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珊迪》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珊迪》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相互交流思想,受到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3.检测卡辅助教学,学生依卡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表现。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悟读品味语言文字,认识小珊迪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教学难点:
抓住小珊迪再三求我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被马车撞伤后还把零钱还给我的过程,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和小珊迪融合在一起。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体会、交流、表达,以“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设计思路:
一、激情导入,感染学生情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1.抓住小珊迪的外貌、语言,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小珊迪的处境,从而产生同情之心。
2.通过展开想象和朗读,对小珊迪产生敬佩之情。
3.通过体会小珊迪临死前的语言,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染。
4.总结升华,激发学生情感。
四、作业:落实德育,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
听了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对她悲惨的'命运深表同情。19世纪末,这样的孩子是很多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命运是非常悲惨的。今天我们再去结识一位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卖火柴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小珊迪。
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小珊迪的一件什么事?(口答完成题卡)
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
先讲这是在发生的事;接着讲这是在发生的事;最后讲这是在里发生的事。
你总结的真好。老师把你的意思浓缩了7个字,你看行吗?
贴板书: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
1.请3名同学分段读课文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学习提示: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自学:
默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批注,再有语气地读一读。
小组讨论:
读、说、补充、有感情朗读。
小组汇报:
3.理解课文:
要求:1.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一)外貌: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1.读一读,小珊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分析)
2.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读一读
(二)语言:
过渡: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生活境遇是何等凄惨!何等艰难!此刻他多么需要钱买一块面包充饥、买一件棉衣御寒、买一双棉鞋保暖……可是这一切离他是多么遥远呀!因为他手里的火柴一盒也没有卖出去,他太需要钱了。所以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完成检测卡第二题,自学后找同学交流。
1.检测卡:
找出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的语言填空并读一读,体会情感。
投影: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请)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请求)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降低价钱)
“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乞求说:“我可以去给您换零钱。”
(乞求)
请—请求—降价请求—乞求
1.有语气朗读。
听他读,你听懂了什
2.明白了什么?
3.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盒火柴上,多么可怜的孩子,想象卖火柴的情景再读这几句话。
4.请同学们不读提示语,只读语言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展示对话。两个同学练一练。
(1)选择伙伴。
(2)伙伴之间想象小珊迪卖卖火柴时的语气、神态、动作,进行再造想象。
(三)还钱:
过渡:是啊!此时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之心,答应买火柴了,珊迪拿着钱,可是好长时间也不回来,但是我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你们继续谈一谈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让弟弟还钱
1.自己朗读课文。想象小珊迪轧断双腿后的情景,完成检测卡第三题。
(四)挂念弟弟:
过渡:饥寒交迫的小珊迪病得这么厉害多么需要这笔钱,可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死活,硬是让弟弟去送钱,他是一个多么诚实守信的孩子呀!
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临死前还挂念自己的弟弟。
1.请同学们读1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珊迪的话。
2.我们再来读一读小珊迪的话。
指导读小珊迪说的话:
有气无力,声音极其微弱。
3.小珊迪的善良与诚实打动了我,虽然我们素不相识,却愿意帮助他照顾弟弟,我是怎么说的?
听到这里小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请你想象他在想什么?
此时,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
(五)总结:
学完课文你觉得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是啊!生活那么穷苦,命运那么悲惨的孩子,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的诚实与善良。
(指板书):
四、作业:诚实、善良。
必做:1.让我们饱含着对小珊迪的思念之情,把他的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愿同学们不仅讲小珊迪的故事,更要学习他的诚实、善良发品质!
2.就一点写感受。
选做:
1.希望没有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学读一读。
《小珊迪》教案2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
《小珊迪》教案3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你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整体感知:
1、师述: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好吗?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自由读全文,要求:努力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读后反馈:将自己最想读的那个部分读给大家听。相机提示字音。评价。
4、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5、反馈: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依学生发言板书:可怜、诚实、善良等)
三、研读悟情:
1、师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善良的呢?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呢?请你再读课文,将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训练小组长)
3、全班反馈研读情况。(以下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组织,注意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友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的孩子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激发情感。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死去是那样的痛苦。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小弟弟。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人世。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2、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3、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多一点守信。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板书设计 : 小珊迪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可怜
诚实
守信
善良
《小珊迪》教案4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然而,在一百年前,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灰暗的。有的为别人擦皮鞋,有的给被人卖火柴,他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小珊迪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的童年,来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板书课题:小珊迪)
2.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梳理课文(抓关键词语)
生说师板书关键词语:卖火柴、换零钱、轧断腿
3.请学生对照关键词语说,说得即简略又清楚
4.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受感动吗?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为什么学这个会深受感动呢?引出:
饱受饥寒
美好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受“饱受饥寒”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是怎么生活的,那些地方能突出“饱受饥寒”呢?你是怎么感觉到的。(找关键词)
2.生答。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师:这些关键词如果去掉会变成怎样呢?你们再读一读,对比一下有什么感觉?
(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突出小珊迪饥寒交迫)
师:是呀,如果主要到这些关键词语,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深入。
师:我们刚刚是从(外貌)上来体会小珊迪的饥寒交迫的,还可以从(语言)上体会到。
3.用“ ”划出小珊迪语言的.句子。
4.出示小珊迪语言的四句话。自己读,关键词语能让我们体会到更多,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呢?
请——请求(追问)其中还有一个词语是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乞求”(板书“乞”,像乞丐一样请求)
师:哪个语气更强烈?(乞求)
师:你能读出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语气吗?
(师生互读,师读请求,生读乞求)
5.除了从外貌、语言上可以感觉到小珊迪的饥寒交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生回答。(动作上,“跑”)
从这个“跑”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跑出了他的饥饿
跑出了他的寒冷
师:是啊!我们现在可以的的确确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可怜的小珊迪令我们深深同情,但他那美好的品质更令我们感动。(回到最后一段,出示。)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好品质”
1.师:自己默读课文11——16段,其中哪一个画面最打动你,把他划出来。
生找到小珊迪临死前说的那段话。课件出示:“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2.师:谁来当当这个小珊迪,来读读他说的话。(2人读)
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吗?这段感人至深的话中就包含了小珊迪他的美好品质。
生说 (善良、关心亲人、诚实守信)
师:当时小珊迪他需要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急着跑回来?
(更加突出他的诚实、守信)
师:这里又出来一个跑,这一跑又跑出了什么?(诚实守信)
师:同学们,你看,小珊迪临终前的这段话竟包含着这么多美好的品质,让我们一起配合音乐读一读。(播放音乐)读出虚弱、担心的语气(引导学生理解)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这么一个感动的故事打动了你们,也打动了老师,更打动了文中的“我”,学生读14--16段
2.返回到最后一段,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我们的心。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饥寒交迫的孩子死了;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孩子死了。
3.总结
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孩子们大都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都拥有了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故事依然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们,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对小珊迪说几句心里话吧?
《小珊迪》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小珊迪》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
设计理念:
以珊迪的形象为线索,用研读的模式感悟“课文对我说什么”,通过多种形式的个性朗读体验“我想对课文说什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学会读书的方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体会、感受小珊迪善良、诚信的品质。
2、通过学习,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之心,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珊迪的诚实、善良。
学会通过重点词句、段落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铺垫情感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伴着轻快的音乐老师与学生对话:“你觉得你的童年生活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是啊,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小珊迪就是这千万穷苦孩子中的一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去感受他的童年生活。(师板书并指出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二、初读课文
孕育情感
1、自由读课文:大声地、自由地、有个性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解释“爱丁堡”、“便士”、“先令”)
3、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来概括)
三、细读课文激发情感
师过渡:本文的课题是——小珊迪,贯穿文章始终的还是——小珊迪,所以小珊迪的形象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读的重点。
1、出示研讨题:仔细读课文,想一想,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画一画,或做好批注。
2、学法指导:(根据研讨题和学生共同总结)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
研讨要求:先独立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放手给学生充足时间)
3、交流:
(1)、你认为珊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预设1:可怜。原因:A、他是个孤儿。
B、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重点理解又薄又破、瘦瘦的、赤脚)
朗读指导:带着对珊迪的同情读出珊迪的可怜。
写作指导:这段话属于外貌描写,在写人的记叙文中恰当运用外貌描写能更突出人物形象。
师: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在干什么?(卖火柴)
出示珊迪与我的对话,学生自由说体会到了什么。(要求一次比一次低,一次比一次可怜,求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
指导读对话(生生读,师生读)
(2)、师过渡:这样一个看起来可怜的孩子,却拿着比自己该得的一便士多得多的钱很长时间都没回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学生回答)。可是我却断定——他不是那种人。“那种人”指哪种人?(生回答。)他是不是“那种人”?他是哪种人?预设2:诚实守信
原因:自己被车撞了还派弟弟把钱还回来。
问:又冷又饿的珊迪不需要钱买吃的吗?被压断双腿的珊迪不需要钱救治吗?可他为什么把钱还回来?(生回答)
师总结:已经奄奄一息的珊迪并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多么诚实的'孩子,多么令人敬佩的举动啊。
(3)、师过渡:我们被感动了,“我”也被珊迪感动了,所以他陪着小利比一起去看珊迪(出示珊迪躺在床上的图片)。
此时的珊迪会说什么呢?(生回答)。说明珊迪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预设3:为别人着想关心弟弟善良……原因:自己快要死了还挂念着弟弟。
指导读珊迪临死前的话。
师渲染情境:珊迪躺在破床上,鲜血染红了他破烂的衣衫,可他还对“我”说——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学生读)看着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弟弟,珊迪伤心欲绝地说——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学生读)
四、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师:这样一个可怜的,却有着诚实守信美德的孩子就要离开我们了,你的心情如何?(学生回答)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指名配乐朗读,再全班读)可怜、诚实、善良的小珊迪离开了我们,你想对他说什么?(生伴着低沉的音乐自由说。)
师总结:珊迪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孩子们,让我们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份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的灿烂辉煌!
《小珊迪》教案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小珊迪美好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练习表达。
教学构想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再阅读课文,弄懂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含义,最后通过老师富有激情的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背景,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当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时,你能想起那些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吗?他们的遭遇是小小的孩子难以忍受的,寒冷、饥饿、死亡威胁着他们。《小珊迪》就是发生在以前英国爱丁堡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身上悲惨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给自然段标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
三、讲读第一段。
1、小声读,点拨: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
2、故事发生在一个天气很冷的日子里,向我走来的小男孩冷的可怜,课文哪些描写让你读了难受?找出描写小男孩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3、这么可怜的一个小男孩要我买他的.火柴,找出小男孩说的话,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我发现自己没零钱,说明天再买时,小男孩乞求了,不是一般的“请求”而是“乞求”。读时要加重语气,突出“现在就买,我饿极了”。再读读小男孩的话。
5、孩子换零钱了,可是过了很久也没有回来,“我”是怎样想的,我为什么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6、课文上说的“那种人”是什么人?
7、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
2、晚上,来的小男孩是谁?他来干什么?珊迪为什么自己不来?
3、这个不幸的消息,该怎样读?读读弟弟对“我”说的话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珊迪看见“我”就难过地说什么?从他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小珊迪的话。
6、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7、我答应照顾小利比时,珊迪怎样看着我?从“目不转睛”的目光告诉我们,小珊迪心理想什么?如果他能说话,他会说什么?
8、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讲读第三段。
《小珊迪》教案7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作者的情感随故事情节展开而发展:对小珊迪的初步认识——深切同情——深受感动。课文结尾饱含深情赞美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激发读者对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因而,此文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文章,通过阅读实践使学生受到感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目的: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生活贫穷,通过想像、真情表达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课前准备:1、课件2、与学生交流,消除陌生及紧张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美好啊!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教导,有同学、朋友的关心照顾:在家里有亲人的的疼爱。可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擦皮鞋、做小买卖等为生。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珊迪。(板书课题)他的童年就是在饥饿、痛苦中度过的。让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 故事激趣,初步感知。
1、师:想知道他的故事吗?那就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老师
饱含深情地讲故事:从“故事发生在爱丁堡”讲到“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配乐)
2、师: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小男孩拿着那一个先令究竟干什么去了?请大家开动脑筋猜想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猜想故事的结局。)
三、 引用过渡段了觖故事起因,初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
1、师:同学们想象出了不同的结果,故事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
猜想?请打开课本翻到31课《小珊迪》,快速自由读全文,用波浪线勾画出我猜想的语句。(生勾画,师巡视。)
2、指名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过渡段: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
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生齐读这句话。)
师:“上当了”意味着什么?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想? 但是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紧接着我是怎样想的?让我们把后半句读出来: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
是那种人。“那种人”是哪种人?(生回答,师将其答案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4、师:我是根据什么来断定他不是这些类型的人的?(那孩子的面
孔, 那使人信任的神情)那孩子的面孔怎样?使人信任的神情又如何?让我们默读1——10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及神情的语句。(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勾画,师巡视)
(1)师:小珊迪的外貌是怎样的?课件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
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
冻得通红。从外貌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贫穷可怜的孩子。)
师:你们能用语气让老师感受到小珊迪的贫穷吗?(齐读。课件重点突出“只、又薄又破、瘦瘦的'、赤着”几词。)
(2)师:老师从你们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小珊迪的贫穷,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A、可怜的孩子请求着,他是怎样请求的。你能读出这种请求的语气吗?B、除了请求的神情,还有什么样的神情?(乞求)(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小珊迪乞求的样子。小珊迪为什么要乞求说?(他饿极了)
师: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课件出示:“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先自己体验体验,再请生读。
(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朗读:声音要微颤,音量要稍低。)
(3)根据课堂朗读情况,请一位读得好的同学扮演‘小珊迪’,其余同学扮‘我和我的同事’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5、师生共同小结。
师:同学们,从小珊迪的外貌、神情,从他苦苦哀求我们买他的火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饱受饥寒)是的,我们看到了一个饱受饥寒,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三、深入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 师:看到孩子这样的面孔,看到这样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事实证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随着故事的发展去看一看吧!小组合作学习11——16自
然段。请听清楚要求(课件出示):(1)一边读一边在最使
你感动的地方用你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2)小组交流,为
什么这些地方让你感动?(3)说一说,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来?再试着读一读。
2、 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师参与个别组的学习。
3、 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 小珊迪临死前还牵挂着弟弟无人照顾。 “我就要死了。可怜的
小得比。。。。。。谁来照顾你呢?”
师:还有谁被这里感动了?站起来老师看看,读出你们的感动!(站着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珊迪是多么
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善良)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小珊迪的善良吧!(齐读)
(2)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从这儿可以
看出小珊迪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3) “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
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的两条腿。’”。(因为为了急于还零钱给我,他往回跑,被被马车轧断双腿。小珊迪是多么的诚实呀!)
师:此时的小珊迪在哪儿?
(躺在破床上)
师:按常理他应该在哪儿?
(医院。可是他太穷,不能去医院治疗,只得躺在破床上等死。) 师:他需要钱吗?
(需要。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他太需要钱了!)
师: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4)第13自然段。小珊迪那么需要钱,还叫他的弟弟来还零钱。
师:小利比叙述的这段话我们该怎样读?
(悲哀、凄凉 )
师:第一句呢?
(坦然、坚定)
《小珊迪》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支点
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
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供练笔机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学们,今天,教师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和大家回顾一段历史,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共同的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感觉和心情的变化,同时,请你把让自己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处自由读全文)
2、请把你标记的地方在读两遍,感受一下,为什么产生了变化呢?
初步认识(可怜)――知道真相(同情)――悲惨死去(感动)
3、把你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读人大家,我们用心去听,去感受。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指名分段朗读
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同学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小组交流,画出课文中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全班交流汇报
2、教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那些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需要钱去照顾自己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想象:(投影呈现)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道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四、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教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指名诵读此句
A 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指名诵读。
B 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
C 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
D 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么读?
2、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3、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是人。
指名回答,上台板书。
教师: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那些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学生说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
4、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读此句。
五、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又怎能忘记他给了我们无数的启示。现在,面对我们大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现在你以做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儿童的身分给小珊迪写一封信,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教案9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
[设计特色]
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学生交流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揭示目标:抓住最能表现小珊迪可怜、诚实和善良的词句进一步探究。
1.快速默读第1节,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并用语言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默读第一大段,边读边思。提出主问题①:从“我”不买火柴到买火柴这一过程中,小珊迪神情和语言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交流要点:
(1)小珊迪神情变化的词语:“请→请求→乞求”。体会小珊迪想卖掉火柴的急切心情。
(2)小珊迪语言的`变化:“买一盒只要一个便士呀!”→“我可以一个便士卖给你们两盒。”→“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去给您找零钱。”感受小珊迪深受着饥饿和寒冷的煎熬。
(3)注意人物内心变化,全面解人物内心世界。
引读第8节:当“我”动情买下火柴后,久久地站着,没见小珊迪把零钱送来时,“我”猜想什么?……但是“我”又想到些什么?……于是“我”怎样?……以读代答,承上启下,导入下一个主问题。
3.继续边读边思,学习课文第2-3段。提出主问题②:找出最能表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词句,圈划出来,想想为什么。
学生交流重点:
(1)小珊迪伤势很重,已危及他的小生命,但他念念不忘给“我”找零钱,可见他多么诚实。
(2)小珊迪临死前不为自己小小年纪快要离开人世而难过,只为弟弟从此没人照顾而放不下心,他心地善良。
引导学生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这一神情,想象小珊迪的心理活动。并在想象的基础上,揭示学法:展开想象,深入了解人物心理活动。
4.同桌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三、鼓励学生对例文质疑,解疑。
学生提了不少问题,教师快速梳理出以下三个问题:
(1)小珊迪被轧伤后是怎样回家的?文中为什么不写?
(2)“我”与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要答应永远照顾他弟弟?
(3)既然他家那么穷,需要钱,小利比什么不上街去卖火柴?
[评点]
“问题教学法”在本案中有更倾向于“探究”的优化应用。教师把例文解读集中落实于两个“主问题”设计上,突破了“烦琐提问”的积弊,同时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以“交流”的操作策略替代传统的学生应答,使设计所具有的弹性特点,适应了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客观规律。
《小珊迪》教案10
【简要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分三段:
(一)小珊迪在旅馆前卖火柴
故事开头交代了地点和人物。在爱丁堡的一家旅馆前,向读者走来一个饱受饥寒的小男孩。从衣着、小脸、两脚三个方面刻画了他的外貌。接着又从小珊迪由请求到乞求的话语(“请买盒火柴”、“买一盒只要一便士呀”、“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换零钱”),道出了小珊迪当时急切心情和恳求的态度,而“我”就是从这种心情和态度中感受到小珊迪所流露的神情是“使人信任的”,于是“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那种人”是说谎、骗人的人;“不是那种人”,自然是诚实的人了。因此,这一段的意思是:小珊迪在卖火柴过程中留给“我”的初步印象:诚实。
(二)小利比到旅馆里送零钱
小珊迪拿走了“我”的一先令,一直没回来。晚上,他的弟弟小利比来旅馆找“我”,送来了零钱,说明情况,“我”这才知道小珊迪是在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吩咐弟弟给“我”送零钱的。这一段的段意是:通过送零钱,表现了小珊迪诚实的品质。
(三)小珊迪临死前还挂念弟弟
“我”来到小珊迪家,得知他与弟弟相依为命,并听到小珊迪的诉说:“我就要死了”,“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弥留之际的小珊迪最挂念的是他弟弟以后的生活,当他听到“我”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之后,感激的心情油然而生:“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小珊迪如此纯洁的心灵和善良的品质。这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通过小珊迪临终前疼爱弟弟的话,表现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质。
【教学设计】
(一)这篇课文可采用变序讲读的方法
分析课文前,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第二部分,即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共两句话,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全文:1.小珊迪饱受饥寒。2.小珊迪的美好品质。3.“我”深受感动。通过读,让学生体会:生前,小珊迪饱受饥寒,使人同情;死后,那美好的品质,令人赞叹。“不能不深受感动”,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小珊迪的故事,了解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和饱受饥寒的原因。
(二)分析故事,要从整体入手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故事:这个故事叙述了什么事,可分几段,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这样学生会理清故事的脉络。学生简述故事内容,教师伴以板书:
卖火柴(旅馆前)
送零钱(旅馆里)
爱弟弟(珊迪家)
(三)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训练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概括段意训练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中年级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能力过渡。故事的第一段,包含着两层因果关系:
1.因为小珊迪饱受饥寒,所以,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从小珊迪在卖火柴过程中的急切心情和恳求态度,使“我”认识到他是好孩子(即不是那种人)。这就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至于从什么地方看出小珊迪饱受饥寒,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珊迪的外貌。这是形象思维。如果只注重形象思维训练,学生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头绪;反之,如果忽视对语言的分析,又容易脱离课文,失去感性认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故事的第二段,是叙述小珊迪的弟弟小利比到旅馆给“我”送零钱。小珊迪拿着“我”给他的一先令去换零钱,小利比并不在场。然而,小利比却较圆满地完成了哥哥交给的任务。那么,小珊迪在垂危之际,怎样嘱咐小利比,向小利比都交代哪些话呢?让学生思考后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会认识到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这也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
(四)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要贯穿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好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的朗读训练。如故事的第一段,可以分角色朗读,故事开头让一个学生读。小珊迪和“我”的对话分别让两个学生读。朗读前要在明确人物身份、年龄、心理的基础上,确定人物的感情、语气、语调等。再如,小珊迪临死前挂念弟弟的话,要读出自言自语,要快慢有制,要倾注浓重的感情。既要突出小珊迪疼爱弟弟的美好纯洁心灵、善良品质,又体现小珊迪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和反抗(这是客观的),让学生体会是冷酷的资本主义制度吞噬了诚实善良的小珊迪。
(五)要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按着事物发展有顺序的记叙。为了突出这个训练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这也是学习本课要着重进行的语言训练。要使全班学生都能复述故事,要把每一段内容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清楚,需要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既会简洁复述又会创造性详细复述。这项训练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不可掉以轻心。
《小珊迪》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纠缠、乞求、轧断、品质、饱受饥寒”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感情合宜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感受小珊迪的悲苦生活,激发同情之心。
4、体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感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一、导入
1、板书:小珊迪,从这个“小”字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2、读好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要求:圈画生词,通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2、生词交流,纠正读音。
3、朗读展示。(分段读)
4、看到同学们听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让生板书词语如:诚实、善良……)
三、研读
1、你们从文中的哪些描写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贫穷、饥饿?从文中找一找,画出来,读一读句子。
2、交流,说+读,读出感受:
a、肖像: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b、语言:饿极了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理解“乞求”的意思。
c、动作:跑—跑
3、可怜的小珊迪,终于找到买家了,他惊喜万分,接过“我”给的先令转身就跑,请你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跑”?
a、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他为什么要跑呢?
b、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他为什么要跑呢?他可以不跑吗?
4、在小珊迪被马车轧了的时候,躺在破床上临死的时刻,小珊迪一直牵挂着的是什么事情?
5、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诚实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我的猜想有根据吗?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不是哪种人?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想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XXXXXXXXXXXX人。
(不是贪图钱财的人,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不守信用的人、见利忘义……)
将你的词语带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师: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齐读最后一段。
7、让我们一起轻声的呼唤这位可爱可敬的男孩子——(读课题),你觉得他还是那么弱小,那么渺小吗?(他的精神、灵魂是伟大的)
再读最后一段。
四、小练笔(三选一选择)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珊迪的弟弟号啕大哭,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说怎样的话去安慰他呢?请你写下来。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微评:
这课,我抓住题目中的“小”字去体会小珊迪的身体的弱小、年龄的小以及社会地位的渺小,在课的最后,学生感悟到珊迪的美好品质以后,再读课题,与课伊始的“小”的体会形成巨大的发差,对比之下深刻地体会小小的珊迪其形象的高大。
《小珊迪》教案12
教学内容:31 小珊迪
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准备:三毛漫画、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漫画,(出示漫画)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三毛)看这幅画,你怎样来描述这个孩子? 你觉得他的生活怎样?
生:很可怜。
生:很艰苦。
生:很穷。……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讲了一个穷孩子的故事,这个穷孩子叫珊迪。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抽生发言。)
生:知道了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生:有一个小男孩卖火柴给一个先生。
生:小珊迪、小利比他们是孤儿。……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从小珊迪的外貌看他的处境--冻
师:看来,大家对小珊迪有了初步了解,作者也用文字描述了小珊迪,他是怎么描绘的呢?请大家读读书,找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
①抽生读小珊迪外貌的句子:"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②师范读,指导读。
③师小黑板出示句子:"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生读黑板上的句子。
师:与原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抽生说。教师将缺少的词语添加进去。
生与原文对比读。
师:你认为那一句更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再齐读完整的句子。
④师:读了这一句,你认为小珊迪此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提示用文中的一个字表达。
板书:冻
2、从小珊迪的语言看他的处境--饿
师: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是怎么说的呢?把珊迪卖火柴时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来。
①生读课文,勾句子。
②抽生读自己勾的句子。
③师出示小黑板订正,生自由读,提醒读书语气。
④师生分角色朗读。
⑤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小珊迪当时的心情(焦急)。
⑥小珊迪为什么焦急?从文中找一个字表达。
师板书:饿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把这两个字连起来。(把板书变成"又冻又饿")
3、从小男孩的话语中看清事情的真相
师:又冻又饿的小珊迪拿走了先生的一先令,"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读11-1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①抽生说。
生:我还知道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
生:珊迪快死了还担心弟弟。
生:他被车子撞倒了,还让弟弟送回四个便士。
……
②师:原来小珊迪被马车轧伤了,看看课文第13自然段是什么说的?
指名读第13自然段。
师范读。
③师:在这种情况下,珊迪还让弟弟送还那四个便士,你们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板书:诚实
④再指名读这段话。
⑤师:这时候,又冻又饿的珊迪需要不需要钱?可是他却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受了伤的珊迪需要不需要钱治病? 可是他却没有忘记弟弟送还找回来的钱。多么诚实的孩子啊!
⑥齐读这一节。
4、从小珊迪的.话中看他的诚实善良
师:从小男孩子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的珊迪的诚实,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的小珊迪会对那位先生说些什么呢?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①指名读小珊迪对那位先生说的话:"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小珊迪为什么一开始就说这句话?
生:解除先生的疑惑,表白自己的诚实,怕自己再没有机会说了……
②师:想一想,小珊迪快要死了,他还说了些什么话?生再读。
抽生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认为小珊迪快要死了,应该用尽力气来读?
生:饱含悲伤。
……
③师:快要死了的小珊迪却牵挂着弟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顾别人不顾自己。
生:关心弟弟的人。
……
板书:善良
④师:这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啊!齐读小珊迪说的话。
5、从先生的感受看这个故事动人的力量
师:作者也就是文中"我",看到又冻又饿的珊迪,深深地被他的诚实善良打动了,"我" 握着珊迪的手说会照顾他的小弟弟。 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四、师生谈感想,道德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珊迪说些什么呢?
生:珊迪,虽然你死了,但是你的美好的形象留下了印象?
生:珊迪,你的童年真是太悲惨了。
……
师:老师也被你说得话感动了,也想对珊迪说一些话:可怜的小珊迪受了伤,还让弟弟送还零钱,临死前还牵挂弟弟,多么诚实善良啊!
师:你们都想对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把这句话写在文中图片上面吧。
(教师走动,提醒写字姿势)
生:小珊迪,你死了,但你的美好的品质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生:你深深地感动我,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和你的故事。
生:你的美好品质将永远留在人间。
生:小珊迪,你这么关心人,又这样诚实,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
师:这么动人的故事,回去以后,把它说给你的家人听,讲给小朋友听,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流传吧!
板书设计:
小珊迪
又冻又饿
诚实 善良
小黑板A面:
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小黑板B面:
1、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2、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3、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4、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给您去换零钱。
《小珊迪》教案13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2、学习课文1、2两大段,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3、用自然段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自然段段意概括段意方法的运用、学习课文1、2两大段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曾有一个饱受饥寒、诚实、善良的卖火柴小男孩,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至今不能忘怀。
大家看他是谁?(看课件小珊迪的图片)老师随机板书课题。
老师在梦中就见到过他,(点击出现教师的图片、配乐随机响起)
师配乐朗诵:他告诉我,他是一百多年前爱丁堡的一个小男孩,他是个孤儿,父母早就死了。一次他在街头卖火柴碰到一个没有零钱买火柴的顾客,于是他就去帮那个顾客去换零钱,在往回跑的时候,不小心被马车撞了,两条腿也全断了,他只好躺在一张破床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他快要死了,但是他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却是他的弟弟,因为他死了之后,就没人可以照顾他弟弟了。小珊迪说到这儿,就走了。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去卖火柴,也不知道他的弟弟后来怎么样了?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一起帮助老师解答心中的疑问。
二、认真读课文,提出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
2、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
3、课文除了写小珊迪还写了那些人?
三、抓重点句,梳理全文,教学1——8自然段。
1、通过朗读,老师想知道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谁能帮助解答)
(随机板书:可怜、诚实、善良)
2、这篇课文除了写小珊迪,还写了那些人呢?(板书:我、我的同事、小利比)
3、那这些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在这些人当中、课文主要讲谁和谁之间的事呢?(我和小珊迪)
过渡:既然课文主要讲我和小珊迪之间的事。那么在我的心目中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呢?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小珊迪又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一个骗人的孩子,而我有可能上他的当)(引出课文第8节)
4、我猜想我可能上当了。我为什么会怎样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起因吧?时间回到100年前……(播放朗读)
四、教学课文1——7自然段(听录音)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又冷又饿、又要照顾弟弟)
从那里可以看出小珊迪又冷又饿?(指名回答,身上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从他的外貌上,我们可以知道他生活的贫苦,同时也可以知道当时天气的寒泠
(2)、指导朗读对话
(1)小珊迪是怎样求我买他火柴的?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指名学生读,听听他的话在语气上有什么变化。(请求——乞求)
(3)指导理解(请求——乞求)
出示练习:请求恳求乞求
1、面对小珊迪的初次(),我和同事拒绝了。
2、面对小珊迪的再次(),我决定明天再买。
3、面对小珊迪的再三(),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4)理解了请求和乞求的意思,,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5)分角色朗读。
(6)在珊迪的乞求下,我给了他一先令,可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从这里我们才明白我为什么会产生上当的感觉。但马上这个念头被我否定了?什么原因呢?指名读第八节
(7)分析第八节
(一)、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小珊迪不是那种骗人的孩子?
(孩子那诚恳的面容、信任的神情)诚恳的意思是?信任的意思是?
(二)、我的心里有什么变化?(猜想————断定)这是一对反义词。那这样的心理变化能否调换?为什么?那种人指什么人?(说明我对小珊迪的信任)
(8)、事情发展到这里,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一看,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旅馆门前),那么谁能概括一下在旅馆门前发生的事情?(小珊迪在旅馆门前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在换零钱时一去不复返了。)
五、课文延伸练习
(1)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珊迪向我卖火柴时说的话,看看有什么特点?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
这三句话提示语分别在后(用句号),在前(用冒号),在中间(用逗号)。这样避免了行文的枯燥。下面,我们就尝试把这一方法用起来?
(2)教师出示:
人物:妈妈我地点:菜场
要求用上上面三个词语,写一段话,提示语有三种变化。
(3)讲评
六、总结
小珊迪为什么不及时把零钱送回来?我后来有没有拿到零钱呢?究竟小珊迪是怎样一个孩子?他和小利比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小珊迪》教案14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题记
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时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
如何引领学生沐浴在这种美好的情感中呢?王菘舟的本课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设计理念: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怡情
设计特色:
以两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善良,触动感动之情。
教学过程:
课始——交流激情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读了小珊迪的故事,回去后老师又细细地品味了课文,我深深地被小珊迪的悲惨故事同情了,被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感动了。你们在读的过程当中同情过吗?(生:同情)感动过吗?(生:感动)那好,这节课我们做个交流。
课中——研读品情
1、(课件出示)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请选择一种心情,按照“划出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
【怎样敲准触动学生的情感点呢?这在备课时花了我很长的时间。后来,在理解教材时,我发现作者表达的就是这两种情感,即对小珊迪的深深同情和浓浓敬意,那么如何设计触及学生心灵的提问呢?我想就以这两个心情感受的词语敲起学生情感的浪花,以这两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
2、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随机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话题一: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
●学生按照“朗读感染——说出理由”的顺序发言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①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听听你的朗读能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同情之心?
☆大家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同情吗?你能再试一下吗?看来你是感受到了,但是表达不出来,那么你说说理由让大家感受你的同情吧!
☆谁也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同情之心?
☆请注意你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的小男孩。
②“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去换零钱。”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请注意饿的感觉
☆什么叫乞求?苦苦地求、可怜地求、像要饭一样地求,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师:其实不仅仅是这句话写出了小珊迪的可怜,在小珊迪请求先生买火柴的话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份同情。请你们同桌练读练读。
指名分角色读,注意自己的表情,随机指导好小珊迪与先生的对话
③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可怜)
④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他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⑤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还被马车撞倒,轧断了双腿,真是雪上加霜啊!
交流话题二:课文中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①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请注意这是一个被轧断了双腿躺在床上的人说的话。
☆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挂念着弟弟今后生活的人说的话。
②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我从不买他的火柴到答应永远照顾一个陌生的人,心里是受了多大的感动啊。连你们也被感动了!
【引领学生对文句的感受来进行朗读的指导,而不从朗读的纯技巧上去处理,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心情来,读出自己对人物想说的话语来。这才是朗读指导的正轨。】
4、想象说话
师: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情节没有写出来,那就是当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是怎样吩咐他的弟弟小利比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5、指名发言
点评:请注意这是一个被轧断了双腿的人说的'话。
【填补课文的情节空白,挖掘人物的心灵空间,就在设身处地的想象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情境,置换了角色,想珊迪之所想,急珊迪之所急,感受人物的情怀。】
课尾——精读抒情
1、教师引语
出示句子: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指名多人诵读此句,说说你在朗读中突出了哪种意思?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3、指名发言(预想学生的答案如下:说谎、欺骗、不讲信用……)
4、教师:说得多好啊!他又冷又饿,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说谎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怎能不会拨动我们感动的心灵呢?让我们怀着敬意再次朗诵此句。(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朗读句子)
5、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6、写好后的学生自主站起来读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经过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积蓄后,设置“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你最想对珊迪说的话是什么?并写下来”此时此刻他们急需表达内心的感受,并通过先生之嘴完成了自己对文本的对话。】
7、师:你们是这样想的,那位先生也是这样想的,难怪这位先生从开始不买他的火柴到——(出示句子):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深深的同情;(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浓浓的感动;(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重重的承诺;(学生齐读)
【先生的话在文中不多,但这句话却有着一两重千斤的分量,这是对守信换回信任的最好诠释,是表达先生内心无限含义的句子,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并引领学生对句子的深情朗诵,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更多浪花。让这一份人间至情浓浓的萦绕在学生的心头。让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里的新元素。】
8、结课:(课件出示)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感想,请在日记里与老师进行再交流。
【课上好了,不等于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到此就结束了,对于小珊迪这样的课文来讲,其中之人文情怀的陶冶不是一节课就能领会尽然的,在日记里再与教师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个性化阅读感悟的空间。】
《小珊迪》教案15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珊迪的同情,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四年级语文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
2、默读课文,以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发生——发现,请求——乞求”两组词,能用“猜想、断定、诚恳”造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对小珊迪神情和言行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小珊迪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通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不同地点,给本篇课文分段,从而懂得记事文章分段的不同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师范读引入课题。
(一)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1.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
2.他起先干什么到后来又怎么样了?
3.体会老师是用怎样的语调读完全文的?
(老师用悲伤、低沉的语调读了一个名叫小珊迪的孩子被迫卖火柴为生,又不幸被马车撞倒,最后悲惨死去的事)
(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悲惨的故事,板书:15.小珊迪
二、激发感情。
(一)请同学自由轻声读全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了这个故事,小珊迪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由此你对小珊迪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珊迪贫苦的样子,小珊迪为了不受饿,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对弟弟今后生活的关心,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给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可怜、佩服……)
(二)请同学默读全文。
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说说分段依据。
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迪家)
2.事情发展顺序
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
(三)学习生字新词。
纠jiu 纠缠小珊迪和我纠缠什么?要我买火柴。
盒:he 是量词合+皿与盘、盆字形上的区别。
乞:qi 乞求“乞”不要写成“气”
猜:cai 平舌音
轧:ya 轧死
ya 轧钢
(四)检查自学情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
(五)个别、分组、集体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听第一段录音,找出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火柴,又分别是怎么说的?
请请求(想了一会儿)乞求
(二)师生共读,师读同事或“我”的话,生读小珊迪,体会哪句句子感情最强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第七节中的话感情最强烈。
从“乞求”一词看出来。
区分: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乞求:请求给予。
读第3、7节,要分别说出感情。
(三)齐读对话部分,从中仍可以体会小珊迪当时的处境吗?
饥饿极了,为了得到微薄的收入不惜降价立刻卖掉火柴,他实在是太饿了,他需要钱买食物吃。
(四)小珊迪不仅饥饿,而且很寒冷,从哪句话看出来。
小珊迪的外貌(穿着、脸、脚)
在这么一个严寒的日子里,小珊迪又冷又饿乞求过路人买他的火柴,最终他的火柴有人买了吗?
(五)齐读第8节,思考:
1.小珊迪换零钱,过了很久还没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
“我”开始想可能受骗上当,后来又认为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区分:
猜想:猜测(可能)
断定:下结论(肯定)
2.再默读,“猜想与断定”两个词语可以交换顺序吗?我后来为什么肯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呢?
顺序不可交换
因在后来我想到……所以我断定……
出示句子:
诚恳:真诚而且,恳切。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
(六)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饥寒交迫的小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珊迪没有把零花钱送回来。
那么到底是作者的猜想对,还是作者的断定对呢?下一节课再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小珊迪的处境?
寒冷 饥饿
2.经他再三请求,我才用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小珊迪为什么不把零钱送来呢?我猜想可能上当。但我后来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到底是猜想对呢,还是断定对呢?
二、学习第二段。
(一)默读第二段,思考小珊迪为什么没有把零钱送来?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知道的?
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时,因为心急,怕我等得不耐烦,跑得快了,被一辆马车撞倒。
小珊迪让弟弟送零钱来,我是从他弟弟的'话中知道的。
(二)板示:这个男孩子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
问:“找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钱放得很好,正因为贫穷,所以一点点钱都很宝贝。
(三)读利比的话,体会小珊迪诚实可贵的品质。
小珊迪饥寒交追,又不幸被马车撞倒,在生命垂危时,仍委托弟弟送还应找的钱,可以看出小珊迪有什么品质?
有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归还应找回的零钱,“我”才知道他已被马车撞伤了。
小结:通过第二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珊迪是由于被马车撞伤而延误了送钱的时间,但在他撞伤后坚持让弟弟送回了“四便士”,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起珊迪的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那么,小珊迪的命运又如何呢?
四、学习第三段。
(一)默读第三段,思考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事就是弟弟以后的生活。
因为他无限深切地关怀弟弟,他俩相依为命。
(二)自由轻声读小珊迪的话,从中又可以知道小珊迪怎么样?
很善良
(三)着重指出一个感叹句,两个问句该怎么读?读出怎样的感情?
(对弟弟的关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孩子,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折磨着他们,如今又要把小珊迪推向死亡的边缘,作者被他们的悲惨遭遇所同情,所以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小珊迪》教案】相关文章:
《小珊迪》的教案06-12
《小珊迪》教案08-19
小珊迪教案15篇07-21
小学语文教案小珊迪04-12
《小珊迪》教学心得06-14
小珊迪教学反思09-02
《小珊迪》教学反思02-11
《小珊迪》教学反思【精】07-09
《小珊迪》教学反思15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