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七个会写的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竖弯”。
2、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农谚所提示的时间的'变化。
3、处理课后练习,相继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新的笔画。
教学难点:
背诵谚语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冬天的录像。
1、你觉得录像的景色怎么样?你知道冬天节气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冬季节气的课文。
3、板书:九九歌。
4、解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准生字。
3、教师板书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齐读。
三、联系生活,感受冬天
1、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和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说一说冬季节气的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运用资料,把话说清楚。
3、汇报交流。
4、自由读,指名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四”的写法。
认识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宫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2、指导“九”的写法。
重点指导笔顺。
3、指导“手”的写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 2
教学目标
★要学课文的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学习各种识字方法与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明白人民在勤劳中的智慧。
教学准备
★卡片课文生字词语
★课文插图课件
★桃树挂图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1、用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堆雪人。让学生看图说话,并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在冬天里,一场鹅毛大雪过后,最喜欢做什么?相机发展语言。
2、洁白的雪为冬天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赋予了冬天童话般的色彩。那么你们知道冬天的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冬天节气的谚语《九九歌》。(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圈点文题中的“九”,这个字是我们要书写的第一个字。谁想说说这个字怎么写?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九”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九字在虚宫格里的位置。重点在笔顺。师范写,生练习写。(每个写1个)。扩词。
4、九九歌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快快打开语文书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听字音,语气,节奏)
领读(读准字音,模仿语气)
自由读(圈出本课要认读的'生字,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
试读课文,巩固生字,即能够把课文较通顺、流畅地读出来。
2、什么是九九歌呢?学生汇报。
3、教师讲解: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叫数九,这样从冬至起,一九、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歌》描写的就是这八十一天的天气,温度的变化。跟节气有关的谚语又叫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确气象和农时变化的通俗易懂的固定语句,通常作为他们耕种作息的依据。
三、自主读文,随文、随图识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要求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的大意,并能用文中的句子配图。先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相机教学文中生字,二类字读准音,一类字记住形。这里重点指导学习“力、边、遍”。在此环节中,应引导学生文、图结合,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巧记字形:如学生会说“四”像窗户和窗帘,字理识字,区别形近字方法学习“手”、 “毛”,部件组合法学习力+口=加等。(中间加入休息:边读文边做律动)
3、学习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格中范写“四”、“六”,生练写。
4、游戏巩固识字:摘桃子。玩法:挂图出示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桃子——生字卡片,每个字卡后面是它的读音或词语,大声读对者就可以将桃子摘回去。
四、指导朗读,体会意义
1、通过领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背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
2、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不出手、冰上走、看柳、河开、雁来,耕牛走”的意思。
3、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读熟,再图文结合,展开背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九九歌》也因地而异,课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祖国各地《九九歌》的资料,体会不同地区不一样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
2、有条件的查一查《夏九九歌》。
3、我国还流传着许多谚语大家可以查一查或问一问家长。
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 3
教学内容:
完成写好铅笔字、九九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写生字“小、水”。
①指名读。
②指名按笔顺书空。
③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④观察“小、水”两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中间高,两边低,右边比左边高。)
⑤教师范写“小”和“水”各一个,并讲解要点。
⑥学生复习书写要领。
⑦学生描红、仿影并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2)按上面的学习过程学写生字“厅、同”。
3、练习。
(1)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在书上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3)指名上黑板写这4个字,并集体评议。
(4)展示优秀作品,提出存在问题。
二、读读背背。
1、审题,读题。
弄清本题有两个要求:朗读与背诵。
2、教师简要介绍。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叫冬至。从冬至那天起,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一直到第九个九天叫九九。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首九九歌。
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这九个九中的气候变化。
3、学生借助拼音白读儿歌,要求读准读顺。
4、指名读。分组读。
5、教师范读。学生听清该如何停顿,并作好记号,同时练习读好它。
6、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1)小组讨论解疑。
(2)教师点拨“不出手…‘冰上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从哪个九开始天气转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练习背诵,可自由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板书设计:
小水厅
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九九歌》,背诵《九九歌》。
认识文中 “九、耕、遍、雁、柳、舞、霜” 等生字,会写 “九、无、花、飞” 等生字。
了解《九九歌》中所描述的季节变化和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九九歌》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背诵《九九歌》。
理解《九九歌》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季节变化。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 “九九” 的含义以及《九九歌》与季节的关系。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三、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解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以及《九九歌》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二)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拍手读等,让学生熟悉《九九歌》的内容和韵律。
(三)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与《九九歌》内容相关的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帮助学生理解。
(四)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九九歌》中描述的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包含《九九歌》的动画视频、与内容相关的四季图片(如雪花飞舞、柳树发芽、大雁南飞等)、生字卡片。
(二)教学道具
若干张写有《九九歌》内容和生字的卡片,用于课堂游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四季变化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现冬天的雪景、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树成荫和秋天的大雁南飞等画面。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视频里看到了什么?这些画面都出现在什么季节呀?”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自然现象和对季节的认识。
教师引入:“在我国古代,人们通过一首有趣的歌谣来记住季节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九九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 分钟)
教师范读(3 分钟)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九九歌》,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朗读后,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首《九九歌》读起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九九歌》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读(3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九九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指名读(2 分钟)
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九九歌》,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字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再次强调朗读的要点。
(三)学习生字(12 分钟)
认读生字(4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 “九、耕、遍、雁、柳、舞、霜” 等,教师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例如,“雁” 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 “厂” 和 “人”,外面是 “隹”,可以结合大雁的形状来帮助学生记忆;“柳” 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 “木”,表示和树木有关,右边是 “卯”,可以告诉学生柳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
生字游戏(4 分钟)
开展 “摘苹果” 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每个苹果上写一个生字。请学生上台,摘下苹果并读出上面的生字,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进行 “找朋友” 游戏。将生字卡片和拼音卡片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拿着卡片去找对应的朋友,找到后两人一起读出生字和拼音。
学习书写(4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九、无、花、飞” 等要求会写的生字,边写边强调笔顺和笔画的位置。例如,“九” 字的笔顺是撇、横折弯钩 / 横斜钩,第二笔要写得圆润一些;“花” 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得宽一些,下面的 “化” 字左右分布要均匀。
学生伸出手指在空中跟着教师书写,然后在练习本上练习写几个。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四)理解课文内容(10 分钟)
图文结合讲解(5 分钟)
再次播放四季变化的图片,结合《九九歌》的内容进行讲解。当展示雪花飞舞的图片时,教师讲解 “一九二九不出手”,意思是冬天天气寒冷,人们把手放在袖子里取暖;当出现柳树发芽的图片时,讲解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说明春天来了,柳树开始长出新芽;展示大雁南飞的图片时,讲解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表示天气逐渐变暖,河面解冻,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九九歌》的内容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季节变化与《九九歌》的关系,理解《九九歌》是对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的一种记录。
小组讨论(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九九歌》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为什么喜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讨论。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喜欢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因为可以想象到农民伯伯在春天耕地播种的热闹场景。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九九歌》内容的理解。
(五)朗读背诵(8 分钟)
多种形式朗读(5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拍手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边拍手边朗读《九九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律。然后进行男女分组读,一组读一句,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更整齐。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如两人一组对读、小组齐读等。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根据内容调整朗读的速度和力度。
背诵(3 分钟)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背诵《九九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背一背,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抽查几位同学背诵,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背诵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提示关键字词,帮助他们完成背诵。
(六)拓展延伸(5 分钟)
传统文化介绍(3 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九九歌》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数九寒天的节气歌,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九九歌》,我国还有很多和节气、季节相关的传统文化,如二十四节气等。
展示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片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后作业(2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把《九九歌》背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自己对《九九歌》的理解。让家长帮助学生记录背诵情况,第二天反馈给老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进行。
(七)课堂小结(2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九九歌》的内容、生字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再次强调《九九歌》的魅力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九九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成功之处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四季变化的动画视频导入新课,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兴趣。这种直观的视觉刺激为学习《九九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朗读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韵律,游戏环节增加了学习生字的趣味性,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九九歌》的含义,讨论法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些方法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文化渗透与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详细讲解了《九九歌》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通过拓展延伸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等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不足之处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在学习生字和背诵《九九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很快掌握,但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到这些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个别指导。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有些学生的笔画顺序和书写姿势不正确,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
在理解课文内容环节,虽然有小组讨论,但讨论的问题和引导方式还可以更加开放和灵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进措施
关注个体差异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可以在练习环节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对生字书写、背诵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设计讨论环节和提问时,要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例如,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 “九、耕、遍、雁、柳、舞、霜” 等生字,书写 “九、无、花、飞” 等重点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九九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九九歌》描述的内容和含义。
在朗读、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九九歌》中蕴含的季节变化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读、书写生字,背诵《九九歌》。
理解《九九歌》所体现的季节变化和自然现象。
(二)教学难点
让一年级学生理解 “九九” 的含义以及与节气的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九九歌》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季节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游戏教学法
通过识字游戏,增加学习生字的趣味性。
(三)朗读感悟法
以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九九歌》的韵味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包括《九九歌》动画、四季自然现象图片、生字卡片。
(二)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冬天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的视频,视频中小朋友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帽子和手套,手被冻得红红的。播放完后,教师问:“小朋友们,冬天这么冷,你们的小手都怎么样啦?” 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引出 “一九二九不出手”。
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歌谣,它能告诉我们不同季节的变化呢,这就是《九九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0 分钟)
初读感知(3 分钟)
教师用课件出示《九九歌》全文,伴有舒缓的古典音乐,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注意字音和语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自由朗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学习生字(7 分钟)
课件出示生字 “九、耕、遍、雁、柳、舞、霜”,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采用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多读几遍。
讲解生字:
“耕” 字,教师展示农民耕地的图片,讲解 “耕” 就是用犁把土翻松,与农民劳作有关,左边是 “耒”,表示农具,右边是 “井”。
“雁” 字,结合大雁飞行的图片,告诉学生大雁是一种候鸟,“雁” 字里面有个 “人” 字,就像大雁在天空中排成人字形飞行。
利用识字游戏巩固生字。例如 “摘苹果” 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每个苹果上写一个生字,让学生上台摘下苹果并读出字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2 分钟)
理解 “九九” 含义(3 分钟)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解释 “九九”: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 “九”,一共九个 “九”,代表了从寒冷的冬天到温暖春天的过程。可以用日历的形式展示冬至后的日期,帮助学生理解。
结合图片理解内容(6 分钟)
课件依次展示与《九九歌》内容对应的图片,如雪花飞舞的画面配合 “一九二九不出手”,柳树发芽、河岸的画面配合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解冻的河面、天空中大雁的画面配合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农民赶着耕牛耕地的画面配合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片里都有什么?和歌谣里说的一样吗?” 让学生在观察和回答中理解每一句歌谣的含义。
朗读感悟(3 分钟)
让学生带着对内容的理解再次朗读《九九歌》,可以采用拍手读、男女对读等形式,体会歌谣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如 “一九 / 二九 / 不出手”,在朗读中感受季节变化。
(四)指导书写(10 分钟)
观察字形(3 分钟)
课件出示 “九、无、花、飞” 等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有什么发现。比如 “九” 字,一撇在左上格,横折弯钩从横中线起笔;“花” 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 “化” 字左右分布要匀称。
教师示范(3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一笔一划地示范书写生字,边写边强调笔顺和关键笔画。如 “飞” 字,第一笔是横斜钩,要写得有弧度,像小鸟张开的翅膀。
学生书写(4 分钟)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笔画错误,如 “无” 字容易多写一撇,要及时提醒。
(五)角色扮演,背诵拓展(8 分钟)
角色扮演(5 分钟)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头饰,分别是雪花、柳树、大雁、耕牛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根据《九九歌》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扮演雪花的学生在 “一九二九不出手” 时做出寒冷飞舞的动作;扮演柳树的学生在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时展示发芽生长的姿态;以此类推。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背诵拓展(3 分钟)
在学生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九九歌》,可以分组背诵、个人背诵。然后教师拓展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和季节有关的儿歌或者诗句呢?” 鼓励学生分享,拓展知识。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九九歌》的内容、生字、季节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教师强调:“《九九歌》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小朋友们喜欢这首《九九歌》,也能记住我们的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导入,吸引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九九歌》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多种方法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结合图片、讲解字意、游戏巩固等多种方法,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尤其是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让抽象的生字变得形象生动,降低了识字难度。
文化渗透与理解
在讲解《九九歌》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解释 “九九” 含义、展示与节气相关的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民间传统文化与自然现象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不足之处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课堂活动中,部分活跃的学生参与度很高,但有些内向或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参与机会相对较少。在指导书写环节,由于学生较多,不能及时对每个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详细指导。
拓展深度不够
在让学生分享其他季节相关儿歌或诗句时,学生回答的内容有限,教师没有进一步引导和拓展,错失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机会。
(三)改进措施
关注全体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特别是关注那些不太主动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在指导书写时,可以利用小组互助的方式,让书写较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时教师加强巡视,对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深入拓展教学内容
在拓展环节,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与季节相关的经典儿歌和简单诗句,在学生回答困难时进行引导和分享。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和家长一起收集更多资料,下节课继续讨论,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小学一年级语文《九九歌》教案】相关文章:
《九九歌》教案03-29
《九九歌》教案6篇03-29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天地教案04-08
小学语文一年级优秀教案11-08
小学一年级语文《鞋》教案11-03
小学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11-04
小学语文一年级《zcs》教案12-20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天教案04-04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