大包装盒的省钱,因为大包装盒里每个玩偶的单价少)

  生: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汇报。

  3.师:利用列表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了租车和购买纪念品时遇到的数学问题。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他们在游园时遇到的问题吗?

  1.笑笑的问题是:买50个玩偶,怎样买最省钱?

  2.淘气的问题是:如果大车可8人,小车可坐5人,我们28人乘车,怎样安排车辆空座最少?

  学生独立思考,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展示,汇报。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游园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学生回顾,思考,自由发言。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动笔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从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题卡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直尺 彩笔 题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看到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上面例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周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先量一量,再计算。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结果和方法。

  师:你测量了哪几条边的长度?你是怎样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请学生充分表达,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预设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3)理解计算方法。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在交流中明确: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

  (4)对比评价。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和评价不同的计算方法。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新知。

  出示练习题目:篮球场是一个正方形,这个篮球场的长是28m,宽是15m,那么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m?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

  ②“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60+60)×2=240(厘米);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是20dm,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2.每张桌子都是正方形,周长是32分米,现在将两张桌子拼成一个长方形桌子的周长是多少分米?3张桌子呢?

  首先求出每个桌子的边长:32÷4=8(dm)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

  (1)8×3×2=48(dm)

  (2)8×4×2―8×2=48(dm)

  (3)8×6=48(d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地砖的周长》教案》,来自网!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孕伏铺垫。

  口答

  246 355 729

  366 217 124 88

  4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出示植树画面,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植树活动,观察画面,上面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回答:每组有多少人?

  你是怎样列式的?(363)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小组合作,找一找解决的办法

  汇报:①借助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怎么分小棒?);

  ②想乘算除:因为123=36,所以363=12

  ③可以把36看成30+6,所以363可以看成303=10 63=2 10+2=12

  ④也可以把36看成66,所以363可以看成63=2 26=12

  你还有什么方法?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三、 反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列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2、 完成试一试第2题: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讲评。

  3、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帮助。

  4、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尝试解答第(1)、(2)两个问题(什么叫几倍?)。

  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四、 总结提高

  1、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2、 尝试完成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反馈。最后鼓励学生多提其他的一些数学问题,要求先在小组内提问题,回答问题,再全班交流。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设计说明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动手操作,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使学生初步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

  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元、角、分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文具的单价初步感受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实际意义的不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都带了哪些文具?说一说你买文具花了多少钱。

  学生自由汇报。

  2.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文具店里有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文具店)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教材80页文具店的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

  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

  学生和同桌交流后汇报。

  组织学生填一填铅笔、直尺等文具的单价。

  预设

  生1: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2:每支铅笔0.50元,是5角。

  生3:每把尺子1.06元,是1元6分。

  生4:每支钢笔6.66元,是6元6角6分。

  2.认一认,读一读。

  (1)正式认识小数。

  课件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作“小数点”。通常把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前后两个部分的读法不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变,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看见什么数就读什么数,不用读出每个数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

  (2)组织学生试读3.15,0.50,6.66。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

  组织学生交流明确小数的读法和表示的实际意义。

  师:6.66元,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整数部分的“6”表示6元,小数部分的“6”分别表示6角和6分。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二、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三、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音乐课上都学习过一首歌叫《时间是小马车》,大家还记得吗?

  齐唱《时间是小马车》。

  是啊,时间匆匆而过,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共同制作作息时间表,做爱惜时间的小模范。

  二、玩中学:

  1.做一做。

  请你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要求:可制作上学时间的作息时间表,也可制作休息时间的作息时间表,学生自主选择。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说一说。

  (1)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3)上午10:00同学们在干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把完成的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展示、交流,然后结合上学的作息时间表,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学中做

  (1)不要求列出算式,只要结果正确就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可让学生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想一想、拨一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80分,到10:10结束,这场足球赛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三、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小丽1秒跑7米,跑了9秒,小红8秒跑了60米。小丽和小红共跑多少米?

  (2)小强6:00起床,6:30上学,7:10到校,小强上学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2分28秒,小刚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4)动脑筋,回答问题。

  ①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②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一条直线?

  ③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④从12:00开始,时针走一圈,分针和时针重合多少次?

  (这道题学生一定会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拨一拨,学生能独立完成。)

  2.实践应用。

  (1)实践活动。

  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2)一天共营业几小时?

  建设银行门口挂着营业时间的'牌子,上午8:00—12:00,下午1:30—5:30,算一算:该银行一天共营业几个小时?

  (这道题的设计是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从7时40分上的,到几时几分下课?从上课到下课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增长了哪些本领?

  以后,我们要按照自己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上学、按时上、下课,并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反思】

  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除了运用在表上数一数的方法外,学生还试着用自己能看明白的竖式去解决,提高了计算准确率和计算速度,但是有的学生总是太马虎,在分钟不够减时,借1时总记不住是60分,导致计算错误,还要加强练习。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口算

  20×3= 0×6= 8×0= 12×8=

  12×4= 22×3= 24×3= 100×4=

  2、竖式计算

  22×3= 320×5= 602×5=

  3、口答

  (1)四年级每班有学生30人,3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引导计算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回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

  ④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72×2=144(元);

  ③3×(2×24)=3×48=144(元);

  ④3×(24×2)=3×48=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4题。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第 1 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 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 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 25=( ) 15=( )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3 0 7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二、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 3025 153 254

  20xx 3205 1503 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游园

  (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

  (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二、算一算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学生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08-06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01-09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19

【优秀】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克的初步认识06-04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22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31

北师版数学教学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