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称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称象》教案1
【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课前准备】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称象的方法结 果官员们砍树造秤称象宰割大象曹 冲借用船与石头来称 称 象
2、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学习曹冲的办法:
⑴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
⑵ 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⑶ 实验演示;
⑷ 朗读体验;
⑸ 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
《称象》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愿意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从曹冲称象的方法中受到启发,养成遇事开动脑筋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实验演示准备:自制船,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大象,小碎石若干,面盆。生字卡片(包括本课形近字的卡片)。
2.课件准备:多媒体演示材料。
3.收集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题引入
板书题目。生齐读:称象。
过渡:象这么大,能称吗?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通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读课文,留意本课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教师注意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4.识字的巩固。
a.抽字块认字。在硬纸块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得准的给予表扬。
b.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自读感悟
1.生自由读课文,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2.教师示范朗读。
3.自读感悟: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好呢?在小组里说说你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教师可用多媒体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使船身压低的位置,再演示装石块,使船身压得与大象等高,从而称出石块重量而知道大象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演示,再读课文,感悟文字。
5.老师小结,启发创新。
曹冲称象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办法都好,这种办法,既不需要造称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创造性。曹冲的办法实际上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你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称象办法?
6.读后表达。
(重点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
生字
写再象等6个字,要求一看(看清楚字形结构);二描(在书上描红);三写(独立书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注意指导关键笔画。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第四笔是丨。
课外实践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爱动脑筋的故事。
第二课时
我会认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统计全对的同学,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
我会说
小组中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说得好的,推荐到班上说。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我会读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
我会讲
讲一讲自己课外收集的动脑筋故事,评最佳故事员。
我会讲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我会填
在再
我()家里看电视。
放学了,我们和老师说()见。
田方()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我回家先看书,()写字。
自我评价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多画☆☆☆☆☆)
B案
课前准备
1.图片:杆秤图2张,大象图4张,船图3张,小石头图2张。
2.多媒体课件:生字的书写,生字词语。
3.小塑料船,模型大象,石头,天平,水盆。(若干套)
第一课时
观察图画,引入课文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2.导入: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想的什么办法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揭示称的读音)
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读后用不同的符号勾画生字,并多读几遍。
2.了解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字读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带点,注有拼音),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一头大象xiànɡ称chēnɡ一称一杆ɡǎn大秤chènɡ一艘sōu船
a.请学生读词语,特别提示杆秤艘的读音。
b.读一读带一边一边的句子,发现什么了吗?(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出示句子: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读句子,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认读其他生字。
a.出示生字。
b.结合课文读读这些字,能组成词语读更好。读给小伙伴听,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c.师任意抽读带生字的词语,并及时纠错。
d.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找句子,读句子,理解词语。
自主识记
1.回忆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和小伙伴一起想办法记忆生字。
3.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特别提示:像与象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区别)
书写练习
1.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找出来。(再,象,做,照)
生观察生字,然后说写法。(课件演示书写过程)
2.写字练习。难写难记的字多写几遍。
3.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分组学习)
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学习课文的第3~5自然段
1.自己读课文,找出两处写曹操神情的句子。(板书:直摇头点点头)
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3.为什么直摇头?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
a.学生自己读课文。请几个学生分角色读,学生评议。
b.全体学生自己选择角色练习朗读。
c.为什么曹操直摇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贴图画板书:秤宰割大象)
4.为什么点点头?读读第4~5自然段。
a.读课文,勾画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指名读。
b.出示模型船,指出船舷的位置。
c.各小组边读课文,边用曹冲的方法模拟称象。(老师巡视指导)
d.请学生上台一边叙述方法一边演示。老师由此引出果然一词。
e.学生齐读这四句话。
讨论交流
为什么曹冲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呢?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在小组中讨论。
(曹冲受到了大臣们的启示,说明他遇事爱开动脑筋)
拓展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呢?
(根据学生说的称象方法,引导大家进行评议)
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称象》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8个字的书写。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多媒体投影: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
师:对,想知道那件东西的重量。(多媒体投影:重量)
师:你们看见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称象”这一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
[通过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相机出现了“称象”、“重量”两个词,又为学习作了导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时只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对其义和形不作要求,这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三、读文感悟。
(一)再次读文,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知道了官员们看象时,一边看一边议论,不知这头大象有多重。(多媒体投影:议论)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知道了,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学生读二、三自然段。)
师: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多媒体投影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生: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是造一杆大秤。
生:还要把大树砍了做秤杆。
生: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多媒体投影“宰”;学生一边看多媒体投影,一边读“宰”)
师: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生: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摇头才是“直摇头”。
师: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生:把大象宰了,曹操舍不得,这也不是好办法,所以曹操不同意。
[“议论”、“宰”、“直摇头”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宰”是通过,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摇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序号、重点讨论曹冲说的办法。)
师:曹冲想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文说一说。
生:曹冲想的办法共四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把大象赶上船,然后画线。
师:在哪画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面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师生分别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曹冲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生:他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
生: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曹冲这么小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生: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练习活动。
1、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发学习兴趣。)
师:侧重分析几个字: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2、师:请同学们做一下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词:称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
(2)把下面的偏旁和独体字组成4个合体字,写下来。
禾讠石旦尔义欠里
()()()()
五、拓展活动。
1、师:同学们,古代的曹冲才七岁,年纪比我们小得多,但是他遇事动脑筋,结果没有使大象受到丝毫损伤,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生:(1)人搬石头太重,可用大吊车。(2)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3)让人上船,比赶动物上船方便。
2、师:我们知道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件事。
生:(略)。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它启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评:
一堂课的教学就是诸多要素的有机组合体。相同的要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结构,其功能却不一样。这给我们以启示:不改变课堂教学的要素,只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优化的结构,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功能。
从识字教学来看,应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生字的音、义、形的统一联系,但对音、义、形又是分步侧重处理的。即,初读课文时侧重字音,理解课文时侧重字义,复习巩固时侧重字形。这样处理,体现了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既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又使生字的音、义、形分步得到落实。这样的结构,无论是识字还是阅读,学生学习起来都比较畅通。
从阅读教学来看,这里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
《称象》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引导幼儿想办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时刻作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活动的重难点:
理解沉浮的原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大象称重。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二、讲述故事。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3.提问: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谁?哪里来的大象?大官们想出办法了吗?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办法?行得通吗?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大官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曹冲可以成功?你平时愿意动脑筋吗?你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三、结束部分。
老师:曹冲是一个不但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一样,老师在科学区位小朋友准备了沉浮的有关材料,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亲自试试,看看你们这些小曹冲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好吗?
反思:在这节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把握很容易偏离到科学领域,如何把握好科学活动和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在目标的定位上。我在这节课中注意到了这一点,目标把握还可以,可是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教师讲,不能只用课件,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称象》教案5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小朋友,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公开课教案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同学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明小朋友。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同学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同学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同学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考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身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同学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同学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考虑:曹冲答象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考虑: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同学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考虑: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誉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发明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他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誉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同学创新思维
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同学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练习朗读,考虑: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同学自主识字。
⑴ 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纠正读音。
⑵ 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 同学汇报扮演:
① 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 重点指导:艘 微
⑷ 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 “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 “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同学书写:
⑴ 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同学书写。
⑵ 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 分别指导同学书写。
⑷ 在指导中和时点评。
三、课堂作业
1、我会填:
一( )大官 一( )大秤 一( )线
一( )大船 一( )大树 一( )大象
四、安排作业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讲故事《称象》。
《称象》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称象》教案7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称象》教案8
第二课时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2) de( ) (3) dei(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 ) (2)把弯由的伸开( )
(3)爽快( ) (4)一个劲儿地( )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 ) (2)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 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教案9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称象》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教学案例(二)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编辑短评:这组教案中的许多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本组教案均可用,相比之下,《称象》《语文园地五》两份教案质量较好。
《称象》教案11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
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 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 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 ,曹冲,官员们.
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 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称象》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这个方法的由来。
2、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比较、联想,并灵活运用。
3、理解“议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提示找出有关小节,懂得一小节中的句子前后不能颠倒。
教具准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
1、揭题,读题。
2、读准“称”的翘舌音、后鼻音。(个——齐)
3、象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谁能读出题目的意思?(个——齐)
4、这样大的象怎么称呢?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写象大的句子,试着读好。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6、谁能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个——跟老师一起读)
出示: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二、引导感悟
1、引读:要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称出一头象的重量,这可就难了,你听,曹操手下的官员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
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去掉旁白,也试着议论一番。
指名小组上台演示。
3、通过同学们的议论,我们了解了两种称象方法
自由读第一节,交流,板书:
官员们
砍树 (造称)
(宰象) 称肉
4、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引读:他站出来说——
5、我们知道,曹冲称象有四步,(出示四幅图)
在理清顺序前,我们先来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先共同交流第一幅图。)
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6、自读课文,看看图上填上适当的词,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自由读,填词交流。
逐步出示: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7、按曹冲称象方法,给四幅图排一下顺序。
交流排序,逐图读小标题。
8、曹冲称象用了哪两样东西?
交流,出示:船、石
9、这种方法与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的,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而他的方法巧妙在——
出示: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10、以什么代人呢?让我们一起看实验。(看多媒体演示)
出示:以()代人
11、讲浮力原理
出示: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三、加深感悟
1、由此可见,曹冲的方法是——交流,出示:聪明、可行
相对而言,官员们的办法是——交流,出示:愚蠢、不可行
2、让我们带着对曹冲的钦佩之情,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3、你从曹冲称象中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你还能想出哪些“以()代象”的称象方法?
仔细看图,利用图上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称象的方法,说说看。
出示: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四、写话训练
把你设计出的称象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称象》教案13
一年级下册《曹冲称象》原文
中国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能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条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一年级语文下册《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老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一年级语文下册《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优点: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称象》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x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习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有关曹冲的故事,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感兴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体会课文三个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复述课文大意的过程中认识14个会认的生字,再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体会三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谈感受,走近人物。我根据课后的思考题让学生对比读两组句子,体会词语“到底”和“才”字的表达效果。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大部分别学生有所体会但不能用准确的句子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有体会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用比较清楚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还有个别学生可能还不能体会出这两组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
我认为这一堂课上的比较满意。比较突出的地方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老师的授课思路较清晰。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习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断反思和总结是及其必要的。在反思中改进,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即便现在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很欠缺,但是也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敷衍学生、也不敷衍自己。让我想起一句以前大学试讲七年级思品课的一节内容题目“态度决定未来,习惯造就成功”。老师上课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忙也要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堂上锻炼学生、成就自己。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优点: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称象》教案15
《称象》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一天,人家给他送来一头大象,他非常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再称船上的石头,看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以曹冲称象的过程为重点。启发学生学习曹冲善于动脑想办法的精神为难点。
三、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小秤。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侦测,谈话导入:
(1)出示卡片,以“瞬间识字法”对上节课所学生字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个别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学生评议订正)
(2)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知道东西有多重怎么办?(称)
2、那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关于称象的故事。
板书:称象(书空,强调“象”的写法)
(3)课题质疑:针对课题“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怎样的象?怎样称象?)(在副板上出示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
出示要求:
(1)标出自然段
(2)思考质疑问题(多媒体)
2、自由朗读,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3、引导评议(就问题所涉及的段落进行指名朗读,加深理解)
(三)精读感悟: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小组交流讨论)
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板书)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齐读的方式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宰大象)体会“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并对这段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当时的气氛,理解词语“反驳”并造句。
2、博学的官员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么年仅七岁的曹冲呢?
3、生生合作讨论称象的方法,交流汇报。(引导评议)
4、出示课件:演示称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
5、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并标注表示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把……然后……再把……再……”)用顺序词口头造句,练习学生的口语能力。(板书称象的过程)
6、结合课件演示及理解称象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实验感悟,学生评议)
7、组织复述称象过程,做评价。
8、对比官员和曹冲称象办法的优劣。谁的好?好在哪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曹操:直摇头,点头微笑)(板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1、曹冲比官员的办法好,说明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引导总结本文中心: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2、放到现在你会如何称大象?(启发学生从现代社会去思考)
总结:经过本课对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去解决称象问题的学习,教育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勤于观察,积极想象,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称象》教学反思
《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称象》教案】相关文章:
称象的教案09-15
曹冲称象的教案01-27
《称象》教案(15篇)03-07
曹冲称象教案01-15
《称象》教案精选15篇03-07
《曹冲称象》教案07-13
《称象》教案(集合15篇)03-09
《称象》教案(合集15篇)03-07
称象小学语文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