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找珍珠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珍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珍珠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找珍珠教案2
《找珍珠》是篇童话故事,是自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荷花妹妹寻找丢失了的珍珠的故事。全文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充满童趣,并且科学地揭示了露珠出现与消失的自然现象。
从课型上看,它类似以前的阅读课文,但它更注重于“自读”。因为“自读课文”这个名称本身就确定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即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朗读为主。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和调动下,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欣赏水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通读懂课文,理解部分词语,如,“瞧”、“烟”、“神秘”等,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露珠的一些知识。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的自读课文,而且篇幅较长,学生们对露珠的形成和消失形象又不甚了解,因此学习本课也有一些难度。为此,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课前,我们安排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去观察露珠形成和消失的现象,如,观察一种植物的叶子表面,在夜晚、清晨,以及太阳出来后这三个时间里有无露珠的细微变化等等。这就为学好本课作了铺垫。
课内,我们着力于抓三个教学环节,即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第一步,读通课文。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汉语拼音,自己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自由读、指名分句读、小组分节读等多种形式,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步,读懂课文。主要是采用质疑解难的方法,(即,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抓住重点,读读议议。)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让其质疑有一定的难度。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零碎的,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一些较有深度、又与课文中心关系密切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解疑释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步,读好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到语言文字中去,通过“在课文中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比较浅显的语言欣赏句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作用,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露珠的.出现和消失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正确拼读课文;正确搭配课后练习中的数量词和名词;正确理解课文的部分词语的意思,如“瞧”、“烟”、“神秘”等。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一、读议课题,讨论课型,明确要求。
1。板书课题:找珍珠(指导读题。)
2。讨论课型,明确要求。
提问:①今天我们学的新课的课题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②自读课文应该怎么学?③看看课后提示,说说要完成几项要求。
二、拼拼读读,初探大意,读通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指名分句读课文,读后评议。
3。再次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解决课文主要讲什么?珍珠是怎么样的?课文中的珍珠指什么?)
4。指名分节朗读。
三、读读议议,设疑解难,读懂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疑难词句。
2。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抓住重点,读议课文。
基本思路:
①讨论:课文中荷花妹妹的珍珠丢了几次?每次是怎么丢的?(找出有关小节读读议议。)②重点读议第四节。太阳一“瞧”,珍珠冒着“烟”不见了,是怎么一回事?(解决课文难点方法:第一步,读一读有关句子;第二步,看看水加热的小实验,说说其中的道理;第三步,根据板书提示,读议有关词句)
珍珠→冒“烟”不见了
(水)(热)(水汽)
体会“瞧”、“冒烟”等词在课文中的妙用。
③再读议珍珠是什么时候,怎么回来的。读议中进行“水汽遇冷”的实验,并结合课文将实验结果板书:
冒“烟”不见了→珍珠
(水汽)(冷)(水)
由此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珍珠是指露珠。在夜晚,因水汽遇到冷空气,在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珠,这小水珠就是露珠。
④“月亮神秘地笑了”,它笑什么呢?为什么是神秘地笑?
四、赏析佳句,读好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佳句。可以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句?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2。相互交流,赏析佳句,体会情感。
3。听录音欣赏课文,学习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教师根据板书小结。
附板书:
(钱桂芳 徐宁)
找珍珠教案3
【教学设计说明】
《找珍珠》是篇童话故事,是自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荷花妹妹寻找丢失了的珍珠的故事。全文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充满童趣,并且科学地揭示了露珠出现与消失的自然现象。
从课型上看,它类似以前的阅读课文,但它更注重于“自读”。因为“自读课文”这个名称本身就确定了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即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朗读为主。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和调动下,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欣赏水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通读懂课文,理解部分词语,如,“瞧”、“烟”、“神秘”等,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露珠的一些知识。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的自读课文,而且篇幅较长,学生们对露珠的形成和消失形象又不甚了解,因此学习本课也有一些难度。为此,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课前,我们安排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去观察露珠形成和消失的现象,如,观察一种植物的叶子表面,在夜晚、清晨,以及太阳出来后这三个时间里有无露珠的细微变化等等。这就为学好本课作了铺垫。
课内,我们着力于抓三个教学环节,即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第一步,读通课文。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汉语拼音,自己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自由读、指名分句读、小组分节读等多种形式,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步,读懂课文。主要是采用质疑解难的方法,(即,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抓住重点,读读议议。)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让其质疑有一定的难度。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零碎的,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一些较有深度、又与课文中心关系密切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解疑释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步,读好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到语言文字中去,通过“在课文中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比较浅显的语言欣赏句式,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作用,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本课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露珠的出现和消失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正确拼读课文;正确搭配课后练习中的数量词和名词;正确理解课文的部分词语的意思,如“瞧”、“烟”、“神秘”等。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读议课题,讨论课型,明确要求。
1.板书课题:找珍珠(指导读题。)
2.讨论课型,明确要求。
提问:
①今天我们学的新课的课题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②自读课文应该怎么学?
③看看课后提示,说说要完成几项要求。
二、拼拼读读,初探大意,读通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指名分句读课文,读后评议。
3.再次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解决课文主要讲什么?珍珠是怎么样的?课文中的`珍珠指什么?)
4.指名分节朗读。
三、读读议议,设疑解难,读懂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疑难词句。
2.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抓住重点,读议课文。
基本思路:
①讨论:课文中荷花妹妹的珍珠丢了几次?每次是怎么丢的?(找出有关小节读读议议。)
②重点读议第四节。太阳一“瞧”,珍珠冒着“烟”不见了,是怎么一回事?(解决课文难点方法:第一步,读一读有关句子;第二步,看看水加热的小实验,说说其中的道理;第三步,根据板书提示,读议有关词句)
珍珠→冒“烟”不见了
(水)(热)(水汽)
体会“瞧”、“冒烟”等词在课文中的妙用。
③再读议珍珠是什么时候,怎么回来的。读议中进行“水汽遇冷”的实验,并结合课文将实验结果板书:
冒“烟”不见了→珍珠
(水汽)(冷)(水)
由此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珍珠是指露珠。在夜晚,因水汽遇到冷空气,在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珠,这小水珠就是露珠。
④“月亮神秘地笑了”,它笑什么呢?为什么是神秘地笑?
四、赏析佳句,读好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佳句。可以问学生: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句?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2.相互交流,赏析佳句,体会情感。
3.听录音欣赏课文,学习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教师根据板书小结。
找珍珠教案4
教学要求:
1、认识两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泉水吧?泉水有什么特点?课文里的泉水又有什么特点?(相机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在你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作者描写的泉水是什么样子的?(先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三、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认为最美的是哪一句?和大家一起品味品味,并体会作者用词的优美准确。
(学习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并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
3、指导朗读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如果你也爱你的家乡的话,你一定能体会得到作者对珍珠泉的爱,让我们带着感情美美地读这篇文章。(可先举出具体例子让学生说应该怎么读,师再加以正确指导。具体句子的朗读指导见教参61页)
4、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带着感情美美地读。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写作方法上、思想品质上等方面来谈.
五、作业
1、背诵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摘抄好词好句。
2、完成同步。
选做题:仿写一个景物,尽量用上课文中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写法.
找珍珠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
2、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细腻、人性化的描写,体会作者在描写中融注的喜爱之情,学写状物的文章。
4、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背诵重点语段,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提高对作品的感悟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难点:品味和学习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在描写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手法。教学准备
1、准备好录音材料。
2、制作幻灯片。设计思路
鸟是十分可爱的小动物,也是我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朋友。应抓住学生爱鸟的心理,从欣赏与鸟有关的诗句人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奠定学习本文的感情基调。,
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灵秀之作,它通过对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唱出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学生可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通过通读全篇,理清叙事线索,体察人、鸟的一举一动,从“我”和鸟儿的和谐相处中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赏读课文精彩章节,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品读欣赏
优美、精彩、富有哲理的语言,学生在人情人境的赏读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人生的道理。
然后拓展思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从保护环境、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等角度,让学生的观念和情操得到升华。最后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与鸟有关的诗句。(出示幻灯片。),
(1)“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街衣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前戏,多从幕上飞……”
(《燕燕于飞》江总)
(2)“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三绝句》杜甫)
2、导人
诗人笔下的小鸟(燕子、鸬鹚。),活像自家顽皮的儿童,犹如须臾不离的朋友,人鸟之间是多么和谐、多么信任啊!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的生活平添了多少情趣。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吧。
(由古代诗人美妙的诗篇、传神的诗句,引出对散文《珍珠鸟》的学习,不但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篇的兴趣,而且也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同时也告诉学生: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善待生命,是诗人、作家、人类的共同的情感。这个开头可以说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投影。)
(1)标自然段序号,画出疑难或要探讨的问题。
(2)根据自读思考题,读文章,做旁批。
(3)可与同桌商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同学质疑,师生共同商讨解决。
3、根据思考题,组织学生互议解答。(投影。)
(1)阅读全文,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说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鸟儿对“我”的关爱有什么反应?
(通过此题整体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体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教学目标一。) 。
(2)“我”从和鸟儿的和谐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为了创造人与自然(主要是动物。)之间互相信赖、充满关爱的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爱的情感。完成教学目标二。)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分组自学,品读课文。
(1)朗读课文,商讨本组赏析的语段和句子。
(2)反复研读,从语言和情感两方面,讨论喜欢的原因,作好赏析文字记录。
2、交流讨论,推选代表读语段,合作完成品读赏析任务。
3、教师小结。
这篇散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表现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展示了人与动物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语言精美,感染力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营造了一个绿色、自由、宽松的环境。(1—5自然段。)
(2)对小鸟进行了人性化的描写,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注其中。(8、11、14等自然段。)
(3)于诗意的描写中蕴含耐人寻味的哲理。如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听配音朗读。(放录音。)
(课文是一篇难得的优美散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品读赏析。即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富有哲理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的情感,领悟人生的道理。完成教学目标三、四。)四、拓宽延伸,合作讨论
1、请同学看一个画面。(出示幻灯片。)
《惊弓之鸟》——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
2、围绕论题展开讨论。
论题: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谈体会。
(拓宽思路,引思引议,让学生在冷静的思考和热烈的争论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五、课后作业,仿写练笔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两遍,摘抄文中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段。
2、模仿课文,写状物片段。
要求:
(1)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对小动物的描写之中,把人的灵性赋予无知的动物。
(2)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谈体会。
找珍珠教案6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了解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简介。
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标点。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词语,读顺句子。
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细腻淘气索性傍晚呼唤扭动
不由自主信赖居然神气十足
学生自学。
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1、2自然段。
开头用真好!表示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巢指什么?是谁给安排的?
反映了我对什么样的感情?
我喜爱还有那些表现?齐读第二自然段回答。
齐读。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什么?的雏儿有什么特点?和父母的外形完全一样吗?
指名读第4自然段。
给第四自然段分层。
第一句写雏儿怎样活动。
二、三句写雏儿胆子大了怎样活动。
三、五句为第三层,写雏儿对我完全放心了怎样活动。
反映了我和雏儿的感情如何?
指名读第5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
指名读第6自然段。
我是怎样和雏儿亲密相处的?
齐读3~6自然段。
指名读第7自然段。
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这反问句该怎么读?
齐读第7自然段。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的球儿雏儿飞落站撞
挨近蹦到喝瞧
活动啄笔尖啄手指
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落到趴睡咂嘴
找珍珠教案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思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它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初读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画面,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细读
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a、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请学生谈谈感受。(学生自由朗读3~5自然段。)
b、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c、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a、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自然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b、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
c、让学生体会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d、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得多么快乐,虽然还在远远地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说一说这份亲近的情意是什么?(引导学生朗读10~11自然段。)
b、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意,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互读这两段。)
c、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d、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意,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学习第四幅画面。
a、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竞在我身上睡着了。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地欣赏,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加背景音乐。)
b、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
总结
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感受的理解吗?
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
找珍珠教案8
[教学目的]
1、学习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编写阅读提要。
2、品析本文准确的说明语言。
3、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学习由此文拓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环保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筛选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内容。
难点:理解本文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妙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如海洋对人类的贡献,我国及世界海洋的现状等。(可选一个也可两个都做)
2、资料要详细、真实,切忌泛泛而谈。
3、同学之间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预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么?通过“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自由简单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洋忧思录》,作者为何而“忧”?“思”的又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意在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知识项链,同时通过比较阅读,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搜集情况
1、分小组交流。
2、每小组推选两位优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师对搜集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
(避免搜集走过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通过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忧”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明确:“忧”的`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化,“思”的是人类应如何保护、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这五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一部分: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但人类却从海洋里过度攫取资源,同时又使海洋受到了污染。
第二部分:说明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以及人类破坏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环境。
第三部分: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却过度捕捞鱼虾。
第四部分:解释鲸鱼之谜——汀脂锡的污染。
第五部分:排污污染了海洋,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海洋环境。
这五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第一、五部分是总述,二、三、四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此环节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学会提取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信息。)
四、点拨示例
1、分组朗读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
2、这一节两个自然段分别侧重说明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说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第二自然段说明人类不顾后果破坏海洋资源。
3、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怎样污染海洋环境?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些数据究竟起何作用呢?
先让学生找出列举数据的句子,然后由同学们试着分析列数据的作用,最后由老师予以点拨归纳。
例①地球上被称为生物圈的空间约97%由海洋构成。
——说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间。
例②作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蕴藏在蔚蓝色的大海里。
一说明海洋蕴藏的水之多。
例③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栖息于海洋。
——说明海洋是绝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场所。
以上三个数据例子共同强化说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例④人类……向里面倾倒了几十亿吨有毒物质。
——说明有毒物质之多。
例⑤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而照目前的破坏速度,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20—40年”说明时间之短。
——“10%到70%”说明上升速度之快。
例⑥世界最大的15个海洋渔场中,13个在掠夺性捕捞的重压下已日渐退化。
——“15”与“13”两个数字的对比,说明海洋渔场退化的范围之广。
以上三组数据充分说明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4.引导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品味示例:
例①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
——用“殆尽”而不用“尽”,准确地说明了10%中还有少量珊瑚礁没有被破坏,符合客观事实。
例②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因此只能用猜测的语气,如果删掉“将会”反而不科学了。
例③从泄漏的石油到丢弃的放射性污染物给海洋带来深重灾难。
“深重”强调污染之严重。
(此环节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角度与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概述内容,品味语言分析中列举数据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实践探究
按照教师的点拨示例,学生分组学习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1.具体分工,全班一、二、三组,分别对应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2.探究内容:
①概述各部分分别说明了哪些内容?
②画出用数据说明的句子,说说这些数据有何作用?
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呢?试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3.分组探究以上内容。
4.交流信息:每组推荐2名代表交流探究的结果。
5.教师小节。
(教是为了不教,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1、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成语在本文中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明确“水能载舟”是说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要求;“亦能覆舟”是说由于人类过度开采海洋资源,污染海洋环境,势必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2、读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此问重在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3、在生活中我们似乎远离海洋,那么我们该如何为保护海洋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呢?
(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训练
1、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保护海洋的呢?要求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然后全班交流。
2、如何才能拯救海洋呢?通过查资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找珍珠教案】相关文章:
《泪珠与珍珠》教案03-09
《泪珠与珍珠》教案03-06
《珍珠泉》教案02-06
珍珠泉教案02-21
珍珠鸟的教案03-08
《珍珠鸟》教案08-20
《珍珠泉》教案11-11
找一找教案08-08
《找一找》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