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吨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吨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吨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吨的教案2
教材说明:
教材中在讲质量单位吨时,一开始也是通过一幅插图(汽车和火车车皮载重量)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说明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Э恕?/P>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推算40个同学的体重,来认识“吨”。由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还没学,所以教材分两步推算,先让学生推算1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250千克),再推算4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多少(1吨)。通常一个班有40人左右,也就是全班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吨。通过推算,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练习十八第2题也是类似的`练习。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题目,如第69页第5题,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认识吨和名数的简单换算,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11题。
2、开始教学质量单位“吨”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10袋大米的插图,使学生知道每袋大米重100千克,同样的2袋就是200千克……10袋就是1000千克。这样的10袋大米才够1吨,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要大得多的质量单位,并且掌握1吨等于1000千克这个进率关系。
为了加深学生对吨的认识,可按照课本中的提示,让学生想想看,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大约重1吨?
3、吨与千克的换算,同长度单位一样,可让学生自己推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并说一说推算过程。学生练习时,应向学生说明,物体的重量经过换算,虽然数字和单位不一样了,但它们所表示的实际重量没有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表示一个实际量的大或小,除了数字能说明问题之外,单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4、关于练习十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做第2题时,先帮助学生看懂图意,再在括号里填上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第5题,计量1个梨的重量用“克”,一个南瓜的重量用“千克”,一只鲸的重量用“吨”,使学生受到启发,独立举出几种日常生活中用克、千克或吨计量的东西。
练习十八后面的思考题,可以这样想:上、中层小瓶数相等,上层还有1中瓶、1大瓶,中层有3中瓶,从而推算出1大瓶=2中瓶;上、下层大瓶数相等,上层还有5小瓶、1中瓶,下层还有8小瓶,从而推算出1中瓶=3小瓶。(当然还有别的推算方法。)因此,中瓶装洗发液xxxx=600(克),大瓶装洗发液6002=1200(克)。也可以将图中每层相同的5个小瓶除外,观察上、中层得到1大瓶=2中瓶;观察上、下层得到1中瓶=3小瓶。通过以上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二)会进行“吨”与“千克”的换算、
(三)培养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建立吨的概念、
(二)难点:“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填空:①9千米=( )米
②1千克=( )克
2、教师谈话:
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30千克、35千克、50千克、40千克……)
如果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像汽车(出示汽车图)、火车(出示火车图)时,就要用到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吨”、1吨的重量有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认识吨的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认识吨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过新年的快乐。
2、知道元旦节是一月一号。
3、通过礼物来对颜色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礼物盒。
2、不同颜色的球。
3、新年帽若干个。
4、音乐《新年好》。
活动过程
1、老师戴着新年帽进教室,说说今年是元旦节,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头一天。
2、老师给每位幼儿发一顶新年帽,我们来一起迎元旦吧!再给幼儿讲新年老爷爷来了,要给我们送来了新年礼物。
3、幼儿围观做,引导幼儿看地中间的礼物盒,说说礼物盒的颜色。
4、我们来拆开一个礼物盒,说说是什么礼物?礼物是什么颜色的?
5、让幼儿猜猜没拆开的礼物盒里会装着什么样的礼物。
6、游戏:每个幼儿选一个礼物盒,再拆开礼物盒,老师引导让幼儿说说礼物盒是什么颜色?拆开礼物盒后是什么礼物?说说礼物是什么颜色的?
7、请每个幼儿照样子说一说,做一做。
8、说说过新年的好,新年老爷爷送的礼物是不是很好看啊!
9、说说球的玩法,然后,老师说:“孩子们我们一起和球做游戏吧!”
10、放音乐《新年好》,大家一起玩球。
认识吨的教案5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成人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认识吨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认识吨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吨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
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xx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习】练习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认识吨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重点难点: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认识吨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教学。
1。回忆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例1:认识 。
(1)认识一个饼的
①出示图片“例1”。
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
(板书: )写的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
③学生看图独立想 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 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师提问: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学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
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导读写
(3)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 。
教师提问: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教学例2:认识
(1)【出示图片“例2-1”】
教师提问:通过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给它涂上颜色,涂完后小组讨论判断对错。
巩固意义: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阴影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三分之一。
(教师板书: ,读作:三分之一)
(3)拿出准备好的彩带,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学例3、例4。
(l)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
(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
教师贴图:
(4)判断。
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划√。
5。教学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
(2)小组讨论,看图。
(3)群体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
教师提问: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 ?
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个这样的 。
6。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几分之一)
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把一条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断:
认识吨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重8吨)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吨”。
1、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点击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这是一堆大米,重1吨(出示1吨)关于1吨你知道什么呢?是吗?我们来看看。(分开)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1袋1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板书)我们也可以说 1000千克=1吨(让生齐读一遍)
2、师:1吨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前老师准备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们都拎过?(拎过了)那老师来了解一下。你是怎么拎的(一个人拎不动,2人拎)你感觉怎样?(重,很重)那和他情况一样的人有吗?(有)举手看看。哦!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几个一起才把他拎起来呢。那其他人呢?你们这些人的.力气真大啊!还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个人一起才拎起来的。体验:那我们就请两个人来拎拎,感受一下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过程中教师评价:1、25千克2比较重
那两袋有多重呢?(50千克)(课件出示叠加上去)那需要这样的几个小朋友来拎呢?(4个)在请2个学生走上)这4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继续看!(电脑出示:4袋)那现在有几千克了?(学生边数边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头与100千克1袋联系起来)那要几个人拎?(8个)(再请4个小朋友上来)哦!8个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拎得动(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几个?(16个人)用口诀帮助计算(教师手势围8个)哦16个了。300千克?要几个啊!(教师手势围8个)直到500千克,我们全班同学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吨呢?要几个人啊?(要80个)那我们需要请外援了,再来1个班,师:1、1吨大米有这样40袋,需要我们两个班80个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来啊! 3、调查天数:从自身出发:关于大米,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来了解一下。(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让学生了解1吨米大约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吨要吃多少天。
认识吨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吨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教师用课件(或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2)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第3题
2.填一填。第1题
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克=()千克()t=20xxkg
18t=()kg()kg=6t
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
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12345678
质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认识吨的教案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认识吨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 1000千克 1t= 1000kg。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认识吨的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认识吨的教案】相关文章:
吨的认识教案02-23
《吨的认识》的教案10-27
吨的认识教案04-12
吨的认识教案[精]09-21
吨的认识教案(15篇)03-06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2-06
吨的认识教案15篇02-23
吨的认识说课稿11-24
吨的认识说课稿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