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亡人逸事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亡人逸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亡人逸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设计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xx),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这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孙犁一生中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三、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悼念亡妻的回忆性散文。“亡人”在文中指亡妻;“逸事”指诗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孙犁结婚后一直在外面教学,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到延安教学。而妻子一直在河北安平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儿子。真的是“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但孙犁对妻子的感情一直纯真深厚,这在作品中多有体现。在妻子逝世12周年的时候,作者又写了这篇散文,以表达对妻子的深深悼念之情。
四、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看戏相亲: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总其一生: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五、品读鉴赏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从“天作之合”开始写起?
提示:“天作之合”给全文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子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和宽慰,甚至是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是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子的感念。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你认为这一部分哪几个动词用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提示:“盯”、“跳”、“钻”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初次见面时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态。
(2)想一想:“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句话表现了妻子怎样的个性特点?
提示:这一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子作为农村妇女深重的礼教观念,表现出了她的质朴。
3、学生朗读第三部分,讨论:
(1)文章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亡妻哪几件小事?这些小事表现了亡妻怎么样的美德?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1)文章这一部分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习织布”、“买布粜粮”和“抱孩夜走”几件小事。这几件事情写了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这个过程凸现了妻子勤劳善良、善于学习、疼爱孩子的品质。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妻子的美德。
4、阅读文章第四部分,自由质疑探究:
(1)结尾交代妻子临终前还记得丈夫做小职员时寄到她家两丈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提示: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展现了一个辛劳一生却又容易满足的妻子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深挚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愧疚自责之情以及对亡妻的极度思念。
六、课文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七、能力迁移
1、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明确:
(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八、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九、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篇文章,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附:板书设计
亡人逸事
孙犁
初次见面、礼教观念重、质朴贞洁
无车不回
回家诉苦
背瓜遭遇
细节描写、学习织布、善于学习、勤劳善良、疼爱孩子
买布粜粮
抱孩夜走
临终话别、夫妻恩爱、易于满足
亡人逸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体会健康的爱情观。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作品朴实语言中流露的真情。
教学重点: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数
一、导入:
从《水浒传》中鲁达痛打“镇关西”的细节描写以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有关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导入。
二、介绍作者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三、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的因缘。、
第二部分:着重写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
第三部分:旗子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第四部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以及对妻子临终前的回忆。
四、赏析课文细节之美
作者在回忆逝者时,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为我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些事情又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请同学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描写出色动人的地方加以体会。
要求:只要能有自己的感悟,赏鉴得当,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拨:
如:第二部分中的.一段话:“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下,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作者用“用力盯了我一眼”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对“我”不加掩饰的埋怨,是礼教观念比较浓重的表现。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直率性格。另一方面,作者多年来一直记着这一幕情景,表现出“我”对妻子的深情。
再如:第三部分说她开始“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但到后来,“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为了学会这些,她的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这些表现妻子因为生活的原因不断使自己带来变化,使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为了家庭生计,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
五、学生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六、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城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思考:这两首诗歌都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找出诗歌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艺术效果。
七、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八、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要求写得富有感染力。
亡人逸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投影教学目标及作者简介]
三、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临终痛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四、讨论分析。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明确:贤妻良母
2、作者用那些“逸事”体现了亡妻的这一美德?
明确: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意。
细节2:“盯”“跳”“走”“钻”——腼腆害羞
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细节4: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非常辛劳
细节5: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关爱孩子
细节6: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易于满足
3、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五、能力迁移
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1.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3、布置作业: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附:板书
亡人逸事
孙犁
亡人:贤妻良母
(细节)↑(真情)
“我”: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亡人逸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和自责与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一、导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③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简单赏析。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细节描写,“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诉各自的别后种种,相忆相怜,哪将又从何说起啊?!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
夫妻情深——悼亡之作
二、解题
亡人 逸事
亡人:孙犁之亡妻
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在文章中,特别指生活中的小事情。
(同样是写亡妻子的,苏轼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夫妻同甘共苦的情感就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在妻子去世多年之后写的一篇文章,作者对亡妻情感是怎样的呢?)
三、整体感知
作者对亡妻情感是怎样的呢?
我们结婚很多年,我有很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一件事情对不起我的。在夫妻情分上我,我做得很差。
对我的帮助太大,生活上对我的'照顾,在文字上她是我语言上的第二源泉。
深深的哀念之情,愧疚、自责、极度思念
朗读第四部分三四两段,自习体味作者的情感。
(青春两地,一别数年,一梦难求。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夜夜梦见。聚少离多,乐少愁多。对妻子的愧疚深厚的思念之情。)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具体记述了妻子哪些“逸事” 并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给文章四个部分拟写小标题?
明确:
1. 妻子跟“我”学认字时的话语。(从“天作之合”写起,回忆起作者和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缘定
2.“我”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妻子不肯跟“我”一同回家,要“我”叫车来接。
——初识
3.妻子向父亲哭诉辛苦;妻子背瓜;妻子学习织布;妻子带孩子;妻子照顾生病的孩子。
——持家
4.妻子临终前回忆起“我”给她寄花布之事。
——临别
众多细节描写构成全文的主要内容。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
亡人逸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自主、个性化阅读鉴赏,初步实现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教学重点
.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和融记事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真”中求美,“美”中显真的特色。
2.家常话语中的思念和哀伤。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在妻王弗亡故十年后,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但感情依然诚挚,词中体现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
今天,我们来共同品读散文大师孙犁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一起鉴赏大师家常似的话语中蕴涵的深情。
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随着孙犁的笔迹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交流阅读感受:在文章的阅读中,你读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亡妻的怀念和感激,自责、歉疚之情
三、在《祭妹文》中袁枚是如何表达对妹妹的思念和哀悼的?试举几例:
(1)、小时候,一起捉蟋蟀;一起读书
(2)、哥哥生病了,讲野闻逸事给哥哥听,给哥哥解闷
都是通过生活中琐事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犁在《亡人逸事》中悼念亡妻也是通过生活中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他写了哪些有关妻的生活琐事呢?
1.天作之合,“巧”
这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天作之合”对一般夫妻结对,只不过是一句道好颂吉之词。爱妻所言“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可见作者对那天的'雨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凡人们感天谢地,都是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
2.看戏相亲,写“贞”。
.简评“盯”、“跳”、“走”、“钻”几个动词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
.研究“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句话,表现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婚妻初次会面腼腆害羞的神态。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表现了她的质朴。
这里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亡妻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亡妻的淳朴和贞洁。
3.、勤劳持家,写“能”。
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会纺线织布”、“卖线卖布”、“关爱孩子”几件小事。这几件事反映妻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的过程,凸现妻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其中“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的细节,写足了妻子对孩子的爱。
“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妻子的美德。
4.总括一生,写“情”。
结尾交代妻临终时仍记着丈夫在做小职员时,寄给她家两丈花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深挚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极度思念——人虽如风后入江之云,飘摇而去,情,却永远印在自己的心田,吹不走,抹不去,不思量,自难忘。
四、板书:语言
服饰
表情细节描写
行动
心理事物的细微环节
五、这种用细腻的笔触来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情感的写法,我们就称之为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体会在本文中的作用:这些描写都十分细腻的刻画出丈夫对亡妻的怀念。
六、阅读孙犁的另外一篇小说《荷花淀》的前一部分,找出这篇小说中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七、小结
作者所选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几十年的夫妻生活,锅碗瓢勺交响,琐事多多,作者慧眼独到,捕捉最能表现亡妻勤劳、淳朴,达到美的极致。亡妻的个性美,也就在于作者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平凡中更能见伟大,愿我们大家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如此,才能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
亡人逸事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深的悼念之情;
2、鉴赏刻画生活细节的方法,并能迁移训练。
二、教学过程
(导语)亲情,是不可磨灭的。而人只要活在世上,便会有“生离死别”之痛,纵然“生离”,但只要活着,就会存有希望;而“死别”,则恐怕要等到都溶入九泉的那一天,因而留下的便是无尽的思念。下面让我们走进孙犁先生的作品《亡人逸事》去感受那深深的悼亡之情。
1、作者简介(学生读)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看似平淡,却显出清新和诗情画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文艺界将受他影响的作家群称为“白洋淀”派。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优秀长篇小说《风云初记》,诗集《白洋淀之曲》。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散文集。
2、课文梳理
(1)我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接触的是它的标题。本文标题中“逸事”为何意?
明确: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既然有此意,也就是说本文择取得便是生活中的小事,下面请同学根据行文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作者所写的“逸事”。
明确:第一节缘定
第二节初识
第三节持家
第四节临别
(2)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节,大家体味一下文中饱含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对于婚姻而言,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SHUO之言”的封建社会,“天作之合”不过是一种谎言,而作者却深深记着他们结合的来历、洞房喜联的横批,以及亡妻的戏谑之语,由此可见他们的结合是幸福的、宽慰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学生自主讨论其它三节,明确答案
第二节:在作者记忆深处,最难忘记得是对妻子的初次印象和不肯随意回家的生活细节,时隔多年,印象仍然如此之深,可见对亡妻的深情。
第三节:生动写出了妻子结婚后所受的苦,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位吃苦耐劳的妻子和母亲,而我常年不在家,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她一人的身上,但“对我从没叫过苦”;尤其是对孩子说的话“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养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足见评价之高。
——感激和思念之情
第四节:自己的回忆,特别是一句“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感情;妻子临终前仍不忘记若干年前,丈夫在北平作小职员时,寄至家里的两丈花布,丈夫作了这么一点小事足叫她铭记一生,对于一位为家庭牺牲所有的妻子,让丈夫怎能不永远歉疚、感激和怀念呢?
——感激、歉疚和怀念
(4)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本文选取了不同角度的'众多材料,但文章行文却散而不乱,那么本文在选材布局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选材看似散乱,但感情却贯穿始终,展现出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②从回忆的角度,组接了生活中不同阶段的四个片断,但它不是简单的罗列,这种行文结构叫“蒙太奇剪辑组合法”。
3、手法鉴赏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既然有人物形象,自然少不了描写手法,下面让我们鉴赏一下文中的描写片断,分析一下在人物的性格的塑造方面有何妙处?
(1)学生读第三节
(2)提问: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细节、场面等
(3)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三个描写(投影展示):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动作细节描写任劳任怨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外貌细节描写吃苦耐劳
3、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
动作细节描写疼爱孩子、吃苦耐劳
(4)方法点拨
上面是我们通过课文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作者选取的生活片断非常细小,然而他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却非常鲜明,这便是细节描写的传神作用,下面我们一起看到投影: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写人、叙事、绘景、记言的最小组成单位,它与重大场面描写相对。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场面和景物细节等。细节须真实、典型、新颖,其作用有:
1、“以小见大”
即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
2、“生动传神”
搜求一般人不注意处,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
(5)学生自主讨论第二、四节中的细节描写,然后随意发言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得一还两、薄施厚报”,妻子操劳一生,而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丈夫为家庭做了这么一件小事却让他铭记一生,并现出了笑容,足见其善良、朴实;更见我的歉疚和感激。一件婚前丈夫把布寄到她娘家的小事,她不但记了一辈子,并且临终还令亡妻“久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幸福的笑容”让人看到了辛劳一生、温柔善良、极易满足却又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构思以及选取生活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希望同学们能用到自己的写作和鉴赏中。
三、迁移训练
以“父母亲”为对象,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断,要求使用细节描写
【亡人逸事教案】相关文章: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01-26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03-06
长臂人教案02-16
《贴人》教案04-04
我是人教案01-10
机器人教案02-16
天地人教案03-22
千变人教案04-07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