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越巫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越巫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越巫教案 1
教学目的:
1、借助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2、理解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进行讽刺的写法。
3、通过文中越巫的可鄙而又可怜的表演及其不幸的结局,教育学生要尊重、学习科学、反对迷信,不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见教学目的2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
(由《还珠格格》中萨满法师导入)巫师巫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有信徒。即便在科学文化较发达的今天,巫术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生活在明代的方孝孺在他的《逊志斋集》中就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二、疏通课文
1、简介作者。
见p157。补充(1357___1402)明朝。P159“灭十族”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禳(ráng)之馔(zhuàn)酒食赀(zī)
愠(yùn)其诞心大骇(hài)栗(lì)
亟(jí) 诡(guǐ) 诿(wěi)
瞯(jiàn) 栖(qī) 岑(cén) 慑(shè)
3、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出其中读音、断句有误之处。
4、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划出不理解之处,力求疏通文章大意。
5、请学生翻译全文,注意以下词句。
А、第一段:巫:p157①诡:p157②禳p158②
病幸已:病侥幸好了。馔p158③
赀p158④诿p158⑤故:原因。妄p158⑥恒:常常。
第二段:愠:讨厌。诞:荒诞。涧:p158⑦栖:鸟停留在树上,这里指藏身。去:距离。骇:p158⑦岑岑:p158⑩
手栗气慑:p158⑾
第三段:惟;只。亟:p158⑿寝:睡觉。
В、一词多义。
鸣角振铃(名词,一种用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角且角且走(动词,吹角。)
又旋而角(动词,吹角。)
三、思考问题。
越巫三次遇砂石而三次的反应各不相同,试找出描写其反应的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越巫的行为神态的。
四、布置作业。
带拼音抄写生字词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描述人物行为神态变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分析课文。
1、请学生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段:越巫骗人。
第二段:越巫遇“鬼”的丑状。
第三段:越巫胆裂而死。
2、课文写越巫怎样驱鬼治病的?
明确: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
3、课文写越巫怎样骗人的'?
明确: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
4、第2段写越巫三次遇砂石而三次的反应各不相同,试找出描写其反应的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越巫的行为神态的?
明确:第1次:“巫以为真鬼也……行不知足所在。”先写动作,后写神态。第2次:“又旋而角,……走愈急。”描写动作。第3次:“手栗气慑”,“不能角,……甚哀”。先写害怕的神态,后写动作。同样写害怕,描写程度一次次加重
5、越巫胆裂而死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骗人者必害己。
6、你认为此文讽刺的仅仅是巫师吗?
明确:讽刺社会上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骗子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必将害己。
7、像越巫这样骗人又害己的事情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谈谈你的看法。
三、小结
本文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弄鬼吓唬他时,他却被吓得“号求救于人甚哀”,最后胆裂而死的故事,说明了骗人者必害己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翻译全文。
附;主体版书
一、自诡————————自夸:善治鬼,莫抗我。
且角且走,心大骇。|
二、{角不成音,走愈急。对|比
角坠,铃坠,大叫以行。|
三、胆裂而死。————————吾遇鬼,今死矣。
越巫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表述出文章大意,揣摩越巫的形象;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讨从文中获得的启示,并能运用所得解决生活中的“越巫”问题。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形象,探究生活中的“越巫”现象并学会科学的处矸椒ā?nbsp;
[课前学习]
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还珠》中的萨满法师导入[录像]
巫师巫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有信徒。即使在文化较发达的今天,巫术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
明代的方孝孺在他的《逊志斋集》中就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方孝孺的《越巫》。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活动:基础大比拼
[小组合作理解文章,探讨并整合问题。]
提出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尝试自己翻译文章。
(1)划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
(2)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将小组交流后认为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时提出。
[老师可视课堂情况增加问题作为小组竞赛挑战题,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那么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起来为大家概括一下,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引导学生用六要素概括]
三、深入理解主题:挑战法官
越巫死了,悠悠岁月流逝,数千年后的今天,越巫的子孙将此案递交法庭,要求严惩“真凶”,但越巫之死,到底是谁的错呢?如果你也在法庭之上,你有什么看法?
(1)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寻找线索,找出并确定“真凶”;
(2)在小组内交换意见并加以整合,准备发言,发言时要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投影“我们小组认为应为越巫之死负责,因为……”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性评价,或请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评价]
一场跨越千年的案子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同学们,从这个案件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过渡]
四、比较阅读
板桥三娘子(节选)
(前文内容简介:有个叫赵季和的人,有一次到板桥住店,无意中发现店主三娘子把施过巫术的荞麦烧饼给旅客们吃。旅客吃了这种烧饼后都变成了驴子。三娘子把他们的财物占有已有。赵季和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于是——)
后月余日(1),季和从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既至,复寓宿焉。三娘子欢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窗深,殷勤问所欲。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2)。”三娘子曰:“此事无疑(3),但请稳睡。”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4)。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5)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6),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7),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8)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即取已者食之。方饮次(9),三娘子送茶出来。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乃拣所易者,与噉(10)之。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既立变为驴,甚壮健。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11),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12)。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13),日行百里。
(选自《河东记》)
注释:
(1)[后月余日]:一个多月后。(2)[随事点心]:随便准备点吃的东西。(3)[无疑]:不必担心。(4)[一依前所为]:一切与上一次的做法(即制作荞麦烧饼的方法)一样。(5)[果实]:果然盛上。(6)[讫更取他物]:做完这件事,又去取别的东西。(7)[发]:出发。(8)[适会]:恰巧。(9)[方饮冰]:正在吃饭的时候。(10)[噉(dàn)]:同“啖”,吃。(11)[木人木牛子]:三娘子制作荞麦烧饼的工具。(12)[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虽然有了工具)但是不会她的法术,试验没有成功。(13)[未尝阻失]:没有发生过驴不服乘骑的事故。
问题情境:
《板桥三娘子》和《越巫》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异同点呢?请选取你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要求:
(1)先独立选取角度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2)小组长整理小组发言,小组成员合作认真填好记录卡。
越巫教案 3
自读要求
1.能自主解决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难懂字的释义。
2.能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能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越巫遇“鬼”时的表现。
3.能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其社会意义。
4.能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习侧重点
1.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2.体会文章语言的简洁、生动、传神。
(解说: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情节简单易懂,因而知识点上的难点并不多。重点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本文,认识到本文矛头所指并不只是骗财害人的巫师,而是直指迷信思想本身;认识到巫师不过是迷信活动的执行者与牺牲品,本文实为醒世惊俗的警钟。如此深刻而重大的主题,只不过寓寄在二百多字的小短文中,足见作者文字语言功底之深,因而研究并品味本文语言的'风格特点便咸了自读本文的另一侧重点。)
自读程序
1.下发有关方孝孺的资料,包括生平、经历、哲学思想、学术主张等方面内容。学生自读时,教师可适当加以解说。
2.学生自读课文,提示学生读准以下字音。
诡:guǐ禳:ráng馔:zhuòn赀:zī诿:wěi愠:yùn
瞯:jiàn岑:cén栗:lì慑:shè亟:jí
3.再读课文,解释句中加点词。
(1)病幸已:侥幸。
(2)死则诿以他故:以,用;故,原因。
(3)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栖,居留;木,树。
(4)骇颇定:稍微,略微。
(5)不能角:名词用作动词,吹响号角。
4.用流畅的语言翻译文中的三个句子。
(1)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2)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
(3)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5.简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6.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越巫三次遭砂袭击时的情景。
7.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最后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在当时与当今各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3)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解说:该程序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既注意了知识点方面的稳扎稳打,又注意了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了学生思维由表及里认识问题的过程。)
越巫教案 4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文中词的活用现象,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进行讽刺的写法。
2.分析理解在短小生动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文中越巫的可笑、可鄙、而又可怜的表演及其不幸的结局,教育学生要尊重、学习科学,反对迷信,不自欺欺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本文浅易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意不难疏通,可让学生对照注释认真自学,采用质疑问难,集体讨论的方法,疏通课文内容。对于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宜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文中关
键语句的分析来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行讽刺。
2.难点:理解本文的寓意。
3.疑点:本文只是告诫人们不能欺骗人吗?
4.解决办法:“重点”可采用让学生参照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自学、质疑讨论,在读懂字面
意思的基础上加以感受、体会。“难点”宜在教师提示关键语句后,分析讨论来解决。“疑点”
可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努力达成共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2.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后。着重对关系到本文中心的理解的重点语句进行提示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自读课文,理解在短小生动的故事里所寓含的深刻道理,领会课文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整体感知
愚蠢迷信的人,耍弄手段欺骗,蒙蔽别人,既是为了从受骗人那里得到钱物的馈赠,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这些人害了别人,他们自己也往往不会得到好结果。《越巫》一文作者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实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可结合身边“FLG”练习者害人害己的惨痛事例引入课文。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画出不会读的`字,不理解意思的语、句。
3.指一生朗读,要求其他同学对其读音、断句有误的地方作标记。
4.学生对照注释自学,对疑难词句进行质疑讨论,力求理解文章大意。
5.投影下列练习,检查自学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禳(rang2)之馔(zhuan4)酒食赀(zi)推诿(wei3)
愠(yun)手栗(li)心大骇(hai4)岑(cen2)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自诡(欺诈,说假话)
病幸已(治愈)
持其赀去(通“资”资财)
相去各里所(距离,左右)
下砂石(撒下)
心大骇(吃惊,害怕)
(3)下面几个“角”怎样解释?
鸣角振铃(名词,一种用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角{且角且走(动词,吹奏角)
又旋而角(动词,吹角)
(4)用“/”为下列句子画出朗读节奏,并作翻译。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译文:越巫自己欺诈说他擅长驱除鬼怪异物。)
终不自信,其术之妄。(译文:始终不相信他的方法的荒诞。)
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译文:我善于驱除鬼怪,鬼怪没有敢和我对抗的。)
巫,至死,不知其非鬼。(译文:越巫到死也不知道那不是鬼怪。)
6.齐读全文,对疑难词句作补充理解。
7.阅读第2节文字,画出描写越巫三次遇砂石袭击时不同反应的语句,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思考这样描写有怎样的讽刺作用。
明确:第一次遭袭击时的动作:“即旋其角,且角且走”。神态:“大骇”
第二次遭袭击时的动作:“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神态:无
第三次遭袭击时的动作:“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
“号求救于人甚哀”。神态:“手栗气慑”。
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越巫惧怕、恐慌的心理,三次袭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越巫的恐惧心理由轻到重一层深一层地展示出来。
【越巫教案 】相关文章:
越开越大的花教案02-03
越中览古教案05-31
《花越开越大》教案03-31
大班《越造越好的房子》教案09-02
主题越造越好的房子教案04-09
《越造越好的房子》大班教案04-24
背越式跳高教案06-18
小班教案《越开越大的花》03-19
小班美术教案越开越大的花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