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学习抒情》教案

《学习抒情》教案

时间:2024-03-22 10:13:46 晓凤 教案 我要投稿

《学习抒情》教案(通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抒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抒情》教案(通用8篇)

  《学习抒情》教案 1

  教学目标

  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3、学会抒情。

  教学过程:

  一、话题探讨:

  1、美是什么?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

  美无处不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2、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

  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二、学习抒情

  1、什么是抒情

  所谓抒情,顾名思义,就是抒发感情。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其中有着作者的主观爱憎。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2、如何抒情

  (1)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2)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A、看看教材中的几段文章。

  B、再看看这些文章选段。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故都的秋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囚绿记

  抒情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但抒情一般都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用。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在描写中,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有着直接的功效;而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

  (3)适当掌握表达技巧

  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三、美文欣赏

  枯叶蝶与荆棘鸟

  紫蝶

  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张枯叶蝶的照片——那简直就是一片枯叶,灰黄的翅翼状若栀子叶,毫无生气地停歇在一枝枯茎上。它没有彩蝶娇艳如花的容颜,没有彩蝶轻盈曼妙的舞姿,也没有彩蝶轻纱般精巧华美的翅翼,更没有彩蝶临风微颤的金色触须……一只彩蝶所应有的一切,它都没有,与生俱来的只是这么一身憔悴的装束。它是蝶,一只失去了美丽的蝶——似乎它已不再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蝶,而只有一个听起来凄美而又形象的蝶的名字……

  为了生存,它放弃权所有的美丽,宁愿在同伴们五彩斑斓的翅影里飘逝成一道枯黄而又孤单的弧线,宁愿在同伴们飞扬翩跹的舞蹈中,坠落成一片毫无美感可言的'桔叶。

  它很明智,仿佛一个恬淡隐忍的智者,一个在天下大乱时闲居深山的隐者。它果断地用美丽换取生命。其果断干脆,可敬可叹!

  然而,不知当它栖息在枯枝上,悠然地呼着自由的空气时,是否会怀念那缤纷的身影?是否会记起那摇曳的舞姿?它是否会从心底隐隐泛起一声怅然的叹息。

  枯叶蝶,一种凄凉而又散淡的生命。它,走到了归隐的极致。

  与枯叶蝶恰恰相反,我想起了荆棘鸟。

  那是怎样的一种鸟啊。整齐的翅膀被梳理得一尘不染,高傲的头颅总是面向遥远的地方,目光坚定而炯然。它的歌声动人心魄,却极少鸣叫。它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寻找荆棘树,唱出那销魂的歌。只一首,就死在长长的尖刺下,让血盛开成一朵嫣红的玫瑰。

  盛大的死亡,华丽而又壮美,似乎任何修饰的言语,在它面前,都变得苍白。

  凄美豪壮的一生,它活得轰轰烈烈,它不畏死,不避死,短暂的生命洋溢着义无反顾的绝美。它,将生命幻化成永久的绝唱。客观存在渴望歌唱,它寻找歌唱,它歌尽而亡。

  荆棘鸟不明智,不理性。它好像一位在逐鹿群雄中奔走呼告的士大夫,一位驰骋沙场纵横捭阖的将军。它可以死,它期盼死,只要死得其所。

  荆棘鸟,一种绚烂而又悲壮的生命。

  它,走到了豪壮的极致。

  然而,无论是枯叶蝶,还是荆棘鸟,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须臾之间的生命,不允许迟疑。于是,有了枯叶蝶,有了荆棘鸟。于是,一个延续了生命,一个收获了绝唱。于是,一个失去了美丽,一个永远地飞翔。

  也许,宇宙中的法则就蕴含在自然之中。鱼和熊掌总是无法兼得,“生”与“义”也许永远无缘,所以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想要得到,必须有所放弃,想要收获,必须有所付出。

  选择归隐,还是选择豪壮?枯叶蝶与荆棘鸟,你愿意是哪一个?

  雨荷

  张晓风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思考:在《枯叶蝶与荆棘鸟》与《雨荷》两篇文章中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寄托了作者怎能样的感悟?为了把这份情感和感悟传达到极致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四、写作练习

  以“我的青春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感受美、发现美。

  学会抒情,指出学生在作文中的错误,以期改进

  教学过程:

  一、原题回放

  青春,一个好听的名字;青春,一个美丽的名字;青春,一个积极向上的名字。读青春,如观一帘飞瀑,在那无悔的奔流间体味生命成熟之初最纯美的色质。读青春,像赴一个花仙子的约会,走进去,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走回来染一身不掺假的灵气。青春,没有大江大河冷静的深沉,不似老年人哲人般的理智,不像长篇巨著般的复杂,不会有夕阳古道的萧条,不会有晓风残月的凄凉。青春,就是那么洒洒脱脱,清清纯纯,活活泼泼。“青春”会让你想起什么样的经历,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想呢?

  请以“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文章。

  二、审题指导

  青春是美的,由此可以联想到充满激情色彩斑斓的活动……青春是最具活力,也最具有创造力的,由此可联想到那些在心理年轻的名人、伟人……青春又是纯洁的,由此可以联想到那些清醇无比的同龄人的感受与作为……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聪明的才智和无私的奉献;对胜利的执着,对自己无比的自信,以及不懈的努力精神,甚至还青春的轻狂和浅薄……当然,青春需要正确的导航。总之,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可以写自己的所见,也可以写自己的所感。

  三、瑕疵点拨

  1、在这次作文里,有的学生在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文章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成为此次作文的弊病之一。如一个同学开头这样写的:“在我看来,我的青春是多彩的,它完完全全表现出了一个个性独特、情感丰富、风华正茂的我。它将成为我永远的美好回忆。尽管我现在还正值青春,但我的青春也已经表现出了多彩的一面。”

  2、我们平时的作文要求卷面整洁,字体美观,写字、标点、格式正确。文面文面,即文章的“脸面”。这个“脸面”明晰、美丽,就会使阅卷人“一见钟情”,自然会对你的文章产生“偏爱”。《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其实,因卷面不佳,错别字多而造成的印象分比明扣的要多得多。这次的作文卷面值得我们重视,就是其中的错别字也是值得深思,难到(道)、必(毕)竟、保(宝)贵、冲(充)电、由终(衷)、抱(报)答、不在(再)出现、可望在而不可极(即)、有条步稳(不紊)等。有的同学将“尤其”写成“犹其”、“大发雷霆”写成“大发雷庭”、“蔚蓝”写成“尉蓝”等……惨不忍睹!欣慰的是我们只是高一,还有机会改正!

  3、从这次的作文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对社会生活、周围事物缺乏关注,头脑空空,以致作文内容不丰富,材料不鲜活,立意不新颖,主旨不深刻。缺乏读写积累的结果影响了联想力、想象力,文思枯竭,或者有话倒不出来,写不下去。

  四、写作指导

  “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这是作家毕淑敏美文《我很重要》里的一段话。“我”很重要,“我的生活”很重要,要不断激活我们的诗情,课本第一专题“写作”栏目强烈传达着这些信息。而从本次作文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同学漠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向壁虚构,空话较多;有的同学写了自己的,但是,却不能为自己的生活镶上金边。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和同学们谈谈。

  一、写作,实际上就是写自己

  写作是我手写我心的过程,自己的个性和生活是最大的写作源泉。缪塞有句名言:“擂一擂你的心吧,天才就在这儿!”请同学们记住:独特的自己是写作的富矿!

  从起床开始仔细观察你的一天生活,即使在睡眠的梦中,也有人青春的足迹,可是,提起笔,艰涩和凝滞阻止我们的写作。我们常常用“挤牙膏”来形容写作的煎熬、阻塞的状态,如何把牙膏换成一条语言的大江,日夜不停地奔流?其实,我们守着一条作文素材的大江,却在作文课上“挤牙膏”,因为,我们无法将我们所谓庸常的生活点染上个性的色彩,成为“这一个”。

  实例很多,随意举一二。

  比如,高一(10)张璐写道:“青春是蓝色的。电扇转动的声音回荡在耳边,笔尖滑动的声响充满着整间教室。教室里很静,偶尔响起一阵清脆的翻书声,几声窃窃私语,笔的落地的声音偶尔也来凑个热闹。青春是蓝色的,因为它的宁静与默默无闻。”

  再比如高一(11)李文晔写道:“天空是蓝的,海洋是蓝的,就连我们这个星球也是蓝色的。青春就像这些事物一样美好,一样纯净,一样神秘,一样梦幻,一样的蓝色。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富活力的时期。我们刚刚长成,渐渐长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然而我们依然天真,不懂规矩。我怀着对未来的无比憧憬,走向社会。我们总是相信童话,相信奇迹,相信幻想。我们好爱做梦。在梦里,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传奇人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我曾梦见过自己的背上长出了一对洁白的翅膀,我可以在蔚蓝的天际自由自在地飞翔,我曾梦见过自己在一片大草原上牧羊,骑马,和牛群嬉闹。我甚至梦见过自己登上了某个不知名的星球,在上面我看到了在地球上没有的星空。繁星满天,密密麻麻,煞是漂亮……”

  二、写作,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生活镶上金边

  “一颗麦粒可能被装进麻袋,堆在货架上,等着喂猪;也可能被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还可能撤在土壤里,让它生长,直到金黄色的麦穗上结出成千上百颗麦粒。我和一颗麦粒唯一的不同在于:麦粒无法选择是变得腐烂还是做成面包,或是种植生长。而我有选择的自由,我不会让生命腐烂,也不会让它在失败,绝望的岩石下磨碎,任人摆布。”

  上面这段话摘自《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羊皮卷八“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潜心思考,深入理解,将自己融入生活当中去,外界事物就可以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心感受。内心感受是文章永远不会枯竭的源泉。

  五、佳作欣赏

  高一(10)朱雪琴的《青春的色彩》一文。作文其实只写了一件小事——扫雪,但她手写心语,以小见大,匠心独运地将那火红的梅与青春的激情融会起来,全文显得颇为精妙有味。

  《学习抒情》教案 2

  【教材分析】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经过半年多的写作训练,学生在情感的抒发上,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或者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做不到有感而发,适度抒情。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1)真实的情感;

  (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

  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

  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三、比较抒情之度

  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

  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另外,找到触发情感的点并将其写在作文里,会更容易打动读者。

  四、实践抒情之法。

  1.课堂作业。

  PPT出示一段描写家乡的话语,将其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挖空,让学生独立填写。写作后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写作思路。

  总结: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

  2.家庭作业。

  以“乡情”或“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性作文。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学习抒情

  真实独特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变化人称托物言志

  《学习抒情》教案 3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融情于物”(间接抒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要求掌握一定的话语组织方式。

  重点难点

  1、学会“融情于物”,亦即间接抒情。

  2、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记叙能力,但多数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层面上,叙事干瘦,少润色,尤其不善把情感融合进来,或抒情生硬,直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抒情”,导入本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融情于物。所谓融情于物,就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当中寄托写文章的人或是文章中写到的人的内心情感。这种方法好比给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穿上了一件隐身衣,你可能从字面上看不到“情”,但能体会到“情”,正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读课文,归纳技法

  (一)例文示范:

  片段一: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蜡烛》八年级上)

  片段二: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台阶》八年级上)

  片段三: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芦花荡》八年级上)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以上片断写了什么“物”?是怎么写“物”的?表达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片段一

  ①蜡烛的火焰

  ②大围巾

  ①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情态)

  ②黑色的(颜色);表达了老妇人内心的沉痛之情,对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哀思。

  片段二

  ①台阶

  ②桃树

  ③柳树

  ④旱烟雾

  ①别人家的高高的(形状)

  ②遮出一片绿阴(情态)

  ③树枝摇来摇去(动态)

  ④飘来飘去(动态);“父亲”对有高台阶的人家的羡慕,对造高台阶的渴望、执着;暂时无力造高台阶的愁绪。

  片段三

  ①大苇塘

  ②天空的星星

  ③水鸟

  ④苇子

  ①阴森黑暗(性状)

  ②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情态)

  ③白天躲藏,夜晚飞动唱歌(情态)

  ④狠狠往上钻(情态);

  ①鬼子的恐惧

  ②白洋淀人民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无比热爱;顽强的抗争,内心的意志和力量;对鬼子的仇恨和愤怒

  3、知识小结:上面的几个片段,出现了不少“物”,请你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自然景物人工实物衣着饰物——客观事物这些物都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我们可以将它们统称为“客观事物”。

  三、学知识,了解技法

  知识链接:

  1、“融情于物”,是指记叙类文章中,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写作方法。

  2、“物”是载体,是描写对象;“情”是灵魂,是写作主旨;“物”是“情”的寓所,“情”是“物”的精魂。

  3、这里的“物”是广义的,可以指自然景物,如风雪雷电,阳光雨露,山川大地,花草树木;也可以指人力创造的实物,如高楼大厦,街道路灯,纸鸢风筝,桌椅板凳等,还可以指人们的衣着饰物,如棉袍马褂,围巾领带,手套皮靴,项链戒指等。

  四、和节奏,探究技法

  技法指导:

  1、选准“物”。

  第一步,写什么物:我们身边有“万事万物”,写作时不可能样样兼顾,所以我们首先要选好“物”。我们要选取那些有特色的、寓意鲜明的、能触发作者情感的“物”来作为写作对象。(物要与题材内容、地域特点、自然时令、社会背景等相吻合)

  第二步,写物的什么方面:“物”选好后,接下来就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什么方面来写这些“物”(或者说是可以写“物”的什么特点)。“物”本身是立体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可以有形状、颜色、味道、质地,还可以呈现某种状态。我们应该紧紧扣住“物”的“传情”作用来写,即你要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你就选取相应的方面来写。比方说,《蜡烛》一文中有写到老妇人的“围巾”,作者强调突出的是围巾的颜色——黑色,这是因为“黑色”在这里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黑色代表凝重、深沉、庄严、肃穆,寄托着老妇人对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哀思。如果你非要去写围巾的材质,形状,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再比如说,我们选择月亮来写,你的心情是沮丧的,那月亮就是“冷冷的”,如果心情是愉快的,月亮就是“皎洁的”,如果心理茫然,月亮也可以是“朦胧的”、“模糊的`”。总之,写什么应该取决于你对物的主观感受。

  2、写好“话”。

  可以尝试用一组句群来组织话语:

  第一句群:客观呈现——述写外观,比如形状、颜色——这是看到的;

  第二句群,生动描绘——可以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物以情趣,寓意;

  第三句群:“物”“我”交融——不妨把“人”也添进去,写清人与物的联系,就像《台阶》中写的那样:父亲坐在绿阴里,父亲看见(父亲的目光)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要注意的是,物和人是有联系的——“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示例: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站在坟前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静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五、试牛刀,运用技法

  技法尝试:

  1、写前热身:因情定物如果要表达“喜悦,伤心,孤独”的情感,你会选择什么“物”?请你用短语的形式写下来。

  喜悦:滴翠的树木悦耳的鸟鸣散发着迷人芬芳的花朵

  伤心:刺骨的寒风清冷的街道拉着长长影子的街灯

  孤独:沉沉的暗夜模糊的树影从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2、恰当选取一种或多种“物”,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要求使用“寓情于物”的手法,表达一种情感,比如,喜悦,伤心,孤独,愤怒,焦躁……

  六、展成果,检验技法

  首先,学生习作展示。

  然后:点评(紧扣技法——物,情,话),给出修改意见。

  《学习抒情》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

  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

  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

  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例文欣赏:

  我总是呆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让我化作羽毛,徜徉在这无边的回忆。有时我沉默,不是不快乐,只是想把心掏空。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多几分快乐,少几分忧愁;多几分幸福,少几分痛苦;多几分憧憬,少几分绝望。相信阳光必将驱散阴云,雨后彩虹终会露出她醉人的微笑。

  作文二、我的家乡

  写作提示:

  1.写作内容:可以写家乡的景色、特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侧重地写作。

  2.写作时,可以直接表达感情,也可在描写、叙事中渗透感情。

  3.写完初稿后,要进行修改。

  例文欣赏:

  我的家乡

  望着被云雾笼罩的天空,回想起童年时候的家乡。一丝思念便涌上心头。虽然说时隔了十年,但是那时的景象仍然记忆犹新。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久,绵长;童年是一幅山水画,让你永远欣赏;童年,是一片奇异的星空,神秘无穷;童年,是一汪清泉,洁白无邪;童年是一种心情。回忆童年,像咂摸一瓶陈年老酒,时间越久,味儿越浓。

  袅袅青烟在家乡的上空飘荡着,屋檐边的瓜架上倒挂着丝丝未出藤的小瓜苗,几只鸭子迈着方步,在院子里觅食。那时的我,总是坐在屋门口,摇着奶奶的小扇,偶尔的望着天空。一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时的天是那样的蓝,那样的亮。清澈的小溪,泉水淙淙。枝头的鸟儿,啁啾歌唱。花间的蝴蝶,翩翩起舞。连田遍野,一望无际。把人们的烦忧一扫而空。我喜欢徜徉在这碧绿的天地里,更喜欢伫立在那飘散着泥土之香的小山丘,眺望着那使人充满活力的田野,载着满怀的绿意回故乡。我爱家乡,喜爱家乡的雨天!每当下雨时,天是雾和雨织成的朦胧,白茫茫的一片;那三三两两的.茅屋,静静地横陈着,接受雨水的洗礼;路上的行人,渐渐地稀少了,只有那不堪寂寞的鸭群,不停嘎嘎着,白长袍的鹅先生,站在屋檐下,伸长着颈子,享受着雨水的淋漓;这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神仙境地。

  这里的夜宁静而又美丽。天上的星星静静地向我眨着眼睛,浓密的森林在我身后伫立着,淡淡的星光一直披撒到那树尖上,为树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不时有蟋蟀在草间鸣唱,小鸟在林间低鸣,空气中还飘有淡淡的奶牛味,让我感受到了这家乡夜晚,是那么的宁静,是那么的美丽。

  我爱家乡,爱它的河流,爱它的雨天,更爱它那宁静的夜晚。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家乡,回忆了家乡的河流,家乡的雨天,家乡那宁静的夜晚。文中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我们读者深有体会。

  作文三、我的烦恼

  写作提示:

  1.选材: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选择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内容。

  2.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例文欣赏:

  我的烦恼

  娇艳的蔷薇因为昂翘的刺而不再可爱;醇美的酒因为浓烈的酒精而不再芬芳;盛灿的爱因为太深而成为甜蜜的负担。

  --题记

  “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种如何孤寂、烦闷的心情。青春需要活力的舞伴。跳跃的细胞却在渐渐被爱吞噬。

  天气晴好,浮云在空灵的世界自由飘荡,阳光暖得融化了心。

  “出去逛?”“啊?这……好吧。”

  安静地撂下了电话,心里却是澎湃的海潮在击鸣。我应允了邀请,可我又该如何面对那张严肃的面孔,求得应准;或是偷偷溜出去,抛下一颗焦灼的心。我慢慢推开了门。

  “妈!”我轻轻地唤了一声。

  “嗯?”她在忙碌,忙碌于那堆油腻的碗筷。冷冷的水声中偶尔碰撞出沉闷的咳嗽。

  “我……同学约我去玩?”

  “谁?”她立马转回了身,警戒地望着我。

  “是……”是啊,对方是一个成绩并不怎么优秀却善良到让人心疼的女生。但,妈妈相信的只有拥有漂亮成绩的人。她只能看到这些。

  “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女生,每次考试都不落前三名。”我只觉得手心渗出了细密的冷汗。是啊,对面是一个爱我如此深的人,我怎么能欺骗她,伤害她?

  妈妈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泡沫中隐现的是一双沟壑纵横的手,写满了沧桑的苦痛。我的心隐隐抽搐了一下。肥皂泡的梦被爱裹得紧紧的。

  青春的生命需要自由的飞翔。有一天,我将破茧而出成为美丽的蝶。爱却在永远裹紧我的翅膀。沉重、甜蜜的负担。

  --后记

  【点评】这篇习作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叙写烦恼,妈妈的爱成为我沉重、甜蜜的负担,令我烦恼。开篇有题记,结尾有后记,构思巧妙,深化了主旨。

  《学习抒情》教案 5

  【导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特点。

  2.借助课文文本,分析两种抒情方式在适用范围、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3.通过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抒发感情。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践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战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指出共性问题。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

  叙事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抒情是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同学们生活中常说的“今天天气真好啊!”“这件衣服真漂亮!”等等都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抒情,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写法指导 名师导航

  【写作要求】

  1.写片段作文时,选择想要表现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写“爱”时,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写景、叙事中渗透感情。

  3.写“烦恼”时,要把烦恼的事、为什么烦恼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4.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如果情感不够动人,讨论问题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然后作出相应的修改。

  【技术点拨】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恰当的抒情方式,犹如平湖中的一蓬绿荷,又如原野上的一树桃花,往往可成为记叙中的一抹亮色,成为我们作文生辉的亮点。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1.了解常用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比如当我们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情不能自已时会说:“浩瀚兮,大海!”再比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直接抒发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例如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高声呼喊:“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间接抒情的呈现形态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可表述为: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议论抒情(融情于理)等。

  2.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在选择抒情方式时,要注意恰当合理,主要原则为:①根据抒情的位置选择抒情方式;②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抒情的方式。

  3.知晓抒情的主要技法。要更好地抒发情感,需注意叙述的方式,可从以下角度入手:①描摹人物;②细化动作;③细化景物。

  步骤二 活学活用 实战演练

  (一)文题展示

  以“我身边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2.字数在600字左右。

  (二)明确题目

  1.审话题立意。“爱”这个人人皆知、人人会说的话题,在审题方面难度较小,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动笔就写。在选材上,可以让思维发散开来,从多个角度考虑,我们爱的对象不仅包含父母、老师、亲戚、同学、朋友,也包括动物、植物、家乡、祖国、学校,还有希望工程、红十字会、星火义工、保护动植物协会、保护海洋协会等机构。“爱”字是全文题眼,文章要围绕“爱”字做文章,突出“爱”字的中心地位。

  2.定对象抒情。先要确定写作对象,然后仔细想一想你对他(她/它)怀有的感情,在写作时,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写景、叙事中渗透感情。

  3.定文体作文。写作形式上,应该根据已知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为文章选择适当的形式。可以写记叙文、小说、散文,写时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表现“爱”的主旨,做到以情动人,不能故弄玄虚,无病呻吟。

  步骤三 学习佳作 例文引路

  我身边的爱

  刘敏

  临近小学毕业考试,感到自己时日无多,面对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从百位到十位再到个位,更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有时会想到放弃,但一想到自己身边的爱,我会对自己说:不,永不放弃。

  小六学习劳累,回到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诱我飞奔到厨房,看到妈妈正在煮鱼汤,香菜被妈妈切得粉碎,撒在鱼背上,香味更浓,正要喝时,“洗手了吗?”妈妈笑着问我。

  我赶紧去洗手,回来时,热气腾腾的鱼汤已被妈妈盛起。我趴在桌子上,埋头猛喝起来,有了这鱼汤的滋润,一身的疲劳也就消失了。

  睡的真香呀!“咚咚咚!”唉!准又是爸爸来敲门了,我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一看表,呀!快迟到了。我赶紧去洗漱、吃早饭。“迟了吧,我去送你。”爸爸微笑着说。那笑容像冬天里的阳光,暖洋洋的。我木然地点点头。到了车站,上了车,爸爸站在车旁,对我说:“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抓住那45分钟多学点啊!”我又点点头。车启动了,我说:“爸,你回去吧!”“没事,没事,别管我。”车一直向前行,我看到爸爸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黑点。

  我是家中的宠儿。家人都对我倍加关爱,尤其是爷爷。临近毕业考试,爷爷给我买了很多补品。每天晚上,我在做作业时,爷爷会把补品端到我面前。有时,补品很难喝,我会向爷爷撒娇:“爷爷,可不可以不喝?好苦。”爷爷笑笑:“怎么能不喝呢?你要补一补。”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灌进了肚里,爷爷又笑了,笑得很灿烂。

  我身边的爱,让我快乐成长。妈妈的爱,让我精力充沛;爸爸的爱,让我动力十足;爷爷的爱,让我信心百倍……爱是一日三餐的热气,萦绕在家里;爱是简简单单的叮咛,印在心上;爱是各种各样的补品,溶在身体里。

  【名师点评】面对考重点中学的压力,考生一度想放弃,“但一想到自己身边的爱,我会对自己说;不,永不放弃”,文章由此切入文题,直截了当,扣题准确。文章主体部分写考生所感受到的爱;妈妈为自己烧出可口的饭菜,爸爸送自己去车站,爷爷给自己买了好多的补品……爱在身边,让“我”快乐成长。爱就是这么的简简单单,却让考生铭记心头。文章结构清晰自然,文笔灵动细腻,读来备受一份爱的感染。

  板书设计

  学习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描摹人物

  细化动作

  细化景物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步骤二 活学活用,实战演练。

  步骤三 学习佳作,例文引路。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学习抒情》教案 6

  【教学目标】

  1.感悟抒情议论在写作中的价值。

  2.研读十个文本的抒情议论部分,总结运用抒情议论来表现情感思想的方法。

  【教学重点】

  研读十个文本的抒情议论部分,总结运用抒情议论来表现情感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研读十个文本的抒情议论部分,总结运用抒情议论来表现情感思想的方法。

  【文本材料】

  龙应台《目送》杨尚霖(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22届19班)《有你陪伴的那一刻》陈俪丹《远方》陆洲《远方》张晓风《一山昙花》《我知道你是谁》《错误——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张爱玲《爱》余秋雨《道士塔》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教学过程】

  一、走近精彩文段,明确学习任务

  师:龙应台的《目送》大家都读过了,这篇文章为什么非常经典?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场面感人;事件真实。

  【屏显】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师:把《目送》这段重复出现在文章中间和结尾的文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目送》这段抒情议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是对生活与生命的本真的揭示。记叙和描写都不能把作者的情感思想如此集中、高效、漂亮地突出出来。

  【屏显】

  那一刻,如陈年老酒一般,奕奕清芳,冒着一缕缕热气,在寒冬里干上这一杯,咕噜下腹,我格外地觉得舒畅温暖,仿佛生命的汁液,捂暖了一个冬季的寒冷。

  何为幸福?大千世界里,有亲人默默陪伴,默默付出便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值得感激、最值得回味的幸福。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老一辈的人或许愚笨,或许老化,但他们的心是世界上最醇香的美酒,最清澈的水池,最明亮的孔明灯。

  ——杨尚霖《有你陪伴的那一刻》

  师:屏幕上是杨尚霖同学的作文的两处抒情议论部分,如果去掉这两处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第一处写在“我”和奶奶于寒冷的冬日相互陪伴的描述文字之后,抒发了“我”对奶奶的怀念,对亲情的赞美。第二处写在结尾,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明了亲情的意义,使文章的感情得到升华,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文章中心。

  师:《目送》的经典结尾和杨尚霖同学的两段话都是既有抒情,又有议论,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抒发情感只起到辅助作用。这就是议论技巧中的一种——抒情议论。

  (生齐读屏显内容。)

  【屏显】

  抒情议论是议论技巧之一,是将作者的感情融合到对问题的议论之中,是一种饱含激情,直陈胸臆、表明观点的方法。

  抒情议论同抒情的表达方式有相同点,即都有抒情的成分。区别在于目的的不同,抒情的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而抒情议论的目的是发表议论,抒情在这里是辅助手段,是帮助作者把议论表达得更为强烈,更容易打动人,从而更能为读者所接受。

  师: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件、事物的意义,或升华作者的情感……已经步入初二的我们,在写作中越发需要借助抒情议论来抒发情感,表现人生哲理,让自己的作文更有风韵,打造出作文的“高级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运用抒情议论。之前,大家已经提前预习了老师给的10个阅读材料,课堂上我们更多研究的是这些材料的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经典散文及学生示范作文,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走进经典段落,探究方法

  (一)旁征博引,升级抒情议论

  【屏显】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前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拒之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呢!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能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我曾经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张晓风《一山昙花》

  师:请研读《一山昙花》的结尾,思考:结尾运用抒情议论表达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一山昙花》写了作者去夏威夷,十分遗憾地错过了上个礼拜刚刚开过的满山昙花。人生哲理:我们一生会错过许多好事,但我们并非理所当然地有权遇见所有的好事,遇上了是幸运,应当感恩;遇不上是当然,所以应当释然。

  师:这段抒情议论中,哪句话吸引了你,让你很受触动?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增加了抒情议论的感染力?

  明确:学生大多认为涉及历史文化名人的内容更有吸引力。写作技巧:作者旁征博引,引入名家故事,把人生哲理讲得更漂亮。

  【屏显】

  若你已经下定决心昂首走下去,我仍旧祝福你,若你像我一样停滞不前也请不要灰心,别人的节奏并不能扰乱你自己心中的“远方”。就像汪国真说的那样:“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陈俪丹《远方》

  师:请研读陈俪丹的《远方》的结尾,作者的抒情议论有何高明之处?

  明确:引用古诗词。

  【屏显】

  尤记得《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远方的灯塔,那泛着一闪一闪的绿光的远方,就似盖茨比追逐了一生的爱情。爱情的远方虽遥遥无期,然而,谁也不能否定他的坚守、信念,以及甘愿奉上生命的勇气。

  ——陆洲《远方》

  师:请研读陆洲《远方》的结尾,作者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如何高明地阐述的?

  明确:陆洲用名著中的人和事点出哲理:追逐吧,向着远方。即使你永远无法抵达,或者当你抵达时大失所望,你的那份信念、勇气与坚持,就是最灿烂的生命风景!

  师:谁来为我们总结这个环节收获的用抒情议论打造“高级感”的具体方法?

  明确:引用、化用名言、诗句;引入名家故事、名著内容等来点明、深化、升华情感思想。

  师:除了总结到的,还可以引入什么内容?展开你的联想说说。

  明确:还可以在抒情议论中引入新闻时事、歌词、影视作品、漫画等。

  师:请结合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点评张晓风的《我知道你是谁》的结尾妙在哪里。

  【屏显】

  两千年的`英雄凯撒可以这样扬声呼喊:

  我来了

  我看见了

  我征服了

  你我却可以轻轻地说:

  我来了

  我看见了

  我给予了

  而在你漫长一声的给予之后,我会躲在某个遥远的云端鼓掌、喝彩,说:“啊,我知道你是谁,你是医生。”

  ——张晓风《我知道你是谁》

  明确:引用名人名言,并化用仿写引用内容,在引用与化用间自由切换,新颖深刻、感染力强。

  师:这个环节,我们学到了用旁征博引来升级抒情议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出富有“高级感”的抒情议论?我们继续用“连滚带爬”的方式向经典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连滚带爬式”阅读四个文本材料,总结旁征博引,升级抒情议论的具体方法,并“现学现卖”运用方法点评名段,内化方法。)

  (二)巧用修辞,升格抒情议论

  【屏显】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叉路。叉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地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叉路可以是另一条在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

  ——张晓风《错误》

  师:请研读张晓风《错误》的结尾,思考:这段抒情议论哪句话吸引了你,让你很受触动?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增加了议论的感染力?

  明确:学生往往聚焦运用比喻的句子来谈感受。作者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间接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思,修辞可以让抒情议论更具备含蓄美,富有“高级感”,也就是帮助我们“升格”了抒情议论。

  师:不仅是比喻,很多修辞手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打造充满含蓄美的抒情议论。有同学可能会说,抒情议论是为了点明、深化、升华情感思想,直白点难道不是更明确些吗?含蓄美存在于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中就够了。

  真应该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张爱玲的《爱》的结尾部分,说说这个结尾妙在哪里?

  【屏显】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爱》

  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同时,“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和一句轻轻的问话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爱的无奈和哀痛,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感,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似水流年的敏感,对于美和爱稍纵即逝的无奈,对于女人无以把握自身命运的悲哀。结尾营造出一种漫无边际的苍茫感、悲凉感。

  师:张爱玲的《爱》的结尾部分,太含蓄了,老师把它改得直接点好不好?为什么?

  【屏显】

  结尾改写:唉!人生总是充满无奈,美和爱往往稍纵即逝;人生总是充满悲哀,女人往往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明确:原结尾运用多种手法间接含蓄地抒情议论,给读者巨大的联想、想象空间;直接抒情议论限制了文章的主题。

  师:中国以含蓄为美,直接抒情议论固然更简单明了,间接抒情议论除了点明、深化、升华思想情感,还能给读者更大的审美空间,所以更具高级感。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议论方法更多是通过间接、含蓄的方式来打造“高级感”。接下来,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设计意图:总结打造富有“高级感”的抒情议论的方法二:巧用修辞,升格抒情议论。学生通过比读感受间接抒情议论的魅力。)

  (三)烘托渲染,升腾抒情议论

  【屏显】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余秋雨《道士塔》

  师:请研读余秋雨的《道士塔》第一部分的结尾,思考:这段抒情议论哪句话吸引了你,让你很受触动?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增加了议论的感染力?

  明确:学生往往聚焦“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这句景物描写。方法小结: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气氛,增强抒情议论的感染力,“煽惑”读者产生极其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设计意图:总结打造富有“高级感”的抒情议论的方法三:烘托渲染,升腾抒情议论。)

  (四)善用形象,升华抒情议论

  (师请生齐读屏显节选部分。)

  【屏显】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师:这个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了表达这种情感,作者写到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怎样的共同点?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形象来抒情议论?

  明确:表达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端木蕻良用家乡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去抒情议论。方法小结:用代表性的形象暗示情感思想可以让读者感到真实贴切,进而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总结打造富有“高级感”的抒情议论的方法四:善用形象,升华抒情议论。)

  三、走出经典段落,实践运用

  师:你的家乡在哪里?如果你要效法端木蕻良,用家乡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对故乡的爱,你会选择什么形象?请写一个80字左右的小段。

  (师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写。)

  【屏显】

  请效法端木蕻良,用家乡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对故乡的爱,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段。

  写作方法:善用形象,升华抒情议论

  明确:学生仿照《土地的誓言》写一个抒情议论小段。

  【屏显】

  完成添改:请你在以下写作方法中任选一则或几则来实践,继续添改你的文段。

  写作方法:

  旁征博引,升级抒情议论

  巧用修辞,升格抒情议论

  烘托渲染,升腾抒情议论

  善用形象,升华抒情议论

  明确:学生自选写作方法完成添改。

  (师请生结合今天学习的写作方法同桌互评优缺点,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段落,同学结合所学点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方法,打造属于自己的富有“高级感”的间接抒情议论小段。教师点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促使学生完成内化。)

  四、总结习得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附学生习作:

  有你陪伴的那一刻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2022届杨尚霖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题记

  屋外,乌云黑压压的一片,淅淅沥沥的冬雨一直下个不停,昏黄的路灯冷漠地照着粗糙的公路,街道上行人寥寥,偶尔传来一声声细碎的闲聊。

  天是如此的寒冷,你却弓腰坐在床弦上,低垂的头上戴着一副沉重的黑眼镜,额头上的皱纹突兀着,像岁月的刀痕。只见你一手握着鞋垫,另一只微微抖动的手细腻地穿过毛孔,伸手一拉,长长的丝线顺溜地滑过去,又返回再次穿插过去……你的眼皮在一抹淡淡的黑眼圈里眨得是那般厉害,像天上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我盖着温暖舒适的棉被,枕靠在床头板上,虽是冬日,脸上依然红扑扑的,手里握着一本《脑筋急转弯》,带着偷笑,用幼稚而朗朗的童音对你说:“奶奶,你猜,有架飞机失事,现场支离破碎,令人惊讶的是找不到任何受伤的人,为什么?”你咕噜着:“恩……不知道。”我笑得更加厉害,说:“这都不知道,那是一架遥控飞机呗。”听毕,你笑着扬起了嘴角,笑得是那般灿烂,如同雪中的腊梅一样美丽,一串串笑声在你的喉咙里跳着、跃着、窜着,朗朗悦耳,那一丝丝深壑般的皱纹弯曲着簇拥在一起,仿佛也积满了笑意,瘦削的双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针线:“这也行?”我咧嘴道:“这怎么就不行!”便继续嗤嗤地读起来……那一刻,如陈年老酒一般,奕奕清芳,冒着一缕缕热气,在寒冬里干上这一杯,咕噜下腹,我格外地觉得舒畅温暖,仿佛生命的汁液,捂暖了一个冬季的寒冷。

  很多年以后的一个春节的午夜,我倚靠着车窗和你一起去观音寺。雨淅沥地下着,寒风冷得刺骨,行人撑着雨伞,匆急地跑着,溅起泥泞的水花。我抬起头来,看见一只孔明灯在黑沉的天空上飘荡,冬雨倾打在它身上,寒风浸着它的肌体,它惶惶无助,东倒西歪,但依然散发出微弱的光芒,可终究敌不过风的张狂与雨的沧桑,缓缓飘落。我静静地盯着,越想越深,许久,竟想到了身旁的你,你何尝不是那只孔明灯,照亮了我的夜空,却被我的愚笨与时间的沧桑所耗尽。

  何为幸福?大千世界里,有亲人默默陪伴,默默付出便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值得感激、最值得回味的幸福。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老一辈的人或许愚笨,或许老化,但他们的心是世界上最醇香的美酒,最清澈的水池,最明亮的孔明灯。

  奶奶,如今您在乡村,我在城市,可纵有千里之远,尤似咫尺之间,因为我知道,在寒冷的夜里,总有您温暖的小棉袄,披在我的肩上。

  《学习抒情》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各种表达方式。本单元是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我们可以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

  在教学过程中切记:

  1、抒情要自然真切,避免矫揉造作;

  2、感情要健康真挚,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

  3、方式要运用合理。在行文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采用直接抒情还是使用间接抒情。

  另外: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二、学情分析: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运用基本的抒情方法进行写作。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素材:录制微课《抒情的基本方式》,前置学习任务,由作业平台发送给学生,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细化;推荐人民日报文章《别再“蓝瘦,香菇”了!看古人怎么抒情》;

  2、学生:提前一天完成作业平台上有关“抒情方式”的学习:观看微课、获取理论常识,完成基础练习题,了解经典抒情古诗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技术支持:微课录制与分享、视频分享、作业平台自动批改并形成学习报告,老师根据学习报告推送个性化题目)

  1、录制微课《抒情的基本方式》,前置学习任务,由作业平台发送给学生,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细化;

  2、推荐人民日报文章《别再“蓝瘦,香菇”了!看古人怎么抒情》;

  3、共享《朗读者》中《奶奶的星星》朗诵视频。

  【微课内容如下】:结合实例讲解知识点: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打开心扉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如:

  (1)直抒胸臆,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中直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2)运用修辞,如:

  ①“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反复)

  ②“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呼告)

  ③“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反问)

  ④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比喻、排比)

  【结论】:抒情三忌:“假”、“滥”、“空”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它的呈现形态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可表述为:融情于事、借景抒情、托物言情。

  (1)借景抒情,如: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寄情:

  【结论】:技巧——细描景物;贴合情感。

  (2)借事抒情,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运用插叙的方法,回忆了有关爸爸的很多事:

  ①、昨天,爸爸在医院与我的'对话

  ②、六年前,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逼我去上学,后来又给我送花夹袄和铜板。

  ③、爸爸一下班就浇花,爸爸喜欢种花。

  ④、爸爸让我独自寄钱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可不能迟到!”

  【结论】:技巧——细叙情节;贴合情感。

  (3)借物抒情,如::《贝壳》 “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是多精致、多仔细、

  多么地一丝不苟啊!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结论】:技巧——细绘事物;贴合情感。

  (二)课中:(技术支持:智慧课堂师生同屏美文分享人民日报文章《别再“蓝瘦,香菇”了!看古人怎么抒情》、 PPT)

  1、导入新课:由网络热词“2333”、“吓死宝宝了”、“猴赛雷” 、“蓝瘦香菇”引出《广州市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 (1)抒情要自然真切(2)感情要健康真挚

  2、抒情的方式与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善用修辞)

  间接抒情:景、物、事(2)抒情技巧:分析古诗词中的抒情技巧

  项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内容(3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情感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情感不真实

  语言(20分)

  语言准确、流畅、生动语言准确、通顺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6分)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晰

  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

  文面(4分)

  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卷面较整洁、字体端正卷面基本整洁、字体清楚

  卷面难辨不整洁、

  字迹

  (1)抒情方式:微课回顾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总结抒情技巧:借景抒情、细节写情、比喻传情、意象含情、对比融情、双关见情、夸张寓情、通感移情

  3、写作:完成《记忆中的母校》4个片段

  通过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邀请组长上台展示本组作品时,让学生点评所用的抒情方式及具体化技巧,教师加以适当补充:(技术支持:智慧课堂“互动”功能:拍照、点评)

  《记忆中的母校》

  如水,一点一点地从手中流逝的,是那六年的光阴;如风,拂过脸颊却再也捕捉不到的,是那童年的记忆。榕树、操场、亲爱的老师,铃声、口哨、雨打屋檐“嗒嗒“的响,还有那一首熟悉的《森林狂想曲》,不可触碰。它们都躺在我记忆的深处,一经触碰,便在心中翻滚。再回首,母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熟悉。记忆最深处,是

  (1)(借景抒情)。它__________。如今想起来,一切都变得那么温馨,那么美好!再回首,还记得那天(寓情于事),我们

  (2)忘不了啊,那一________(托物言情)

  (3)记忆中的母校,多么温暖、多么有趣。如果说童年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母校就是那记忆温存的岸边

  (4)如果说童年是__________,那么母校就是__________;如果说童年是我亲爱的母校啊,您就是__________。我是多想对您说一声:__________。

  4、总结与作业布置(技术支持:智慧课堂分享课件及班级空间“我的任务”功能)

  完成《记忆中的母校》一文,并配乐朗诵,上传音频作业至班级作业平台。

  (三)课后:

  1、针对学生通过作业平台中所反馈的问题,分享《托物言志及借景抒情》一文;

  2、班级空间展示优秀朗读作业。

  《学习抒情》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抒情这一文学表达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与散文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例,识别并鉴赏不同类型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学生能学会运用恰当的抒情技巧创作短小的诗文片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经典抒情诗词散文,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培养其独立分析与评价作品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母语文化,尊重和欣赏文学作品中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提升审美情趣。

  让学生体验抒情文学的魅力,理解文学是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首经典抒情诗或者一篇抒情散文,引发学生对抒情文学的兴趣和讨论,引出抒情的概念。

  2. 讲授新知:

  定义抒情手法,讲解常见的几种抒情方式,并结合具体作品案例进行解析。

  深入剖析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意象、节奏、韵律等手段来实现抒情效果的。

  3. 实践活动:

  分组研讨:分发不同类型抒情作品供各小组深入研读,随后进行小组汇报,讨论抒情手法的具体运用。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模仿或创造性的运用所学抒情手法,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散文。

  4.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抒情在诗歌和散文中的作用和价值,强调抒情不仅是文学技巧,也是情感沟通的桥梁。

  5. 课后作业:

  阅读更多抒情作品,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分析其抒情特点,并尝试进行个人赏析。

  教学评估:

  对学生在课堂讨论、文本分析和创编作品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考察其对抒情手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通过批阅课后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准确把握抒情文学的精髓,并能独立进行抒情作品的鉴赏与创作。

【《学习抒情》教案】相关文章:

《学习抒情》教案08-26

学习加法教案03-07

《学习等分》教案02-09

学习秋天的教案01-26

《享受学习》教案01-09

学习拼音教案09-21

字母学习教案09-22

教案《学习穿袜子》03-10

大班拼音学习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