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统计》的教案

《统计》的教案

时间:2024-07-16 19:17:43 教案 我要投稿

《统计》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的教案

《统计》的教案1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P39、40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经历计数的过程。

  3、了解统计表的组成,能根据统计结果正确地填写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统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实践及初步统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seewo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他想为小伙伴们准备一些水果。

  2、提出问题:小伙伴们喜欢哪些水果呢?最受欢迎的`又是哪一种呢?

  二、经历统计过程

  1、尝试用各种方法收集数据

  (1)你有哪些记录的好方法?

  (2)“正”字和小棒该怎么记录呢?自学课本P39。

  (3)小游戏:①请你看图想想它是几?

  ②将下列各数用“正”字和小棒表示?4、6、9

  (4)请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记录在学习任务二上,看看哪种水果最受欢迎?

  2、交流结果,比较各种符号

  3、跟进练习

  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记录一下小动物喜欢的游戏情况,完成学习任务三。

  三、认识统计表

  1、了解统计表的结构

  (1)现在,你知道每种游戏分别有几个小动物参加了吗?

  (2)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游戏和小动物的只数对应好,就形成了这样一张表格。想一想,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呢?

  (3)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就能知道小动物喜欢的游戏项目情况。这就是这张表格的标题。

  (4)像这样的一张表格就叫做统计表。有了刚才收集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把“正”字或小棒转化为数记录在表格中,制作完成这张统计表。

  (5)谁能说说看,统计表中有什么?

  2、根据统计表分析数据

  (1)统计表有什么用呢?我们继续来研究。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看懂了什么?

  (2)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格中的数,我们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3)你能像这样再提一些问题吗?

  (4)有了统计表,我们不仅很清楚地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小动物的只数,还能进一步分析这些数,解决其它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喜羊羊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新本领后,也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了每个小动物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你能将这些结果整理成右面的那张统计表吗?。

  小结:为了保证统计的完整,我们必须把每个项目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没人喜欢就用0来表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统计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统计》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3.会对统计表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这些统计表所说明的问题。

  4.渗透统计思想,结合统计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出示六年级师生为灾区儿童捐款的数据。

  问:(1)你们看看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据: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说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如果列成表,这个问题就可以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板书:简明生动)

  (3)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制表知识把六年级为灾区人民捐款情况简明生动地表达清楚呢?

  (学生分小组制表。)

  (4)汇报各小组制表情况。(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统计表投影出来。)

  投影出示:

  讨论:(1)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

  (2)请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级的百分比大,还需将表怎么修改?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制表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东风机床厂1993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想一想怎样算出表中空缺的数据。

  (1)把你的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内,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车间生产台数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统计表。

  (3)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再加一栏百分数。)

  ①一、二车间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

  ②第二车间的产量是第一车间产量的百分之几?

  ③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百分之几?

  2.做一做。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男生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单位:分)

  100 93 69 99 89 76 81 100 88 65

  91 87 92 81 87 93 78 85 78 77

  根据上面的成绩填写下表,再算出这班男生考试的'平均分数和及格率。

  参加考试人数:__________;总分数:___________;

  平均分数:___________;及格率:___________。

  (1)让学生用画“正”字方法分类整理,然后填入表内。

  (2)根据表后填空回答问题。

  ①怎么求平均分数?具体说出数量关系。

  ②什么叫及格率?怎么求及格率?

  (三)巩固反馈

  1.根据以下数据填统计表。

  人民化肥厂生产情况如下:上半年计划生产15万吨,实际完成159万吨,下半年计划生产20万吨,实际完成205万吨。

  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上半年、下半年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加起来。

  教师引导分析讨论表后问题。

  (1)“完成计划的百分比”是什么意思?

  (2)如果改成“超产百分之几”怎么理解?怎么计算?数量关系是什么?

  (3)“总计”一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王庄小学六年级学生体育达标情况如下:

  六(1) 50人 达标48人

  六(2)45人 达标42人

  六(3) 48人 达标45人

  六(4) 46人 达标45人

  (1)算出各班达标率和全年级学生达标率。

  (2)哪个班达标率最高?哪个班达标率最低?达标率最高的班和最低的班相差百分之几?

  (3)哪几个班达标率比年级达标率高?把它制成统计表,要有“合计”。

  3.改革开放20年来上海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如下:

  (1)将它制成复式统计表,并分别算出职工工资和农民纯收入从1978年~1997年增长的幅度。

  (2)比较一下1997年每人年收入是1978年每人年收入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什么知识?统计表有什么优点?(简明、生动、用数字说明问题。)正因为统计表有这样的优点,所以在统计工作中为表明数量关系往往利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五)布置作业

  1.让学生调查本年级各班男生、女生人数并制成统计表。(注意写合计、总计。)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交通路口调查10分钟内机动车通过路口情况,作好记录,并制成统计表。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数量的百分数,使学生知道百分数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的情况引入新课,学生易于接受。在巩固练习反馈中又增加了改革开放20年上海职工、农民收入情况练习制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一些国情教育。

  板书设计

《统计》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副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

  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那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

  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4.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得花的朵数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专家评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加强的内容,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李老师设计的这节课能始终以统计的全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本节课有两点比较突出。

  1.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设计中,李老师注意把握统计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课一开始,李老师用校园花坛里的花为背景,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再以“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为引子,展开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改传统教学中“唯教材”的做法,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坛边,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接下来的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体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然后让学生“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这一具体的操作活动,给了学生以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深刻地体验。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来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比较多少”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来加深对对统计的理解,使学生对统计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整个统计过程中,不论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学生始终都处于主动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体验统计过程,在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中学习统计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讨论、使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基本特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这一点体现的比较好。既依照教材中的“花”和“生日”,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校园花坛里的花”“全班同学的生日”“小组内各个同学获得小红花的朵数”“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等问题,由于这些事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件件都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件件对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日常生动有趣的活动,所以使他们听起来非常亲切,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统计》的教案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可能性问题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游戏的公平性是利用等可能性的特征去判断的。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回顾、整理,建立起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交流对可能性问题的了解,既复习了所学的内容,又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将知识点融于练习之中,从练习题中提炼、回顾知识点,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设计一组延伸性较强的'课堂练习,通过多种形式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复习要求

  1.语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游戏公平”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对可能性问题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提出学习要求。

  (1)关于“游戏公平”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不容易解答?

  (3)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本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质疑,引入复习内容,通过学习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知识

  1.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回忆一下,应该如何判断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呢?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

  师:谁能将本小组的交流情况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判断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方法。

《统计》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完]

  教学难点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上课前,袁先生让你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统计数据。让我们看看学生们收集了什么?(展示学生的家庭作业,请介绍他们收集的统计数据。

  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数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到数量,还可以看到数量的增减。

  老师:说得很好。现在老师想测试你是否会使用它。下周,我们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我们画一幅统计图,我们应该清楚地反映学生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你认为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

  生:条形统计图。

  老师:嗯,不错!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如果我想画一幅统计图,表示今天24小时`什么统计图适合温度变化?

  生:折线统计图。

  老师:嗯,老师也同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到数量,还可以看到数量的增减。

  老师还发现一些学生找到了这样的照片。让我们看看。(问收集这些图片的学生)你能告诉你你在找什么图片?

  学生回答。

  老师:这样的图也是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一个新的统计图。

  师板书:扇形统计图

  老师:你想从这个话题中学到什么?

  预设:(1)扇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3)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4)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好学,想知道的可真多啊!那我们就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开始来了解吧。(课件出示)听了关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的介绍,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个宝塔图中知道我们需要的哪种食物最多?其次呢?接着呢?

  看了这幅图,你对同学们的饮食有什么建议呢?

  师:是呀,膳食宝塔图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这说明了我们要注意健康饮食。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看看笑笑她们家的饮食情况。

  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统计表,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学生交流完后,教学利用随机点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各百分数的意思)

  师:表格中的总摄入量是指什么?100%是什么意思?

  通过大家对这些百分数的解释,那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否符合膳食宝塔图的结构呢?

  2、引导讨论。

  师:大家看,袁老师根据刚才的统计表中是数据重新绘制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

  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单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1)根据数据将圆分成了几部分?每个部分像什么形状?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2)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所有的百分数之和是多少?能对应的上统计表中的总摄入量为100%吗?

  师:现在把你们小组交流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了解特点。

  师:同学们对这幅扇形统计图分析的'很透彻,想一想,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笑笑家一天食物的摄入量呢?为什么?(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多少,不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功能,而扇形统计图可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老师小结:

  (1)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直观表现在哪里?---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也就是能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三、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统计》的教案6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情景。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统计》的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带了点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出示动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动物。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喜欢哪种动物吗?

  生1:我最喜欢猴子。

  生2:我最喜欢熊猫。

  生3:我也最喜欢熊猫。

  生4:我最喜欢马。

  生5:我最喜欢鸭子。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班上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多?

  生1:我认为是喜欢猴子的人数量最多。

  生2:我觉得是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3:我猜测应该是喜欢马的人数最多。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猴子的人数最多,有的同学说喜欢熊猫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能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呢?

  生1:我建议喜欢熊猫的同学站一排,喜欢猴子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马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鸭子的同学站一排。

  生2:我认为这种办法很麻烦,我们可以在纸上写出这四种动物,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这个同学聪明,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办法,那我们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去记录本班同学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①小组长统计各喜欢动物的人数。

  ②老师收集数据,老师报学生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2.小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统计图。(1格表示工作单位)

  ①学生报统计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喜欢的动物人数猴子12熊猫14马8鸭子4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喜欢猴子的有12人,喜欢熊猫的有14人,喜欢马的有8人,喜欢鸭子的有4人。

  生2:我还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除了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

  生1:用统计图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师:你们能教教老师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 猴子 熊猫 马 鸭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喜欢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欢熊猫的有14人,就涂14个格子;喜欢鸭子的有4人,就涂4个格子;喜欢马的有8人,就涂8个格子。(教师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师: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小组交流)

  ②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多种方法。

  组1:我们组认为在马旁边的格子再涂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2:我们组认为现在格子不够了,就在上面再画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3:我们组认为在图的下面画5个格子,这样合起来也是12个格子。组4: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涂6个格子就是12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

  生1:我们认为组4的方法好,这样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节省时间。

  生2:我也喜欢组4的方法,这样很方便。生:……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组4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③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④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涂得非常好,当我们在遇到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者是更大的数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统计(板书课题)

  ⑤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欢猴子的人数比喜欢熊猫的人数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知道喜欢猴子的和喜欢熊猫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喜欢熊猫的比喜欢鸭子的人数少6人。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啦!你们喜欢参加些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师:谁来告诉老师喜欢参加些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跑步。

  生2:跳绳。

  生3:我喜欢打球。

  生4:我也喜欢参加跑步这项运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体育运动名称)

  师:老师把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板书在黑板上,下面我们推举一位统计员上台以画正字形式统计我们班上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

  ①学生自己报,统计员统计。

  ②汇报统结果。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人数跑步12跳绳16打球10

  ③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2人,就涂6个格子;喜欢跳绳的有16人,就涂8个格子;喜欢打球的有10人,就涂5个格子。这样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涂的。师:你们能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少4人。

  生2: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少6人。

  生3: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欢跳绳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这三种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统计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统计到的数据。通过看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果收集的数据过大,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更大的数去制作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每个同学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把数据填写入统计表中,并把数据大小制作统计图。丢弃塑料袋个数7891011其它户 数

  反思: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统计》的教案8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板书:统计)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

  (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

  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

  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提问: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1.四人一组,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并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老师解释表中的“文具”栏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称,“数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数据填进去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看边分、边记。

  3.集体交流,说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种文具多?哪种最少?

《统计》的教案9

  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重点:

  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难点:

  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统计》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

  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二、探究新知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

  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

  图,你有什么想问的?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xxxx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

  能性更大一些?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20xx年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统计》的教案11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简单的统计

  第一课时

  复习平均数例1、例2;统计表

  教学目标:

  通过例1的复习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怎样求出总数等内容和理解。

  通过例2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通过复习使同学进一步学会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并能应用原始数据和表格计算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平均数。

  出示例1

  问:要求七个班的平均人数,该怎样算?让同学自身算出结果。

  想一想:假如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算?让同学自身解答。

  通过计算让同学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2

  同学想:要求五年级平均每人做多少个,必需先求出(

  )和(

  )

  让同学自身列式解答。

  让同学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完成137页的“做一做”

  复习统计表

  出示137页的例题。

  让同学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看看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完成138页的“做一做”

《统计》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还十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字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帮助聪聪选食品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每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教学设计说明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新编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就较系统的编写了有关统计的知识,并作为一个单元出现,体现了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作用、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全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为使学生能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a.看完第一段动画片后,教师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这时可能由于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所吸引,没有注意去数各种动物的只数,学生回答不上来。

  b.教师放第二遍动画,要求学生数仔细。看完后,教师问:它们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由于动画中有三种动物,又是动态的,学生还是数不出来。这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了第3个问题:光靠数还不行,要用笔记一记,怎样记才能又简便又快地记出小动物的只数呢?一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可不作评价,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c.放第三遍动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很快记下小动物的只数。教师通过集体订正: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同学记录的方式;统计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填统计表;涂统计图。这样真正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d.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我们设计了小猴过生日的学习情境,用一个故事,贯穿整节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练习应用时,设计了让同学帮聪聪选食品招待小客人,目的是让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了一个课外小调查:我们学校有许多树,有几种?各有几棵?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吗?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既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家评析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创设了小猴过生日的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教学中,教师把统计作为一种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到统计有必要,并注重了统计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还时时处处突出统计知识的应用性,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

《统计》的教案13

  教学背景: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与概率”,并且指出在教学“统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4页例2)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统计》的教案14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蹦馨凑找欢ǖ谋曜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苯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碧逖橥臣圃谙质瞪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比醚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刻度和数字0,1,…,18。(1个格子表示什么?)1个格子表示1天,一天一天地数。

  学生:还看到了条形,空气质量是“优”的有7天,条形画到数字7处;“良”有17天,条形画到数17处……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统计》的教案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简单的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方法,会制作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分类和初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三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多媒体展示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喜欢吗?

  二、引导探索:

  1、设置情境

  老师不仅带来了三位朋友,而且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课前老师收到一位印刷厂厂长的这样一封来信:(出示)

  周老师:

  我们厂想生产一批印有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的卡片,可又不知道同学们到底最喜欢什么,可以帮我在同学中调查一下吗?……

  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你能想办法帮老师了解到每一位同学最喜欢哪一位卡通人物吗?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师: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如果你赞同发言小组同学的'意见就请你为他们鼓掌,鼓励他们;如果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很独特,有创意,而且发言也很精彩,就请你为他们热烈地鼓掌,祝贺他们;如果他们的发言你没有听明白或者疑问,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大家说好不好?

  4、引导交流:你认为这个问题应用哪种方法来数据比较好?请阐述你的理由,其他同学通过掌声来进行。

  5、师:①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多不同的方法。②面临一个具体问题选择数据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情况而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便捷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论用何种方法来数据,都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说明: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强求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陈述各种理由,来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6、谈话:下面请同小组的同学商议一下,选择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数据的方法在各自组内进行一次统计,做好分工,合作统计一次,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小组合作统计。

  生谈合作后的体会。

  (说明: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自主探索、学制统计表

  1、师:可是由于这些统计反映的都是各组的情况,老师仍不清楚我们班到底有多少人喜欢米老鼠和机器猫和孙悟空,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刚才各组的数据一下表示得更清晰,排列得更整齐规范呢?(生:制成表格)你们想由老师讲怎样制表,还是自己试试?

  2、小组合作制表。

  3、展示交流合作制表的成果。每组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做适当说明。

  4、引导学生说说:你认为制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7、揭示课题

  看来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周老师和那位印刷厂厂长解决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么这是一项什么工作呢?

  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9、自学课本

  阅读第100-101页上的内容,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统计表结合我们刚才所做的一次统计。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统计需要分为几个步骤?

  (2)你认为作统计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上的“练一练”。

  2、小游戏;

  两人一组,拿一枚1角硬币,从离桌面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10次。一个做一个记录落下的情况,然后好数据填入发的表格中。

  落下情况

  字“1角”朝上

  国徽图案朝上

  次 数

  四、课堂:

  1、本节课你学到了一项什么新本领?

  五、课后实践: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统计来解决的?请你选择一个问题,展开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完成一份统计表。

【《统计》的教案】相关文章:

《统计》教案04-04

《统计》的教案15篇03-04

《统计》的教案(15篇)06-15

《统计》的教案(15篇)09-23

《统计》的教案14篇03-05

《统计总复习》教案05-06

《统计》单元教案15篇02-23

条形统计图教案03-12

《统计图表》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