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

时间:2023-02-20 16:57:5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圆,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2

  教学内容:

  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尝试画圆。

  1)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独立画圆。

  2)刚才老师转了转,发现有些同学要么没画好,要么画出来的不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使用实物投影仪,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

  3)说说,老师刚才是如何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4)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练习画一个圆,同时思考:通过两次画圆,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练习画一个两脚之间距离是2厘米的圆。

  四、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教学圆心: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找出你刚才所画的圆的圆心,并标上字母O 。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对。

  2)教学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指导学生画一条圆的半径,并标上字母。在我们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指什么?(两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圆的大小就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让学生联系画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圆心和半径的字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圆,看一看,自己画的、标的还有什么地方部不对。

  3)教学直径。

  出示一个画有一条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总结: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同学们你们画的圆也有直径,请你画一条圆。

  4)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

  2、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说说哪些不是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圆的特点。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通过对折,你还发现圆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2)把你手中的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下面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学生汇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前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

  4)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的第1题。

  填写表格,并说一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的第2题。

  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提问:使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先要确定什么?(求出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直径是半径的2倍。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厘米。

  4)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两脚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

  六、欣赏生活中的圆

  谈话: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七、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4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准确画圆

  3、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图:

  师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学生举例说。

  (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课件出示图,这些都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口袋,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我请大家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回答后,

  教师提问: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

  教师进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看一看呢?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自由画,稍后,教师讲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方法?

  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大家一致同意用圆规的方法比较精确。教师讲解画圆的方法。

  现在就请每个同学用圆规在第二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学生开始操作,

  几分钟后,学生全部完成了作业。老师让大家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的圆放在一块,相互欣赏一分钟,可以说一句表扬的话。

  师:欣赏完了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啊?

  学生说:我发现了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老师提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圆的位置会不一样?

  生说:我们把圆规的针尖放在纸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呀。你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它就是圆心。找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并写上字母O。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那么,又是谁决定了圆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圆规两只脚拉开的大小就决定了圆的大小。

  师:如果要用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小组讨论一下,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圆上任意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提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什么?

  再画几条线段,这是半径吗?

  那么,现在你们明白了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教师进行小结: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6、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1.5cm的圆。同桌评价一下是否正确。

  7、玩一玩:刚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老师忘了画圆心,你能帮助老师给找出来吗?

  生:我把纸条对折,发现了有一条折痕,所有的折痕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师:你们同意吗?折痕叫什么名称呢?

  师:请大家看书找出这个折痕叫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直径的概念。

  师:在自己画的圆中,画出几条直径,看看直径有什么特点。它与半径有关系吗?

  学生自由操作,同桌学习交流:得出了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而且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怎么表示呢?学生继续看书。

  三、巩固应用

  1、口答(填一填,我能行!)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①在同一个圆中,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③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厘米。( )

  ④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大。 ( )

  ⑤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3、操作:你能量出一元硬币的直径是多少吗?四人小组共同进行,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

  布置作业:

  实践:

  1.体育节要到了,铅球裁判员王老师犯愁了:铅球比赛场地上的圆圈还没画呢,圆圈的直径是2.35米,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课后请四人小组讨论好方法并到操场上去实际做一做。

  2.大象想在一个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上剪出一个最大的圆用作铁皮水桶的底,你们能既迅速又准确做到吗?课后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6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

  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一、 创设情境: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个圆里的半径有什么特点?

  (2)边折纸边观察思考,同一圆里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做完后交流汇报。

  2、完成练一练进一步巩固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完成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试着填一填,有困难的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汇报交流,说答题根据。

  4、完成书后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对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特点,从而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多次折纸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验证。操作中体会交流,体会圆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个别学生做试一试的题目会有困难,注意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二)

  我们的发现

  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利用经验很容易找到圆心,如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对折再对折就可以找到圆心学生很难说清楚。教学中通过折纸观察思考,找到答案。交流汇报,从中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7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时,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3、课标要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唯物主义观念,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学生:圆规、剪的圆形纸片、彩笔、直尺、三角板。老师:圆规、圆形纸、直尺、彩笔、课件。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积累。

  1、课件出示三种车轮不同的赛车:“猜一猜,哪辆赛车会胜出?”(课件演示)、如果让你选乘其中的一辆车,你会乘坐那一辆呢?为什么?除了快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什么原因,第三辆车跑的又快又稳?课件显示车轮渐渐变为圆。其实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那儿见过圆?把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跑的又快又稳,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在圆形里会藏着那些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2、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圆这种图形,除了圆你还认识那此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梯形、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体……

  你你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课件演示)分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把平面图形再分成平面直线图形和平面曲线图形。板书: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赛车游戏,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抽出——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并为学习新知积累学生的知识表象。生活中,你在那见过圆形的物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回顾以前所学的有关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组织学生,操作发现。

  1、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1)做圆的方法:昨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在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然后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用圆规或用圆形物印)

  (2)折纸:拿出你剪的圆形纸片,跟老师一起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为了看得清楚,用直尺和彩笔画出折痕。换个方向再折再画一条。别停下来,继续折,继续画,比比谁折得快、画得多。

  师:还能折吗?画得完吗?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什么是圆心?(老师帖圆形纸,板书—)

  (3)认识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其实在折痕里还藏有很多有关圆的知识,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议一议、量一量、看看书、组内交流等办法来寻找圆的知识。比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小组交流汇报有关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关系的知识。(配合学生汇报,教师进行动画演示。)

  小组:我们发现这些折痕都通过了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而且这此折痕长度都相等。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折痕都想等的?师:我们把圆里面象这样的线段叫直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直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小组:我们组发现从圆心到圆上可以连接无数条线段,这些线段也都相等。师:我们把圆里象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半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半径都有什么特点?(老师课件演示)为什么要说在同一个圆里?(老师用学生中的大小不同的圆举例说明。)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猜一猜?要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怎么办?(检验)请大家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是怎样检验的?(课件演示)你觉得这句话里那几个字非常重要?为什么?

  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用"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应用深化"的活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了解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圆的各部分特征。教师把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位置,通过创设情境、激励等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画圆的方法

  画一个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如果你有困难,可以看课本57页中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也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

  1、自学并尝试画圆。

  2、交流画法。(定圆心、定半径、画圆)

  3、了解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画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

  (三)、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的1、2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生口算,校对得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

  (3)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4)全班交流

  ①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生填空,交流填法

  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圆》】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认识圆》03-20

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03-26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03-19

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5篇03-26

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03-13

《圆的认识》说课稿04-08

认识圆说课稿02-15

《圆的认识》教案09-01

圆认识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