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时间:2023-02-14 08:12:40 教案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案15篇

司马光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新词。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砸缸 假山 水缸 别的 叫着 吓哭 慌 使劲 砸破 得救

  (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一、复习导入

  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三、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 喊 叫 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三、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四、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五、朗读指导。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一、复习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四、听写生字词语。

  五、完成作业。

  六、总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举 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 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2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救人的情境,在再现的情境体会中,感受到孩子落水的危险,体会时间的紧迫,知道司马光砸得正是时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拓展整合教材,在多元的材料中走近司马光。

  【教学过程】

  一、学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容易出错的字多读,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学多读。)

  2、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读。)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受本课的愉悦,尊重他们的主体选择,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

  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可你们知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⑴ 学生听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

  ⑶ 请你们认真的再读课文,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这个孩子掉进水缸有什么危险?

  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水缸的大和水很满来得出小孩子的处境很危险。

  ⑷ 指导朗读。师:从你们的回答当中老师知道了小孩子的处境的确很危险,老师也感到了你们很担心缸里孩子的安全,请你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把这段课文读一读。(指导读出担心的语气)

  这是一个缓缓牵引的环节,让学生在初步的理解中在略带忧愁的感觉中,知道这个孩子落入水中的危险,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下面更好的体验紧张情绪的环节做铺垫。同时,本环节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心理体验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言: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担心,你们是一群心地善良的孩子,急他人之急,很想帮助缸里的孩子。他的朋友也很想帮他,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他们慌了。

  ⑴ 让学生感受本段文字。师: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

  ⑵ 请学生说出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师:请同学们说说别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⑶ 引导学生体验当时慌乱的情景。师: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知道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现在请你们同桌讨论:他们慌了,叫着喊着,可能叫些什么,喊些什么?先在位子上演一演,而后上台来表演。

  ⑷ 学生表演,全班师生对表演做评价。

  (表演再现了当时慌乱的情景,让学生再次感受紧张的情绪)

  ⑸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体会。师:同学们,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别的小朋友又都慌了,此时读这一段,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⑹ 指导朗读。师:你们真是富有爱心的朋友。有的担心,有的难过,有的感到紧张,有的感到害怕,怕缸里的孩子有危险。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段。(作好朗读评价)

  如果说上一个环节学生对于紧张的体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则是让学生的这种感觉浮出水面,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情势的紧张与危险,让学生走进了当时的现场,现在学生的心情已被紧紧的提了起来,对人物的担心程度也越来越深。表演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走进了课文,理解了文中的语言,并内化了文中的语言文字,很好的体现了文本对话。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言:怎么办?我们都在心中为那个孩子绷紧了一根弦,现在越来越危险了,别的小朋友的慌乱帮不了他,得有人救救他。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

  ⑴ (感受文字,找出砸缸动作)师:请你们仔细读本段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⑵ 出示卡片,检查问题1完成的情况: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卡片上把动作标出来)

  ⑶ 引导想象司马光砸缸情形。师:再 读读本句话,请你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而且砸了好几下?当时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⑷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当时的情形,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⑸ 展示课件补充学生的想象。师:让我们回到现场,看看司马光是怎样救出孩子的。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再次感受砸缸情景)

  ⑹ 发展求异思维,引导想象。师|:司马光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办法救出了缸里的孩子,假如司马光当时不在现场,是你们在那,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别的办法救缸里的孩子?

  ⑺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⑻ 引导方法比较。师:你们都很有自己的.见地,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想出了办法,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办法和司马光的办法比,看看在当时的情况下哪种办法更好一些?

  ⑼ 引导得出结论:方法是可以,但时间不允许,情势紧张,容不得时间耽误,在特定的情形下,举石砸缸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了孩子,他砸得正是时候。

  ⑽ 指导朗读本自然段。

  (师:你们都明白了司马光砸缸的妙,砸得恰是时候,现在请读读本段课文,注意读出司马光的果断与机智,把自己对司马光的感受也读出来 。)

  在想象中让学生体验了当时救人的紧张情形,让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会,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在学生感受到情形危险后,把救人的任务交给学生,使得他们自然而然的在心中升腾起要救人的正义感。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办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又补充了对原文的理解。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导言:司马光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缸里的孩子,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大家到此都松了一口气,我们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本自然段吧!

  ⑴ 读第六自然段

  ⑵ (说话练习)师: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是那个被救的孩子或是旁边的人你会跟司马光说些什么)?

  ⑶ 一人扮演在场的人,一人扮演司马光,互相交换角色说话。

  历经了紧张救人阶段,此时心情总算能徐徐平缓,轻轻松口气了,由救人的高潮到得救的平缓放松,学生经历了又一个情感体验,交换角色说话很恰当的让学生找到了心理宣泄口,同时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不管学生会说些什么,那都是他们在这一节课上的情感体验所得。

  三、拓展练习

  导言:

  师: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难免遇到危险,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沉着冷静,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救自己,要学会自救。

  1、讲述断臂自救的故事。

  2、出示游泳溺水自救的常识,让学生自己读。

  思维角度的转换让学生由救人的意识转成自救,这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所学中得到另一种生成。

  四、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只是我们了解到他的性格的一个方面,要想更好的了解他,课后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司马光教子俭朴》、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与司马光》等文章,而后写上一句话的司马光。

  课后的延伸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司马光,由面到点,引导学生丰富司马光的人物个性。

  附:《断臂自救的故事》

  拉斯顿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本年一季度最出色的人材。他自己的和关于他的事迹的网站在短短3天就被点击近百万次。从生存的勇气到断臂自救的方式,他给人类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20xx年4月25日,一向爱好登山探险的美国阿斯彭市27岁的青年亚伦.拉斯顿一个人来到犹他州蓝约翰峡谷登山。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东南部,风景绝美但人迹罕至。

  拉斯顿在攀过一道3英尺宽的狭缝时,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拉斯顿试图将这块巨石推开。巨石摇晃了一下,猛地向下一滑,将拉斯顿的右手和前臂压在了旁边的石壁上。

  忍着钻心的剧痛,拉斯顿使劲用左手推巨石.希望能将手臂抽出来,然而石头仿佛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在做了无数次次努力之后,精皮力竭的拉斯顿终于知道.单凭自己一人绝不可能推动巨石.只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了。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别说是人,就连鸟也没见飞过一只,他就这样吊在悬崖上。没有事物,拉斯顿每天只能喝水,到了4月29日,壶中的最后一滴水也被他喝光了。

  5月1日早晨,饥肠辘辘、浑身无力的拉斯顿从睡梦中醒来时终于明白,他所在的地方太过偏僻,即使有人知道他失踪报譬,救援人员也不可能找到这个地方。

  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想活命的话只能靠自己了。拉斯顿心里清楚,把自己从巨石下解放出来的惟一办法就是断臂。而除了筒单的急救包扎,他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外科自救。

  拉斯顿清理了一下手头的工具──一把8厘摩长的折叠刀和一个急救包,没有麻醉剂,没有止痛片.没有止血药,超常的疼痛和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不过拉斯顿已经别无选择了。

  由于稻子过钝,在难以形容的疼痛和失血的半昏迷中,拉斯顿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挠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之后拉斯顿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左手抓住绳子,顺着岩壁滑了下去。之后跌跌撞撞的做了大约7英里路,两名旅游者发现了他,报了警,他得救了。他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自己拯救了自己。

司马光教案4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司马光教案5

  【公开课教案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和一年级同学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公开课教案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同学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冷静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同学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同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同学多角度考虑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和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教案6

  一、教材简析: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这正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小故事里学大智慧。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是训练学生说、写的好素材。

  二、目标拟定: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感悟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法、学法

  1、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随机点拨提升。

  2、学法

  填换词语,补充空白,提出问题,说心里话。仿说仿写训练。

  三、教学设计

  (一)、回顾全文,交代目标

  1、与老师接读课文,老师的导语: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什么呢?有一回,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怎么做的?司马光呢?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2、给出词:司马光,使劲,砸缸,救出。学生连词说主要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样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二)、自主学习,交流训练

  1、课件出示学法提示:

  (1)、填换词语——()

  (2)、补充空白——……

  (3)、提出问题——?

  (4)、说心里话——!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按学法进行边学边标注。这几招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学习,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准备。

  3、先交流前两项,有的在花园前填“美丽’,在假山前填“高高”……在1自然段后补充掉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动作、叫喊,在2自然段后补充一些小朋友的救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训练。这时,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1)、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2)、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谁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相机指导朗读。之后,告诉学生这是对比的写法,更突出司马光的果敢睿智。接下来点拨提升,训练学生用对比的句式说话。先给出例句:

  “上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有的连忙摆好书本,有的背着手静等老师来上课,还有的看看生字,准备发言。只有小明还蹲在地上偷着玩自己的卡片”

  这样一步一步的把读,想,批注,说,有机的融在一起,落实了教学重点。

  4、、交流后两项,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和故事里的`人物说心里话,如、为什么司马光有那么好的办法?他不怕别人找他赔缸吗?我对司马光说——,我对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说——,我对跑了的小朋友说——,我对找大人的小朋友说——,我对全班同学说——学生学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写话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仿上边的例句,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话,为拓展学生的思路,照顾差生,可以给出提示语:

  下课铃响了,——————————————————。

  读书课上,———————————————————。

  秋天到了,花园里的花————————————————。

司马光教案7

  教材简析:

  《 司马光救友》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元朝的《宋史》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等品质。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显现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设计理念:

  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读通文言文,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以读促悟,以演促情,以议促心,拉近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励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古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自己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把古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 同学们,我们站起来转过身去看看,坐在后面的就是来自邻水各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亲临指导表示欢迎。常言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还会说这样的句子吗?我们所说的这些都是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言叫做文言文,又称为古文,其特点是语言简练。

  2、 我们一起来学习29古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司马光救友

  3、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说说课题的意思。(司马光救朋友)这篇课文出自于元朝的《宋史》。

  二、 出示目标

  师:那请同学们熟记学习目标,记住就举手。(大屏幕显示)

  1、 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2、 理解课文内容。

  师:我们6(4)班的学生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呢?(有 )

  三、 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教师念自学指导

  (一) 大屏幕出示: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分钟后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司马光教案8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司马光教案9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谁?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姓“司”。

  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5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

  (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 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读。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

  (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生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

  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

  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

  (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

  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

  生:他会在水里挣扎。

  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

  (指名2-3个同学读)

  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

  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

  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

  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这个孩子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

  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举起”“使劲砸”。

  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

  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生:司马光你真勇敢。

  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

  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生:我们家来了坏蛋,我装作顺从的样子,然后,找机会报警。

  发生战争,我会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师:我们应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惊慌。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你们先来听我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司马光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呀!

  我有一()橡皮。

司马光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课件出示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课件出示3)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4)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课件出示6、7)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8)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9)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10)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司庭登跌众弃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

  “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出示文言文句段,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学习文言文中来。】

  【设计意图:从字词句到文言文的朗读,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文言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根据注释尝试理解,不懂的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和自学的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红色的字的展示,教会学生学会补白,领会学习古诗文的正确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司马光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四、《司马光砸缸》儿童歌曲。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缸》入选声乐作品大奖。这是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xx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提名奖,20xx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

  【链接资料】

  曹冲称象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

  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看拼音写生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qì chí

  马光家山倒放支

  2。比一比,再组词。

  群()挺()跌()持()众()

  裙()庭()铁()待()从()

  阅读能力大提升

  3。重点段落品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思维创新大拓展

  4。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

  参考答案

  1。司庭登跌弃持

  2。一群挺拔跌倒坚持众人

  裙子庭院铁锅等待从前

  3。(1)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遇事冷静镇定的孩子。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句可以看出来。

  (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4。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骆宾王七岁咏鹅

司马光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透过读书,认识“司”、“假”、“缸”3个生字,会写“别”、“到”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透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透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教师:小朋友,你明白老师姓什么吗?那你明白后面那位老师姓什么吗?(师回答)那你能向后面的老师介绍下你姓什么呢?我们的姓只有一个字,这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姓和我们有些不同,他姓――司马(板书),像这样有两个字组成的姓我们把它叫作复姓。司马这个姓十分个性,马这个字我们早就学过了,那你能给“司”这个字找个朋友吗?他的名字叫“光”。(板书)谁愿意和他打个招呼呢?(叫几个学生。)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课题吧!(20.司马光)

  2.教师:瞧,这个就是司马光,他到底是一个怎样样的孩子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去认识一下他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5页,看看读书要求。

  出示读文要求:

  (1)边看插图边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

  (2)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号。

  2.教师:老师看到大家读课文的时候十分认真,有的同学都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此刻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6个)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样了?

  三、细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谁是司马光?他是什么时候的孩子?

  2.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轻声)男同学和女同学想来比一比吗?

  3.请大家再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在花园里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读第一句话?(抽1-2名学生)

  4.花园里有什么?(课件出示“假山”图。再出示词卡:假山)谁来读?假山是真的山吗?所以“假”的意思就是?它的反义词是?(出示字卡:假)这个生字读什么?(赛词)

  5.(板书假山简笔画)这是花园里的假山。假山下面有什么?(课件出示“大水缸”图。再出示词卡:大水缸)一齐读。

  6.板书大水缸简笔画。教师介绍:在古时候,人们在花园里放一口大水缸大,缸里装满了水,那是用来防火的。因为那时没有灭火器,当火灾发生的时候,就能够用缸里的水来灭火。

  7.(出示字卡:缸)谁认识这个生字?缸,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缸(课件出示:我们身边的“缸”)这些都是什么缸呀?养鱼的叫?盛烟灰的叫?洗澡用的叫?一齐读。

  8.谁来读第二句话?(抽1-2名学生)

  9.咱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得流利一些。

  10.多美的花园呀,小朋友在那里玩得真快乐!但是,之后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这是怎样回事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

  11.指名回答

  12.“一不留意”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就在旁边,看到自己的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你的情绪必须会十分紧张。所以咱们读这个自然段就要显得紧张一些。“一不留意”这个词语要读得稍快一些。谁来试一试?我们一齐来读。

  13.教师小结:哎呀,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咱们心里真紧张啊!有谁能去救救他呢?

  四、生字巩固,指导书写

  1.咱们刚才学了几个生字了?(课件出示本课时所学的三个生字)还认识它们吗?我们来猜字谜。(猜到后请学生举起手中相应的字卡。)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

  工人中午下山找水喝。(缸)

  2.把生字的拼音去掉后,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开火车认生字。火车开得最快的.小组,我们奖励生字苹果。

  3.小朋友,光认识生字还不行,我们还要学会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此刻,老师就来教大家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课件出示:“那”和“都”)

  4.“那”和“都”这两个字哪里相同?(提醒学生: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右耳旁))

  5.咱们学过哪些(左耳旁)的字?(课件出示:阳、那、都)

  6.(左耳旁)和(右耳旁)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左耳旁),“耳朵”要写得高、小,竖的末尾像一个小雨点;(右耳旁),“耳朵”要写得低、大,竖的末尾像一根针。)

  7.伸出我们的小手指,跟着老师一齐来数笔顺。(播放课件)

  8.多美的字呀,老师也想写一写。看看老师写得好不好?(“那”字左边和右边差不多一样大小,注意两条短横不要挨着横折钩。“都”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右边要写得矮一些,这样字就显得更加美观。)

  9.你们也来写一写吧。

  10.检查、评价学生的书写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过得快乐吗?有什么想法?

  2.教师评价,提出期望:(小朋友,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如果我们能认识更多汉字,如果我们能把字写得更加美观,我们的心里就会感到个性开心。咱们一齐来努力吧!)

司马光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慌”的意思。

  3、通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司”“爬”两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英雄(出示图片司马光)。你们看,他穿的衣服和我们不同,他是古时候的人,他是谁(一起说)注意读准“司”司是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而且啊它还是我们的生字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用儿歌记住:同字左边藏起来就是司。板书课题。

  2、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司马光自我介绍吧!

  出示课件:司马光资料语文老师姓一个字郑,而他姓两个叫司马,司马是复姓。

  再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 —— 光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让我们走进他,看看他是怎样的小英雄。

  请打开书本,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课文到底说一个什么故事?

  (听完录音,表扬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二、检查生字词

  过渡: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谁敢来挑战一下。

  我会读:(红字显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张 吓哭了

  叫着 一块 使劲

  砸缸 破了 得救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大家生字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你们玩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啊?(说一下“他”是指司马光)

  2、你瞧,孩子们你躲我藏玩的多开心啊。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3、读的真开心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个水缸怎么样?和我们小 朋友的个子比一比呢?它不仅大还怎么样啊?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真大啊)

  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 个)

  4、看到这个假山你想干嘛?(爬上去)

  随文识字:我们经常说什么爬啊,手和脚都巴在地上,动物的手与脚又称为爪子,所以我们用个儿歌来记住它: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有一个小朋友和你有相同的想法,他爬上来假山,但是结果怎样?

  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5、有个小朋友 “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 。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 小朋友有着生命危险)

  (1 )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 )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 慌” 成了什么样子了。

  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你们说的和课文一样呢,

  出示课文(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我会说: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同学们,想想当时的场景,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其他小朋友都慌成一片,但是司马光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 )指名读第一句。

  你能学这他的动作来读一读吗?

  5、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这时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长还要那四个小伙伴过来了,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呢?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四、指导生字词

  过渡:小朋友们课文读的真好,我想下面的这些生字对于你们来说也很简单了,那我们就来摘下苹果吧。

  1、游戏,摘苹果

  2、指导生字:出示司。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右上包围左下,写这个字要注一和口要伸出外面一点点。教师范写。

  出示爬。左右结构,第一笔平撇,第二笔直撇,张开幅度不能打,与竖靠得很近,捺张开的角度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儿歌: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五、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教案14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教学反思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15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 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 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 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

  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

  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

  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

  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

  (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司马光教案】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案02-19

司马光教案03-30

《司马光》教案02-20

《司马光》的教案02-28

语文《司马光》教案07-15

《司马光》教案【推荐】03-29

《司马光》教案【热门】03-07

《司马光》教案(精选5篇)04-07

《司马光》教案15篇04-29

司马光课文优秀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