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 解决问题》教案

《 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3-03-03 10:49:44 教案 我要投稿

《 解决问题》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解决问题》教案15篇

《 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

  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枚()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 解决问题》教案2

  课题十: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学生总结

《 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解决问题》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二、目标分析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初步的接触。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如果方案中有不符合题意的方案应该舍弃。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指导学生通过表格顺着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可爱的美美想买这支11元的钢笔,她带了的钱都是5元的、1元的,她会怎么样付钱给售货员阿姨呢?(课件演示)

  你想到了哪些付钱的方法?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2张5元,1张1元。

  2.1张5元,6张1元。

  3.11张1元。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用5元、1元的人民币购买钢笔的问题,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例9

  1.明确题意

  (1)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两辆车要运8吨煤,一辆载重量2吨,一辆载重3吨,每次每辆车要装满,)

  (2)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派车正好能把8吨煤运完?)

  (3)“恰好运完8吨煤”是什么意思?(不能少运,也不可超出,即少于8吨或超过8吨都不合题意。)

  2.探究策略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

  ①提问:如果只用2吨的车运,要运几次才能运完?如果只用3吨的车运呢,几次才能运完?

  ②学生交流列式并汇报。

  (2)引导学生探寻不同方案。

  ①同桌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能否将两辆车同时派出来运呢?

  ②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指导学生列表呈现方案。

  ①如何让大家的对这些方案一目了然呢?请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先出示空白表,表头可带学生边看边呈现)

  ②让学生说说表格第一行可以怎么填写合适。(只用1辆车运完的情况)如下表:

  ③学生独立完成其它方案。(教师提示:可以怎样有顺序地表示出派车方案呢?)

  ④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适时点拨。

  ⑤完成后汇报交流。学生边说,课件边呈现。

  ⑥观察表格,总结通过列表有序呈现派车方案的方法:当只用1辆车运完的次数找到后,以此类推,如果是4次,那接下来可以探究3次、2次……直到0次。

  ⑦比较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先考虑只用载重3吨的车,方案只需列举4个)

  ⑧根据表格,学生选择符合题意的派车方案。

  (4)检验反思:将选择的方案根据题目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列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序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因此,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列表、填表,尤其表格的第一种方案,设计时突出让学生填写,这样做既能让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考虑,不至于受到书本现成表格的束缚,又能为后面比较两个表格的不同,做到最优化而奠定基础。

  (三)内化新知

  1.基础应用

  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尝试“做一做”。引导学生从较大人民币(5元)入手列举,即只付5元,要多少张?

  2.综合应用

  练习七第7题。通过租船的具体生活情境,巩固所学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了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思想。

  【设计意图】由于新知探究中,在“比较两个表格”环节优化出从大车入手列举可简化方案,因此,做一做中学生从5元入手,只需列举3种方案,因为当5元3张时,2元6张已经不够了。而从2元入手,要列举7种方案。从优化的角度出发,应先从只付5元列举,这种优化的思想为练习七第7题的解决做好了铺垫。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认为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该注意什么。

《 解决问题》教案5

  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学习方法:

  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

  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如: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

  板书:8吨水10吨水

  水费12.8元水费?元

  (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

  引导提问:

  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

  B、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

  ②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8X=12.8×10

  X=

  X=16答:略

  (3)与算术解比较。

  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

  板书:先算第吨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吨水价不变,再算10吨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时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过程要求:

  ①用比例来解决。

  ②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③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吨水。

  12.8X=19.2×8

  X=

  X=12

  或者:

  16X=19.2×10

  X=

  X=12

  1.教学例6。

  (1)出示课文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

  (2)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

  每包本数×包数=每包本数×包数

  (4)设末知数为X,并求解。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课堂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 解决问题》教案6

  教材分析

  例5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主要讨论乘、加两级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教材将简便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方法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测发现,学生大多可以自主设计两种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的方法;部分同学具有初步的策略选择意识。这表明学生有进行新学习的基础和优化算法的需要。

  教材的例5较完整地展现了该类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甚至给出了两种算法,压缩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空间,也不全面。我们考虑,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课以丰富学习材料,扩大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把“练习八”中的.2、7两题作为学生应用简算知识、强化简算意识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关于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知识。

  2、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其中,对中上学生要求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对中下学生只要掌握一两种即可,个别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与交流,体会不同的简便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预设过程

  一、研究南极科考日程的计算

  1、材料: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从20xx年11月18日出发,到20xx年3月28日返港,经过了多少天?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及数周数的方法。

  3、月历表:供学生研究问题时使用。

  通过讨论,明确第22次南极科考的起止时间。

  自主探索“这次南极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简便方法。

  准确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参与对多种方法的评价,优选出“自己的”最简方法。

  二、研究学期天数的计算

  1、材料:阳光小学上个学期于20xx年9月1日开学,计划于20xx年1月31日放寒假。由于遭遇暴风雪,提前至1月29日放假。他们上个学期有多少天?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三、研究一周费用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6第二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四、研究菜地面积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7第七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和组合图形(菜地)的分割、旋转、拼接。

  五、回顾总结

  1、能通过对月历表的观察,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计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按周列式计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优选出最简方法。

《 解决问题》教案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

  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

  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

  (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

  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

  2、学生尝试操作。

  (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 解决问题》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一个足球9元,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元?

  4、有70名游客来北京旅游,有5辆面包车,每辆车上坐8人,其余的游客坐大客车,坐大客车的游客有多少人?(旅游中要注意环保)

  指名学生解答

  二、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第1题: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解答格式。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后列式解答。

  第4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后列式解答。

  第5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脱式完成。

  第6题:说题意,列综合算式完成,集体订正。

  第7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完成订正。

  第8题:读懂题后,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三、总结:根据练习情况加以总结。

《 解决问题》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收集有效信息,并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通过列表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一理念为依托。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探索解题策略展开,先出示有很多信息,但隐含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信息,选择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感知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然后通过两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达到策略内化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要从方法、策略入手。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初步感知用列表来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出问题:

  (1)你听到了或看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每本笔记本多少钱?

  每枝钢笔多少钱?

  小华买笔记本用去了多少钱?

  小军买了几本笔记本?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一步计算的马上解决。

  2、解决小华买笔记本用去了多少钱?

  (1)找有用的信息

  ①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钱?图中那么多信息,你打算怎么办?

  ②那么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呢?请你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2)记录信息

  ①如果要求你们把这些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你会怎样记录?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信息。

  ③汇报展示方法: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录信息的吗?

  大家觉得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有:完整地记录信息的方法

  摘记数字记录的方法

  摘录重点的方法

  (3)优化方法:

  ①如果现在再让你记录,你会选择哪种记录的方法?为什么?

  ③再来说一说:刚才他是怎么样记录的?

  ④在摘录重点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添上表格线,使它成为一个表格。

  ⑤你能看着表格直接列式解答吗?

  (4)揭示课题

  3、初步应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1)现在你们能不能也用列表的方法把求小军买多少本笔记本?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2)汇报展示: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记录整理信息的吗?

  (3)列式解答。

  二、通过观察比较,巩固列表的方法,并对列表的方法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

  (1)观察这两个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其实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格来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共18元

  小华

  5本

  共?元

  小军

  ?本

  共42元

  (3)还有更简单一些的呢?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现在你能把括号里的数填出来吗?

  三、实践应用,再次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1、解决买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先整理信息。

  (2)汇报展示并列式解答。

  2、录音播放商店降价的信息:

  (1)现在有2个问题,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解答。

  问题一:丽丽和芳芳一共付了多少元?

  问题二:丁丁比丽丽少付多少元?

  (2)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解答。

  四、课堂总结

《 解决问题》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悟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情景感悟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同级运算

  1、这是新开业的星星游乐场,根据他们老总介绍前三天接待游玩的人数是这样的: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300人350人310人

  请问三天共接待多少人?

  师: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2、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60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独立思考解决。

  (2)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集体交流。

  板书:960÷3×6 6÷3×960 960×(6÷3)

  =320×6 =2×960 =960×2

  =1920(人) =1920(人) =1920(人)

  (4)归纳整理:这些算式对吗?它们分别是先求什么?

  3、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游客情况,他们老总特地对第六天的游客情况进行了统计:

  第六天游客情况统计

  上午 9:00来了 152人

  中午12:00走了 30人

  下午1:00来了 190人

  下午5:00关门

  师:下午3:00游乐场上有多少人?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两级运算

  1、这是游乐园的票价:成人票60元,儿童票半价。

  金老师和沈老师一起去游乐园,付给售票员200元买两张票,应找回多少钱?

  生:200-60×2=200-120=80(元)

  板书:200-60×2

  =200-120

  =80(元)

  师:你觉得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总结运算顺序:

  师:计算这些算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口算:

  56-26-15= 3×7×10= (24-14)÷2= 45-(23+7)=

  12×3÷9= 25+5-12= 5×(22-12)= 60÷2×50=

  4、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去,一共花多少钱呢?

  (1)生列式计算。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

《 解决问题》教案11

  设计说明:

  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为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特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1、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本节课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导入中安排了相关的复习题,旨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明确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图中的信息表述出来,并指导学生如何在线段图上标出数据,根据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对信息的搜索、整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排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3、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并和全班同学交流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互相交流了心得与体会,更加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本节课的知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2、学生准备: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行程问题中有几个量,分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你们还记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铺垫,使学生深入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有关这几个数量关系的计算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搜集信息。(课件出示例5)、

  (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汇报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

  (知道了总路程和两个人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

  2、阅读理解,整理信息

  (1)、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师:为了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题意,你们有没有办法将题中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预设 生:可以画线段图来表示。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画线段图的方法,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试着画一画)、

  师:题中还有很多其他信息,在线段图中又该怎样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自己先动手画一画,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画图,并与同学交流画法)、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并提示学生将单位统一之后再画。

  3、分析题意,尝试解答。

  (1)、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2)、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50m=0.25km 200m=0.2km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早上9:00出发,10分钟后是早上9:10。

  答:两人在早上9:10相遇。

《 解决问题》教案1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2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职工的出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了谁和谁比,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

  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小麦出粉率约85%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油菜子出油率约38%芝麻出油率约45%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补充(点评)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3/102/91―1/44/51/54/54/3

  5/8+3/47/124/77/8+1/41/5+1/3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

  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补充(点评)

  (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改成做对的题

  教学设计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

  补充(点评)、

  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合格的产品数发芽的个数

  产品的合格率=────────100%发芽率=───────100%

  产品总数种子的总数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和例2的条件: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例2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

  (2)完成第113页的做一做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几?5是2的百分之几?

  (2)用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说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3、课堂作业:

  1、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

  8590种。?

  2、根据我班同学的情况,先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解答。补充(点评)

  活动(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一、补充练习:

  1、判断题

  ①五年级98个同学,全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

  ②今天一车间102个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2、应用题

  ①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六年级一班同学一共做了400个题,结果有错误的题16个,求错误率.

  二、作业:结合练习二十九第6题进行课外调查。

《 解决问题》教案13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 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课件展示)虽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比如,精美的雕窗、鸟巢和水立方等建筑,这里面也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图案。

  1.观察一下,这两种设计图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每个图案中的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圆组成的,但左边是外方内圆,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右边是外圆内方,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

  2.理解题意。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抽象成我们学过的数学图形就是:思考: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图求的是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即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右图求的是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即用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3.分析解答。知道两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关键是求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图可知,左图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由此可求面积;右图正方形的边长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可以将正方形看成两个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的三角形。学生自己计算,集体订正。

  4.回顾反思,理解算法。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图形算一算。学生分小组探究、汇报结论。想一想: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一致吗?代入看看。小结: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改变,外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0.86,而内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1.14倍。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五第9、11题。

  观看欣赏美丽的图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观察两个图案,找出组成两个图案的基本图形,并找出它们的特点关系。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析后可得:其实就是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计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例3左图:

  2×2—3.14×12

  右图:3.14×12-

  ×2×1

  ×2=4-3.14

  =3.14-2=0.86(m2)

  =1.14(m2)

  (2r)2-3.14×r2=0.86r2

  3.14×r2×2r×r×2=1.14r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足之处:对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没有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学建议: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或说一说感受,使知识能够得到沉淀。

《 解决问题》教案14

  设计说明

  1.以猜想活动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上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想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样的角”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拼角活动贯穿教学始终,突出拼角活动的内涵。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拼角活动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将一系列的拼角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随意拼角可以验证猜想;有目的地拼角可以理清拼角的思路;有序拼角可以明确拼角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三种角,加深对这三种角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副三角尺

  学生准备 一副三角尺 作业纸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猜想导入

  1.回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些角的认识?

  2.猜想、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你们想继续探究有关角的秘密吗?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副三角尺,一个三角尺上有几个角?你在三角尺上发现了哪些角?

  (学生汇报:一个三角尺上有三个角,在三角尺上发现了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利用手中的这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角?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结果)

  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随意拼角,验证猜想。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角,并记录都拼出了什么角。

  (2)小组派代表汇报拼出了什么角及拼角的方法。

  2.有目的地拼角。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1)知道了什么?

  ①每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②要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应该怎样做?

  ①想一想:怎样拼角?

  ②做一做: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

  ④画一画:描出拼成的角。

  (3)拼出的角是钝角吗?

  验证方法一:目测

《 解决问题》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应用题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法:观察法、举例法、实践法

  学法:探究法、合作交流、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5分)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题)

  5×716÷421÷79×8

  28÷430÷5 72÷89×9

  64÷83×948÷64×7

  2、列式计算: (1)5个4相加是多少?(2)64是8的多少倍?

  (3)48里面有几个8? (4)6乘9积是多少?

  3、谈话引入: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乐乐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1分)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

  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自学指导(10分)

  1、问题情景。大屏幕出示例3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合作研讨题意。

  (1)让学生分组研讨,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说一说图意和题意。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了解看是否还有同学不理解题意,对不理解题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

  3、自主尝试解答。

  (1)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

  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启发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让学生交流汇报各自的解答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说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出:

  56÷8=7(个)

  教师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四、质疑探究(5分)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五、当堂训练(19分)

  (a)强化练习

  1、出示做一做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谁会列式解决?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出示练习九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板演)

  (b)堂清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 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教案09-05

《 解决问题》教案03-03

《解决问题》教案02-19

解决问题教案02-12

除法解决问题教案02-26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3-02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04-07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02-05

《解决问题》教案15篇02-11

《解决问题》教案(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