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时间:2024-10-14 04:29:43 教案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生活照食物头饰调查表相关的'儿歌童谣、妙语佳言等桌椅分成四大组,呈方阵黑板布置

  预设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饮食。

  同学们,咱们浙江可是个“鱼米之乡”,美味佳肴数不胜数。那么,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呢?请学生各抒己见,并表演一下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时的样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不仅如此,许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板):饮食的传统文化。

  从日常生活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感受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力求在课一开始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心底的期待与好奇,引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他们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快乐表达。

  二、重现生活,选饮食。

  活动(一):观看饮食诉衷肠。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食品,充满了诱人的香味。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选一选自己最钟爱的食品。(课件播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及品尝的情景)

  每播放一种食物就让学生抢答诉说,如:这是什么食品,曾在什么时候吃过,味道怎样等。组织评议,给予及时地鼓励。

  2.自由选择刚才课件中播放的一种食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展示若干生活照(班中孩子在品尝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的情景),让学生认一认照片中的主人公、食物,请学生调理好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选择播放学生自身品尝过或见到过的感兴趣的饮食,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交际的金钥匙,感觉有话可说,为体会饮食文化作铺垫。

  活动(二):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

  参考内容:

  ①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②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味道怎样?

  ③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④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儿歌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⑤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指名带着本组的食品上台介绍,共同评议,评议参考内容:可以按提纲把本组食品介绍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

  3.请学生出示自己的调查表(一),各组结合刚才的点播再次进行组内交流,取长补短。表格预设如下(为机动题):

  4.各组选派1--2名组员进行组间调换交流,师巡视加入学生活动,并将学生的调查表展示于黑板上。

  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口语交际过程,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听话、说话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真正实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还能为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使大家都变得敢说、愿说、乐说。而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指点、协调,起到了“幕后导演”的导向作用,关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感情升华。

  三、集思广益,赞饮食。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正如同学们搜集的,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息还相当丰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传统文化教案2

  一、活动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

  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 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传统文化教案3

  一、班会目标:

  1、经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齐欢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主持人上场:

  男

  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女

  1、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

  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此刻开始!女

  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

  班会目的:大家都明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局部。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开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可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兴旺的今日,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明白今日是这个节日,却不明白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必须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

  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女1: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女1:纪念屈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男1:牛郎织女银河鹊桥会,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

  女1:团团圆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男1: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尊老敬老,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女1:俗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初八——腊八节。

  男1:一年的最终一天,腊月三十儿——除夕,辞去旧岁,第二天就是春意盎然的正月初一——新春佳节。

  女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百年来,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 男1:请第一小组来介绍春节的习俗。

  ①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一样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请听关于;年的古老传说。 ②民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能够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③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那么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由nZou.Com整理] ④春节过后不久,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联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完美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

  ⑤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我为大家准备了饺子,请大家品尝,祝福大家万事如意!

  ⑥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你们会拜年吗让我们一齐来学一学:(一齐来做手势,口中说祝福的话) ⑦春节,人们喜气洋洋,到处欢声笑语,请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⑧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男1:说到春节,就必须提到元宵节了。女1:下头请第二组同学介绍元宵节。第二小组:

  1、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局部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北方有盛大的灯会和烟火活动。南方有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我们富拉尔基的元宵节十分隆重,夜幕降临,人们漫步到江边,放许愿灯、观灯猜灯谜、观看露天电影、燃放烟火、滚冰、拾柴等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富拉尔基的元宵节即滚冰节,已被收入吉尼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家长的骄傲,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一位同学端着一盘汤圆上场,唱?卖汤圆?。

  3、圆溜溜、爽滑香甜的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象征团团圆圆,请品尝我们小组为大家准备的.炸元宵,愿教师、同学们永远幸福,与亲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第三小组:

  1、春风能解冻,温暖催耕种。农历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2、宋代诗人王安石便有著名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寄托对先人无尽的哀思,对逝者的思念直至今日,清明节乃是人们为已逝亲友扫墓的日子,展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第四小组:

  1、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在我们家乡还有佩香囊、系五彩线、挂彩葫芦等习俗,以祝愿亲人朋友身体健康。

  2、端午节除了这些习俗我们小孩子还自创了一种;蛋碰蛋游戏,那便是以煮熟的鸡蛋相互碰撞,最终保存完整的鸡蛋的主人获胜,哪位同学有兴趣来参赛,获胜的同学将赢得香囊一个。凡参与同学即可得我们小组同学亲手编的五彩线一条。

  3、游戏蛋碰蛋。六组(需16个鸡蛋)第五小组:

  1、端午节的习俗真是很趣味,到了盛夏时节,我们迎来了;乞巧节。

  2、;乞巧节又称;少女节、;女节,或;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日。源于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据说那天是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且每年仅有一次。人们在晴

传统文化教案4

  一、班会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感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很多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我的传统文化,再怎样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我的民族精神,再怎样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

  四、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

  五、活动资料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教师讲《论语》的片段

  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可是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能够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经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团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到达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

  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班会现场。

  (二)、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出示图片,过新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结、剪纸等,请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节日》认识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引发思考,经过小组讨论,寻找传承、拯救传统文化的途径。

  (三)你好,魅力华夏。

  1、学生传统文化才艺展示: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衬托下,几名学生吟诵诗词经典,同时有学生在剪纸;有学生在书法,有学生自创中秋诗,有学生背诵弟子规,还有的学生在编中国结。曲终,学生展示作品,并做简洁说明。

  2、观看班会的那几名场外同学对话交流,刚才学生乙大吃一惊,表达感悟,重新练习武术,那三名学生,让他看看,星光中学课间操练习武术操的阵容和气势,让他真正懂得了练武的意义。

  3、配乐武术表演

  (四)、你好!心灵盛宴拍手齐诵:弟子规曹红莹: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我的形式日益多样,春联,婚联、寿联、挽联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今日我还带来了一幅对联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上联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显民族特色下联是:笔墨纸砚诗词曲赋谱华夏春秋。

  黄硕:“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吟诵一首经典,品尝一杯香茗,这是何等的惬意呀。各位同学,我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孕育的诗词经典,我的家族可谓庞大,唐诗、宋词、元曲、歌赋,源远流长。

  乔吉昊:我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有自我的文化习俗,一年365天,喜庆不断,有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初八腊八节,怎样样,丰富多彩吧。

  主题班会流程

  一、情境短片《我来学武术》

  二、开场白《您好,传统文化》

  三、说说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曹红莹、黄硕、乔吉昊)

  过渡词:感激三位同学的精彩介绍,原先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可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戏剧、曲艺、书法、灯谜等等不胜枚举。我听说我们班同学中还有异常热爱传统艺术的,他们想为传统文化作代言人,就让大家做评委,看看谁是最佳形象代言人。有请:翟悦:奥运会徽代言人张琪:中国结代言人徐静宜:世博会中国馆代言人

  过渡词:不愧是形象代言人,各出奇着,我相信有了你们的大力宣传,

  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你们的团队中,可是,在如今的生活中,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节日正一点一点在人们的心中淡化,应对洋节日的犀利进攻,传统节日不得不向洋节退让,不信,你看,这个小品《如此过节》必须会给你些警示。演小品:《如此过节》

  过渡词:讨论应对传统节日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你有哪些好的

  提议。(学生讨论的时间2分钟后各抒己见)

  四、您好,魅力文化

  过渡词: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和职责,我们不仅仅要宣传,更要拿起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请同学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展现华夏文化的魅力。我明白咱班的剪纸小组,书法小组,诗歌创作组,诵读小组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正等着大显身手呢。咱们快去看看。(播放轻音乐,各小组进行准备3——5分钟,展示)剪纸作品中、书法作品、诗歌作品,诵读《春江花月夜》

  五、场外对话:学生乙:今日我可是大开眼界了,文化,文化的确有

  味道,另一个学生说:你今日可是品尝了一顿精神大餐,此刻练武为了什么学生乙:看来练武除了强身健体外,更是传承祖先的留下的文化,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个学生说,你总算是开窍了,此刻中小学校都在开展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咱们校的课间操不正练习武术操吗,那阵容那气势,咱们看看去。(播一段学生表演)学生乙说:你们不也在为艺术节紧张排练吗,今日就演给我们大家看看。欣赏:配乐武术表演《中国龙》

  过渡词:正像歌中唱得那样:上山是虎,下海是龙,在人间我是堂堂的大英雄。习武是武德呀,立德才能行走天下,寡德之人必定寸步难行。同学们让我们在古训的金玉良言中,做讲诚信,崇尚道德的真君子。拍手齐诵:弟子规。

传统文化教案5

  教学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在活动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准备奖品“闪光的金钥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2、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①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②“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新闻发布会的情境创设,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谈话交流的氛围,激发谈话交流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规则,从而确保课堂秩序活而不乱。]

  二、民主推荐

  ①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②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成果发布

  ①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②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自评和他评。]

  四、总结颁奖

  1、邀请获奖者上台。

  2、引导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这一环节的.设计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性学习

  选出出色的作品全班展示,“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办一份小报。

  [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六、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传统文化教案6

  《中庸》(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列子·汤问》(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传统文化教案7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走访,向身边的人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

  2.感受活动的过程,初步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交流活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二、指导实践,分工合作。

  1.指导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并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分工。(活动内容见附表)

  2.分组提出活动建议,指导开展活动。

  三、学生课下自主合作,通过调查走访,向身边的人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逐步完成各项活动内容,分组填好表格。教师适时了解各组活动开展情况并相机指导。(时间两周)

  四、课堂展示活动成果(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明确课堂展示要求。

  1.谈话: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一定非常丰富、充实、有趣,因为我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了身边的传统文化,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许,以前,我们沉浸在过春节贴春联的兴奋中时,从没意识到它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可口的粽子时,不曾想到其中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轻松地欣赏黄梅戏时,没有想到它是我们石牌人的骄傲。而现在,一提起这些,我们会互相会心地一笑,因为我们不仅走近了它们,而且亲手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对于它们,我们有许多想说的,想告诉大家的,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对吗?

  2.明确课堂展示要求:

  (1)先在小组内展示并整理活动成果。

  (2)班内展示时根据老师的提示,分小组按活动内容逐个展示。说,要清楚明白;演,要大大方方;评,要先举手,再发言。

  (二)小组内展示并整理活动成果,教师巡视了解,为班内展示做准备。

  (三)组织班内展示活动成果。

  1.导语:同学们通过近半个月的调查走访和动手实践,收获真不小。大家主要分组选择了我们很熟悉的端午节、春节的风俗文化和家乡戏——黄梅戏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先让我们一起过一过端午节,感受一下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吧。

  2.引导展示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学生介绍,教师相机出示屈原的图象及简介。

  (2)关于吃粽子、赛龙舟和插艾草。学生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的来历、粽子的作法以及自己对赛龙舟的了解等,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及资料。

  3.引导展示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

  (1)说一说,我么家乡过春节有那些传统习俗。教师相机出示交流展示提纲。

  (2)关于贴春联:为什么贴春联?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和自己或家人书写的春联;说说其中一幅春联的意思。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搜集的及教师搜集的春联。

  (3)关于贴门神:为什么贴门神?介绍门神上的人物和贴门神的传说。

  (4)关于祭祖:说说为什么祭祖;介绍一下你家祭祖的情形。

  (5)关于吃年夜饭:介绍一下你家吃年夜饭的情形。

  (6)其他。

  4.引导展示对黄梅戏的了解。

  (1)播放黄梅戏片段,谈话引导。

  (2)介绍黄梅戏与石牌的关系,说说你熟悉的黄梅戏演员及剧目。

  (3)关于黄梅戏的角色行当。

  (4)学生表演一段黄梅戏。

  (四)交流开展此次活动的感受。

  (五)小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

传统文化教案8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思想成果一脉相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是促进者、组织者、发起者,学生能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是通过传统文化进行涵养的。本节课力求用中华传统文化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在全面理解友善内涵的基础上,首先用儒家关于仁和人性善恶的探讨解读为什么要践行友善,之后在体验身边的友善基础之上,用儒家学说中的知行并重和宋明理学中的知行合一探讨怎么样践行友善。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友善有着基本的体会和感悟,对于善恶已经具有了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但还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与此同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友善为何成为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国价值观的传承并未进行深入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修身善行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不利于“友善”价值观的践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到友善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热爱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增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的主动性,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主动践行友善。

  3.知识目标:知道友善的基本内涵;了解中国历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基本观点;知道“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难点:理解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感悟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六尺巷》。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呢,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庭院为邻,两家庭院是共用一堵墙,平日里也相安无事。一日,两家因重修府邸时所用的宅基地的院墙起了争执,怎么办呢?去县衙让大人评评理吧,可两家都是官宦人家,县衙大人两方都不敢得罪,也丝毫不敢偏袒,于是争执数月也难以定夺。可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事儿啊,于是张家人想了一法儿,不是咱京城有人嘛,派人快马加鞭给张英送了一封家书,张英阅罢,立即给张家人写了信并寄回。

  设问:“大学士张英是怎么回的信?”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直接把那首诗回答出来。

  教师将回信进行展示并设问:“你们猜,今天这地儿还在么?”学生猜测并回答。师:没错,今天这地儿还在,不仅在,而且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成为了安徽桐城一张响亮名片。

  通过六尺巷的故事以及恰当的提问,引起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关注,激发学生对我国倡导正确价值观的态度。

  2.释义友善。

  设问一:“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友善的?”

  设问二:“同学们刚才针对友善都谈了自己的相关见解,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辞海关于“友善”是如何注释的?”

  设问三:“咱们学校刚刚结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的评选活动,大部分班级都选取了友善作为班会主题,同学还记不记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友善”是如何界定的?”

  通过聊一聊、说一说,拉近学生与上课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认识友善,使学生明确友善的内涵。

  过渡:友善不只是今天提出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体系,而这个道德体系是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主要内容的。

  3.追溯友善。

  设问:“儒家有一个关于道德标准的‘五常’,谁知道这五常指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道德标准,那么老师考考你们,这儒家五常里哪个最直接的包含了关于友善的道德要求?

  学生讨论后可能大部分都说仁,也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师:到底说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五常是怎么解释的?

  师:首先结合学生的现实体验进行“五常”内涵的释义,最后指出,在这五常里,仁是最基本、最普遍、最高的道德标准,它的内涵也比我们刚才说的丰富,它最直接地包含了关于友善的道德要求。至于是否准确,咱们同学回去查阅一下相关的材料,我们下节课再进行探讨。

  通过儒家的五常的道德要求切人,使学生能对儒家的`至善“仁”有最基本的认识,从而看到儒家道德体系中善的影子。

  铺垫:观点罗列并碰撞。

  通过学生熟知的《三字经》引入到本课,接下来探讨的主题“人性本善”,以及与孟子的“性本善”相对应的观点——荀子的“性本恶”。

  设问:现在老师想听听咱们同学的看法,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的?你们更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学生在小组探讨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认可“人性本善”,有的认可“人性本恶”,有的认为“人性既善又恶”,有的认为“人性既非善也非恶”(详细回答略)

  师:补充明代王阳明“非善非恶心之本”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补充说明,刚才同学针对人性善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想补充一点,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既善又恶以及人性非善非恶并非完全对立的,这是历史上存在的关于人性探讨的几种基本观点。

  使学生在分析和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通过观点的冲击碰撞,再加上老师的追问和引导,能够明确关于人性善恶的基本体会,进一步增强辨别善恶的能力,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去,并为下文理解孟苟的基本观点以及增强修身养性主动性做好铺垫。

  探讨一:性本善

  引导:孟子究竟是怎样说明人性本善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首先得了解孟子所探讨的人的本性或天性是什么啊?

  师:人生下来就需要吃饭、睡觉满足各种生理欲望,但这不是人之本性,而是人之本能,因为动物也有这些追求。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同学思考并回答,可能大部分同学指出意识、思考和发达的大脑……顺势进行引导:在这个基础上,孟子认为最根本的区别是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并且在他看来,这四心人皆有之,若没有,便不能称其为人。而这四心便是人之本性,孟子称之为“良知”,人性之善,也就体现在这四心上。

  创设情境:我们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儿掉进了井里面,我们会产生什么心理?那么你们的这种同情和怜悯是为了讨好小孩儿的父母吗?是为了在社会中获得好的名声吗?

  因为这完全是发自于我们每个人的本性,这也是我们人性之善的体现。所以孟子认为:人性是本善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自然,人的本性没有不善的,水(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不向下流的。

  追问一:既然人性本是善的,那么为什么社会现实中还存在恶行?

  追问二:后天环境的外在影响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就一定会出现恶行吗?

  师总结:所以由此可知,不管一个人是否做出了恶行,内在的善心和善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孟子提出,人可以通过“存其心、养其性”,保存自己的善心,涵养自己的善性而实现善。

  探讨二:性本恶

  引导:我们探讨完了人性本善,那么荀子是怎样说明人性本恶的?

  师:荀子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本恶,他的善,是人为的。(对于学生理解“伪”可能是伪装进行纠正)

  追问一:既然荀子说人性是本恶的,那么社会现实中就是恶行遍地了,是这样吗?

  追问二:那我们该怎么做才不至于出现恶性外化于行,导致恶行遍地?

  师总结:虽然苟子认为人性是本恶的,但是人可以通过“明礼仪以化之”,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实现善。

  诱导性设问:通过刚才关于孟子和苟子人性善恶的探讨,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儒家的伦理道德的主流观念是什么?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师总结:不管是孟子还是荀子,还是后代的其他的儒学思想家,大多是向善的。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体会友善。

  咱们同学有没有听闻社会上的或者发生在你身边的友善的事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下?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友善的体会和感悟。

  师讲述“光头行动”的故事,江西宜春学院有一位罹患白血病的大三女学生,她的身边出现一群充满友爱的同学,为了让玉梅不因为光头而尴尬,他们班26个男同学集体剃了光头。假设说一个因白血病而成为光头的女学生在咱们班,我们如果是作为她的同学该怎么办?这个故事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有什么启发?

  学生自我反思

  师总结:践行友善不仅需要善心和善性,还需要善行,需要方法。

  过渡:除了我们前文中所探讨的善恶问题,知行问题也是儒家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5.践行友善。

  思考:知是什么?行是什么?

  师:一般情况下,知指认识和知识,行指行动、行为,但儒家最重视的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伦理秩序。在儒家看来,知是: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行指人的道德行为和伦理实践。

  思考讨论并回答:知和行谁在先谁在后?谁更重要?

  学生针对知行关系纷纷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知先行后,行先知后……

  师:至于知行关系,实际上,历代儒家大都主张知先行后,但这并不是说轻视行动,恰恰相反,儒家非常重视道德知识引导下的道德实践,并且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体上也具有实用主义色彩,强调学以致用。对行动的重视在孔子那里表现尤为突出,子日:“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是强调知行并重的,甚至是更加注重“行”。关于知行关系的讨论,到了宋明理学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明代的王阳明,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思想。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真正的道德观念,必然会引发道德行为,而每一个道德行为,一定同时包含着相应的道德观念,知行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6.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这个主题,回溯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最后的落脚点——友善的践行,便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善恶问题和知行问题结果的融合,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仁心善行,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便是友善,它也是我们当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课堂反思】

  收获:在这节课中,学生会有一些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认识,更多的是对友善这一价值观的思考。作为学生应该意识到,友善不仅仅是今天才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它是自古就被社会倡导的,因此在现代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具有了民族根基和文化认同。相信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取开放式探究讨论和启发式诱导,关于人性善恶以及知行关系的思考会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受益,还会在思维上有所收益。

  不足:因为本堂课是将当下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友善溯源,因而文章最终落脚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还是传统文化探究课我没有进行明确界定,最终使得本堂课的定位不够准确。

传统文化教案9

  一、班会活动背景:

  我们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仁、孝三个方面。

  “礼”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按常规的要求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并引导学生自觉思考自己应如何改进不规范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从内心深处触发悔过革新的想法,促其走向成熟,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

  “仁”就是指爱仁,讲仁义,讲友爱,讲爱国。

  “ 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二、班会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做人之道,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习惯中升华个人品质。

  三、班会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 。

  2、准备材料 。

  3、节目排练 。

  四、班会活动过程:

  (一) 举文言名句。

  甲: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出自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乙: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甲: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乙: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引入活动。

  甲:这些文言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它们在礼、仁、孝三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乙:“礼”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

  甲:“仁”就是指爱仁,讲仁义,讲友爱,讲爱国。

  乙:“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甲:是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们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乙:这也是它们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我想我们都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甲:我们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

  合:我们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三)活动过程:

  甲:记得西方的经典名言中有这么一句:“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觉得这一句话非常好,适于思考,更适于身体力行。

  乙:对,记得在初一的时候班主任赵老师就在班中强调过“静、净、敬、竞”的原则,帮助咱们养成守纪律、爱干净、知尊敬、敢竞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甲: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谈对这几个字的理解。(节目1)

  乙:是啊,在“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中,现在我们初二(1)班整个班级呈现出一派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生机勃勃的气象,得到了众多领导、老师以及同学的赞扬与肯定。

  甲: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团结互助,我们班的凝聚力才会强,集体力量才会大,面貌才会蒸蒸日上。请听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节目2)

  乙:我们如果能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那我们就会取得很优异的成绩的!

  甲:下面,请同学讲班中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节目3)

  乙: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的重要性啊!我们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就要用班规校纪约束自己,争当品国学、懂文明、讲诚信、知责任,能上进的文明中学生啊!

  甲:是啊, 记得初一时我们就学过“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乙:愿我们讲仁义,讲友爱,都能成为朋友!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所有给过我们帮助的人,我们也要常怀恻隐之心,去积极帮助别人!

  甲:请听男生小合唱《朋友》(节目4)

  乙:今天,我们除了要感谢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还要感谢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甲:“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乌鸦尚知反哺,小羊尚知跪乳,更何况我们人呢!

  乙:请同学讲一讲父母做的让你感动的事和你做的让父母感动的事。

  (节目5)

  甲:看,我们的家长多理解我们,多支持我们,给了我们这么多的鼓励。

  乙:让我们也去理解他们,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力争取得让他们满意的成绩。

  甲:请听女生小合唱《感恩的心》。(节目6)

  乙:我们在这次班会开始时就说了,我们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仁、孝三个方面。

  甲:我们做到有“礼”,才会从遵从小事成长为遵从大事从而为国作贡献;做到有“仁”也会从爱个人、爱小家成长为爱祖国爱大家;做到有“孝”还会从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成长为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乙:我们就先从对祖国知识的了解表明我们的爱国心吧!请几个同学谈谈他们眼中的祖国。(节目7)

  甲:看今朝,颂祖国,听完他们的介绍,我们加强了对祖国的了解。今天的中国,在洗刷了百年的耻辱之后,正朝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大业阔步前进,要实现巨龙的腾飞,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学好本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将来好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乙:我们学一学这些爱国的英雄吧,请听几个小故事。(节目8)

  甲:是啊,这么多的先辈英雄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真应该为他们而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乙:请听诗朗诵《我为你而骄傲》。(节目9)

  甲:刚才,我们欣赏了精彩的朗诵,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想起了祖国母亲对我们的一切,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怀就产生了。现在,我们何不为祖国献上我们的祝福呢?(节目10)

  甲:你觉得同学们的祝福怎么样?

  乙:我们同学的祝福都是发自真心的,也说出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心声。在这里,我也想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更加繁荣昌盛。

  甲: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一轮鲜红的太阳,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喷薄而出。

  乙: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祖国明天的蓝图。

  甲::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困难不怕,遇到挫折不怕,我们就像那勇敢的海燕一样,去奋斗、去搏击,用自己的青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请听诗朗诵<<海燕>>。(节目11)

  乙:我们想搏击风浪。

  甲::我们想展翅飞翔。

  乙:请赵老师给我们鼓鼓劲(节目12)

  甲:我们感谢老师给我们的鼓励。

  (四)、结束语:

  甲: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人在幼时养成的习惯,就像人天生自然固有的一样,难以更改。《汉书贾谊传》作者班固)

  乙: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甲: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乙:4、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甲:让我们学好“礼、仁、孝”!

  乙:为自己、为家庭、为班级、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合:《 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结束。

传统文化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

  2、学会写内容提要;

  3、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解题:

  学生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拨。

  二、作者简介:

  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汉族,现代学者。

  《沉思集》

  《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

  三、总体结构:

  总——分——总最典型的关系性

  传文议论文

  (传统)统化(两重性)

  文传

  化统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第1自然段——讨论

  (1)“一个多世纪”从何时开始?

  鸦片战争以来

  (2)“社会实验”指什么?

  救国图存运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仁人志士)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

  (3)“彻底决裂”“彻底砸烂”“在白纸上描绘未来”

  (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否定过多,一直延续到60—70年代)

  强调不可利用“过去”(“传统”),构筑“未来”

  2、第2自然段——讨论

  传统是什么?(强调“形成”“作用”)

  3、第3自然段——讨论

  “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

  提出“……”差别。(比喻)

  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引出问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俚俗进入学术层面。

  五、学习“传统文化”:

  1、第4自然段——讨论

  对“传统文化”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

  全称、落脚、对应(时空界定)、内容、成分(例如)

  2、第5自然段——讨论

  “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时代性、民族性

  3、第6—7自然段——讨论

  (1)“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

  “或者……或者……”“有的……有的……”

  (2)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

  “明辨……遗响”

  理解图片(p65)

  六、学习“文化传统”:

  1、第8—9自然段——讨论

  对“文化传统”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

  全称、落脚、特征(比较)、产生、成长、形成、实质

  2、第10自然段——讨论

  (1)什么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

  “在这种生活里……思想”

  (2)什么能成为“文化传统”?

  “为这一民族生活……物质力量”

  3、第11自然段——讨论

  “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它是“惰性力量”?

  “制约看……关怀”“一种……象征”“没有……巩固”

  4、第12—13自然段——讨论

  (1)“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是:

  缓慢的'、渐进的、非一蹴而就的

  “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是如何进行的?

  接触——交流——变化

  (3)外来文化中如何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个部分?

  “经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

  七、学习“财富和包袱”

  1、作者称“财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

  “从头开始……生存本领”

  “具有……层面”

  2、我们说如何辨证地了解和掌握两重属性?

  “运用它……千里之外”

  3、现实中存在哪几种简单化的理解?

  “一种人……财富”

  八、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传统文化教案11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至传统文化教案模板(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教案1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

  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

  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

  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

  第四周《月夜》 《乡思》

  第五周《山中》 《济上作》

  第六周《断句》 《宣城见杜鹃花》

  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

  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

  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第十周《塞下曲》《秋望》

  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 《征人怨》

  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

  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

  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

  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

传统文化教案13

  一、总体要求

  要高度重视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功能,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含的教育资源,利用十一、五一等节日和重大事件、重要任务纪念日举办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把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日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以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为重点内容,着力营造团结祥和、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动员和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节日活动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二、活动内容

  以中华传统节日、国家重要纪念日、少数民族节日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1、“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春节”、“元宵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_和社会_观念。节日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兴旺和祝福的主题,突出“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节日气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2、“传统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祖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有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3、“传统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端午节”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诗人屈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有着赛龙舟、打扫庭院、悬白艾、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要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

  4、“传统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

  5、“传统节日·重阳”主题活动。“重阳节”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意识,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6、“五一、七一、十一”主题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歌颂劳动、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民族团结、和谐繁荣等主题活动。

  三、活动方式

  1、春节期间,灵川县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由县委办牵头负责,对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进行年终慰问,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2、五·四青年节期间,灵川县组织开展以“我青春,我阳光,我为经开区增光”为主题的篮球友谊赛,由工会工委牵头负责,进一步激发广大年轻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让青年干部职工得到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洗礼。

  3、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灵川县辖区内的学校组织开展以“青春因拼搏而精彩·理想因奋斗而飞翔”为主题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由教育局牵头负责,切实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为灵川县的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4、七·一建党节期间,灵川县开展基层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的建党活动,由县委办牵头负责,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根基,积极创建优秀的“两新”党组织。

  5、十·一国庆节期间,灵川县组织开展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建和谐经开区”为主题的爱国爱区主题实践活动,由党政办和工会工委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述说心中对祖国、对灵川县的祝福和寄语。

  四、活动要求

  1、要突出节日文化内涵。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尊礼崇德,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塑造文明、文艺美化心灵的作用,借助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活动变成荟萃民风民俗,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盛典。

  2、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节日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弘扬尊老爱幼、扶困济弱的传统美德,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让人们从节日活动中汲取道德的营养。

  3、要普及文明过节理念。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统节日习俗,破除封建迷信、发挥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避免把节日过成“吃喝奢侈节”、“封建迷信节”,引导人们在节日期间移风易俗、绿色节俭、健康文明。

传统文化教案1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教案《‘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传统文化教案15

  一、学习目标:

  (一)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三)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四)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五)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二、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三、讨论交流

  (一)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二)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四、观摩评选

  (一)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二)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代言人”向别的`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

  (三)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五、集体评议

  (一)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二)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总结、颁奖

【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10-08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06-12

幼儿园传统文化优秀教案03-01

[优选]传统文化教案优秀3篇12-07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12-08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2-05

弘扬传统文化喜迎中秋佳节班会教案(精选18篇)09-24

传统文化小学作文01-07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