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的快慢》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运动的快慢》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验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次场地分组实验中,采用计时员签名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实验态度,记录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组内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
2、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3、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科学猜想与假设
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主要分析与论证
要素评估
交流与合作
《运动的快慢》教案 2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 建立速度的概念
2、 “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 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1km/h=1/3.6m/s=0.28m/s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 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 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 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达标自查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 (2) (3) B、(3 ) (2) (1) C、 (2) (3) (1) D、(1) (3) (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7、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运动的快慢》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
难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2.交流总结;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1.创设情境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2.速度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物理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
例题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学生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模块二: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二、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运动的快慢》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1×=3.6km/h
练习:1km/h=______m/s。
[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
[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0min)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看课本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
[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速度表]
练习: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练习: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
[播放视频6]频闪灯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作业布置
P30动手动脑学物理2、3、5。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运动的快慢》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
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
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
速度的`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
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例题
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
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
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
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
师注意检查指导
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
由v=s/t得:
t=s/v=1463km/104kms-1=14h
学生练习:
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学生:阅读《想想议议》,师生共同。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课本P18
(2)特点: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的方向不变。
师:实际生活中你见到的运动都有哪些?它们都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并交流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描述,粗略计算时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一样,即v=s/t。
(三)、整体感知
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不变,即每时刻的速度一样。它的大小不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有关。
2、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快慢变化,用平均速度描述,但是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它的大小指的是那一段时间内或那一段路程内的速度。
(四)、达标反馈
课本P192、5。
估计学生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点拨:时间求法、小标题加法及公式的应用。
(五)、知识拓展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4s运动了20m,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m/s,第9秒的速度是m/s,第9秒通过的路程是m,前9秒通过的路程是m.
2、一列车长m,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600m的大桥,求列车完全过桥所用的时间?
(六)、归纳
1.学生交流困惑及体会。
2.学习方法。
《运动的快慢》教案 6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掌握速度概念,记住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会用速度公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用平均速度观点计算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4、了解“速度表”中显示的“即时速度”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从时间和路程两个方面分析、理解。
2、利用速度公式熟练求解匀速运动中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中的未知量。
3、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阶段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引用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运动、便于化解复杂的问题。
2、建立“速度”概念,还可促进学生生活行为的效率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速度大小的比较,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教具与教法:
1、轨道、小车、停表、光电测速仪。
2、素材的收录(百米跑、速度表、高速运动的物体)、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情景引入:
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快慢的.情景。
问题的提出:布置学生思考回答:
1、运动场上在如下情况下,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A、正在赛道上奔跑的几位运动员?
B、刚刚跑完的几位运动员?
2、王聪100m用了17s,李明50m用了8s,谁跑得快?
物理学规定: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比较物体快慢。
即用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得到每秒运动的路程,从而可以比较快慢。
问题探究
一、速度的定义
问题1: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表达式如何?
教师总结展示
定义:运动物体发生的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叫速度。
定义式:V=S/t
S——路程 t——时间 v——速度
问题2:速度的国际单位可以从公式中推出,是什么?
问题3:课本“小资料”了解部分物体各种运动的大致速度是多少?改变部分物体运动速度的单位,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问题4:看课本图1.3—2汽车速度表,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多大?
提示:速度表测的是汽车在各个时刻或在某一处的即时速度,不是全程的总的运动速度,它是随汽车运动快慢的随时变化的。
介绍我国道路限速规定:(高速路小汽车100——120 Km/h国道、省道70——90 Km/h城区街道40——60 Km/h)
二、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问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粗略计算全过程总体快慢情况,可以用V=S/t求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三、拓展训练:
例题分析(题目见书本)
师生分析解题情况。
总结计算题注意点:
A、单位要一致;B、要有针对各量的文字说明;C、先写公式,再代入已知量求解;D、有结论性语言。
四、课堂练习
如果一辆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有速度是72 Km/h,则在30min内它能前进多远?
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
观看不快慢的运动情景展示:运动员们起跑;从红灯转绿灯,开始启动的汽车、自行车;龟兔赛跑的过程和结局。
思考答案1。
A相同时间时位置领先者。
B跑完相同距离,用时间短者。
2李明快。依据是李明快慢不变时,跑100m用16s即可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速度的定义、公式
2国际单位:S—m,t—s,
V—m/s(或m·s2)
常用单位:1Km/h=1000m/3600s=1/3.6m/s
3
蜗牛:1.5*10-3m/s=0.15m/s
火车:120m/s=432Km/h
卫星:3070m/s=3.07Km/s
4学生看课本回答:20Km/h;220Km/h
领会:汽车速度表原理和意义
了解:道路限速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是为了安全!
领会基本机械运动的分类
学生看书后分析:
甲在各段相同时间内路程相同。
乙由慢变快,后来速度大于甲。
平均速度只代表总体运动快慢的情况,不代表某处的的速度,它只是由总路程和总时间来求的。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运动快慢的比较
二、速度
公式:V=S/t单位:m/s;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计算:s=vt,t=s/v
四、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s/t
五、速度表:可测汽车在各处的瞬时速度
作业布置:
课本P—22页:
第三题;第四题。
练习册:1.3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些运动场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多样性,引出运动快慢的问题。
讲解新知
(1)介绍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2)引出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
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的测量过程。
巩固练习
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速度的计算方法。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运动的快慢》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一些运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讲解:
(1)介绍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引出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等。
(3)通过实例讲解速度的计算。
(4)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运动的快慢》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速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一些运动场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慢,引出课题。
新课讲授:
(1)速度的概念: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出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速度的计算:通过例题讲解速度公式的`应用。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运动的特点。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的快慢》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包括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区分两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参与实验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如比值法、极限思维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主动获得知识的乐趣。
增强学生的友爱互助、团结奋进的情感,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和谐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
实验用具(如小车、滑轮装置、绳子、计时器等)
运动器材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通过聊家常的方式问学生:“暑假,跟随家长一起出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最方便?”引导学生回答“飞机”,并追问为什么,从而引出“运动快慢”的话题。
新课讲授
引出速度的定义,介绍速度公式v=s/t,并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展示2012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归纳出两种比较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设计针对练习,巩固两种方法。
板块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块二:速度的概念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滑轮装置和小车,观察小车下滑的速度,并改变绳子的长度观察速度的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判断运动的快慢。
总结归纳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运动的快慢是如何判断的。
教师总结运动的快慢特点,并复习所学的关键词和概念。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如速度单位换算、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小组合作,设计判断运动快慢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运动,判断其快慢特点。
《运动的快慢》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对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些运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多样性,引出运动快慢的话题。
新授
速度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匀速直线运动:结合实例,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
变速直线运动:分析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的计算过程。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运动的快慢》教案】相关文章: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03-17
运动快慢教学反思03-08
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13篇04-02
地球的运动教案11-21
运动的人教案02-19
《图形的运动》教案03-29
大班运动教案[精选]06-08
大班运动教案04-15
运动教案小班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