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步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3、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注意:至少让两名学生回答。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4、揣摩词句,体味语言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师注意: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多媒体投影“散步”)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1)音准;
(2)句逗的停顿;
(3)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根据讨论结果,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师生互动,形成板书。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师生共同探讨第一、二节。
学习第一节:多媒体投影第一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第一节)
师: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自己再轻轻读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读体味作者的创作,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给他们时间再次阅读。)
(生轻声读。纷纷举手。)
(既让学生猜想,自然给以一定时间。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仓促评价。努力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追问:这样的内容平常习惯是怎样表达的?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1)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2)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情。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也就是有举轻若重感觉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讨中穿插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读是吞食、咀嚼,是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沈江峰《主体阅读的实践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词语:
太迟、总算、熬、分歧、责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如:说母亲过冬天,为什么说成“熬”?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个这么大的词?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假设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呢?等等。这些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情感,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托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五、拓展:强化发现
1、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放任思维的潮流。“且放杜鹃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2、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师: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如“扛着一支铅笔”。你能否也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写几句话,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读与写结合,同时也希望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六、比较:验证发现
速读课后短文《三代》,和《散步》进行比较阅读。
师:《三代》与《散步》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可从情节、主旨、写法和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三代》的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2、师总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作业布置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学习文章线索明确、以小见大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3、培养尊老爱幼、勇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二次备课:
时间:
教学重点
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莫怀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向往君子之风的作者,如何修身齐家?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疑难字词,查字典词典或提问解决。
2、带着问题朗读课文:题目和文章什么关系? 回答问题,谈看法。
① 题目是从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
②题目是文章的线索, “散步”的内容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写散步这件日常小事,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 德。
三、赏析、探究。
1、赏读 1、5、8 段散步内容 学生找出文中直接写散步的段落
1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5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 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8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 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活动:从三段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评价
提问:进一步理解题目的'好处以及线索的作用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哪里可以突出表现这一点?
学生圈画批注 ——从写法上赏析(怎样突出体现文章的主题)
第一段的倒装
第五段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第八段 动作描写,议论、夸张 (作者人到中年独特的人生感受)
三段分别是一、二、三句,内容由简入丰,愈见丰美 记叙 记叙+描写 记叙+描写+议论
2、赏读 6、7 段,散步中的一段插曲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 6、7 段,就人物的活动进行点评,在课文上圈画批注 我决定走大路——追问我的决定为何艰难——维护家庭核心的形象 母亲改主意走小路——追问细节描写 ——突出母慈子孝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情节上一波三折,摇曳生姿。
四、深入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发现文中的美点,做好批注,交流发言。 景物描写的作用 对称式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完成《作业本》1-6 题 预习下一课。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 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以小见大的的手法表现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
课文、教辅资料、教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 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 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 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 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 作的契机在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 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 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 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
(学生回答)
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五)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
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 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
(七)布置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以初中新生活学生想家导入
将(三)放置在(二)之前,另外让学生找出生字词并注音解释
注重让学生自己概括
板书设计
“我”:孝顺善良
母亲:慈爱亲切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乖巧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5
【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3、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各成员认真完成预习案并作出评价。
2、预习时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课上合作探究。
预 习 案
1、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一定按照要求做哟!)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
分歧( ) 一shà( )间 chāi( )散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 各得qí( )所
(2)串词成段:将下列词语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阳光 轻风 田野 小路 菜花
2、思考下列问题:
(1)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个题目。
(3)你感觉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
【温馨提示】先自己圈点勾画,再小组交流。可以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美的词、美的句等等)。
【学法指导】分五组分别品析,然后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景美 事美 情美
词美 句美 人美
(4)文中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用红色笔标画出来。
探 究 案
1、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美。
(1)文章讲的是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怎样解决的?结果又是怎样?
2、感知把握情节:假如你是文中的爸爸(或者妈妈、 奶奶 、儿子),请选择一个叙述视角,把当时散步的`情景简单叙述一下。
3、精读课文6——8段,讨论: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谁做的最好,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
(2)说说你对“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4、你能发现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吗?(活学活用):
(1)我发现:本文选取了祖孙三代 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这一重大的主题,这是采用了 的
写法。
(2)我发现:文中通过对母亲进行 和 等细节描写,表现出对孙子的喜欢与爱护,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恰当的描写很重要。
【温馨提示】
典型的细节:一个眼神,一个背影,一句话……都是感人至深的,我们在写作中要有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做到细微处见真情。
训 练 案
1、仿写训练: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它不应该只是母亲给我编织的暖暖的毛衣,它还应该是我给母亲捶背时的双手;
它不应该只是 ,它还应该是 ;它不应该只是 ,它还应该是 。
2、写下你所知道的有关“尊老爱幼”的诗词名句。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美,感受字里行间浓浓亲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优美语言;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责任 。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谈感受。视频《让爱住我家》
2、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加点的字注音:
嫩(nen)芽 霎(sha)时 水波粼(lin)粼(lin) 散(san)步 分歧(qi)
(2)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嫩芽:初生而柔弱的芽。
霎时:短时间。 水波粼粼:形容水十分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粼粼,形容波光。
二、初读,整体感受知,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散步。时间:初春;地点:田野;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有儿子;
(2)从全文来看,主要写了以下情节: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儿子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品味,感受景物美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过渡:文中的景色确实很美,但更美的是浓浓的亲情。)
四、研读,感受亲情美 ,语言美。
1、散步中发生了怎么的波折 ?我是如何抉择的?为什么我会那么做呢?
(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2.决定走大路,因为我觉得陪儿子散步的时日还长,而能陪母亲散步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2.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走了小路,母亲心疼孙子)
3.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的和谐家庭啊!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1.母亲:理解儿子的心意,疼爱自己的孙子。2.作者:很孝敬母亲
3.儿子:小孩没有坚持非走小路不可,他听从了爸爸的话,是个懂事的小孩。
小孩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靠自己细致的'观察得出的。说明这个小孩聪明
4.妻子: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五、主旨探究。
1、你从本文的学习中发现了让家庭和睦的法宝了吗?
(一家人要谦让,体贴。要做到尊老爱幼。)
二、师作小结:(家庭的幸福大厦就是由爱支撑起来的,散步所体现出来的温馨与幸福就在于此。希望同学们以后经常与父母在一起散步,去感受美好的家庭生活。)
六、拓展,写写亲情美 9分钟
1、我知道我们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长年不能回家,像文中莫怀戚先生一家有机会一起散步的并不是太多。现在,老师决定要把自己的手机借给你们,让你们发一条短信给你们的父母,说一说你们心里最想说的话!(请学生动笔)
三、布置作业 (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景色美,
爱 人情美
语言美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
(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
(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
(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
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
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学生自由朗读 ,互相讨论
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
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字词)
① 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
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
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
(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
(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
(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
(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怎样理解“整个世界”?
5、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这篇文章的欣赏,我们可重点从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修辞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厚、角度独特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选段,学生自选感人或优美的语段或词句品读,读出感情。)
6、当堂检测
又一个美丽而神圣的母亲节刚刚过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请在贺卡上写下你要对妈妈说的话)
要求:
(1)50字左右的表达
(2)可叙事,也可抒情。
(3)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修饰你的表达
7、布置作业:
(1)真情: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可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结语: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咖啡;亲情应该是海军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的深情回报。
附板书设计:
散步
生生不息
意境美
尊老爱幼
人情美
传承责任
哲理美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8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品味语言,揣摩词语含义,体会亲情。
⑵.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亲情,感悟人间亲情。
2.重点难点分析:
⑴.重点:品味语文,揣摩词语含义,体会亲情
⑵.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3.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一. 激情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让我们一起朗读。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黑板展示)
2.激情导入: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虽然无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故事——《散步》。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189页。
二.指导自学,明确任务
(一)走进字词(小黑板展示)
霎时(shà) 嫩芽( nèn) 拆散(chāi) 委屈(wěi)
分歧(qí) 水波粼粼 (lín) 熬(áo)
(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黑板展示问题)
1.本文的人物有哪些?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是如何解决的?
3.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散步)
三.依标自学,交流点拨
(一)本文的人物 板书:母亲
我 妻子
儿子
(二)在散步中发生什么事?如何解决?
分歧: 母亲 走大路
我 妻子 —— 责任重大
儿子 走小路
解决方法:我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爱护孙子走小路
(三)学生各抒己见,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2.中年人的责任感
3.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幸福美满的生活
5.家庭互相爱护、体贴、尊重、理解。
教师总结:“母亲老了,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浓浓的.亲情。所以我的责任感大。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归结为感到的是浓浓的亲情,那么作者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这份亲情呢?下面我们来品味语言。
四.精读片段,突破重点难点
(一)大声朗读1—3节,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亲情?(齐读,小组讨论)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儿子”
从中可以看出“我”与“我的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我的”强调一家四口之间的挚爱情谊。
2.母亲不愿出来,为什么我却非要她出来散步?对母亲健康的关心。
“信服”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说明母慈儿从,儿孝母顺。写出母子间十几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的关系,充满骨肉之间的浓浓深情。
3.“太迟、太迟”交织着对母亲身体担忧和焦虑的心情。
“总算”,“熬”对母亲度过严冬后的喜悦之情。
……
(二)你觉得文章还有哪些地方流露浓浓的亲情?(女生齐读)
4.“生命”祝愿母亲也像春天里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5.“笑”营造一种欢乐、和睦的气氛。
……
(三)点明朗读6—7,学生说一说哪些字、词或句子能表达浓浓的亲情?
如“取决” “习惯” “责任” “摸摸” “背”等。
(四)师范读8,学生讨论:
1.我和妻子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
“蹲”、“慢慢”、“稳稳”
2.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比喻,形象生动地抒发了“我”和妻子的这种对生活的使命感。
(五)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亲情
五.小结课堂,拓展延伸
本文选取散步这件小小的事情,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挚、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洋溢着亲情。同学们,请你说一说你从身边哪些事情中体会到了亲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在饭桌上,电视机旁,放学的路上,生活中处处洋溢着亲情。今天老师要说:“请珍惜身边的亲情,尊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爱着所有爱你的人”。
六.巩固练习,写作训练。(小黑板展示)
语段练习:以“妈妈,我来给您洗洗脚”为话题,写3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语言平实,扣住一些字、词、句子表现你和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七.板书设计
母亲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我、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亲情
儿子 走小路
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朗读、重视品味语言、重视写作训练。这节语文课是我开设的一节校级公开课。我遵循“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主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体会家庭成员之间浓浓的亲情。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品味。学生通过一些词、句子甚至是标点来感悟亲情,懂得朴实的语言中也可以蕴藏深厚的情感。最后通过语段训练,学习平实语言的表达。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回答踊跃,教学效果很好。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
学生通过预习识记字词,流利、生动的复述课文;通过 找—— 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找——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学生听音乐,看图片)同学们,图片中展现的是一幅很常见的生活场景,请你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学生会围绕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领略这篇散文所带来的和谐与美。
二. 预习反馈,扫除文字障碍
1. 给加点字注音 : 熬过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背 翘
2. 点评学生读字词。
三. 整体感知:
请学生看图片,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适当的联想与想象来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过程中主要围绕产生分歧的缘由及解决分歧的结果来复述。)
四. 体悟文章:
(这一环节重在使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课文)
1. 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语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
2. 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从儿子或孙子这两个人物形象出发,来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文章题目“散步”是从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学生带着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换一个角度为本文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学生可能会以“家”、“感动”、“三代”、“爱”……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达家庭中的和睦温馨是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沟通、牺牲、责任与理解,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才能创设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综合学生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认识到贯穿散步始终的是一个“爱”的前提。
五. 拓展实践:
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动的小事。
六. 布置作业:
以“我爱我家”或“_______, 我想对你(您)说……”为题,写一篇随笔。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导入。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导纲
3、自读导纲中简要提示。
4、听读课文,完成导纲中知识性问题。
二、合作互动(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导纲中探究性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跟儿子会怎样想?)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 “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4)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4、如何理解“但我跟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设身处地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与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把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一下。(根据时间灵活撑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与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与儿子,后面也是妈妈与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三、导学归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反馈训练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结束语: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11
一、导入
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下面请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
悦耳的曲子,温馨的画面,是否勾起了同学们对家人的思念?是否唤醒了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有哪些可值得回忆的温馨趣事呢?
二、整体感知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作家莫怀戚一家三代人也去田野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却有它的特别之处。请听录音,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语调等,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提示:可用四字短语或一句话甚至诗歌等形式来作答)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融洽和睦的祖孙三代。三、品味语言
(一)本文属于叙事性散文,语言朴实无华,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
认真读课文,勾画文中令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和句子,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并努力读出这份深情。
(二)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
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在哲学层面上也揭示了生命传承的意义。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分析: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这一次母亲没有听我的,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
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三)补充质疑
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
有什么作用没有?
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
作者的浓浓孝心。老师还发现本文的语言在形式上、声音上也富有美感,让我们也来找一找,学一学。
(四)语言形式
说说下面句子的共同点,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来吗?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对称句式
仿句练习
如果我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如果我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要细细地品味我们通过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真切感受到了家庭生活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的高尚情感,认识到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特别是理解了中年人肩负的重担,因为同学们还年少,所以对中年人生活的滋味还没有真切的把体验,今天我想让大家转换一下角色,体会父辈们对年长者的孝心。(老师临时扮演母亲的角色)“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母亲呢?(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及想像来谈。)
评价劝说:预科有同学曾这样对老师说:我们家我的担子最重,最辛苦。妈妈在贡嘎机场气象部上班,工作一天休息三天;爸爸在拉萨市委工作,讲话稿也经常由秘书写;奶奶忙着到寺庙烧香拜佛;家务有保姆干;而我有做不完的作业。说真心话,我是我们家最苦的。你赞同他的观点吗?如持否定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达到劝说这位同学的目的。)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的亲情。
三、作业
父母和子女是亲情的最大拥有者,让我们拿起笔来,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请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书写我们的家,书写我们的亲情。题目《 的爱》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屈、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意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章,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 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位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大家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课文《羚羊木雕》么?课文讲述的是“我”自主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好友万芳而引出妈妈,爸爸的追查逼问,我被逼无奈,只得违心去讨回木雕的事。一个家庭面对“羚羊木雕”的去还是留这样的分歧,他们做了什么?结局怎样呢?
板书生字词:
嫩芽( ) 拆散() 委屈() 分歧() 水波粼粼() 熬()
朗读指导、纠正。
3.整体感知。
(1)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发生了分歧以后圆满解决的故事。
(2)从原文找出写分歧的句子:
“母亲要走……儿子要走……”
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羚羊木雕》一样,《散文》中的家庭成员面临着分歧,那么结局一样么?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是怎样的人?
5.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
温馨,和谐,和美,幸福。
6.在这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这是一个温馨家庭的是哪一段?
这段有一句点睛之笔,是哪句呢?(板书增加:衰老的生命,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
“整个世界”有着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7.设想家庭场景(遥控器之争)
体现中年人在家中的`付出和牺牲,理解他们的辛苦。
8.这篇文章除了对人物的描写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渲染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和谐?
景物描写:全班朗读4、7段
“春的气息,生机勃勃,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涵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应该振奋精神,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充满了希望。(生命的希望)。写作指导:(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用环境渲染氛围)。
9.联系,实际,小练笔。
应结合景物描写,描绘出一幅合家欢的美好画面,写一小片段。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二十四课
教学反思
引入家庭遥控器之争的生活小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中年人的辛劳,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效果较好。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13
设计意图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另一个主人公——狐狸,却在母鸡的背后上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捉鸡”屡屡受挫的故事。
本课的设计力求引导孩子在笑声中理解画面内容,能讲述出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并体会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大胆猜、细心看、清楚说、快乐演,从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上下图的观察对比,了解故事的情节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及较完整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图画的幽默诙谐,在读图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习得简单的阅读绘本的方法,进一步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阅读准备
PPT课件,母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封面阅读 设悬导入
1、谈话回忆:还记得这学期我们一起读过哪些绘本吗?
2、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一个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出示PPT1,板书故事题目)
3、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你看到了什么?瞧,母鸡萝丝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这美丽的农场美景喽。
4、可就在这快乐安详的背后,却潜藏着危险,看,(出示有狐狸尾随的完整封面PPT2),母鸡萝丝知道背后的危险吗?猜猜她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板书:大胆猜)
二、引导阅读 想象练说
1、让我们一起跟着母鸡萝丝去散步吧!(出示PPT3)她走过院子,呀!狐狸扑上来啦!猜猜:狐狸抓到母鸡了吗?如果没有,是什么让她逃离了危险呢?引导观察图中的钉耙,会不会和钉耙有关系呢?(生说)
2、出示PPT5,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意思。总结:看绘本时,除了要大胆猜,还要细心看(板书:细心看)
3、 哎!这是虚惊一场!母鸡知道生后发生的可笑的一幕吗?(不知道)她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 瞧,狐狸这次离她更近了,(出示PPT6)当时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场?(蝴蝶、青蛙、小鸟)把你自己当做它们,想想它们当时会怎么说?(生想象说),可是,当时的场景太吓人,它们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只可怜的母鸡,这回估计没救了。
4、出示PPT7,观图说话。(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总结评价。(板书:清楚说)
5、这只倒霉的狐狸啊!没捉到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接着,母鸡又到哪些地方散步呢?又经历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请你大胆猜,细心看、清楚说了。
6、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讲述画面背后的故事。
越过干草堆。(出示PPT8、9)
经过磨坊。(出示PPT10、11)
穿过篱笆。(出示PPT12、13)
钻过蜜蜂房。(出示PPT14、15)
7、(出示PPT16)师讲述: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三、回味感悟 咀嚼反刍
1、回忆,体会乐趣
(1)、老师刚刚发现你们看书时都笑了,笑什么呢?经典的绘本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幻灯再播放一遍故事,想想哪一页的故事让你感到最好笑?
(2)、对于狐狸来说,这一路充满了辛苦和失败,对于母鸡来说,这一路却平安而愉快,母鸡萝丝回到家一定会回忆起她快乐的散步,还记得她都去过哪些地方吗?(回忆,相机出示PPT17) 体会动词的不同表示动作的不同。
3、说演,内化语言
(1)、老师饰演母鸡萝丝,请学生将最好笑的一幕讲给“母鸡”听。
(2)、你想对那只狐狸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1、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从哪里能知道?(封面)这本书的文字和图画都是佩特?哈群斯创作的,她是一位既会文章写又会画图画的人。《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她创作的第一部绘本,她创作的`绘本色彩非常明丽,讲述的故事幽默好笑。
2、推荐阅读:《金老爷买钟》
母鸡萝丝去散步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音乐背景和画面大胆的推测母鸡和狐狸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感受文学作品的诙谐、有趣。
准备:
音乐背景,ppt 图书
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图片1:今天,陶老师要给大家看一个故事,它就发生在这个农场里。哗,农场好大好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在图片上写上各个地方的名称:池塘、蜂房、磨坊、草堆、篱笆等)
师: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农场里的一只母鸡,它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萝丝。今天天气真好,母鸡萝丝要去散步了。你散步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轻松,爽,舒服)
二、理解故事内容:
(一)出示图片2、3、4:(配上音乐1)
图片2:
1、问:瞧,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神气、抬头、轻松)(配上母鸡散步的音乐)
2、它去散步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幼儿听音乐,辨别可能是什么小动物来了,说说理由)
图片3:
1、狐狸的神情又是怎么样的?(打坏注意,眼睛骨碌碌转)它跟在母鸡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引导幼儿边仔细观察画面边听音乐。
2、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原来图片能够告诉我们狐狸和母鸡之间所发生的事,音乐也能告诉我们小动物之间所发生的事,你们的眼睛、耳朵本领真大呀!
3、能否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狐狸的行为(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图片4:让幼儿看一下结果,体验猜测正确的成功感。
☆ 请一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二)分别出示图片5、6、7、8、9、10、11:
1、师:母鸡不知道情况,继续在散步,而狐狸跟在后面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接下来再来找一找,它们又经过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事情?
☆ 幼儿看画面,师任意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猜猜这段音乐讲哪张画面上的事?
2、幼儿交流画面:(放哪段音乐,幼儿猜出后就交流哪幅画面)
重点讨论:(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A在经过池塘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或B在经过磨坊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3、看另一幅画面,幼儿讲述狐狸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让你配上音乐,你会怎样配?(幼儿自配音乐)
4、师: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怎么配音乐的。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讲故事(幼儿欣赏该画面的音乐)
(其中一幅画面请幼儿完整讲述,配上音乐)
(三)欣赏音乐4:
1、师:对呀,狐狸在打母鸡的主意时,闹出了许多笑话,也害了自己。接下来,陶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来听一听,猜一猜,这次狐狸又怎么啦?
2、听音乐感受: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故事内容
☆ 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 分角色进行表演
师:到底狐狸怎么啦?(出示图片12)
而母鸡这时候又是什么样的神情呢?
师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身后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母鸡都不知道,结果安全到家了。
4、讨论:
母鸡给你什么感觉?(勇敢、神奇、悠闲自在)
狐狸又给你什么感觉?(苯、自作自受、坏)
五、延伸:
这只狐狸可真倒霉,本来想去吃母鸡,结果不仅没吃到,反而害了自己。所以想要害人或欺负别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其实故事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画面,它们就藏在这本图书里面。介绍书名:母鸡萝丝去散步。以后,你们可以到书里再去找一找,狐狸还发生了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很有趣的?
中班社会《国其飘飘》公开课视频+课件+教案+反思版本1中班语言《小熊的尾巴》卞莉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PPT+音乐+教案详案说课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14
《散步》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懂得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勾画重点.
3.感知文中蕴涵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在指导学生批注阅读中,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由亲情话题导入。
二、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新字、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并板书)
生字:嫩芽(nèn) 拆散 ( chāi )委屈 ( qū ) 熬 ( áo )
分歧( qí ) 水波粼粼( lín )
多音字:
累 铺
解释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粼粼:形容水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委屈:受到不因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初步理解课文。
3、 请学生表演朗读自己喜欢并认为读的好的句子。
三、 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表述你对课文内人物的理解:表达方式如: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板书)
2、 师生从不同角度表述并介绍课文内容。(教师板书)
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品读课文。
1、 教师指导圈画美点。
2、 学生自由对课文美点品读。
3、 教师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问题: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顺序可以调换吗?
“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为什么是“熬”过了一个严冬?
发生分歧后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4、 师生共同探讨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文本延伸
1、 请学生说说关于亲情的故事。
2、 动笔书写亲情。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后的《三代》,与课文相比哪一个故事更感动你?为什么?
散步公开课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我”的使命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广告:“好吃点,你就多吃点!”你觉得创意如何?
二、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三、写作契机
本文写于1985年。写作契机有二,第一,作者全家人有一起散步的经历;第二,一美国朋友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四、字词知识 熬( ) 酷冬( )各得其所( )
五、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准确、整齐地朗读课文。
2、快速抢答
(1)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⑵散步的季节?
⑶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第一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篇散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散步为切入角度展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的和睦关系,表现了中年一代对于生活的责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 品读课文
问题1 为什么我决定要委屈儿子?
问题2 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3 为什么“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问题4 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
问题5 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七、感悟亲情
1.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2.欣赏古诗
《游 子 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八、拓展延伸(写作指导)
1、取材于生活 2、平实的语言 3、景物的`描写 4、挖掘出道理
九、布置作业
你们学习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1、懂得尊老爱幼。2、学会借景抒情)
写一段话:与家人的一次愉快经历,要借景抒情,要有感悟。
十、教师寄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散步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散步》公开课教案07-24
散步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08-27
《散步》公开课教案11篇02-25
散步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6篇)08-27
散步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08-30
散步的教案01-25
《散步》 教案02-19
教案:散步01-26
《散步》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