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心语文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父母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心》教案1
教学目标:
1、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2、我们要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
3、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给我们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教学难点:
对子女的爱――天下父母同心。
教具安排: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先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片头崔京浩的《父亲》歌曲,引起学生的注意,创设本课教学情景。
师:(导语)同学们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相信我们今天的合作一定愉快!刚才崔京浩的一首深沉的《父亲》撞击着我的心扉,让我陷入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中。我相信,也一定能激起同学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探讨与交流的话题也与我们的父母有关――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师:关于这个话题老师这几天一直有一个困惑,这就是:
爱的困惑
《我与女儿的对话》
我:女儿,爸爸问你一个问题,你要说实话。
女儿:好的。
我:在你成长的13年中,我和你妈为你作了那么多,有没有一件令你感动至今让你都无法忘怀的事情?
女儿:(想了一会)爸,没有。
我:为什么呢?我们不是为你做了许多事情吗?
女儿:那不都是应该的呀!
我:……
师:我困惑了。要知道,我和她妈妈对她的关心呵护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但现在我的女儿是不是真的感受到了我们点点滴滴的爱?我想从大家,我女儿的同龄人这儿得到一个答案。(这一段的目的是创设情景,引出要探究的问题是感受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用不同形式表达的爱。)
爱的诉说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的父母因为我而发生的喜怒乐忧?(比如……)让我们从父母的喜怒乐忧中体会天下父母心!(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说,这是教学中的一种境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恰当的发挥才能开阔思路,深化主题)
学生讲述。(教师要注意分别选择喜、怒、乐、忧的事例,并从中挖掘出爱的'表达。这里还要准备必要的资料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
师: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但是我们的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却不会象西方人那么的直白,他们也许只是一个问候,一句关怀,甚至的一句爱恨交加的呵斥……
师:关于这个话题,我还有一件礼物送给大家,我想告诉大家,更想让大家告诉我,在我即将讲述的故事中,这位母亲是怎么表现她对孩子的挚爱之情的?
爱的感悟
看视频《真爱如山》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思考:面对张斯振的举动你有何感想?
《真爱如山》视频
师:张斯振的母亲虽然瘫痪了,不能为她的儿子付出更多的爱,但张斯没有嫌弃,没有埋怨,更没有退缩。面对张斯振拉着母亲去上学的举动,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我真心为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高兴,因为你们都拥有天底下最爱你们的爸爸和妈妈。其实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我们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其实,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然而,也正因为爱,由于我们一时难以理解,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冲突,伤了父母的心,可父母仍然在爱着我们。那怎样才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呢?只有体验才能感悟。现在请我们一起进入爱的体验。
爱的体验
情感剧场
小明放学疲惫地回到了家中,爸爸、妈妈急忙……可是,小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发现自己的书桌抽屉被打开了,而且自己的日记也被翻动了,便与爸妈大吵起来并摔门而出……
提醒:
1、表演同学要表现出使用书包、水、毛巾、脸盆、苹果、水果刀、日记等道具。
2、下面同学要注意观察父母是怎样呵护小明和小明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3、表演的同学要用心体会父母与小明的心态。
师:同学们,我们讨论一下小明的做法对吗?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让参加表演的学生谈体会。教师就学生表演情况进行点拨(特别有不尊敬父母的地方)。同学们,你从这个小品中悟出来什么道理呢?
生: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我们给予父母却很少。教师引导学生:爱是无价的,是用数字无法表达的,也是无法偿还的。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并不想你们报答什么,只要你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哪怕给我们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说一句问候,父母也就心满意足了。
师:下面请看小伟同学是怎样表达对自己父亲之爱的:请同学们先默读教材第43页的《给爸爸的一封信》,然后请一位同学诵读:教材第43页的《给爸爸的一封信》1、2、3段。
要求:1、有感情2、有节奏
爸爸:
今天,是我走进清华大学的第一天,我要把积压多年的心愿向您谈露。
您是家中最辛苦的一个。由于妈妈身体不好,里里外外全靠您一个人张罗。您就像一头超载的老牛,默默耕耘。在我13岁那年,您病倒了,病中您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挨门挨户讨饭,也不能停学。不然,爸爸死了也合不上眼呀!”
上初三那年,我报名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可哪想到,您为此受尽屈辱。为了凑够200元的费用,您整整奔波了一个星期!当您把钱放到我手里时,我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扑在您的怀里,哭着说:“爸爸,我要是得不上奖,您罚我跪三天!”可是您却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得不上奖,爸不怪你。只要你有这个志气就好。”顿时,一股抑制不住的自豪涌上我心头:“我有天底下最好的爸爸!”
师:同学们,我们像前面视频中的张斯振一样,都无法选择父母的健康与衰弱,也无法选择父母的外貌和性格,还无法选择父母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但我们可以如张斯振一样,可以选择孝心,选择报恩,用我们稚嫩的手为父母分担琐碎的家务,用我们懂事的心让父母感受儿女成长的快乐!说到不如做到,现在我们就开始行动,给父母一份爱的回音!
爱的回音
请同学们在承诺卡上写下对我们父母的郑重承诺:
要求:
1、语言要简洁、有意义。
2、内容可以是各个方面。
3、要写两条以上。
如:爸、妈,请放心,我一定会细心地体会你每一句话中爱的密码,我要用你对我的爱,播撒亲情的种子,请相信我。
可一定要亲手交给父母并说到做到呦!
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见证一下你的承诺好吗?
学生读承诺书,老师进行点评。
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我们现在应该能够想起父母为我们做的最令我们感动的事了,课后请把你记忆深处的情感以“父母的爱心”为题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邮局邮寄给自己的父母,给他们一份惊喜!
同学们,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我要说――可敬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一起共同高歌一曲《母亲》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热爱!
动漫《母亲》(师生同唱)
师:祝愿全天下的父母永远健康,永远快乐!(师高声)
《父母心》教案2
会序
一、开会
二、班长讲话
三、活动开始
四、班主任总结
五、闭会
《可敬天下父母心》主题班会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
乙:不论他们是伟岸还是矮小。
甲:是博学多才,还是目不识丁。
乙:是飞黄腾达还是一生潦倒。
甲:他们都一样地,为我们的生活含辛茹苦,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
乙:下面我宣布,七年九班以《可敬天下父母心》为主题的班会开始开会!
甲:首先请班长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不光有生育之恩,更有养育之情。为了我们有好的生活条件,好的学习环境,父母辛苦地工作,他们宁可累垮自己的身体也不让我们受一点苦。可是,我们中的一些同学不理解父母,在家里骄横任性,是地地道道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与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的身份实在是不相符,为此,我们召开这次题为《可敬天下父母心》的主题班会,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教育。最后,预祝这次班会圆满成功!
甲:下面请欣赏flash短片《猫》。
乙:看了这个flash影片,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为片中小猫的勇敢执著感动着,更为这个世界最伟大最圣洁的母子深情所震憾!下面请听故事《生命的延续》。
我知道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小女儿不幸患了白血病,必须换掉身上坏死的血液而换上新鲜健康的血液。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平凡的母亲,毅然走上了与病魔斗争之路。她为了给女儿治病,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变卖了所有的手饰和一切值钱的.东西全部用来给女儿治病。后来,她惊喜地发现,她的血液可以输给女儿。为了女儿生命的延续,为了女儿能多留几声笑语给这个世界,能多收获一段美丽的人生,她整整为女儿输了八年的血。八年来,不论严寒酷暑,不论风霜雨雪,从未间断过,八年来,女儿的面色由惨白转为红润,而母亲的面色却由红润转为惨白。
我还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孩子在水边玩,不小心一同掉入水中,母亲闻讯赶到后,看到在水中挣扎的孩子,一头扎入水中,奋力将两个孩子顶出水中。孩子得救了,可母亲却永远沉入了水底。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游过泳,也不会游泳,那么,她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壮举呢?因为,在母亲心中只有孩子。
甲:还有哪位同学能讲一讲关于母亲的故事?
尼采说过:“我们一生都在选择,唯独不能选择的是什么时候生或是死。”
其实在很多时候,事物的多重性都让我们在选择时候“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决定,而对于面对死亡,我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选择”。
记得在唐山大地震时,当工人们从废墟中寻找生还者时,工人看到了一个母亲用自己的鲜血喂自己孩子的情景,母亲死了,而孩子却意外地活了下来。
母亲割脉,用自己的血挽救自己的婴孩,在这一瞬间,母亲心灵的选择是:把生命的希望留给孩子,把死亡留给自己,母亲的决择在很多时候就是那么平凡,那么伟大。
甲: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数不尽的源头之水,下面请听马雅婷讲《妈妈的故事》。
母亲的爱,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微微的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里的块块卵石,它轻柔,缓缓送我前行……
听母亲说,我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生病,母亲常带着我去医院,有一次,我得了急性肺炎,必须到锦州去买药。而当时,正赶上父亲不在家,母亲只好一个带我来到锦州。那时,母亲一手抱着我,一手交钱、取药,十分艰辛。后来,我虽然大了些,但还得过一些病。
直到去年夏天,我做了一次手术,在术后的6小时内,都不可以喝水、进食,我当时非常难受,用舌头舔着干燥的嘴唇。母亲见了,知道我十分渴,于是便把棉棒用水浸湿,慢慢的擦拭着我的嘴唇,母亲是那样的细心,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几个单调的动作。后来,麻药失去了效力,刀口火烧火燎般疼痛,母亲知道我的伤口疼,于是便握紧我的手对我说:“孩子,如果疼的话,就握紧妈妈的手,这样,就可以减轻你的疼痛了……”我听后,含泪重重的点了点头,紧紧的握住母亲的手。第二天清晨,我刚醒来,只见母亲趴在我的病床边,仍紧握着我的手。一阵轻风吹过,撩起了母亲的头发,我不禁心头一寒,母亲的鬓角竟多出这么多银丝。我抽出手,轻掠开挡在母亲眼前的那缕头发,我突然发现,母亲的手上竟留下几道深深的指印。母亲醒了,抬头望着我笑了。我欲哭无泪,只能不顾伤口的疼痛,紧紧的拥抱着母亲。
《父母心》教案3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条件优越,减轻负担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次子换回长子时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难舍女儿,要回女儿时,决意不送
《父母心》教案4
教材分析
《父母心》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领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课外相关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动情,从心灵深处产生要感激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和谐的读书氛围中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母亲以手喂熊救爱子》的故事,导入新课。
(多媒体画面上出现病床上的母子俩。这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到抚顺市劳动公园里玩。工作人员正准备把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的铁丝网拆除。不知不觉中,这个孩子走近黑熊,并将一块糖伸向黑熊,于是小手被黑熊咬住了。这一刻,母爱化作巨大的勇气,母亲迅速将一只手伸进熊嘴里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着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熊嘴里往外拉。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勇敢的母亲以双手重伤,其中一只手肌腱断裂的代价保住了儿子的小手。)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请同桌或老师帮助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完后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三、知情悟理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这对父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再读感悟。
当你又读一遍课文时,你对文中的父母所作所为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交流。
(如果意见不同,可分组讨论,再交流。)
3.提炼升华。
朗读使你受感动的句子,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
1.从这篇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
2.结合实例谈谈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
五、拓展延伸
师出示有关父母爱方面的`小故事(也可课前让同学搜集)进行阅读。
附故事:
一天深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家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下转27页)
(上接23页)仅剩下屋顶的一角。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哭喊着要妈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象:一个女人站立着,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在这个女人的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挺立,双肩高高耸起……
原来,这个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的……
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读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何相似之处?
六、拓展作业
1.如果你喜欢写,给父母写一封信,写出你对父母的爱;
2.如果你喜欢说,与父母沟通,让家人感受到你的爱;
3.如果你喜欢做,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你的爱;
4.如果你喜欢画,画一幅最美的爱心图;
5.如果你喜欢收集,请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七、播放FLASH 动画课件《让爱住我家》,全体学生起立,跟随音乐齐唱……
附: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五
父母的心
不可恶①送长子②送二儿子换长子③送女儿换二儿④要回女儿不心狠①眼含热泪 ②无精打采③失魂落魄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其送人 不如一起挨饿
《父母心》教案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穷人父母当时复杂
难点
领会穷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穷人父母当时复杂
教学难点
领会穷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体会父母良苦用心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知故事背景
1.指名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归纳。
(1)穷人:有三个孩子(衣裳污渍斑斑)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外谋生
(2)富人:衣着华丽富翁(没有孩子)
(3)富人想抱养穷人的孩子。
三、感悟父母心
1.指名读课文第7-17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穷孩子父母神情的语句。
(2)穷人给富人孩子了吗?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
4.全班交流、汇报。
(1)文中描写穷孩子父母神情的语句有:流着眼睛离开→难为情→放声大哭→抽泣
(2)先给大儿子→继承家业(要回)
再给二儿子→像奶奶(要回)
再给小女儿→舍不得(要回)
"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点苦也是快乐的)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习、拓展延伸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夫妻俩生活那么困难,送一个孩子给富人家,不正好减轻他们的.负担吗?可夫妻俩开始答应,后来为
←么不愿意呢?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3.课件播放文中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三个孩子中的一人,你愿意父母把自己送给富人家吗?为什么?
(学生联系实际,自由畅谈)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父母心》教案6
一、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二、班会准备:
调查问卷、课件制作、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三、班会程序:
1、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2、根据课前统计情况,
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四、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师: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师: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学生发言)
师: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五、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事例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六、从自身找原因
师: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学生发言)
七、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
八、与父母交流
师:我们要应和父母多一点交流。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学生发言)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小结: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九、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主动承担家务;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八、布置作业
1、做一个表格,列举父母工作之余为家庭做了什么事,花多少时间?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平常多为父母倒杯水或分担一些家务。
《父母心》教案7
一、班会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逃避家长、怨恨家长甚至逃避家庭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孩子对老师的帮助、教育很不耐烦,情绪对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人怨天尤人、颓废消极,对社会、对人生充满抱怨,总觉得人生不如意,名运太不公平。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因为家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是组成国家的最小单位。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小是家,大是国。所以先贤梁启超先生说“忠孝仁德,人格之要件也。孝于亲,忠于国,皆报恩之大义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先让他们认识父母,了解父母,“孝于亲”;在此基础上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忠于国”。这是符合人成长过程的认识规律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主题班会的召开,无论对学生现阶段的成长,还是漫漫的人生之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班会目的
此次班会要求学生先采访父母,再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就是在父母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父母完成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孩子在成长中变得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他们理解父母的爱心、苦心和用心上,从而对父母感恩戴德。这种感恩会由小到大蔓延开来,当孩子们感谢他们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并不断体验和感悟到在感恩成长的快乐和收获。愿
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任务;愿孩子们在我们共同教育下健康成长。
三、班会准备
1.提前两周布置学生排练情景剧《家有儿女》。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3.提前一周布置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主题,自己设计题目采访父母。
4.提前布置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5.收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6.收集歌曲《母亲》《父亲》《天下父母心》《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
7.印制家长邀请函,请家长参加班会活动。准备DV记录下班会全过程。
四、班会流程
才艺表演
1.情景剧《家有儿女》;
2.配乐诗朗诵《感恩》。
心灵对话
1.抛砖引玉
【引语】上一周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大家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主题,自己设计题目采访父母。采访完毕,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一次发现自己那么不懂事,那么固执,那么地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地不应该——首先,请听一位同学对父母的心声。
请一位学生上台朗读“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2.共诉衷肠
【引语】说到感恩父母,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道德传统。“百行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感受这个美好世界的机会,无疑是我们最大的恩人。而且父母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所费的心思和操劳,相信大家都历历在目,牢记在心。今天我们就借助这节主题班会给大家一个倾诉衷肠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把“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读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对孩子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背景音乐《懂你》。
3.家长心声
【引语】在听完孩子们的信后,此时此刻,相信所有的家长内心均是百感交集,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跟自己的孩子说。下面就请家长代表发言。
家长代表读《写给我亲爱的儿子(女儿)》。
背景音乐《天下父母心》。
4.教师小结
羔羊知跪乳,乌鸦晓反哺,中华儿女孝父母。今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进成长岁月中父母为我们撑起的那一片天空,听到、读到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我相信,感动,此时此刻已经洋溢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心间。请记得这一刻你们心中的感动,好好呵护你心底那一个柔软的角落——亲情的.可贵需要我们和父母共同的爱来浇灌,才能盛开出美丽的花朵。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三、爱心作业
1.全班声情并茂齐诵《弟子规》“入则孝”篇;
2.部分孩子朗读自己的爱心作业,教师小结。
四、教师寄语
在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听着孩子一声声“对不起”;看着孩子那满含爱意面庞,感受着孩子的快速成长,我看到许多母亲泪水涟涟,许多父亲红了双眼。我的心灵也时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多可爱的爱子啊!父母的爱心、苦心、用心感动了孩子。他们自问:父母给了我无数的恩德,我怎样报答呢?他们知道“滴水之恩”尚需“涌泉相报”,何况父母的恩德无限呢?思来想去,只有用自己的纯真,追求上进的精神才是最好的回报:不说大话,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添麻烦……多么朴实纯洁的话语啊。我提议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亲爱的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时时重温今天的心灵对话,让我们时时重温今天的感动时刻吧!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大声朗诵:
当感恩成了习惯,我的心中就充满责任感!
当感恩成了习惯,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当感恩成了习惯,我就成为了一个大写的人!
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
五、齐唱《感恩的心》,班会结束。
《父母心》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三次送人孩子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从中感受到 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人世间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情吗?(父母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动笔标出小节号。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故事叙述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穷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
①边读边动笔找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贵夫人呢?
②学生交流反馈:穷夫妻:家里穷 孩子多 去北海道找工作 贵夫人:家里富 没孩子 想抱养孩子
2、贵夫人想领养穷夫妻的孩子,他们同意了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7——17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他们送孩子时的表情动作,用波浪线画出他们要回孩子的理由。请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面表格;
3、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夫妻俩的心里,深切地体会一下他们当时送孩子的心情。当贵夫人提出要抱养穷夫妻的孩子,父亲答应贵夫人回家和妻子商量送孩子的事,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父亲回家是怎样和母亲商量的?
时间 人物 被领养的孩子 表情动作 调换的理由指名请学生读读他们第一次送大儿子时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的句子。
(1)从“流着眼泪”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夫妻俩送出孩子的那份无奈和伤心)
(2)再次读读这句话,指导同学们读出无奈、伤心的语气。
4、请一男同学读读父亲换大儿子所说的话。
(1)当他们把大儿子送出去后,回家后会是怎么想,又会有些什么表现呢?他们实在无法舍弃孩子,于是他们想换回大儿子。
(2)他们想换回大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3)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还有什么家业呢,他这个理由充分吗?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理由来换回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觉得孩子送给了别人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但又实在舍不得)
(4)指导学生读,读出父亲复杂矛盾的心情。
5、当他们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时,他们的心会平静吗?那么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1)请一女同学读读母亲用女儿换回二儿子的那段话。
(2)“难为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母亲的态度“难为情”这个词同学们想像一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母亲想要回自己的孩子面对贵夫人又难以开口)
(3)她换回二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4)指导学生再读这段话,读出母亲当时的心情。
6、第三天上午,当轮船快接近北海道时,夫妻俩出现在夫人的卧舱时,为什么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了呢?(指名说说)(因为当轮船一靠岸,他们将失去自己的孩子了,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
7、请男同学们读读父亲要回女儿的那段话。
(1)“抽泣”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2)他们要回女儿的理由是什么?
(3)“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从这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虽然把孩子送给别人,会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也会减轻家庭压力,但在两者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实在爱自己的孩子,无法舍弃任何一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再苦点也是快乐的)
(4)再次读读,休会父母当时的心情。
8、夫妻俩送了三次孩子,但三次又反悔了,同学们,对这俩夫妻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送孩子那是生活迫于无奈,他们反悔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结合板书:送 ——--悔 无奈———爱
9、师总结:是呀,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10、评价贵夫人。
① 两夫妻三番五次的要回儿子,那么贵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每次夫妻俩换孩子的不同态度。(愉快地答应—— 只好同意——流下同情的泪水)
②本来贵夫人很想要一个孩子,可夫妻俩一次又一次的反悔,贵夫人为什么不但没责怪没有怨恨夫妻俩,而且还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并帮助了他们呢?我们齐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名回答。 是呀,尽管她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渴望能收养他们的孩子,可她被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感动了,她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承受一家人分离的痛苦。从这件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贵夫人有颗怎样的心呢?(善良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2、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细心的呵护中成长,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要学会感恩父母,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几句话吧!
六、总结。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作为儿女的我们不但要能体会父母的这份心,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哪怕是你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温馨的问候对他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这一堂课吧!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它就是——“爸爸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爸爸的手粗了,他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面对爸爸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爸爸妈妈殷切的心愿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只能铭记于心。
板书设计:
父母心
送-————悔
无奈————爱
反思
《父母心》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教学设计是我的教学过程的实录,课结束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对整体设计的反思
这份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能针对当今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体谅父母的现状,通过故事《一袋父母心》引导学生进入父母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揣摩课文中父母的心理体会父母的不易,通过续写表达学生的愿望,通过观察日记《懂你》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浓浓的爱心和深切的期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既是教书,也是育人。
在这份设计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如导入中的复述故事为后面的复述课文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示范,导学过程中的每个问题也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现与探究。教师的话无需多说,答案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感到什么困难,并能在发现与探究中找到自信,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
备课时,有好多相关的故事都涌上心头,因为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可课堂时间有限,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其他故事只得不了了之。这或许是我的一大遗憾吧。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分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引入情境——整体感知——探究情节特点——体会语言风格——拓展延伸,不难看出,这个过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先学到的东西为基点,步步为营,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既注重思维训练,又注重语言表述。从细节体现教学理念,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进步的赏识者,而教师的引导和赏识正好又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课本为纲,又不局限于课本,将语文学习于生活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顺利地达到了。
另外,教学目标的出示我一直不赞成详尽地展示,很多时候,这会使不少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套用教师提出的目标中的语言来答,无形中减少了思维过程。
三、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的反思
在这堂课的'组织中,导入和导学过程都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设的环节,省时高效。多年的教学,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可以做学生的老师,学生也可以做学生的学生,课堂上人人都可以是老师,谁都不必怕说错,“欢迎出错”是我上课常说的话,因为“错了我们大家都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不断地纠错中实现了飞跃,学生的回答偏题率也越来越低。
因此,我对我的教学策略充满自信,至于我的学生,我更是相信,他们个个都是高情商的天才!
《父母心》教案9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父母心》教案10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佣、嘀、咕、弃、舱、承、允、添、嗓、残、酷、谋,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课文主题的关系。
3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能结合实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情:每个人的父母各不一样,但他们心中都有着对儿女们浓浓的爱。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2你了解自己父母的心吗?
(板书课题:父母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笔下的父母又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 l )认读生字词。女佣嘀咕抛弃舱房继承允许添麻烦嗓音残酷谋生
( 2 )指导读准字音。“承,是翘舌音,“舱、嗓,是平舌音,“佣、舱、承、嗓,是后鼻音,“允、添、残”是前鼻音。
( 3 )指导难写的字。“承,的中间是“了”字加三横;“添”字的右下方不是“小”。
4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词义。
( 1 )孩子们个个聪明可爱,
( 2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是他们的衣裳却污溃斑斑。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故事的内容吗?
3思考:那对穷夫妇送来送去,送过几次?什么时候送的?送的是谁?送出去,要回来,这中间的`理由是什么?请大家边看书边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研读语句,感悟深化
1模拟情境,启发情感。
( 1 )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当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孩子父亲心里想的是什么?
①高兴:有一个孩子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以减轻一点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求之不得”。
②犹豫:送还是不送。这种心理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商量”。指导朗读:高兴而又犹像不决。
( 2 )送走长子时。
当夫妻俩送走大儿子后,他们是怎样离开舱房的?(流着眼泪)此时,他们的心里又有怎样的想法?指导朗读:不舍。
( 3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将长子要回来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决定了将孩子送人,这样的理由站得住脚吗?从这样的理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孩子的不舍)指导朗读:不舍。
( 4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第三次母亲决定用三岁的女儿换走二儿子,这次的理由是二儿子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奶奶。难道只有二儿子像奶奶吗?看来这个理由也是一个借口,这仍然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舍。此时母亲的话该怎样读?(难为情、不舍)
( 5 )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
他们都想到了: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当夫人问了好儿遍,父亲才说话。(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指导朗读。
2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 l )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 2 )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 3 )小组讨论: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4在课文中,你还感受到谁的爱?(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父母心》教案】相关文章:
父母心语文教案04-18
父母心高中作文04-07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2
大自然教案教案01-23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