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时间:2023-02-26 17:23:58 教案 我要投稿

《比的意义》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分米、厘米、毫米的含义,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

  2.记住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3.能估计一 些较短物体的长度。

  4.会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1分米、1厘米、1毫米的实际含义。

  2.教学难点: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透明塑料尺、壹分硬币 、两支铅笔。

  2.学具准备:每人学生尺一把、壹分硬币一枚、线一根、长铁钉一枚。

  (四)教学过程

  1.搭好桥梁。

  (1)小朋友,想知道一个人有多高,黑板有多长,数学书本 又有多宽,可采用什么方法?(用尺量)

  (2)你怎么想到要用尺量呢?(尺上有刻度)

  (3)出示米尺:小朋友比划一下一米大约有多长?

  (4)估计:黑板大约有多长?教师实际量一量,得黑板长3米多。

  多的部分不到1米,究竟是多少?我们需要用比米小的单位来帮忙。

  2.实践操作。

  (1)认识厘米。

  ①实物投影仪上放上塑料尺,请学生观察,从“0”刻度线 到标有“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厘米cm)

  ②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1厘米的.长度(手指宽,橡皮厚,1分 硬币的最大宽……),并用尺比量一量。

  ③量一量:铁钉有多长?(3cm)

  ④出示两支铅笔,一支10厘米,一支1厘米多一些,估计这两支铅笔大约有几个厘米长。

  (2)认识分米。

  ①这支铅笔长10厘米,还可以叫做1分米长(板书:分米dm) ,所以1分米=()厘米。

  ②同上,学生在尺上找1分米的长度,找身边的物品长(宽) 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可实际去量一量。(衬衣两纽扣之间、手掌宽……)

  ③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也就是几个10厘米。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厘米。

  ④想一想:1米、1分米、1厘米有多长?

  小游戏:伯;说我比划,即同桌1人说1米(或1分米、1厘米) ,另一人马上用手比划出来。

  (3)认识毫米。

  ①还有一支铅笔为1厘米多一些,究竟是多少长呢?我们需要认识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一)

  ②1毫米用手难以比划·了,我们就用铅笔芯来点吧。

  ③长度是1毫米的物品很难找吧?(1分硬币的厚度,数学练习簿的厚度……)

  ④猜一猜,再在尺子-上数一数()毫米=1厘米,

  3.归纳运用。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完成课题 )

  你会给这些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吗?

  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进率)

  (2)看看课本上是这样说的吗?(课本第85-86页)

  (3)练一练:课本第87页“练一练”1、2、3。(先观察,估计一下各物品的长度,再测量)

  (4)练一练:课本第87页“练一练”4、5、6。(其中6为同桌 合作题)

  (5)拿出线,同桌合作量一量是多少长?(1米2分米,4厘米6 毫米)

《比的意义》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3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 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

  例2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一方面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在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互说,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 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 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

  比与比值是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在学生初步认识比值后就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既有利于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的理解和掌握,又为后继教学区分两种容易混淆的题型“化简比”和“求比值”奠定了基础。

《比的意义》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比的意义》教案5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法:

  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学习指南自学。

  学习指南:根据题意可以怎样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2、汇报自学情况

  3、教师指导:

  长是宽的3/2倍,我们又可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是长的2/3,我们又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4、苹果有4个,梨有5个。

  提问:苹果和梨的关系可以怎样说?

  尽量找学困生回答。

  5、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6、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一个可以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7、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后,说说比的含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3比2 3:2

  2比3 2:3

  100比2 100:2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

  15:10=15÷10=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教师重点指导:

  (1)关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你怎样理解?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四.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6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

  教学方法: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和以前的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叫做单位。

  2、深入理解单位

  课件出示: 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 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圆片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的?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的四分之一?

  生:把这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这4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个正方体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八个正方体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个五角星看作单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十二个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8个圆圈看做单位,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8个圆圈的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

  3、对比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相同吗?各是把谁看作单位?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思考: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师顺势板书学生找到的分数。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练习:老师报数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深化练习

  1、读读下面有关分数的资料,说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的感受。

  (1)我国小学生的近视人数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24小时)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层的海水中含盐量达到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见课件)

  3、下面各图中用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说说理由。(见课件)

  4、图形中找分数

  图中蓝色部分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重叠后得到的,根据图形填空。

  图形中的蓝色部分面积各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占大长方形面积的( )、占整个图形面积的( )。

  5、数学智慧

  这里有三盒巧克力,老师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1/5,可是小玲却从第一盒中拿走了1颗,从第二盒中拿走了2颗,从第三盒中拿走了3颗,这是为什么?

《比的意义》教案7

  一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 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 2 )以 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 … 分子

  — … … 分数线

  3 … … 分母

  (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 .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之后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

  【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教师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

  【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并请学生演示。

  3.水循环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提示河流对地貌的影响,海边气温变化等。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理解生活中的案例,最后与教师一起总结水循环的意义。即: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等。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与学生通过再次学习水循环示意图,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同时让学生课下去查找资料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 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 79.2÷6 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意义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比的意义》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

  2.口答:(1)1角=(——)元=( )元

  (2)3角=(——)元=( )元

  (3)9分=(——)元=( )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利用旧知识继续研究.

  我们已经知道1角是0.1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

  是同一数量,那么十分之几的数用小数表示是几位小数?(一位小数)

  那么百分之几的数用小数表示是几位小数?(两位小数)

  (2)通过观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都可用小数表示.

  先想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观察米尺.提问: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写成分数是几米?写成小数是几米?

  学生观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

  3分米是多少米?用分数、小数怎样表示?

  师生共同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

  学生观察米尺后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写

  怎样把7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启发学生想:15厘米怎样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经小组

  第一位写1.所以15厘米是0.15米.

  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

  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小数表示?

  启发学生推理得出:千分之一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写作0.001.

  9毫米、63毫米以米作单位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米?

  63毫米是0.063米.

  根据上述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

  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IO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3)启发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

  启发性提问:

  ①上面例子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

  ②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所以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

  师指出: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阅读课本:95页结论.

  反馈:95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明意义,计数单位.

  (4)强化概念.

  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二十第2题、第5题.

  2.填空(投影).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第七册中已初步学习了小数,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小数的意义分两段进行.

  第一段,理解小数的意义,分两个层次.第一层利用日常生活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第二层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刻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深入一步.

  第二段:抽象概括、明确小数的意义.

  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的联系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练习设计围绕重点,巩固概念,并针对易错、易混题,让学生在正误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1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比的意义》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比的意义。

  2、能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3、会读、写比。

  4、能说出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5、能说出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爱国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8到4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8、49页内容,画出关键句子,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主题图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你有何感想?

  2、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

  3、在15:10= 3/2 中,15叫( ),“:”叫(),10叫(),3/2叫( )。

  4、怎样求比值?

  5、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3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先对自学指导进行交流检测,再完成下面检测题。

  ①填一填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 ):( ),比值是( );小敏花的钱数和买的本数之比是( ):( ),比值是( ).

  ②六.三班在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赛中,第二周A队各小组的量化积分如下表:(表略)

  (1)A2组和B1组的所得分数之比是():()

  (2)A1组的所得分数和人数之比是():(),比值是();B1组的所得分数和人数之比是():(),比值是()。

《比的意义》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

  (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板书:方程的意义

  2新知探究

  (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20="" 3x="15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 (50+2X>100 80<2x 20="">100+50 100+2X>50×3)

  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2x="">50×3) ( 20+30=50 100+20>100+50)

  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100=250、这样xxxx的等式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像20+x=100,3×=18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板书)

  师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生:“含有未知数”“等式”

  师:那X+10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们不是等式,

  师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生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ⅹ=0,ⅹ=a,ⅹ=a2是方程吗?

  生:是,因为它们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

  3、举例方程、理解概念你能例举出方程吗?谁能举的与刚才不一样吗?(用字母Y表示、有难度的方程)

  生列举:ⅹ+5=18 6(ⅹ-2)=24 6(ⅹ-2)=24 5ⅹ=30 ⅹ÷4=6 ⅹ+ⅹ+ⅹ+ⅹ=35

  (ⅹ+4)÷2=3 ⅹ+y=5等。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生思考汇报。

  3、巩固提升

  1、“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2、练一练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 × )

  (4)X2不可能等于2X。 ( × )

  (5)10=4X-8不是方程。 ( × )

  (6)等式都是方程。 ( × )

  3、练习一

  1、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讨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是方程的`是:8x=0 2y÷5=10 n-5m = 15 6x +3 = 11+2x 4+3z =10

  不是方程的是:6x+2 4+2>10 17-8 = 9 10<3m

  4、练习二

  1、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2、用方程表示以下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共重50千克,吃了3x千克,还剩30千克。 (3x+30=50)

  (2)赵华家距离学校240米,她从家到学校走了3x分钟,每分钟行60米。 (60 x 3x=240)

  (3)小明今年x岁,爸爸40岁,它们俩相差28岁。 (28+x=40)

  (4)小芳每天跑skm,她一星期跑了28km. (7s=28)

  (5)一罐糖有a颗,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a÷25=3)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我还学到了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板书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概念: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

  (1)“含有未知数”

  (2)“等式”

  注意: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比的意义》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 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 ?两个 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 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 。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 。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

  师:嗯?你的 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 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 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 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 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 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

  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 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

《比的意义》教案14

  活动目标:

  1、掌握3以内数的形成,知道其意义;

  2、能较准确地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

  3、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准备没人雪花片和肖邦各三个,数字卡片每人一套,彩笔1支;练习单两张;一幅体现家庭居室的图片

  重难点分析:熟练掌握2、3的形成及其意义

  活动过程

  一、听音计数,巩固2、3的'形成,如:教师敲一下铃,冰吻幼儿在敲击下零是2下铃?知道1天1是2,用雪花片表示出来。

  二、看图计数。培养幼儿按物体取数的能力并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分别有几个?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在练习单上进行行练习,能较熟练地按物体取数和按数取物体。

《比的意义》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1~4题。

  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具:小黑板。

  学具: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出示麻辣烫火锅配料成分,根据百分数信息分析麻辣原因。

  辣椒占45%,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

  教师:知道火锅为什么这么麻?这么辣吗?

  (2)分析:辣椒占45%表示的'意义。

  分母100表示什么?45呢?

  45%是什么数与什么数比较的结果?

  (3)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的意义又该怎样理解?

  小结:如果把火锅配料的成分看做是100份,辣椒占了其中的45份,花椒占了38份,其他成分仅仅占了17份,难怪它又麻又辣!

  2.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出示某市学生近视率的信息。

  (1)说一说其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2)体会百分数的优点,观察比较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3.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三、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1.招聘“学校新闻小记者”的活动

  教师:寻找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1)在某市学校附近的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是30%。

  (2)按照规划,到20xx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

  (3)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汇报自己手中收集的百分数

  四人小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3.写百分数

  (1)百分数该怎么写呢?(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教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时要注意什么?

  (2)书写比赛。(让学生在20秒的时间内写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老师要求完成的任务是写10个,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自己完成的情况吗?

  教师:如果写11个,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4.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5.百分数与分数比较

  (1)百分数跟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小组交流)

  (2)判断。下面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2510080100kG……

  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

  6.百分数联想风暴

  观察格子图,你能快速地联想到哪些百分数?(涂50个黑色格子,6个红色格子,44个白色格子)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吗?

【《比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比的意义教案02-20

《小数的意义》的教案02-17

分数的意义教案01-24

《方程的意义》教案09-16

《比例的意义》教案03-31

《小数的意义》教案07-11

方程的意义教案03-30

小数的意义教案08-02

乘法的意义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