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两只小猴拿到分到的24个桃子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美餐一顿,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
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
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
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在()里填上“>”“<”或“=”。
48÷4()84÷4 720÷8()720÷9 24×3()24×2 26÷2()26×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60—61。
【教学目标】
1、通过涂色和摸实物等活动感受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能够利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学会利用方格数比较图形的大小。
4、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通过动手操作练习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重点】
用方格的数量表示图形的面积;利用方格数比较图形大小。
【教学难点】
不规则几何图形面积的计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pad。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涂颜色比赛。
师: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比一比哪一队涂得快。
师:为什么男同学用的时间短?
生:同样的图形,有的小,有的大。
2、摸实物,体验面积。(摸课本的封面,摸练习本的封面)
师:你在摸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方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大有小。
二、传授新知
3、比较四个图形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大小和两个长方形的大小。那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四个图形的大小。(出示圆、长、正、星)
师: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生:最大的最,最小的是:五角星。
小结:当图形差异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直接比较图形的大小;
4、比较两个长方形
师:那中间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
5、小组讨论寻找合适的比较方法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生:讨论交流比较方法
6、交流反馈
生:尺量;把它们切割、移补;用透方格纸数格子。
7、数两个图形内的小正方形(格子)
师:把这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中,就相当于在两个图形中摆满了小正方形。
师:为什么要摆满小正方形呢?
生:小正方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为什么两个图形的大小一样大呢?
生:因为小正方形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当图形差异不是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统一的度量工具来进行比较图形的大小,例如刚才的两个长方形,我们就可以用小方格纸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8、方格数量一样,但是图形大小不一样
师:小胖做了这样的一道题,他觉得这两个图形是一样大的,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9、提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比较的所有图形的大和小有一个数学名称,叫作面积,所以我们说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就用刚才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
三、练习巩固
练习1:
练习2:
练习3:
左图面积__格
右图面积__格
左图面积比右图面积_______。(填“大”或“小”)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最后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面积的定义,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数学课。
【板书设计】
面积
图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8
设计说明
1.结合情境,进行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呈现淘气存零用钱的情境,引入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在上课的开始,首先进行了整数加减法的复习,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即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计算时应从哪位开始算起。通过复习,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引导。当学生在解决所提的问题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学生马上就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复习的铺垫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最后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
1.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笔算:35+52 168-27
想一想:
(1)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位开始算起?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汇报。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回顾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同时,为探究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1)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
(2)说说获取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用加法解答,列式为11.5+3.2)
(4)探究算理和算法。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
组织学生各自独立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集体交流后个别汇报。
预设
生1: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11.5元=115角 3.2元=32角
115角+32角=147角147角=14.7元
生2:用竖式计算。 生3:用小数计算。
(5)组织学生讨论:
①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不对齐就不能直接相加)
(6)集体评议:哪种算法比较简单?(教师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13页、第1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鹅博士家做客,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7、3、9摆出所有的三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个。)他们三个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呢?密码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
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边摆数字边记数,有的一个人思考,有的则跟同桌合作,一个操作另一个记数,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的思考,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三位数,现在谁愿意说说你的探索结果?
汇报交流。
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交流
(1)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那么开锁的密码也就不能确定,小猴、小鸭、小鸡可急坏了!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7、3、9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
(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你们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1:我们一共摆了6个三位数,我们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左边的数字7,然后将后面两个交换位置,在确定中间的数字3,然后交换两边的数字,最后确定右边的数字9,将前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分别记录下来。(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们也摆出了6个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73、937;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93、739;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97。我们画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这样更加清楚。(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棒!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们也摆出了6位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79;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39、793;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37、973。我们也制作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展示小组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讨论解觉这个关键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汇报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师:(出示课件)这是其中部分同学的摆数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的.,保证了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师随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现在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们找开锁密码吧!(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找出的六个数,现在你们知道开锁密码是什么了吗?
生: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是739。
师:你们真棒!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企鹅博士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他们三位好朋友在企鹅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议说,在附近有个影视城,我们到那儿去游玩吧。在影视城他们不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还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同学们想看吗?(想)
2、课件出示场景1:
⑴请学生说说,图画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随即提出问题:"是啊,他们拍完了《西游记》打算拍照留念,像这样三个徒弟交换位置,共有几种交换方法呢?")
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符号代替人物在纸上比划。
⑶汇报交流。
生1:先确定最左边的人,然后右边两个人交换;
生2:先确定最右边的人,然后左边的两个人交换;
生3:我认为也可以先确定最中间的人,然后左右两个人交换。
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刚才用符号代替画下来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课件出示场景2
⑴教师介绍: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影视城玩游戏,尝试当小演员的滋味呢!可是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要交换角色了,看看明明说什么?(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
⑵三人小组把自己当成小演员,也来做做这个游戏,要保证把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
①三人小组,开始讨论。
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拍照片和角色转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1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来代替,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的方便,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知识面。提示学生:不但数字有排列问题,人物有排列问题,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图形世界里也有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2的问题时,采用三人小组身临其境排列法,不但巩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检验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
(三)运用排列,制作奖品
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已经在你们手中。可是都没涂颜色,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样,涂出所有情况,看谁涂的方法好)
2、学生开始动手涂,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3、个别学生汇报展示,下面学生评价,教师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对老师发的奖品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上让他们来涂发给自己的奖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实所有方法罗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辣、不、怕三个字可以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话,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欲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为下面学习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提出问题:坐碰碰车20元,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20×3=
提出问题:要怎样计算呢?
预设1:可以用加法计算,20+20+20=60
预设2:2个十乘3是6个十,也就是60。
提出问题:那200×3=多少呢?
预设: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提出问题: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呢?
预设1:12+12+12=36。
预设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预设3:用3乘2等于6写在个位,1乘3等于3写在十位,就是36。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3写到十位上呢?
预设:因为1表示1个十,1个十乘3就是3个十。
提出问题:想一想,12×4=应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2乘4等于8写到个位上,1乘4等于4写到十位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三、巩固练习
1.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 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多少钱?
3.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预设2: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乘一位数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理清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 985-423= 259+148=
806-714= 325+464= 310-207=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4.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3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
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
(3)指导学生读。
(4)指导学生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
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
(5)涂色练习。
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6)指导练习。
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导学生写出。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
3、教学例3。
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
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
4、教学例4。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再填空: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5、教学例5。
(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提问: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
(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出上面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一些先折出来的同学示范怎么折。分数的折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折出最常见的几种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题。
这道题是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要说一说为什么。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课外作业
用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4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吗?
3.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针对小组汇报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板书,同时对学生的汇报予以肯定和鼓励。
5. 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笔算减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样进行验算?怎么样估算?接下来,我们就先对笔算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提高
1.梳理算法。
(1)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题呢?(老师板书)
(2)独立完成黑板上这些题。
(3)订正。
在计算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笔算减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5)谁来说说加、减法有哪些验算方法?
(6)把刚才的题进行验算,全班集体订正。
2. 反馈测试。
(1)练习十第1题。
①独立完成
②任挑2道题进行验算,写在旁边。
③(出示课件)全班订正、反馈。表扬鼓励。
(2)小老师。
①比一比哪个老师当得好?看谁不但可以挑错,还能给同学们讲清楚。
②集体订正
(三)拓展应用
其实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学好计算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1)练习十第2题。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你能提出什么跟它有关系的数学问题?
④边出示问题边订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37+118=455(只)
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455+337=792(只)
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图书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这道题。
合作要求:A. 给同桌提一个问题。
B. 每人根据同桌提出的问题,先估计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
C. 根据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D. 提问题的同学进行验算,检查其计算的对错。
④全班交流。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6-20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1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4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7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06-21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文案01-06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1-06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12-0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