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时间:2023-03-10 19:37:01 教案 我要投稿

《搭石》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案(合集15篇)

《搭石》教案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等词语。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的美

  教学难点:运用想象的方法,丰富文章的内容,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桥?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文,不是雄伟壮丽的大桥,也不是古老神秘的桥梁,而是作者家乡小河里的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们一起一下。

  质疑定标:你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边画边读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4、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

  5、进行汇报。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什么是搭石?

  (2)、谁搭石?怎么搭?

  (3)、如何走搭石?

  2、开火车轮读课文,一人一句。思考:

  作者围绕着搭石描写了哪几个生活场景?他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2、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21、搭石

  什么是搭石?

  谁搭?如何搭?

  人们怎样过搭石?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听写部分词语

  二、研读品味,发现“美”,感受“美”。

  教师:这文章写得真好,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更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现在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着作者去发现“美”,感受“美”。

  把课文中你认为美的句段找出来。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重点体会下面几处:

  第一自然段————乡村秋景。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看着插图说一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乡村秋景图。

  第二自然段————摆搭石的老人。

  想象:老人踩着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么想?是怎样做的?

  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三自然段————行人走搭石。

  想象村里的行人走搭石的情景,除了可以看见的画面的美,你还能感受到怎样的美?

  第四自然段————理所当然的事。(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村里人把什么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三、揭示中心,提升情感。

  1、回归整体。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我们不但看到了家乡的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也感受到了村里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人们便,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瞧,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稳,。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是多么协调有序!。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2、理解尾段。

  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四、.

  这文章的作者刘章是个有名的“草根诗人”,他的作品来自生活,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他善于从平凡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这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

  五、小练笔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写一段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美”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21、搭石

  乡村美景

  摆搭石摆搭石的老人美的画面

  美的心灵

  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走搭石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搭石》教案2

  【设计者】新密市青屏长乐路小学 刘超磊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第103页

  【课程目标】(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会读会写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朗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内容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语文的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课通过情境对话、想象说话、重点词理解,引领学生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让孩子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让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荡起层层涟漪。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评价设计】

  1、对于目标1,可以采用同桌互读、指名认读等方式,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

  2、对于目标2,可采用指名读,自由读、创设情景读等方式进行评价落实朗读浅层次目标应达到95%以上,深层次目标达到85%。

  3、对于目标3,可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观察、倾听来评价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在95%左右。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我采取了随堂评估和课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以下评价样题: 基础训练

  一、扩词

  暴( ) 俗( ) 序( )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ān hóng měng zhǎng píng héng lǎn du ping wěn

  ( ) ( ) () ( )

  三、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平稳——( ) 谴责——( ) 联结——( ) 唯独——( )

  2、反义词:

  懒惰——( ) 轻快——( ) 收工——( ) 谴责——( )

  四、下面的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请选择。

  1、涨:zhǎnɡ zhànɡ

  (1)秋天到了,高粱涨( )红了脸。

  (2)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

  2、间:jiàn jiān

  (1)时间( )一去不复返。

  (2)家乡的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 )隔,在小溪里搭石。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 谴责这里的人 。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搭上, 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满意了才肯离去。”这段文字表现了老人 的优秀品质。

  2、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 的事。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 。”这句话在文中含义深刻,可以理解为。

  六、仔细阅读课文,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搭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新密,有着许多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搭石

  4、、学生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1) 课件出示: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2) 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

  脱鞋绾裤

  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3) 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1)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 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 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刘章爷爷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但就是这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二、自主感悟——寻找美

  自读课文3-4自然段走搭石的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边读边想象画面。好,开始吧。

  (设计意图: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三、交流品味——欣赏美

  师:你找到美的词语和句子了吗?举手告诉老师。

  (一) 一行人走搭石

  1、指名读、板书、找词。用文中的话说说:这是谁在走搭石?(学生说板书:一行人走)

  再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协调有序

  师:我们也来读读这几个词语。谁来说说什么叫“协调有序”?(指名说)课前你查了字典,这是很好的预习习惯。来,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协调有序指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有人跌入水中吗?(没有)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跌入水中,他们的动作配合得如此默契而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动作配合得默契而有序,这就叫——(板书:协调有序。)懂了吗?这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学习方法再次体现。)

  3、理解“绰”

  就这样,每当上工,下工,总有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我们总能听到——在清澈的溪水中总能看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有三种意思,你来看看,在词语“人影绰绰”中选哪一种意思?现在你知道“人影绰绰”的意思了吗?

  4、结合这些字词的理解,你能想象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5、读诗 指名读——评价——齐读。师:这样的美景,如诗如画!谁想来美美地读一读?

  6、读得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画里。来,自己试试,把它背下来。

  7、能背吗?我们试试。(评价:你们真不错,不仅发现了课文中的美,还把这种美保存到了记忆中。) (设计意图: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二)面对面过搭石

  师:如果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两个人面对面过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到书中去读读吧。课件出示:如果有两个??才相背而行。

  1、指名读。读到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评价:你真会读书,读懂了文字含着的美。你这是在用心去感受啊!)

  3、你是从哪看出他们互相谦让的?

  4、学法指导:师:是啊,(板书:相互谦让)互相谦让、先人后己,使乡亲们的关系格外融洽,而这份深情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动作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阅读时,抓住了这些动词,就能品出味道来。

  5、人们面对面过搭石的相互谦让仅仅是刘章爷爷偶然遇见的吗?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呢?

  (三)背老人过搭石

  师:两个人面对面地过搭石,让我们看到的是相互谦让的美。那被老人过搭石,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成理所当然的事。

  1、齐读,再齐读。

  2、来,用心去感受,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3、找得好!假如遇上老人来过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伏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对比“弯”“蹲”理解,感受刘章爷爷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5、再读句子。透过“伏”这个动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尊老爱老)

  6、过了小溪之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千恩万谢吗?为什么?

  7、理所当然:字典——结合上下文说说——指着图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总是伏下身子去背老人过搭石,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别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去,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形成了纯朴的民风、乡风。

  (设计意图:采用看画面、找关键词、谈体会的方式,感受画中人物的美好)

  四、升华情感

  1.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师:一年365天,乡亲们在这一排排搭石上来来去去,他们相互谦让,先人后己,他们尊老敬老,相亲相爱。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刘章爷爷把他对家乡炽热如火的情感,寄托在这一排排搭石,因为它——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上了点年纪的人平整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协调有序的走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

  六、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六、板书设计:

  21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 协调有序

  面对面走 相互谦让

  背老人走 尊老爱老

《搭石》教案3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呈现乡村图。

  师: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板书:搭石

  二、初步感知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师: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师: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提示: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三、识词学字

  1.学习词语: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平整方正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懒惰 谴责 平稳 俗语 平衡 伏下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学生字。

  四、作业

  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景渗透着无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二、例段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说明: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搭石》教案4

  【教材解读】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教案】相关文章:

《搭石》教案09-04

小学教案《搭石》04-28

搭石的优秀教案08-25

讲《搭石》教案08-26

搭石课文的教案01-23

搭石优秀教案04-20

语文《搭石》教案07-26

《搭石》教案15篇03-23

《搭石》教案(精选10篇)04-08

《搭石》教案15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