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时间:2024-04-10 12:52:21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通用16篇)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

  (3)扩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

  三、理解延伸

  课件出示:

  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找错误。

  课件出示小明日记。找出错误并纠正。

  四、全课小结

  谈收获与感受。

  五、课后延伸

  实践活动:做妈妈的小帮手。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 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 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5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两袋食盐,1角硬币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教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认真,发现了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索,反馈交流,掌握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9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教师质疑,3小于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教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1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教师再从魔术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为止,让同学们读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提问:“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并板书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指出,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下面每个同学来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一粒纽扣、1粒花生豆……)。(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活动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拿出1个鸡蛋和15个鸡蛋,学生讨论,1个鸡蛋多重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15个鸡蛋呢?然后,请同学们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再称称看是多少克。教师追问,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教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活动二:由学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计一下有多少块?再一起数一数,是否和估计的一样。(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学回答。

  2、练一练第2题。

  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同桌交流讨论,选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重点交流填写理由。(10分钟)

  五、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由同学们归纳出所学的知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简析: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简析: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评】: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7

  教学目标

  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弹簧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2个好朋友,你们欢迎它们吗?谁能上来表示一下友好关系?

  2、出示小动物。

  3、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放在手中就能感觉到小狗重,小猫轻。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呢?

  5、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认识各式各样的秤。

  提问:用秤称的确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多媒体出示:电子秤

  磅秤

  天平

  台秤

  弹簧秤

  人体健康秤

  教师出示:人体健康秤和杆秤

  2、引入重量单位。

  提问:用秤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重量和长度一样都需要有单位,你们知道哪些重量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讲述:在称一般的物品有多重时,常用“千克”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和“千克”交个朋友。(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3、认识1千克

  (1)讲述:每组的桌上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两袋盐,两袋盐就重1千克,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讲讲感觉。

  (3)提问:其实一千克的物品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你们能举举例子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

  (5)场景设计:小狗小猫和我们一起去蔬菜瓜果市场看看,请你们称回1千克的物品。

  (6)学生活动。

  (7)学生汇报。

  (8)闭着眼睛,把小组内称好的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有多重。

  三、巩固

  1、估算

  (1)出示铅球: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的铅球大约重多少千克?

  提问:怎样才能猜得准?

  请同学掂一掂后再猜。

  当场称,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准。

  总结:应该怎样猜?(掂——猜——称)

  (2)选择身边的物品猜一猜。

  (3)学生活动并汇报。

  2、总结: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3、多媒体出示判断题。

  4、称体重,引出“克”。

  四、课后作业

  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大约几千克。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是什么呢?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

  师: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读一读!(出示几个包装上标示的重量)

  师: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再读一读标示的质量。(课件)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课件)

  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样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

  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这样不统一?

  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样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

  师:我们不如同时拿在两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觉得出。谁想来掂一掂?

  二、认识秤

  师:怎么办呢?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其实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课件导入):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还认识别的秤吗?(课件)逐一认识,在哪里见过,介绍有何作用?怎么用?

  师:(课件)那么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中间。

  师: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边的物品重量重一些,我们为什么不请它来帮忙呢?(操作演示:把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子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只盘子里,并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

  师:结果怎么样?谁稍微重一些?为什么?

  师:天平不仅可以比较出物品的重量,还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课件)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砝码。要使天平保持平衡,还可以再移动游标,最后砝码的重量加上游标所指的数量就是物体的重量。

  师:用天平称一称,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呢?

  三、认识1克

  师:下面我们要称1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上掂一掂,互相交流一下感觉如何?(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师:(课件)让天平告诉我们1枚2分硬币的重量吧!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枚2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克)1克的重量很轻很轻。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1克?(课件)

  四、认识1千克

  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

  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克)

  师:(课件)一袋糖500克,两袋呢?(1000克)

  师:就是这两袋糖,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课件),你们发现了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000克=1千克)

  师:把1千克的糖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师:两袋糖重1千克,刚才的.一大包萨其玛也是重1千克,分别拿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一样重)

  师:对,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师:判断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课件)

  师: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品的质量也是1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

  五、应用

  1、填写质量单位:(课件)

  2、数学日记找错误:(课件)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3、学生阅读:(课件)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重100千克,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六、课后延伸作业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课件)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g表示。(板书: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3)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4)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单位。

  (3)( )千克可以用符号g表示,它又叫做( )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五、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 称一称 看一看

  千克(公斤)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kg=1000g。 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估量物体轻重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3、情感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喜爱数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秤,知道了质量单位:克。谁来说说你用天平秤称出什么物体大约重1克呢? 对,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体的质量都是用克来作单位的。我们桌上的篮子里有许多的物品,它们都标明了净含量是多少,请小朋友找一找、掂一掂,体验一下。(巧克力是100克,我感觉到100克是这么重。)

  二、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老师这里有一本字典,谁来掂一掂,你感觉怎么样? 我们放在这个盘秤上称一下。(用实物投影)仔细看,一大格表示几?一小格又表示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本字典到底有多重呢?(称)(这本字典有1000克重) 我们桌上的篮子里有一些物品,找一找哪些物品的质量也是1000克?小组里每人掂一掂,体验一下,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完成。(篮子里放盐、糖、饼干) 学生汇报。 这两包盐是1000克,想一想,有多少个2分的硬币那么重呢? 还可以是一叠多少张的明信片呢? 1000克就是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1千克,我们也可以用字母表示1000g=1kg,跟我一起念。

  三、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克、千克与计算。

  四、体验质量单位:千克

  1. 下面我们来称一称这盒茶叶大约有多重?这次老师想用小朋友桌上的弹簧秤来称一下。看一下你们桌上的弹簧秤,这个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品?老师把里面一圈表示千克的放大,一大格表示几?一小格又表示几呢? 这盒茶叶有多重?(师称后,拨教具) 对,这盒茶叶的质量是2300克,也就是2千克300克。

  (出示:2300克=2千克300克)一起读。

  2. 我们每个桌上都有一袋水果,请小朋友先掂一掂,估测一下大约有多重? 同学们都想到了至少有1000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袋盐是1000克,比较一下哪个重?那你估计这袋水果有多重?再来称一称 你估计得准吗?

  3. 小结: 在估计的时候我们找一个对比的物体,这样可以使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

  五、巩固练习

  1.请小组合作完成练习纸的表格,先在桌上找出这件物品,掂一掂,估测一下大约有多重,把估计的值填入表中,再称一称,也填入表中。

  (1.肥皂 2.新华字典 3.一个书包)

  2.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丁丁到超市去购物,他称出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出示)

  1只鸡蛋大约重65( )1张书桌大约重10( )1个足球大约重350( )1台电视机大约重25( )

  看一看小丁丁忘写了什么?你觉得这些物品用什么质量单位比较合适? 填一填,校对。 现在你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应该用克来作单位了吗?什么时候应该用千克来作单位呢? 还有更大的质量单位我们以后再学习。

  3.应用: 小丁丁又买了一些橘子,他把600g的橘子放在重320g的篮子里,合起来一共有多重?这时,秤上的指针应该画在哪里呢? 做在书上,校对。

  4.提高: 小丁丁觉得口渴了,他买了一瓶水喝,他想知道这个瓶里的水大约有多重,请大家帮他想想办法。 老师提供一些材料给大家:一瓶水、秤、一个马甲袋、一次性杯子,怎样才能知道瓶里的水有多重呢?小组合作设计出方案,并记录在你的练习纸上。 学生交流。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克、千克与计算,你学到了什么? 相信通过学习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1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 (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 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游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第二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考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

  [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

  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

  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

  [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

  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

  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

  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

  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

  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

  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

  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巩固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 策:

  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

  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板书:1000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讲述:小明和小强进行爬楼梯比赛,小明手里拿了10枚2分硬币,小强背了20袋盐,结果小明获胜了,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交流学习体会。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

  “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 品 名 称 物 品 重 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师:前几天,同学们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 (板书: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

  (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加起来,完成记录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 包 重 量 数 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 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5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 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例1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这些物品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你看到它们标出的质量了吗?

  学生:分别标着3克、12克、100克。

  教师: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并回答:感觉都不重,很轻。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克”用字母“g”来表示。

  教师:我们认识克了,那么1克有多重,你知道吗?

  并提示学生1枚2分硬币质量是1克。

  教师:我们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1克真是太轻了。

  2.认识天平。

  教师:1克物品太轻了,用什么工具才能称出它的质量?

  学生:应该是很小的秤吧。

  教师指出: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天平是由底座、托盘、指针、标尺、调节平衡螺母以及砝码构成的。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标尺的零刻度,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然后称物品,一般物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零刻度),然后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克数,就是物品的质量。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使用方法后,教师问:同学们,我们想知道1克黄豆有多少粒吗?(想知道)

  教师:那么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吧,注意天平的使用步骤。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及时纠错。学生汇报:6粒或7、8粒(根据实际测出的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把这几粒黄豆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3.例2 认识千克

  出示较重物品

  (1)问:图上都是什么物品,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讨论并汇报:洗衣液和苹果,包装上都标着净含量。洗衣液5千克,苹果25kg。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我知道“千克”用字母“kg”来表示。

  教师:包装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学生1:应该是指里面的物品有多重吧。

  学生2:除去包装后的物品的质量。

  教师总结:“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出示两袋500克食盐

  教师: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重多少克?(500+500=1000(克))

  教师: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教师(或学生质疑):称较重的物体,用天平可以吗?(天平一般称重范围在几百克之内,不适合称较重物品)

  学生:我们该用什么工具来称较重物品呢?

  4.认识用“千克”做单位的几种秤。

  课件展示:

  教师: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以“千克”为单位的秤,依次是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和弹簧秤。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千克做单位的秤?(体重秤、杆秤……)

  教师:下面我们用盘秤为例,说说现在一些常用秤的用法。

  教师:同学们认识盘秤吗?(超市经常看到)

  问:知道盘秤以什么为单位吗?(千克)

  问:表盘上的零刻度在哪里?(学生指出位置)接着问:“0”表示什么?(没有物品称重时指针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表盘上的100、500、1、2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100表示100克、500表示500克,1和2分别表示1千克和2千克。

  教师:我们认识了盘秤,也会使用盘秤了,弹簧秤和体重秤跟盘秤使用方法差不多,我们试着称一称物品吧。

  学生分别用盘秤、弹簧秤称出1千克物品,用体重秤测一下自己的体重。交流汇报测出的结果。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秤的使用方法吧。

  学生:表盘上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5.例3

  出示例题: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自己看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问题是让我们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题目中没告诉我们每个苹果有多重,我们需要称一称吧。 学生1:称的话,每个苹果不一样大,称一个苹果不合适。

  学生2:可以把20个苹果一起称一称啊。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准备】

  盘秤 、天平、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10克凉茶,200克的果冻,1千克沙子、2袋500克的盐、纸巾一卷,数学书一本,橡皮檫,中方本,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米是长度单位,分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重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重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

  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以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引出重量单位,复习了旧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新授课

  1、认识秤

  师:生活中大部分物品是没有标出重量的,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的重量?

  生:用秤来称。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过哪种秤?在哪见到的?

  (学生说出哪种秤并简单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它适合称哪些物品,较详细介绍台秤)

  {教师拿出台秤,你们会使用台秤吗?(出示台秤照片)上面是用来放物品的,这里是用来读出称量结果的,到底该怎样读呢?上面写着 kg也就是千克,说明这个台秤是以千克作单位的,指针指到几,就说明物品是几千克。}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出要想知道物品的重量要用秤来称,并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各种秤用在什么地方,称什么样的东西,作为本节课的拓展,重点介绍盘秤这种常用并容易认的秤,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认识克

  (1)感受1克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一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

  生:天平

  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一克重。(课件出示天平)

  师:1克重的物品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每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

  师:请看屏幕,老师这里有很多物品,你们猜一猜哪些是大约1克重的?

  (每一组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选一种,站在前面,并问下面的学生他们选的对不对,问两名在前面的学生掂1克的物品是什么感受,把选的物品拿回自己组和组员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克的重量,体验一克的不同物品的重量,为后面感受不同重量作对比作铺垫。

  (2)感受10克

  师:一个两分的硬币是1克,那两个呢(生:2克)老师手里有10个硬币是多重呢?(生:10克)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个是10克重的,再放在手里掂一掂。和你的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从一克慢慢增加到10克,让学生体验重量的变化和一克与10克的联系。

  (3)感受200克

  师:你们的桌面上还有一个果冻,你们掂一掂,估一估,这个果冻有多重呢?大家一起估一估(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学生汇报

  师:到底谁猜的最接近呢?现在揭晓答案,(投影果冻的重量)只要你的答案接近准确答案就是对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知道1克和10克感觉的基础上,初步练习估重。

  (4)对比200克和500克

  师:现在如果让你一手拿着果冻,一手拿着一袋食盐,你能估出食盐的重量吗?试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学生进入估一估的活动)

  师:哪个组估完,可以把食盐上贴的白纸撕下来,看看到底是多重,检验一下你估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已有的经验,进行第二次估重练习,并对这节课重要教具500克的食盐的重量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认识1千克

  (1)感受千克

  师:一袋是500克,那两袋是多少克呢?(生:1000克)算的真快,怎么算出来的?(生:500+500=1000克)(板书:500+500=1000克)

  师:同样是这两袋盐放在秤上称一称,你能读出食盐的重量吗?(师操作: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课件展示用秤称的两袋食盐的照片)

  请几位学生读出称出的结果,再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写一下。(1千克)

  师:指针指到1,而单位是千克,说明两袋盐是1千克,他写对了。

  师:我们刚才算出两袋盐是500+500等于1000克,用秤称出来是1千克,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1000克=1千克

  师:也就是1000个1克就等于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画上边框)

  师:前面1000克是以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000和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后面1千克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和千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两袋盐的重量是1000克,还是在克的基础上,以克为单位,同是这两袋盐再用秤称,发现结果是1千克,用盘秤称巩固了之前介绍盘秤的用法,同时自然的将1000克和1千克联系起来,这两个都是表示这两袋盐的重量,所以是相等的。后面在介绍它们的不同,一个是以克为单位,一个是以千克为单位,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克与千克的关系与不同,理解深刻,帮助记忆。

  (2)教师教学如何读

  教师先说一遍,再单独找几个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师:我们比较熟悉几斤,其实1千克就等于两斤,两斤就等于1公斤。

  设计意图:用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克与千克的不同。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简单的说说千克与斤和公斤的关系。

  (3)找一找 掂一掂

  师: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再找一找桌面上哪些东西是1千克重的。(生汇报:沙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一袋沙和两袋盐掂起来感觉差不多。

  用台秤称一称的确是1千克。

  师:考考你们,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

  引导说出:轻的东西多一些,重的东西少一些。

  师:刚才体验了那么多重量,我们了解到 一般情况下,我们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设计意图:根据已经知道的1千克的体验去寻找同样是1千克的沙,知道掂起来感觉差不多的,重量也是差不多。在此处拓展,锻炼学生思维,并让学生对重量与体积的关系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89页第4题

  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到底是用千克做单位合适还是克呢?(生汇报)

  2、出示给姥姥的一封信

  师:同学读一读,小组讨论一下,这封信有哪些错误。(生讨论)

  师:小明的信主要错在哪个方面,(生:单位)(师在每个有重量单位的文字下面划线让学生一个个纠错)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克表示重量轻的物品,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认识,小明的信使学生在趣味中巩固新知。

  3、活动

  4、比一比

  每一组发一张统计表,一盘物品,组长登记,小组合作让学生估重,把大家的意见整理出来填到统计表,看哪一组的学生最会估,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相关文章: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03-08

《千克的认识》教案03-02

认识千克教案01-15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09-08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09-11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07-23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03-06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反思03-07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