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教案 推荐度:
- 猫教案 推荐度:
- 实用的猫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猫》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猫》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猫》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作品的诙谐情趣。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作品的诙谐情趣。
2、难点: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8--12页《面包房里的猫》
活动过程:
1、越变越大的莫格
有一只猫,他的名字叫莫格,莫格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主阅读,启发幼儿重点观察莫格的体型变化。
2、故事《面包房里的猫》
倾听故事
幼儿讨论:你觉得小猫变大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3、莫格的新故事。
变大的莫格还会遇到那些事?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莫格变大以后发生的事情。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猫》教案2
活动目标:
认识1、2的点卡,知道1、2代表的物体数量。
活动准备:
贴绒卡片:一只猫、2只狗、2只鸡以及其它数量为1、2的物体图片若干及作业卡。
活动过程:
1、感知2以内物体的`数量。出示动物卡片猫、狗、鸡,让幼儿说出贴绒板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多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2、认识点卡,给实物或图片匹配点卡。让幼儿观察猫,说出猫的总数,告诉幼儿一只猫可以用点卡“1”来表示,出示点卡“1”,告诉幼儿,像这种有点的卡片叫点卡。然后出示狗、鸡的卡片,匹配点卡“2”,指导过程同上。
3、在数量为1、2的物体旁匹配点卡1、2。教师任意抽出一张图卡,让幼儿说出它的总数,并将点卡贴在旁边,如出示1个苹果卡片,幼儿贴上点卡1,出示2把椅子,让幼儿贴上点卡2。问幼儿点卡1、2还可以表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许多数量是1和2的物体来。
4 、指导幼儿做练习。
(1) 让幼儿指认数量为1、2的物体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 给点卡1、2匹配相应的物体。
(3) 给数量为1、2的物体匹配相应的点卡。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猫》教案3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的第二或第三部分,探究第二只猫的失踪或是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小猫。从养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只猫?
明确: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明确: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板书)。
3、在作者养猫的经历中,哪一次养猫,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或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三、重点研讨
1、快速找出文中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有关段落。
2、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引导学生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上去认识猫):
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 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或:
B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3、品味“我”的感情——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体味到 。 ”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A“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三妹怪隔壁周家的丫头:“他们看见了……”
提问深入:
①周家的丫头代表了怎样的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人?
②为什么周家丫头的这种人也应该责怪?
③按作者的想法,怎样做才是好人?
B“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 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或:
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 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F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G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错误?
(5)补充介绍作者,交代本文写作背景《教学参考用书》P274。
4、感悟作品思想——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示例: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 ,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布置作业:
试着按照课堂分析“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思路来自学“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情形。
《猫》教案4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逐渐能摆脱自我中心,发展为具有初步的能关心他人、关心周围、关心集体的意识。因此,对大班幼儿不仅要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这些也潜藏着幼儿的合群性、责任感培养,更好地构建幼儿健全的人格。
开展“勤劳的小蜜蜂”主题活动,从认识小蜜蜂开始,从小蜜峰的勤劳、智慧与分工合作、和谐相处中得到启迪,萌发幼儿爱劳动、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情感,进而体验劳动的乐趣,为将来必备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究蜜蜂的知识;
2、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小蜜蜂勤劳采蜜的快乐;
活动重点:探究蜜蜂的知识。活动难点:了解蜜蜂做工的基础知识,并学习其动作。活动准备:dvd《蜜蜂做工》、电脑中蜜蜂采蜜图片若干、谜语。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引入:“嗡嗡嗡,嗡嗡嗡,我们大家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
2、请幼儿一起观看dvd《蜜蜂做工》。
二、了解蜜蜂做工的基础知识
1、通过视频让幼儿喜爱小蜜蜂。
2、通过视频图片使幼儿了解小蜜蜂辛勤劳动。
师:“视频上的小蜜蜂在做什么?他们是到哪里去采蜜的?为什么他们要采蜜?小朋友们有没吃过蜂蜜?甜不甜?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蜜蜂的辛勤劳动,小朋友也要像小蜜蜂一样做个喜欢劳动的好孩子。
3、请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于蜜蜂的`问题,教师进行记录并提炼。
三、游戏:看谁最像小蜜蜂
1、请你跟着音乐来学学小蜜蜂爱劳动、打扫班级的动作。
2、带领幼儿去教室外寻找劳动的内容,学小蜜蜂爱劳动。《勤劳的小蜜蜂》活动反思:上课时间要把握好观察记录本次活动,我以谜语的方式导入,通过看视频使幼儿初步了解蜜蜂的特征和采蜜的动作过程,幼儿看完视频后,我问:“蜜蜂在干什么啊?”幼儿齐声答道:“在采蜜。”“蜜蜂在哪里采蜜?”“在花丛中。”我又问:“蜜蜂为什么要采蜜?”我请了几个举手的幼儿回答,其中有个说蜜蜂要吃东西,这是它们的食物。还有一个说,我们要吃蜂蜜,蜜蜂造蜂蜜是给我们吃的。然后我给幼儿仔细观察几张蜜蜂的图片,请了多个幼儿说了下他们观察到的蜜蜂的特征,比如:比如肢的个数,触角,腹部的颜色。
最后我让幼儿玩个模仿蜜蜂采蜜动作的游戏,最后再总结。分析与反思活动是结束了,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几个环节就略过了,我把时间都花在了介绍蜜蜂的特点,使得第三部分游戏没有充分的时间,也没有带小朋友到户外学习蜜蜂的勤劳做环保工作,所以上课时间的合理安排很重要。还有我对蜜蜂的知识也不是太熟悉,使得有些问题我也很朦胧。
调整思路1、第二部分介绍蜜蜂的时间要把握好,给游戏也要留下可操作的时间。2、在课前应尽量熟悉蜜蜂的知识
《猫》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养过这三只小猫之后,他家永不养猫,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探究其中原因。
二、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检查生字词
污涩(s ) 蜷伏(quán ) 惩戒(chng) 诅骂(zǔ) 红绫 (líng ) 虐待(nǜe)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妄下断语(wàng): 胡乱地说出断定的话
四、整体感知,初步触摸不同的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示: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2、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及结局的词语或句子,填写下表。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相应内容,组内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五、定焦第三只猫
1、第三只猫有没有偷吃鸟呢?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个环节拟一个小标题。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相互交流、讨论,教师随机引导,小标题的拟定只要意思对即可。
2、写第三只猫结局时用了哪些语言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味这些词语。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内容,交流、体味。
3.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讨论、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发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六、探究写作技巧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归纳、明确: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明确: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明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
明确:便于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章显得亲切自然。
七、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1、周家的丫头是否应该收到责备,她代表了怎样一种人?
2、“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代表了怎样一种人?
3、“我”为什么会“妄下断语”?教训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八、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九、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课后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猫》教案6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目标1、4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习安排:
2课时
学校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è)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四、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二、感悟
パ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 说: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シ彩虏荒艿テ居∠螅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ソ淌σ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ピ诓缓侠淼纳缁嶂校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猫》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 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评什么人?
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8.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9.“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 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10.“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并且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11.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3.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4.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六、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 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自责,进而也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不能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如果冤枉了别人,而对方又难以辩解,那会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痛苦。
《猫》教案7
一、图片导入
各位同学,你们好!这天很高兴能够在那里和大家一齐学习。我也对同学们为这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图片),不明白你们是否认识?
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齐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二、分享台
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分享的。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状况,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们一齐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为画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学生为字注音)
正音,对错误的字词做强调。
齐读词语。
三、跳读斋
离开分享台,进入跳读斋。
跳读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并且用笔勾画出重要资料。
大家对课文有了必须的理解,那么请快速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比较、衬托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3、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职责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是的,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是最难过的,那么我们一齐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件,看看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难过。齐读第15—34段,完成下面的案例分析:
1、案发现场状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个性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事实真相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四、品读轩
事情的真相让作者陷入了自责之中。那么在这个部分中,哪些语段或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呢?请把它找出来,体会一下“我”的感情。
学生自读
点评,分析作者的感情
齐读
五、探究园
案件我们已经将它分析好了,“我”也为自己的过失做出了忏悔,那么“我”所收获的感悟究竟是什么?请大家为文中的“我”做好结案陈词:
本文透过对的叙述,
表达了之情。
也透过“芙蓉鸟事件”,
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
六、练笔坊
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不仅仅想到了自己在刚刚教书的时候……(自我案例)
谁都有可能误会别人,或者是被别人误会。你是否也因为别人的偏见而受过误解?
七、寄语厅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要告诉大家:凡事要实事求是,对人对事都不要存有偏见和私心,要宽容。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猫》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作者简介(投影):(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写作背景(投影):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二、朗读课文,梳理字词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2、梳理字词。
污涩sè:文中指猫身上的毛变得污秽,不光滑,且因干瘦而失去了光泽。
红绫líng
怂恿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蜷quán伏:弯着身体卧倒。
悲bēi楚:悲伤凄楚;悲苦。
惩chéng戒:通过惩罚来警戒。
妄wàng下断语: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完成下表。
2、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三只小猫写一则悼词:
天堂里的花白小猫:
示例: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你的病来的'如此突然,即使是三妹的红铃铛,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你离去后,全家人的心里都很酸辛,最难过的莫过于三妹了,因为她早已把你当作她的小侣了。
“远方”的黄色小猫:
再也不能看你爬树了,再也不能看你捉蝴蝶了,再也不能看你晒太阳了。你的到来让我们快乐,你的亡失让我们怅然。我诅咒那个不知名的捉去你让我们失去欢乐的人,同时,我也祈祷那个不知名的捉去你的人能够善待你。愿你生活得无忧无虑
冤死的花白小猫:
(1)、你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你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长得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你,你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你的死亡使我的良心受到无尽的煎熬!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你的离去不能不说是我的过失,可这一切再也无法挽回,假如我能够说猫语抑或是你听得懂人话,我愿意说,对不起。
记得打你的一棒是很用力的,现在我宁愿我自己也被人打,而你,是那么的无辜。你走了之后,我多想找到你,把你抱在怀里给你吃喜欢的东西,可是这一切都不能成了……
你已不再,离开家的日子你吃了多少苦?下雨的时候你能找到避雨的地方么?那些坏坏的流浪猫有没有欺负你?这都不得而知了。
我所知道的,你走了,再也不回来。
你去了天堂了罢?一定是的,你这小小的委屈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定会得到安慰和温暖。
你现在定能听懂我的心声,原谅我,好么?你这善良的宝贝,愿你安息!
四、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2、小结。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字词。
2、熟读有关写第三只猫的部分,思考: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板书)。
(1—2段)第一只猫:可爱小猫因病亡病亡—一缕酸辛首次养猫善待生命
猫(3—14段)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亡失丢失—怅然、愤恨久不养猫
(15—34段)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屈屈死—难过、愧疚永不养猫同情弱小
技巧总结:理解课文内容:_______抓住相关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中心:_______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
2、这节课我们着重探究有关写第三只猫的部分。
二、精读探究—体会情感把握中心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案件调查:“芙蓉鸟事件”。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23号刑事案]
1、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1)、案发前的表现: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2)、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5、案件真凶:一只黑猫(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课文30—34自然段)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中心理解)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3)、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四、拓展迁移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五、情感提升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投影图片)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关注弱小尊重生命善待他人共建和谐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七、布置作业
1、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写成200字的片段作文。
提示:第二只猫是宠物,若它咬死芙蓉鸟。当然也觉心疼,但会把责任归咎于张婶不小心,至于猫呢,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网络答案供参考:
1: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信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2:主人,我是冤枉的。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但是你们救了我,我很感激你们,我怎么会做出对不起你们的事情呢?我凝望鸟笼是觉得他们长得很美,请你们相信,我真的没有吃鸟。
3:主人,你冤枉我了。我真的没有想吃那只芙蓉。虽然我丑陋、懒惰,你们不喜欢我,我不怪你们,因为是你救了我,把我养大,我要感谢你们,我怎么会去吃那只芙蓉鸟呢?主人,你真的冤枉我了。
4:主人,你误解我了。那只芙蓉鸟不是我吃的,是那只可恶的黑猫吃的。我经常盯着鸟笼看是因为我想和他们交朋友,而且我一直在保护他们,就是因为那天我们在家,才使黑猫有机可乘。请您一定要相信我啊。
主人,冤枉啊!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我根本就没打芙蓉鸟的主意一个朋友罢了,我又怎么会吃它呢?我真是有口难辩啊!啊!我之所以凝望着芙蓉鸟,是因为我羡慕它拥有如此华丽丽的外表,祥和它交
2、完成课后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1—2段)第一只猫:可爱小猫因病亡病亡—一缕酸辛首次养猫善待生命
猫(3—14段)第二只猫:活泼有趣却亡失丢失—怅然、愤恨久不养猫
(15—34段)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屈屈死—难过、愧疚永不养猫
《猫》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3。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习“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的故事,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思路结构
课文开头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提示了下文的内容,表明本文要说的是“我”家里几次“养的经过”和“结局”。接着按照时间先后写了三只不同的,描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先叙述第一只是要来的,它给人带来快乐,但死去,”我“感到辛酸。接着叙述第二只也是要来的,它更活泼,是“饭后的娱乐”,但结果亡失,使人怅然。最后叙述第三只拾来的的遭遇。它不活泼,大家对它“都不喜欢”,结果遭“妄下断语”的“冤苦”后亡失,我更难过,甚而自责。课文分别用“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的早晨”这类语句承上启下,把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课文最后一句话“自此,我家永不养。”归结全文,呼应开头。
文章前后连贯、首尾照应,结构严密,条理清楚。
三、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养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与亡失为线索展开。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的悲剧史:得→养→亡失→再得→再养→再亡失→复得→复养→复亡失:永不养。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的结局,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收尾,呼应篇首,结构完整而严谨。
四、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章中三只,各具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它乱跑,会爬树,会扑蝴蝶,还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坐在铁门外边晒太阳。第三只懒惰、忧郁,不喜欢“顽游”,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些描写,表现出几只的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五、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文中第三只与前两只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是只野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着重揣摩描写和抒情
这两方面都是文笔精华,可以挑选几个片段,引导学生揣摩。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文章是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创作,重要的是唤起读者的想像。例如描写三妹用红带逗小,作者的描写也很朴素:“它便扑过来抢,又真诚过去抢。”不必再作过细的描写,唤起了读者的想像,丰富的情景就补充进去了,读者会同作者一起创造出这只的形象。问题在于用什么语句去唤起读者的想像。假如笼统地说“三妹逗它时,它好玩极了,”那是不能唤起读者想像的,大体写出逗的动作,扑与抢的动作,就足以唤起想像,而想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猫》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在品读中体会,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依赖别人生活,靠别人为自己服务,是没有快乐的。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教学设计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谁来说说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
3.学生复习:老师把难读的字词放在这里,谁愿意
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复习?
4.评价过渡: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我们收获了知识,心里很快乐。可是,美丽大方、善解人意的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呢?这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
初读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完成两个任务
(1)思考课文中写了几只小动物?它们分别是谁?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学生在自由读书后交流)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发现有的同学很会思考。好!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课文中有几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是谁?(师贴动物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你很会说话,意思表达的很清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吗?(。出示课件:我会说——有------有------有------还有------)
4.小结评价: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读书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完成的很好,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
5.质疑:(处理方法:简单的问题,随时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读文集体讨论。如“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来的,很有价值。”“这个问题是针对词语提出来的`,谁来帮帮他。”“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抓住了课题来反问,你很会动脑筋。”
6.小结评价: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老师归纳了一下,有两类(边说边贴图片①、②)。
7.读书解疑:有了问题怎么办呢?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吧!注意,同学们可以自己读,边读边想,并画出有关句子;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共同来讨论解决。
(1).问题一: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
A:学生汇报:谁先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呢?好!你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孩子,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作好准备来补充。
B:小结:同学们的看法大致相同,波斯猫的生活太舒适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波斯猫?(课件出示G:学生自由谈话。
H:师归纳:原来,这是一只不爱劳动,依赖主人生活的波斯猫,所以它找不到快乐。
I:(课件出示的)读中感悟:想一想,波斯猫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谁先来试一试。(谁想和他挑战?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问题二: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快乐是什么?〔现在我们来看看(指图片)他们的快乐是什么?〕
A:学生回答:燕子的快乐是……
B:师引导: 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能读一读吗?
(师板书:衔泥造窝……)
C:课件感悟:来,让我们也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快乐吧!
D:指导读: 想想它们说得话怎么读?谁愿意读?(他读得真好!谁会比他读得更好呢!)
三、表演升华:
1.激趣(指板书):这个童话故事真有趣,老师建议你们分角色来读一读,大家想读吗?请大家看朗读揭示。
2.课件(5):朗读提示:
A:四人小组朗读课文。
B:每人自选一个角色齐读旁白。
C:读完后,准备参加全班汇报表演。
3.展示读:哪个小组上台来分角色读一读呢?
4.学生评议:(你能对他们小组汇报展示评价一下吗?)
5.鼓励演一演:教师在想,如果同学们不看书,带上动作来演一演,那就更好了。
四、课堂拓展:
1.师谈话:听了朗读,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觉得波斯猫可怜吗?有什么办法能帮它找到快乐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2.欣赏歌曲: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
3.学生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想对波斯猫说什么?(师板书:劳动创造快乐)
4.续编故事:瞧,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波斯猫很快找到了快乐。下面我们来练习说话—续编故事《找到了快乐的波斯猫》。
5.学生讲故事:老师先给你们一点时间,自己静静想一想,准备好了就上台来讲一讲。
五、总结评价:
1.评价: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来,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的表现,好吗?
2.总结: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请大家看“作业超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选一个作业,认真完成,可以得到不同的笑脸,祝你们成功!
《猫》教案11
一、导入(背景音乐)
猫是惹人喜爱的动物,它温驯、活泼,给人带来许多乐趣;然而,猫一旦亡失,就会给人带许多烦恼和忧伤,甚至带来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听课文录音(多媒体播放)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三、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相称(chè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蜷(quán)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四、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我们一起品读下面的句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ABC句均大屏幕显示)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是文章的重点。下面,我们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来比较与前两只猫的不同?(先来填写前两只猫的情况,之后,齐读第15自然段,再填写第三只猫的情况。)
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只猫要来的白雪球似的可爱很活泼宠物
第二只猫要来的浑身黄色更有趣、更活泼宠物
第三只猫拾来的不好看、瘦忧郁、懒惰若有若无
3、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明确: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大屏幕显示)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5、“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6、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大屏幕显示)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明确: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感悟。
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看,对主题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篇文章,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大屏幕显示)你是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的?讨论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触。如: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努力完善自我!
弱小就要挨打!
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大屏幕显示)
结束语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大屏幕显示)
六、作业:
1、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找出你最喜爱的语句。
《猫》教案12
一、导入
直入课文内容,谈话式检验学生预习情况: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十多位学生回答了问题,在回答问题中我强调不能说前面的同学说过的内容。
同学们纷纷说了三只猫的来历,性格,外貌特点,结局,隔壁周丫头的冷漠,第三只猫的冤屈,等等。
二、补漏
在学生谈他们所知的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缺漏补充梳理三只猫的家庭地位。第一只猫很受喜爱,第二只猫更受喜爱,第三只猫若有若无,不受喜欢。
第三只猫在家中的地位为其后文被妄下断语冤枉吃了芙蓉鸟也埋下了伏笔。
三、重点品读第三只猫片段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抓住这个句子,以从后往回读的方法,步步探究。追根溯源,探究第三只猫的命运的悲苦,遭遇的不公。
永不养猫是从什么事起的'?(三猫死后)
三猫怎么死的?
谁害死的?
作者为何打它?
作者斩钉截铁地断定“一定是猫吃了鸟”的依据有哪些?
猫不会说话,被打了只能悲楚地叫一声“喵呜”便逃跑了。请你帮猫把“喵呜”的内容说出来,它可能会说什么?
假如养一猫二猫时也养了芙蓉鸟,芙蓉鸟被它们吃了,这家人可能会怎么做?
这家人为何不喜欢三猫?(来历不明,无娘家,长得丑,不活泼,忧郁……)
这只捡回来的猫被打后为何不远走高飞,而是爬上隔壁家的屋瓦上?
四、梳理作者三只猫亡失后的情感变化
第一只猫死后:酸辛
第二只猫丢失后: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死后:最难过,良心受伤,永无弥补过失的机会,自责,忏悔
假如你是作者,你想对这只猫说些什么?(要求写出来)
五、总结,文章思想感情
反思:
这是一个悲情的故事,这是一只命运悲惨的猫,这是一个充满悔意的作者,这是一篇令人感到悲伤和遗憾的文章。可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乎意料的活跃,出乎意料的情绪高涨,在分析第三只猫的悲惨不公命运的时候,学生们似乎没有一点点悲伤的感触,他们声音大,争着回答问题,在创设情境的说话环节,他们甚至更欢。我一边上课一边在反问自己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是不是哪些更重要的东西没挖掘到。这个问题至今我还搞不明白,我还得继续反思。
《猫》教案13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我们家的猫》这篇课文分两段写了我们家的大花猫。第一段先总写大花猫的性格古怪,接着分三层写了猫古怪的具体表现。第二段也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了花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因此,教学重点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猫写得真实、具体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了解作者笔下猫的特点;②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会用“勇猛”“生机勃勃”造句。
操作目标:①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②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③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能力;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情感教学目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2.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依据
本文教学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借助“预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工具书等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质疑,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1-3自然段。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质疑导入
首先,回忆课文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大花猫的性格特点,并要求学生说说怎么理解的,接着,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第一课时质疑情况提出教学目标,即了解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描写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这一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给学生学习以明确的导向、定位)
(二)尝试自学
1.提出要求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根据这一特点,上课伊始,就放手让学生自学。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具体描写大花猫性格特点的语句。
猫的特点具体描写
老实
贪玩
尽职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以填表格的形式分段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如:读第1自然段,填表
(安排学生自学,要有要求,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要有评价,才能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圈画批注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读品味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研究学习课文的语言,并通过语言训练学生思维。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老实、贪玩、尽职写具体的。同时,精心设计有思考价值,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强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接着,教师进一步说,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①能换成②吗?为什么?
①说它老实吧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②它很贪玩
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句式①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这种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拿出来重点训练,让学生领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恰当。学习语言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犑耗阆不独鲜档拿ā⑻巴娴拿ā⒒故蔷≈暗拿呢?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
(在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基础上训练朗读,读有要求,有评价,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猫的“老实”“尽职”固然可爱,猫的“贪玩”也允许学生喜欢,突破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势,是求异思维的一种训练形式)
2.学习第2自然段
本段学习重在选取典型的语言让学生品味,并通过语言训练想像思维,训练语言表达。
首先,让学生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表演既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想像大花猫的心理活动既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助于体会大花猫的可爱)
接着,让学生比较句子:①和②哪句更好?为什么?
①……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联系以前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通过比较,学生不难明白,第①句更形象,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后“思考·练习3”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喜爱猫的感情的句子,句①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一句,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
(有意把“踩”说成“画”,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凭借语言训练思维,学生可以从“与主人比赛”“给主人娱乐”等方面想像,只要合理就行,没有标准答案,有助于发展求异思维)
然后,对“丰富多彩”“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模拟猫的叫声进行理解。
(词语理解的方式很多,形象地理解,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对大花猫给自己解闷和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心理进行想像,感受猫既乖巧又倔强的性格特点。体会猫的特点,进行表情朗读。
五、练习运用
第3自然段比较简短,重点抓了“勇猛”一词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用“勇猛”说一句话,再针对课文第一幅插图,加上“实在”或“的确”说一段话。最后,看图,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学习是为了运用。本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猫的性格特点,本环节力图让学生学以致用,既仿又创,仿有基础,创有空间。另外,教材将第一幅插图安排在第一自然段后,是要表现大花猫屏息凝视捕捉老鼠的情景,是课文内容的延伸,这里,把“勇猛”的学习与这幅插图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结合)
最后,要求学生用“说它……吧”的句式,说2、3自然段的内容。如:说它温柔可亲吧,可它有时候又“不近人情”。说它胆小吧,可它有时又十分勇猛。
(这一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复习新学的语言句式,也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
六、回顾质疑
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行总结后,要求学生回顾课文,对课文进行质疑。
为了开拓学生思维,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范例,如:
①第一自然段先写大花猫老实、再写贪玩、最后写尽职,这个顺序能随便调换吗?
②课文为什么不先写小花猫,而是先写大花猫?
③这篇课文原来题目是《猫》,后来为什么要改成《我们家的猫》?
(让学生质疑是训练思维的一种好方法。篇末环节的质疑不同于课始时的质疑,是从整体出发,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较深层次的思考,对优秀学生是一种挑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安排这一环节,使他们对前面所学知识再一次回顾、思考,有利于教师及时辅导。这样,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就得到了落实)
《猫》教案14
精彩开篇词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郁闷(yù)一缕(lǚ)
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
蜷伏(quán)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交流点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妈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后来吃胖了
性情
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死亡丢失死亡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交流点拨】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二)深层探究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交流点拨】“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交流点拨】那只猫当初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交流点拨】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交流点拨】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课堂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四、板书设计
第一只——喜欢——难过辛酸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第二只——更喜欢——愤恨诅骂
第三只——不喜欢——懊悔自责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五、拓展延伸
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交流】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继续研讨
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二)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交流点拨】(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外貌的可爱。)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很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轻捷、活泼。)
(三)写法探究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结局,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交流点拨】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
【交流点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交流点拨】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板书设计
猫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
情节曲折
文:语言之妙结构之巧首尾照应
鲜明对比
第一人称
四、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交流】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2)案发后的表现: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交流】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第三只猫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用木棒打
《猫》教案15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吧!
【《猫》教案】相关文章:
《猫》教案02-21
精选猫教案10-24
《猫》教案10-21
关于猫教案模板猫教案简案04-20
有关猫教案02-20
猫的优秀教案12-16
教案猫反思12-20
猫来了教案01-03
小学猫教案01-18
《猫》教案优秀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