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理与复习》教案1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整理与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5~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专家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整理与复习》教案4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1.5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2、比的基本性质
(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
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4、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整理与复习》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2、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不退位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巩固100以内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时我们强调得最多的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复习”的第一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改错。
出示题目:6+33=93 56—20=54 67—43=4 32+16=8
分析上面算式中哪个地方算错了,并说说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三)拓展练习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34+43时,该怎样写竖式呢?同学们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50页第4题。
检查这些小朋友写的竖式对不对,如果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3、及时练习。
(1)P50第5题。
(2)P50-51第6—7题。
(四)小结概括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计算的正确率。
《整理与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
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整理与复习》教案7
教学内容:P107“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
小组讨论: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我们已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百分数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1.先判断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平山绿茶的单价是太湖碧螺春单价的60%,种一批茶树,已种了80%,太湖碧螺春的面积比平山绿茶的面积少20%,茶苗的成活率是95%,今年的茶价比去年提高了20%,某商品打八折出售,数学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实际节约了15%,今年比去年增产25%。
归纳总结:单位“1”的.量×(百)分率 = (百)分率对应的量
2.分类归纳,集中比较。
(1)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2)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鸡比鸭少百分之几?
(3)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比鸡多百分之几?
(4)饲养场有鸡500只,鸭是鸡的120%,鸭有多少只?
(5)某公司20xx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12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15%缴纳消费税,该公司全年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6)我校今天学生的缺勤率是2%,有420人到校上课。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7)一种商品,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是160元。原价是多少元?
(8)王大妈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她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先列式,然后思考:
(1)这些应用题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
(2)每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三、指导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6题。
1.完成第1、2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3.完成第4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学过后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7、8题。
《整理与复习》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具和实物图进行演示,对分数问题要找出标准量。分析数量关系,在解答。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二、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再让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2、做第6题,要学生先估算,再计算。对学困生要进行指导。
3、学生自己做出第7题、第8题、第9题。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4、解方程,先指名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5、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单位:%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
估计
调查结果
男生
近视眼的学生
睡眠时间不到10时的学生
喜欢唱歌的学生
三、。
板书设计:
与复习(二)
发芽率ⅹ-5/8=15
解:(1-5/8)×ⅹ=15
3/8ⅹ=15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教案9
复习内容
教材P2---12页位置与方向知识。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公园线路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复习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认识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复习难点
能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动手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手控一下,找出四个方向。
2、揭示课题:位置与方向与复习
(二)展示目标(见复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复习提纲:
(1)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结合具体情境,辨认其余的四个方向。
(2)会找线路图,根据图,描述线路图。
2、围绕提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学教材P2页---14页中的方向和线路。
3、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4、检测题:
(1)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
(2)站在操场中间,指明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3)小明坐在教室的中间,他的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联系生活,强化方向和线路图的关系。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学生回答学习效果。
3、我们的教学楼在北面,大门在(),东北是(),东南是(),西南是()。
四、达标训练
1、通常说的四面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
2、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更清楚、明白。
课堂: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堂清检测
1、《学习与巩固》P4页第2题。
2、《学习与巩固》P5页第1题。
3、看一看,填一填。
(1)小熊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走()米来到运动场,运动场在小熊家的()方向。
(2)小狗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方向走()米到森林诊所,森林诊所在小狗家的()方向。
(3)小鹿家在运动场的()方向,两处相距()米。
《整理与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第1~3题,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的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能较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成正、反比例的量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使学生再一次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代数问题的过程,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整理复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
1.说一说你在本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在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对本单元的知识作一回顾,教师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再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的发言(即各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
2.完成知识结构图.
这些知识在我们的脑中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和运用,请大家用你认为好的方式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分小组讨论整理.
3.用实物展示屏进行展示交流.
4.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前两部分的知识.
二、复习
1.下面式子中,哪个是比?哪个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8 4∶9=12∶27 7∶32=35∶10 0.25∶0.8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什么叫解比例?解下面的比例.
∶=x∶20 =
= 3.9∶4=2.6∶x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后讲评.
3.什么叫比例尺?怎么求图上距离?怎么求实际距离?
课件出示:在一幅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昌与北京的距离是20.5厘米,北京与南昌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小山看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下表是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两种量相对应的数.
每天看的页数 3 5 8 10
所用的天数 40 24 15 12
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叫什么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5.课件出示:4个同学去买圆珠笔.下表是他们购买圆珠笔的枝数与总价两种量相对应的数.
购买圆珠笔的枝数 2 3 5 8
总价 0.50 0.75 1.25 2.00
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叫什么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6.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骤:
(1)先找出三种量,其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
(2)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作出结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妈妈用10元钱可以买3千克鸡蛋,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3)因为14∶21与0.8∶1.2的比值都等于( ),所以可以组成比例,( )∶( )=( )∶( ).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6∶2=0.9∶0.3写成乘法形式是( )×( )=( )×( )
(5)一幅设计图上注明的比例尺是:
在这幅图上量得长8厘米的线表示实际( )米;图上表示实际距离400米的线段长( )厘米.
(6)观察表中总价与本数的关系,并填空.
数量(本) 2 3 5 6 8 9 10
总价(元) 0.9 1.35 2.35
2.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1)时间一定,所行路程与速度( ).
(2)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 ).
(3)全班人数一定,出勤率和出勤人数( ).
(4)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 ).
(5)一篇文章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不成比例
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xy=,x与y( )比例;x=,x与y( )比例.
(2)3a=b,a与b( )比例;=,b与a( )比例.
(3)x-y=18,x与y( )比例.
4.独立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整理与复习》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识回顾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回顾并整理知识结构图,同桌交流后再进行补充整理。
指名学生汇报展示,师生评价 。
归纳整理
1、归类总结,系统整理。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笔算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用连除解决问题
2、复习指导。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那么每种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先回顾,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几十)和个位分别同一位数相乘,再将计算的结果加起来,例如:计算13×4。
想:10×4=40,3×4=12,所以13×4=40+12=5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
①笔算不进位乘法: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另一个乘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例如:计算32×13。
②笔算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同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一样,只是在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例如:计算78×26。
(3)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在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说说这些积是怎样得到的?指名展示汇报。
2、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3、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4、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首先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并整理,分组交流,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补充,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进行复习指导时,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整理与复习》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提高运算能力,培养数感。
2、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结构。
1、请同学们回忆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梳理。
2、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以组内单位进行汇报。
3、汇报,在学生的整理基础上进行整理,完善。
(二)口算、计算。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32×3= 14×5= 190×2= 13×60=
17×40= 60×90= 24×5= 25×80=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反馈订正。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1题。
在空格里填上相应的积。
(1)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是怎样口算的?
(2)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是怎样笔算的?
口算: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只用两位数与整十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在所得到的积后面添上1个0。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比较每组算式得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0╳30= 31╳29= 32╳28= 33╳27=
50╳50= 51╳49= 52╳48= 53╳47=
(1)个人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发现:在乘法中,当两个因数的和不变时,这两个因数的差越接近,积越大。
4、比较下列算式得数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1╳11= 21╳21= 21╳31= 21╳41=
51╳61= 31╳61= 41╳71= 51╳81=
发现:头乘头,头相加,尾乘尾。(够进位的要进位)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小王平均每个工作日投送28个快递邮件。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小王半年一共投递多少个快递邮件?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8╳22╳6=3696(个)
答:小王半年一共投递3696个快递邮件。
2、一辆出租车一周(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1)个人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1260÷7÷9=20(元)
答:平均每小时20元。
(四)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整理与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故事书400本,连环画是故事书的 ,作文书是连环画的 。学校图书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书?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做法。
3、提示课题: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一个数乘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
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分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1)骆驼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 ,一头体重225千克的骆驼,驼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驮着比它体重还多 的货物。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整理与复习》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读写的方法,熟练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它们的含义。
2.通过具体的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初步了解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的方法。弄清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具体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体会数位制和位值制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构建材料
1.引入(课前播放歌曲数鸭子)(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好听吗?是什么歌?
生:数鸭子。
师:嗯!是数鸭子,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数数了,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
2.写数
师:首先请同学们写一个你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可以是100。
师:把你喜欢的数在数位表上写出来,并画上珠子。
3.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数?为什么喜欢?
(师有选择的板书:100、99、8、72、27、33、1、36等有特点的数。)
4.小结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交流到这儿,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待会交流,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数,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谁都离不开它。
5.读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数。(生读略)
师:通过刚才的`读、写,谁能说说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板书: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除了学习了读数、写数,还学习了哪些知识?
2.整理
(1)分类
师:那我们先给这些数分分类吧。想一想,可以怎样分?能分几类?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组长记下讨论结果。为了展示时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些,可以用彩笔记录。
生1:根据位数来分: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
生2:根据单数、双数来分。
生3:根据比50大,比50小来分。
生4:根据个位和十位是否相同来分。
师:噢!这种也就是根据数位上数的特点来分的。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数位是从哪边起开始排列的?
生:从右边起。
师: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呢?(板书:数位表)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百位后面还有很多数位,我们以后再学习)
师:你知道最大的一位数是几吗?最小的两位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呢?100是几位数?
师:嗯!100它不但是三位数,还是最小的三位数,后面比它大的数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再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2)组成
师:刚才有的同学还想说说数的组成,那谁能说出35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板书:个位……(一);十位……(十);百位……(百)】
(3)比大小
师:那现在你能给这些数排排队吗?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排,试着在本子上写一写,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的?
生1: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师:是呀,位数不同时,比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生2:a、72和27比,比十位。
b、33和36比,比个位。
师:也就是说位数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起。
师:以上同学们总结出两种比大小的方法:一种是位数不同时比位数,另一种是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板书:比位数 从最高位比起)
(4)总结
师:以上我们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数位顺序、组成、比大小、排序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这些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一棵知识树,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咱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练习提升
1.数数
( )、( )、30、( )、( )
2.猜一猜
自己出题,让同学猜猜你喜欢的数是几。
3.数学小医生
师:小虎从同学们的作业中找到了一些错题,看你们会不会改正。
4. 看图想数
师:小老虎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看图想数。
5.解决问题
学习了数的知识,就要去应用它,现在我们来玩飞镖游戏。
小军飞镖得了30分,小红得了多少分?30+2=32分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它。
四、课堂总结
1.回顾这节课的复习过程。
2.给自己的表现打打分。
四、作业
《整理与复习》教案15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P36-37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题,做完后再说一说计算法则。
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取商的近似值应注意什么?
取商的近似值时要看清题目要求,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就除到后面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完成练习七第2题。
4、计算除法时,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
5、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总结
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课后小记:
由于请学生在课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第一次要求他们写复习提纲,所以本课教学比较顺畅,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主动写复习提纲对单元整理复习效果好。
但一课时完成全部教学内容较紧张,所以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单元知识的归纳整理,第二课时再完成部分练习的指导。
在解决问题环节,我觉得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确实灵活多了,有的图文结合、有的题目中有隐含的条件,还有的需要统一单位后再列式计算……许多学生只要稍一大意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错,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如36页第2题,许多学生就因没认真审题落入了“陷阱”中。因为要求的问题是“平均每本书便宜了多少钱”,而条件中告诉我们的却是一套4本的书价,所以要注意除以4。
又如37页第4题,学生看似简单却极易在路程、时间上产生负迁移。因为以往解决行程问题都是用路程除以时间求速度,所以大家习惯地列成1.5除 以9.7加2的和。但实际上此题要求的是“李大伯跑1千米平均需要多少分钟”,正确算式应该是将时间除以路程。按道理即使先求速度(即每分钟行多少千 米),再用1千米除以速度同样能得出正确结果,可此题用1.5除以11.7又恰巧除不尽,所以在教学中方法只好统一。
【《整理与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与复习教案03-18
整理和复习教案02-07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08-28
《整理和复习》教案04-07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02-21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新课标教案08-26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反思02-27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02-27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