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一称》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称一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称一称》教案1
课前思考: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备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
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对 策:对实践活动前,进行一些指导和教育,在活动,适当进行帮助,让学生有序地进行。
教学准备:
挂图、台秤和健康秤数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样两个质量单位。根据你的观察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你能和大家说说吗?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大家从家里带来了什么?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
2、动手实践。
(1)问: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首先称的是什么?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集体交流。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的大一些,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验证并说说规律。
4、称体重。
谈话:小朋友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认识称面。根据例图,学习怎样读数。
(3)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将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组长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
(4)班内交流。
讲述:如果你告诉我你的年龄,老师就会知道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以一学生为例)
你想知道这个方法吗?打开书,读一读“你知道吗”,书上告诉我们怎样的计算方法?(师板书)
这种方法究竟准不准,我们先一起来运用这个公式算一算,以刚才学生的体重为例,告诉大家今年几岁了?看看老师刚才的体重是不是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体重。
每人运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然后与称出的体重对比,看有无差别。在小组内交流。
讲述: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可能差距很大。这是因为你太胖或太瘦了。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三、全课总结。
我们一起又学了很多有关与重量的知识。还学会了称体重和用公式计算体重的方法,课后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让他们也学会算体重。
板书设计:
称一称
实足年龄×2+7(或8)
《称一称》教案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称量自己的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千克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大小近似的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蔬菜若干;托盘秤;体重秤
课前调查:
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一下,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的,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举例说明,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调查汇报
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并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的情况。(重点讲解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
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二、实践操作
1、谈话导入
2、动手实践
(1)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现在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有哪些水果正在成熟吗?今天你带来了什么水果?(如果有的同学带来的是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则及时让学生区别是水果还是蔬菜。)
(2)想知道有多少个水果怎么办?(数一数)如果想知道有多少千克水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称一称。
(1)讲清活动要求:看情境图,同学们在干什么?他们称的是什么水果?你们知道他们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图上的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你们能数一数吗?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带来的水果或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你能先估一估大约1千克有多少个吗?
(2)分组活动:各小组把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让小组里的记录员记录在表格里。
(3)汇报活动结果。
(4)集体交流: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橘子、西红柿、黄瓜,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看着这个表格,
学生展示带来的水果、蔬菜。
学生适当讨论一下。
学生看图回答。
学生在小组内估一估。
指导学生按同一种类的分组,明确成员的分工。
学生动手称物,记录数据。
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记录数据。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3、称体重
4、介绍小知识
你们发现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1千克的水果、蔬菜的个数不一样的?为什么同样是苹果,几个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又不一样呢?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1)先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介绍体重秤的使用方法。
老师重点讲清看数据的方法。(不是整千克数的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来描述)谁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分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记录员记录下来,在组内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
(4)班内交流,把各组的记录数据展示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的体重在多少千克到多少千克之间,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轻的是多少千克?多少千克范围里的同学最多?从这些数据里你想到了什么?你的体重正常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的体重可以用秤来称,还可以用一种方法算一算,你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你知道吗”,书上会告诉你一种方法。
学生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汇报。
学生在组内看一看体重秤的构造、数据的读法。
学生用“重一些”、“轻一些”讲出大约的重量。
在组里每人都说清楚自己的体重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学生看书上的小知识介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板书:
实足年龄×2+7(或8)=体重
同学们算一算你自己的体重,和刚才称的实际体重比一比,看这种方法准不准。
讲述:一般情况下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就可能有很大的差距,相差很大的同学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这样的同学平时的饮食可要注意哟!
学生用公式计算自己的体重,和自己的实际体重比较,讨论原因
三、全课
这节活动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把交流的情况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在第28界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一共取得了32枚金牌,为祖国争光!请同学们通过上浏览、看书查找资料等方法,看看奥运会的比赛中,那些项目要用到千克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形成质量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对自身体重的关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称一称》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
最近我们认识了新的计量单位——千克和克。
昨天大家到超市调查,哪些商品用“千克”做单位,哪些商品用“克”做单位,各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一袋大米20千克。
生2:一袋盐500克。
生3:一包饼干100克。
生4: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总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实践操作
(一)导入
1、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水果和蔬菜,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黄瓜。
生:西红柿。
生:苹果。
生:橘子。
师:1千克的水果和蔬菜各有多少个呢?
师:让我们来称一称。
板书课题:称一称
课件:称一称
(二)称水果蔬菜
课件:称一称
1、分组活动
师:请先看活动要求。
师:谁来读一读。
(1)称——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2)数——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3)记——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
2、哪两人称?哪两人数?哪个人记,请组长在小组里,先带领组员进行分工。
3、下面请各小组分组活动。
4、请小组长来上黑板填一下,称的结果。
5、师:观察每个组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了,同样是1千克的苹果有的个数多,为什么有的个数多,有的个数少?
我们来看一看,验证一下。
6、讲述:都是1千克的苹果,苹果大,个数就少,苹果小,个数就多。
(三)估一估
师:刚才我们称了1千克的水果和蔬菜,请大家再拎一拎,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下面我们做一个估一估的小游戏。
活动二:估一估
1、我这有一个袋子,待会儿会从前往后从每个人的手中传过,请你掂一掂,估一估袋子有多重,请第一组起立,开始传。
2、请你估一估有多重?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3、出示答案——一袋重5千克的大米。
4、猜对的同学请举手,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
(四)称体重
1、谈话: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你们小组中,谁最重,谁最轻?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称体重的活动。
课件:称体重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秤面。
师:观察秤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千克,刻度线,数字,指针。
师:看到KG,表示什么?这个秤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介绍:在我们称体重之前,请检查指针有没有对准0刻度。如果没有就必须借助一小旋钮来调整。要不然就称不准。
3、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4、下面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称好后每人把自己的体重汇报给组长,组长把组员称出的体重记录在表格里。
5、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体重。
师:你们小组谁最轻?谁最重?
(五)教学你知道吗?
1、师:你们都知道了自己的体重,想不想知道你的体重比一般人重还是轻呢?
课件:
2、师:计算6—10岁儿童一般体重的方法是什么?
师:怎样算实足年龄呢?
师:用今年的年份减去你出生的年份就可以算出你的实足年龄。
今年是20xx年,你是哪一年生的?1998
板书:200719989
19998
3、请你根据公式算出自己的`体重,再和自己的体重比一比。
4、你称得的体重与一般体重相差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1)算一算你的体重:2+7=(千克)
()2+8=(千克)
(2)算一算:你称的体重和算出的体重相差多少?
5、交流
师:你的体重和一般体重差不多,你的身材很匀称。
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重得很多,你就要注意多吃蔬菜,少吃鸡蛋,肥肉加强锻炼;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轻很多,说明你太瘦了,就要不挑食,加强营养和锻炼让身体长的更壮些。
(六)动物的体重。
师: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体重,下面再来了解一下动物朋友的体重吧!
《称一称》教案4
游戏目标:
1、幼儿在摆弄、操作天平游戏中感受物体的平衡。
2、用天平秤称出轻重,并且学着用不同的标记记录轻重不同的材料。
3、引导幼儿能单独或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游戏准备:
娃娃天平秤、一些轻重不同的材料、塑封的记录纸、记录笔。
游戏玩法:
1、幼儿随意摆弄天平,感受空天平的平衡。
2、在天平内装进各种材料,如积木、小石块等,让天平两端保持平衡。
3、幼儿寻找办法,鼓励幼儿合作解决。
4、幼儿两两结合进行比轻重并记录。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称一称》教案5
小班科学:称一称
活动目标:
1.通过掂一掂等方法比较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2.会用类推的方法比较三至四个物体间的轻重关系,并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3.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本“称一称”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数学作业本 2. 四桶不同重量积木 3.作业用具4.弹簧秤 5.天平
活动过程:
一. 比一比,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
1.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实心盒子和空心盒子的轻重。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两个盒子,让幼儿掂一掂,并讨论。
提问:哪个轻,哪个重?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
(让幼儿完整地表述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两个娃娃的轻重。
出示两个娃娃,比一比,谁轻谁重?
3.用天平演示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
小结:当用手很难掂出两种物体谁轻谁重时,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
教师用天平称两个娃娃,请幼儿观察并讨论。
提问:你能分辨出哪个娃娃重,哪个娃娃轻吗?怎么看出来的?
再拿出两块不同重量的积木进行比较,请幼儿判断。
引导幼儿理解天平沉下去的边重,翘起来的一边轻。
二.引出弹簧秤,通过弹簧称称重,理解四个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4桶积木,它们的轻重能用天平判断吗?为什么?
1. 请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最重和最轻的。
2. 出示弹簧秤,将最重的积木和重的积木分别放在弹簧秤两端,幼儿判断,如何看出?
3.请幼儿按照轻重进行排序。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弹簧拉得长的一端物体重,拉得短的一端物体轻。
三.数学练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游戏“称一称”。
观察作业本P19页“称一称”画面上弹簧秤称物体的重量,比一比每组物体谁轻谁重,说一说,并在比较重的物体下面打“√”。
《称一称》教案6
第二课时 称一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称一称》教案7
一、心育目标:
⒈让儿童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 的。
⒉培养儿童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儿童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儿童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儿童观察,并进行讨论。
⒈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儿童外形)
⒉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儿童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⒈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⒉请儿童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⒊请儿童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⒈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⒉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称一称》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邮局包裹的称重方式。
2、了解重量的概念。
3、学习使用秤。
活动准备:
1、电子秤、普通秤、体重秤、天平秤和其他秤。
2、信件、包裹、几只玩具熊(或雪花片等)。
活动过程:
1、准备大小不同的包裹及一堆信件,问幼儿:“这些包裹大小不一,怎么知道每件有多重呢?”“去邮局参观时,邮局的人怎么做呢?”
2、自由谈论,并将幼儿的想法记在白板上,还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所说的方法。
1、当听完幼儿的答案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天平,请幼儿操作,让包裹与熊“坐跷跷板”,看看需要几只熊才能保持平衡。
2、用表格记录每一个包裹的`重量,然后作比较,如:
红包裹
4只熊
绿包裹
2只熊
黑包裹
3只熊
3、等幼儿熟悉天平的操作之后,再拿出市场上用的秤,让幼儿拿不同的包裹称称看,观察指针的变化,并请教师帮忙读刻度、做记录。
4、比较哪一个包裹最重。
5、将秤移至科学区,并增加其它的秤,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秤试试看,称的结果会如何。
6、请幼儿交流称包裹的心得。
《称一称》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体检的项目有哪些,学习使用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
2、尝试量一量、称一称,并对比以往的数据,感到自己在随着年龄不断长大。
3、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体检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一台。记录以前身高体重测量结果的表一份。
【活动过程】:
1、回忆以往经验,感知体检的项目。
教师:大家想想,我们保健室的.老师给你们体检的时候,会检查哪些项目呢?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并回答,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出量体重和测身高两个方面。
2、探索正确使用体检的仪器。
教师出示体检用的仪器,问: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谁会来用用它呢?
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演示使用量体重和测身高的仪器,再请个别幼儿帮助不断修正,最后共同找到正确使用的方法。
3、尝试帮助同伴称体重、量身高。
教师:我们今天要称体重、量身高,请大家一起来帮忙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测量的结果呢?
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的经验,知道要看仪器上面的刻度。
教师:那么我们测身高时应该怎么站呢?
大家共同测量身高和体重。
4、对比以前的测量结果,知道自己在不断长大。
【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量一量 称一称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 的。
2、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1、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2、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1、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2、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3、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1、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2、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称一称》教案】相关文章:
《称一称》教案9篇10-25
称象的教案09-15
《称象》教案(15篇)07-02
《称象》教案精选15篇07-08
曹冲称象的教案01-27
曹冲称象教案01-15
《曹冲称象》教案07-13
《称象》教案(合集15篇)10-24
《称象》教案(汇编15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