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时间:2024-11-05 02:09:16 教案 我要投稿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

  1、 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 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幸福的向往。

  [教学重点]

  在整体把握中重点研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由题目导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

  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纪念第的所见所闻和与莫马的交谈。

  第二部分写纪念地的演出。

  第三部分写作家们在一起座谈。

  第四部分摘录被残杀者的遗言。

  三、问题探究

  ㈠ 阅读质疑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时提出讨论。

  ㈡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四、作业

  1、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①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晚清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②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香型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新扩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断。

  2、交流点评。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教学步骤: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 .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初读,理思路。

  全文结构清晰,四个部分内容依次如下:参加纪念活动途中——开展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讨论——摘录血腥悲剧中的片纸只字。

  精读,品美句。

  结合课后习题二对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进行品析。

  回读,探主旨。

  鼓励与众不同,可以参考的说法:

  ①控诉战争的残忍。②歌颂爱的伟大。③jie露非正义战争维护者的自私嘴脸。④我们应该不停地反思历史。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3

  【教材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屠杀,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大屠杀》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大屠杀》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作者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慰安妇。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大屠杀,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价值。

  7、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个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8、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屠杀的野蛮残暴,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再现了法西斯的残酷,赞扬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4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引文与正文、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步骤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析一析

  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初读,理思路。

  全文结构清晰,四个部分内容依次如下:参加纪念活动途中──开展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讨论──摘录血腥悲剧中的片纸只字。

  精读,品美句。

  结合课后习题二对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进行品析。

  回读,探主旨。

  鼓励与众不同,可以参考的说法:

  1、控诉战争的残忍。

  2、歌颂爱的伟大。

  3、揭露非正义战争维护者的自私嘴脸。

  4、我们应该不停地反思历史。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5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了解背景来帮助理解文章

  2、过程和方法: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读萨特的话,思考:“沉重”和“美丽”是否矛盾

  “沉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沉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速读全文,理清主要内容:归纳文中四部分的内容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四、结合文章中具体词句回答问题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从课文的哪里看到悲哀,哪里看到美丽,哪里看到真实,哪里看到荒谬?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五、精读,讨论“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六、总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6

  【教材分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主题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作者记叙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根据课文特点,要着重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看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选择材料。

  2、体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和平与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理解文章中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范读引文,并强调“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三、粗略探究

  1、为什么萨特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2、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三、精细探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分小组讨论)

  1、思考问题:

  ⑴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⑵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2、品味语言:

  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⑵“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⑶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⑷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联系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谈谈感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更懂得珍视和平与幸福生活。

  五、作业

  整理课堂“拓展延伸”,并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7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五、质疑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听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相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在现实生活中,战事还是时有发生。如在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原因是泰国看守政府总理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的职务。忠于颂提的部队发生政变,为避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能否给那些发动政变的人致一封信来制止这场战争?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8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引文与正文、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步骤]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到台湾。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讨论,旅行。她目前已出版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著作22种,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聂华苓在,美获得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过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波兰政府的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

  2.课文扩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使用建议: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致命的母爱》是一幕无言的悲剧,它也将伟大的母爱放在了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这温馨的人间至情,可以与课文比较阅读,探究二者在主题、构思、组材上的异同点。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9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 材 分 析概述

  重点

  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三、出示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六、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七、拓展延伸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0

  【教学目标】

  1、积累“肃穆、荒谬、健忘、杀戮、纳粹、神往、缭绕、光秃秃”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3、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描写和议论的作用。

  【教学方法】

  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讨论、探究。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证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小朋友。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文学常识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正音:

  肃穆(mù)荒谬(miù)杀戮(lù)神往(chōng jǐng)

  纳粹(nà cuì)缭绕(liáo rào)光秃秃(luǒ)

  2、听录音(萨特的话),稍微讲解繁重的记忆,美丽的回忆,等全文教学结束后再总结分析。“繁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繁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繁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繁重的记忆很好理解,美丽不好理解。人们如何英勇?我们学完课文就很容易明白了。(美丽指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敬重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B、无辜平民包括小朋友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3、归纳文中四局部的内容:

  ⑴ 坟地所见所闻;

  ⑵ 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⑶ 记录作家座谈会;

  ⑷ 摘录遗言。

  四、分析文章各局部,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和情感

  (哪一个情节印象最深刻 why?)

  第一局部:坟地所见所闻。(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局部,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是写景色,以景抒情,在作者眼中他的景色是怎样的?同样他的心情也是怎样的?句号,有抒情的作用,起停顿作用,使读者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同时脑海中也可以想想一下画面,凄、苦、昏、暗,因此有种悲痛的`气氛笼罩在身边。因此,不是单纯的写景,写景还为了渲染悲痛凄凉的气氛。

  2、他们杀小朋友、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质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有着强烈的情感,对被杀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愤怒地进行控诉。

  3、有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小朋友们上最后一课!所谓的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

  第二局部:看各种演出纪念活动。(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局部,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历史,实际,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痛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与实际的融合指不计其数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其中包括两名生还者。人们悼念死去的亲人时,半个世纪前严酷的历史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悲哀)因此在这么一种凄风苦雨的悲痛气氛中,历史与实际融合了。

  “悲痛”是指严酷的历史令人悲痛,“美丽”指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不计其数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真实”是指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在里头。,“荒谬”指二战时,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各种种族,这是何等的荒谬。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听这首诗歌的录音)

  这些诗句歌唱小朋友们“对未来的神往,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溢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发明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生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小朋友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干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局部:有关纪念的作家座谈会。

  首先讲解:历史是繁重的。实际呢?看出第二局部回顾历史,第三局部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实际的走向。提问: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自己的态度和表示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溢犯罪感;日自己: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学生自由发言)

  西德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地诚实,而半个世纪前的追性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因此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最后一句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1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2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用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如何欣赏句子、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记住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 教学方法

  点拨法、自读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有人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吗?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侩子手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来源于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

  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一个叫做克拉库耶伐次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悼念活动——悼念半个世纪前,被德国法西斯在一天之内残杀的300个孩子。这个悼念活动的场面如何?那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文章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两种记忆是否矛盾?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感受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

  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法西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

  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忘记给别人带来痛苦的历史,自私,令人鄙视

  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

  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 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 孩子们是勇敢的

  3、 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 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总结

  整体感知全文后,有谁能告诉我,前面我们提到的“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

  (生答)

  沉重:屠杀中,全是普通市民。另外,那场屠杀中有300个孩子遇难,孩子们临死前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撕心裂肺。

  美丽: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结束语: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并且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3

  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理解主题。

  2.揣摩描写议论句的含义。

  3.珍惜幸福,维护和平。

  一、导入定向。

  稚嫩童声呼喊“爸爸妈妈”。(最幸福的时刻)

  每个同学都无数次地称呼过爸爸妈妈,比如,在你成功的时候,在你失败的时候,在你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许,你认为这种呼唤很平凡——

  但是,71年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小城克拉库耶伐次,300多个孩子发出的却是对爸爸妈妈最后的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美籍华裔女作家)

  明确目标。1 2 3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测: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一次纪念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的纪念活动,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遇难者的同情,呼吁世界和平。)

  三、自主探究。

  1、作者依次参加了哪些和纪念大屠杀遇难者相关的活动?用自己的话概况四部分的内容。

  (一)

  (二)

  (三)

  (四)

  2、哪部分的内容或者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读出来,并在课本上写出自己的理解。

  四、合作研讨。

  1、假如你知道下一刻将离开这个世界,你最想对谁说出什么心里话?(严肃思考)7000多遇难者,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在最后时刻留下的片纸只字,透露出他们对亲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请8名同学读。

  读了这些遗言,你有什么感想?(战争夺取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真是太残酷了。我们渴望和平!)

  2、不仅仅是聂华苓,还有其他世界知名的作家以不同的形式对这次屠杀表达了他们的情感。读出来,并进行圈点勾画。

  A 萨特的话——沉重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板书)

  B迪桑卡的`诗——鲜活的生命,和我们一样,憧憬着未来,在屠杀来临之时戛然而止,对战争的控诉。

  五、拓展延伸。

  对于战争的思考,文中第三部分有几种不同的表现。请概括。1西德作家:真诚反省 忏悔 得到理解;2 日本人:抵赖 狡辩 遭到鄙弃。3 中国作家:战争生还者 渴望和平

  补充介绍“华沙之跪“

  六、揣摩语言。

  课文在叙述事情的同时,穿插了不少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使得语言含义丰富而耐人寻味。试着举几个例子。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八、作业。

  练习三、配套练习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4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引文和正文的关系。

  2、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肃穆荒谬稚嫩呵护发泄

  杀戮屹立盟誓憧憬韵律

  缭绕不绝放逐反驳赤裸裸血腥

  2、解释词语:

  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记。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二、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中充满的是爱的笑脸和亲切的关怀呵护,可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我们在第二课中曾经提到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分子屠杀人民的罪行似乎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造成的`巨大伤害。

  三、快速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概括课文四部分的,说说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中心: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文章中的引文是哪些?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课文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沉重”是说纳粹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小孩,这对人们来说是“沉重”的。而“美丽”是说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

  4、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在哪?说说理由。

  四、揣摩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表达一种沉重的心情。既是描写天气,又渲染人们的悲痛、沉重的心情。

  2、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告诉人们不能忘记雪耻,不能忘记在战争中牺牲的受害者,让“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西德作家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是因为他诚恳的态度,他面对历史和现实表达自己的内疚、愧意,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五、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交流对战争的认识和看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巩固对语言的揣摩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复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利用文中的小标题,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3、体会含蓄深邃的描写议论句子的含义。

  4、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新颖的结构形式,,弄清文章引文和正文的关系达到整体把握目的;体会含蓄深邃的描写议论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含义,掌握新颖的'结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认识更深的思考。

  2、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出示自学指导一:

  速读课文8分钟(每分钟500字以上),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

  1、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找出揭示文中主旨的句子。

  ⑵、交流反馈,教师板书知识树。

  ⑶、教师引导,总结概括事件及文章主旨的方法。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

  ⑴、出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用时5分钟,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引文和四部分内容。

  2、在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3、你认为文章最感人的地方是什么?说说理由。

  ⑵、交流反馈,补充知识树。

  ⑶、教师引导,总结此类报告文学按照人物活动的地点分层的一般方法。

  3、学生质疑问难,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总结此类报告文学的通用工具:

  1、根据文章引文和正文的关系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2、利用文中的小标题,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3、结合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结合上下文,整体思考,体会含蓄深邃的描写议论句子的含义。

  四、深入探究,回归系统

  1、拓展阅读,验证工具:

  ⑴、学生阅读《天职》,自己画知识树。

  ⑵、交流反馈,补充知识树。

  2、回归系统,畅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联系本单元课文,谈谈对战争的认识,说说对现代战争的看法。

  2、网上浏览文章《历史不容忘却》、《南京大屠杀事件专题报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02-26

《亲爱的爸爸妈妈》优秀教案08-26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篇)09-13

《爸爸妈妈》教案02-26

亲爱的小鱼教案15篇07-17

大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01-17

中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08-24

《我的爸爸妈妈》教案03-02

我的爸爸妈妈教案01-1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

  1、 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 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幸福的向往。

  [教学重点]

  在整体把握中重点研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由题目导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

  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纪念第的所见所闻和与莫马的交谈。

  第二部分写纪念地的演出。

  第三部分写作家们在一起座谈。

  第四部分摘录被残杀者的遗言。

  三、问题探究

  ㈠ 阅读质疑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时提出讨论。

  ㈡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四、作业

  1、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①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晚清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②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香型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新扩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断。

  2、交流点评。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教学步骤: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 .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初读,理思路。

  全文结构清晰,四个部分内容依次如下:参加纪念活动途中——开展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讨论——摘录血腥悲剧中的片纸只字。

  精读,品美句。

  结合课后习题二对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进行品析。

  回读,探主旨。

  鼓励与众不同,可以参考的说法:

  ①控诉战争的残忍。②歌颂爱的伟大。③jie露非正义战争维护者的自私嘴脸。④我们应该不停地反思历史。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3

  【教材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屠杀,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大屠杀》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大屠杀》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作者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慰安妇。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大屠杀,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价值。

  7、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个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8、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屠杀的野蛮残暴,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再现了法西斯的残酷,赞扬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4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引文与正文、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步骤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析一析

  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初读,理思路。

  全文结构清晰,四个部分内容依次如下:参加纪念活动途中──开展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讨论──摘录血腥悲剧中的片纸只字。

  精读,品美句。

  结合课后习题二对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进行品析。

  回读,探主旨。

  鼓励与众不同,可以参考的说法:

  1、控诉战争的残忍。

  2、歌颂爱的伟大。

  3、揭露非正义战争维护者的自私嘴脸。

  4、我们应该不停地反思历史。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5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了解背景来帮助理解文章

  2、过程和方法: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读萨特的话,思考:“沉重”和“美丽”是否矛盾

  “沉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沉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速读全文,理清主要内容:归纳文中四部分的内容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四、结合文章中具体词句回答问题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从课文的哪里看到悲哀,哪里看到美丽,哪里看到真实,哪里看到荒谬?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五、精读,讨论“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六、总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6

  【教材分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主题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作者记叙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根据课文特点,要着重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看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选择材料。

  2、体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和平与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理解文章中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范读引文,并强调“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三、粗略探究

  1、为什么萨特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2、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三、精细探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分小组讨论)

  1、思考问题:

  ⑴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⑵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2、品味语言:

  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⑵“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⑶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⑷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联系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谈谈感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更懂得珍视和平与幸福生活。

  五、作业

  整理课堂“拓展延伸”,并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7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五、质疑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听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相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在现实生活中,战事还是时有发生。如在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原因是泰国看守政府总理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的职务。忠于颂提的部队发生政变,为避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能否给那些发动政变的人致一封信来制止这场战争?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8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引文与正文、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步骤]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到台湾。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讨论,旅行。她目前已出版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著作22种,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聂华苓在,美获得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过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波兰政府的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

  2.课文扩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使用建议: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致命的母爱》是一幕无言的悲剧,它也将伟大的母爱放在了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这温馨的人间至情,可以与课文比较阅读,探究二者在主题、构思、组材上的异同点。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9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 材 分 析概述

  重点

  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三、出示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六、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七、拓展延伸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0

  【教学目标】

  1、积累“肃穆、荒谬、健忘、杀戮、纳粹、神往、缭绕、光秃秃”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3、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描写和议论的作用。

  【教学方法】

  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讨论、探究。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证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小朋友。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文学常识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正音:

  肃穆(mù)荒谬(miù)杀戮(lù)神往(chōng jǐng)

  纳粹(nà cuì)缭绕(liáo rào)光秃秃(luǒ)

  2、听录音(萨特的话),稍微讲解繁重的记忆,美丽的回忆,等全文教学结束后再总结分析。“繁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繁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繁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繁重的记忆很好理解,美丽不好理解。人们如何英勇?我们学完课文就很容易明白了。(美丽指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敬重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B、无辜平民包括小朋友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3、归纳文中四局部的内容:

  ⑴ 坟地所见所闻;

  ⑵ 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⑶ 记录作家座谈会;

  ⑷ 摘录遗言。

  四、分析文章各局部,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和情感

  (哪一个情节印象最深刻 why?)

  第一局部:坟地所见所闻。(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局部,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是写景色,以景抒情,在作者眼中他的景色是怎样的?同样他的心情也是怎样的?句号,有抒情的作用,起停顿作用,使读者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同时脑海中也可以想想一下画面,凄、苦、昏、暗,因此有种悲痛的`气氛笼罩在身边。因此,不是单纯的写景,写景还为了渲染悲痛凄凉的气氛。

  2、他们杀小朋友、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质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有着强烈的情感,对被杀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愤怒地进行控诉。

  3、有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小朋友们上最后一课!所谓的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

  第二局部:看各种演出纪念活动。(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局部,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历史,实际,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痛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与实际的融合指不计其数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其中包括两名生还者。人们悼念死去的亲人时,半个世纪前严酷的历史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悲哀)因此在这么一种凄风苦雨的悲痛气氛中,历史与实际融合了。

  “悲痛”是指严酷的历史令人悲痛,“美丽”指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不计其数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真实”是指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在里头。,“荒谬”指二战时,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各种种族,这是何等的荒谬。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听这首诗歌的录音)

  这些诗句歌唱小朋友们“对未来的神往,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溢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发明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生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小朋友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干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局部:有关纪念的作家座谈会。

  首先讲解:历史是繁重的。实际呢?看出第二局部回顾历史,第三局部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实际的走向。提问: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自己的态度和表示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溢犯罪感;日自己: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学生自由发言)

  西德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地诚实,而半个世纪前的追性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因此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最后一句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1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2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用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如何欣赏句子、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记住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 教学方法

  点拨法、自读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有人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吗?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侩子手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来源于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

  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一个叫做克拉库耶伐次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悼念活动——悼念半个世纪前,被德国法西斯在一天之内残杀的300个孩子。这个悼念活动的场面如何?那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文章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两种记忆是否矛盾?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感受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

  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法西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

  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忘记给别人带来痛苦的历史,自私,令人鄙视

  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

  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 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 孩子们是勇敢的

  3、 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 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总结

  整体感知全文后,有谁能告诉我,前面我们提到的“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

  (生答)

  沉重:屠杀中,全是普通市民。另外,那场屠杀中有300个孩子遇难,孩子们临死前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撕心裂肺。

  美丽: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结束语: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并且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3

  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理解主题。

  2.揣摩描写议论句的含义。

  3.珍惜幸福,维护和平。

  一、导入定向。

  稚嫩童声呼喊“爸爸妈妈”。(最幸福的时刻)

  每个同学都无数次地称呼过爸爸妈妈,比如,在你成功的时候,在你失败的时候,在你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许,你认为这种呼唤很平凡——

  但是,71年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小城克拉库耶伐次,300多个孩子发出的却是对爸爸妈妈最后的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美籍华裔女作家)

  明确目标。1 2 3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测: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一次纪念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的纪念活动,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遇难者的同情,呼吁世界和平。)

  三、自主探究。

  1、作者依次参加了哪些和纪念大屠杀遇难者相关的活动?用自己的话概况四部分的内容。

  (一)

  (二)

  (三)

  (四)

  2、哪部分的内容或者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读出来,并在课本上写出自己的理解。

  四、合作研讨。

  1、假如你知道下一刻将离开这个世界,你最想对谁说出什么心里话?(严肃思考)7000多遇难者,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在最后时刻留下的片纸只字,透露出他们对亲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请8名同学读。

  读了这些遗言,你有什么感想?(战争夺取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真是太残酷了。我们渴望和平!)

  2、不仅仅是聂华苓,还有其他世界知名的作家以不同的形式对这次屠杀表达了他们的情感。读出来,并进行圈点勾画。

  A 萨特的话——沉重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板书)

  B迪桑卡的`诗——鲜活的生命,和我们一样,憧憬着未来,在屠杀来临之时戛然而止,对战争的控诉。

  五、拓展延伸。

  对于战争的思考,文中第三部分有几种不同的表现。请概括。1西德作家:真诚反省 忏悔 得到理解;2 日本人:抵赖 狡辩 遭到鄙弃。3 中国作家:战争生还者 渴望和平

  补充介绍“华沙之跪“

  六、揣摩语言。

  课文在叙述事情的同时,穿插了不少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使得语言含义丰富而耐人寻味。试着举几个例子。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八、作业。

  练习三、配套练习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4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引文和正文的关系。

  2、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肃穆荒谬稚嫩呵护发泄

  杀戮屹立盟誓憧憬韵律

  缭绕不绝放逐反驳赤裸裸血腥

  2、解释词语:

  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记。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二、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中充满的是爱的笑脸和亲切的关怀呵护,可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我们在第二课中曾经提到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分子屠杀人民的罪行似乎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造成的`巨大伤害。

  三、快速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概括课文四部分的,说说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中心: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文章中的引文是哪些?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课文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沉重”是说纳粹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小孩,这对人们来说是“沉重”的。而“美丽”是说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

  4、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在哪?说说理由。

  四、揣摩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表达一种沉重的心情。既是描写天气,又渲染人们的悲痛、沉重的心情。

  2、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告诉人们不能忘记雪耻,不能忘记在战争中牺牲的受害者,让“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西德作家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是因为他诚恳的态度,他面对历史和现实表达自己的内疚、愧意,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五、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交流对战争的认识和看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巩固对语言的揣摩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复习。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1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利用文中的小标题,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3、体会含蓄深邃的描写议论句子的含义。

  4、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新颖的结构形式,,弄清文章引文和正文的关系达到整体把握目的;体会含蓄深邃的描写议论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含义,掌握新颖的'结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认识更深的思考。

  2、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出示自学指导一:

  速读课文8分钟(每分钟500字以上),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

  1、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找出揭示文中主旨的句子。

  ⑵、交流反馈,教师板书知识树。

  ⑶、教师引导,总结概括事件及文章主旨的方法。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

  ⑴、出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用时5分钟,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引文和四部分内容。

  2、在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3、你认为文章最感人的地方是什么?说说理由。

  ⑵、交流反馈,补充知识树。

  ⑶、教师引导,总结此类报告文学按照人物活动的地点分层的一般方法。

  3、学生质疑问难,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总结此类报告文学的通用工具:

  1、根据文章引文和正文的关系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2、利用文中的小标题,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3、结合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结合上下文,整体思考,体会含蓄深邃的描写议论句子的含义。

  四、深入探究,回归系统

  1、拓展阅读,验证工具:

  ⑴、学生阅读《天职》,自己画知识树。

  ⑵、交流反馈,补充知识树。

  2、回归系统,畅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联系本单元课文,谈谈对战争的认识,说说对现代战争的看法。

  2、网上浏览文章《历史不容忘却》、《南京大屠杀事件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