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肥沃的土壤教案

肥沃的土壤教案

时间:2023-03-08 19:41: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肥沃的土壤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肥沃的土壤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肥沃的土壤教案

肥沃的土壤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3课。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活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等。

  学生准备: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土壤

  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

  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

  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找到了原因,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

  二、了解腐殖质

  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

  2.采集土壤:待会儿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

  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①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

  ②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

  ③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④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

  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

  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6.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

  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

  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

  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腐烂变黑)9.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三、了解土壤的分层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

  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

  1.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都比较贫瘠。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

  2.交流讨论:

  ①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②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

  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

  1.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

  2.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太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呢?

  3.我们自己也可以帮植物增加营养:做一个肥料袋。

  4.制作步骤:

  (1)在装有土壤的透明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等。

  (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

  (3)封紧袋口,翻动几下。

  (4)把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

  (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菜叶等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肥沃的土壤教案2

  一、课程标准:

  1.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倾听和尊重其它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设计不用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4.尊重证据。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观察不同肥力的土壤

  2.探究蚯蚓对改善土壤的作用

  3.了解表层土是怎样形成的4.讨论动植物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

  5.制作肥料带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二)探究能力:

  1.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够制作肥料带,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3.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五、教学材料:

  小铲、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集中话题植物喜欢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知道吗?什么是肥沃的土壤呢?今天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激发兴趣明确研究内容探索和调查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你会发现什么?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猜测: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肥沃的表土层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出示树上的图并用投影仪打出来。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形成过程。你们想亲自看看表土层的形成过程吗?我们可以怎么做?解释:腐殖质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有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发现土壤有肥沃和不肥沃的差异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你们想用什么动物?为什么?应该如何观察?认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回顾和解释提制作肥料袋的要求:能长期观察并记录。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肥沃的土壤教案3

  一、教情分析: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等动物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

  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3.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1.

  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讨论:

  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

  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2.室内活动。

  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教师分发其他地区的土层标本)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层,你又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

  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从推理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谈话:

  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

  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讲述:其实,在土壤中还有一些动物,对土壤的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评析】动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肥力演变等有较大影响。因而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土壤动物,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益虫的保护意识,连接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5.做肥料袋。

  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

  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教师提示:

  把塑料袋的口封好。填好标签。本实验需要三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评析】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从而验证假设。因此在动手前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做一回“实验”。在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加以适时地引导,使学生了解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三)延伸活动:

  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评析】

  科学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精神。现代科学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对肥料袋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困难及解决方法的讨论,可以使学生从中逐渐领悟到科学精神并将其进行内化,培养学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肥沃的土壤教案4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情感价值:

  通过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壤对人、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土壤。

  教学重点:

  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较长的实验过程能否坚持观察

  教学方法:

  以讲解、图片及实验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本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课本8页第一幅图中,为什么上黑下浅?

  2、学生讨论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学习新课,研究土壤

  (一)探索土壤肥沃的秘密

  1、学生观察、比较表层土和下层土

  学生观察提前准备好的两种土壤,比较它们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土壤的颜色与腐殖质的多少有关)

  2、讲解: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二)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肥沃

  1、观察课本9页下面的三幅图片并阅读图左的文字

  学生阅读图片及文字,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地方的土壤都一样,知道由于地理天气或人类活动的原因,导致土壤有肥沃的,也有贫瘠的

  2、右边的图是人类改造贫瘠土壤的一些方法

  (三)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1、观察课本11页上图

  2、讲解:教师讲解这幅图片中蚯蚓在做什么,及制作方法、养殖方法

  三、巩固—做一个肥料袋

  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观察肥料袋的制作图及步骤,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2、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教师巡视指导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四、布置作业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五、课后记

【 肥沃的土壤教案】相关文章:

植物与土壤教案03-19

《土壤中有什么》教案02-25

大班主题神奇的土壤教案03-15

《土壤的成分》说课稿03-19

《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12-21

《保护土壤》教学反思03-15

《土壤的保护》教学反思(通用5篇)06-11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