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时间:2024-07-14 20:51:51 教案 我要投稿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难点

  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教学过程

  【导语】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孙何,柳永的老朋友。两浙转运使: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首见于唐。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

  【知识链接】

  1.题解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文体: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官至屯田员外郎(隶属工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又称柳七、柳屯田。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他继承发展了民间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影响深远。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北宋著名流行音乐人)

  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情别绪,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其中有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写都市生活、锦绣河山的作品,如《望海潮》《抛球乐》《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慢》等;蔑视统治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醉蓬莱》等。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

  3.创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因身份悬殊,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乃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望海潮》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投赠)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词作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诵读】

  节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提示:

  上片开篇“东南”三句有总起夺势之气,朗读时要在“繁华”处升调且停顿,为下文的朗读蓄势。下文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方面铺叙,朗读时应层层推进,逐一昂扬,至“竞豪奢”达到高潮。

  下片先写西湖美景,优美清新,节奏平和舒缓,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再写杭州人民祥和宁静的生活,朗读时语气要舒缓,“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领字,朗读时要作较长停顿;最后两句是祝愿之辞,朗读时语气要诚恳,“好景”二字声音延长,语调上扬,节奏和缓。

  【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堤沙()天堑()珠玑()罗绮()

  菱歌()钓叟()叠()豪奢()

  【答案】:dīqiànjīqǐlínɡsǒuyǎnshē

  2.写出下列音节后的汉字。

  xiāo()鼓暮ǎi()今xiāo()

  xiāo()条和ǎi()xiāo()遥

  虎xiào()拜yè()xiāo()汉

  【答案】:箫/萧/啸霭/蔼/谒宵/逍/霄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

  “云”字写堤上之树高而多;“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有色彩,有感觉;“怒”:比拟,形容波涛翻滚的气势。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卷”字有气势,有形象。“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涛翻涌、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逼真,画面壮观。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极言钱塘江之险。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极言杭州之繁华。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极言西湖之美。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嬉嬉”二字惟妙惟肖,情态毕现。无论吹羌笛的渔翁,还是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这一画面极富生活情趣,欢洽动人。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极言杭州乃重镇。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点明写作目的。

  二.【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形势优越(美好),湖山优美,三吴的都市,钱塘(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山水烟霞的秀美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三【探究】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地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该地的特征?

  【答案】①杭州;②三吴都会:旧指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都会”,大城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钱塘:即杭州。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先春秋时代,它就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设置钱塘县,隋朝改设杭州,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发展为东南第一州。③形胜和繁华:“形胜”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地方。“繁华”是指人口众多,商铺林立,罗绮珠玑尽显奢靡。.

  2.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呢?这些景致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①景致:钱塘江潮,都市盛状,西湖美景。②特点:宏伟壮观,富庶繁荣,美丽祥和。

  3.《望海潮》这首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的特点,试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案】 柳永长于慢词,《望海潮》可见作者的铺叙技巧。

  (1)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①“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于刻画“形胜”;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2)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好景”中出现的人。①“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的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然朴实的佳言,是千古迷人的丽句。②“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③“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4.点染,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试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案】(1)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

  (2)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5.前面讲到上下片的点染内容,实际上全词的“点”在最后两句,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①这两句显现了投赠之意,虽是祝愿之辞,但“好景”已笼括了繁华美景、生活祥和之意。②一“夸”字则点出赞美、歌颂之情,既赞美景又歌颂治理有方,不用“异日”再“图”,词人已将好景图描绘出来了,尤其是百姓富庶、官民和乐的场景,那是统治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试想,几十年后,阅尽人生险滩坎坷,看惯伤情恨别的柳永故地重游,或者柳永晚生二百年,当北宋的繁华落尽,身处南宋偏安一隅境遇下的柳永重游杭州,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6.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答案】①西湖湖山之美:重湖、桂子、荷花。②百姓生活愉悦:羌管、菱歌、嬉嬉。③长官生活休闲:千骑、乘醉、吟赏。④未来前景美好:图将好景。

  7.有人说“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是“互文”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②“弄”有“玩赏”义,也有“戏耍”义,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欢愉之态尽显;“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歌唱,笛声、歌声似乎随水荡漾,轻盈愉悦之貌全出。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8.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案】①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②“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最末两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9.《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①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②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10.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望海潮》却给人以豪放之感,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写景之壮伟、场面之宏阔。“怒涛卷霜雪”“千骑拥高牙”。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怒涛卷霜雪;夸张:云树绕堤沙。③数词的使用开阔了意象。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

  【小结】

  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象——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课内训练】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凝噎哽咽揶揄奖掖

  B.罗绮犄角枸杞掎角之势

  C.参差差遣差劲差强人意

  D.豪奢舍弃赊账设身处地

  【答案】C【解析】AyēyèyéyèBqǐjīqǐjǐCcīchāichàchāDshēshěshēs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语凝咽通霄达旦暮霭沉沉字字珠矶

  B.星辰寥若辰星良晨美景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参差罗绮竟豪奢

  D.繁琐要言不烦东南形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D【解析】A无语凝噎通宵达旦字字珠玑B寥若晨星良辰美景C竞豪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

  【答案】C【解析】三秋:秋季。

  4.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竟无语凝噎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B.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C.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D.羌管弄晴弄:吹奏。

  【答案】B【解析】B项,经年,年复一年。

  5.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反问)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拟人)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夸张)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喻)

  【答案】D【解析】“绿肥红瘦”运用借代手法。

  6.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答案】C【解析】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7.《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

  【答案】C【解析】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板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夹着相对,后称铜驼陌。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笳,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英”即梅花,“冰澌”意为冰冻融化,“东风”则指春风,点明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答案】C【解析】C项与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

  2.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年华逝去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诗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诗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②往昔生活的怀旧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游乐欢愉之情。③慨叹仕途失意之情。“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而又“时见栖鸦”和“到天涯”,表明诗人对仕途感慨至深。(每点2分,共6分。)

  【赏析】

  这首词的大意: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高挂的缤纷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白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嗟叹。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望海潮·梅英疏淡》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这首词先是追怀往昔在汴京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的乐趣,接着写此次重来旧地时的颓废情绪,虽然风景不殊,但词人已丧失了当年那种勃勃的兴致。结构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3~4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3.试分析“乱洒衰荷”一句中“乱”字妙处。

  【答案】①它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②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4.“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①侧面描写。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鹦鹉念的“言语”实为女子所教。②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对“粉郎”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却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秋意更深,雨洗暮空,凉风忽至,关河肃杀凋零之气已浓,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象。“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是处”两句,由苍莽悲壮转到细致沉思,由俯察而转至仰观,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D.“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答案】C【解析】应是“由仰观而转至俯察”。

  6.下片中,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答:

  【答案】情感: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悲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抒情方式:词人直抒胸臆,巧妙的是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或对方落笔,或虚实结合)

  【柳永轶事】

  (1)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80],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2)眠花宿柳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84]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3)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2、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3、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体会本次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送出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难点:品读语言,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盛景,四股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没得比跳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勇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写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旧两浙转运使孙何,写了这首词赠给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

  三、作者介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题目解说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上片五平韵,下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第二部分: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六、全文分析

  1.《望海潮》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美丽与繁荣的?

  从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指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指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描写的都是杭州美丽的自然景观;“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描写的是杭州的人文景观和经济的繁荣。

  2.如何认识柳永在《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歌颂?

  这首词是投赠之作,是柳永投赠给孙何的。孙何当时在杭州任两浙转运使。词中“千骑拥高牙”等句,是就孙何而言的。由于是投赠给杭州长官的作品,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不免对当时的杭州进行了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以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现象,还是可以看到杭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殷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

  柳永对杭州的歌颂中也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赞赏。“烟柳画桥”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利用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双手造就的。柳永对此大加赞赏。

  3.《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写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重地;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风貌看,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民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美之情。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词广为流传,请简要赏析其内容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时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大。“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将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致概括了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七、中心思想

  这首词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今浙江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种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另一方面歌颂了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八、写作特点

  ①词风豪放,巧用夸张。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苏轼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将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工于铺叙,善用白描。

  开头三句,一说地理位置,二说政治地位,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总括全局,为下文张目。“烟柳”二句,前写环境,后写居宅,继以“参差”一句总结。接着写江,对“东南形胜”作进步的交代;继而又写市场、人家,对“繁华”作进一步的描写。下片写西湖景象,从环境写到生活,从风景写到人事,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歌颂中不离杭州,呼应开头。全篇以铺叙见长,但又非平铺直叙,尤其是开端、结尾处都以白描为主。

  ③善用点来富有层次感。

  上片中“东南……”是点,点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风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采。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水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九、补充资料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的诗词凄婉绵长、充满着儿女之情,他的用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他的词音律婉转、平易轻快。他更善于将情景交融,加上他词中的词都非常美,所以一般来说他的整体诗词充满着音乐和旋旎之美。”

  十、总结全文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布置作业

  有人说《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有歌功颂德之嫌。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训练

  作业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萌芽于南朝,宋代到达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別称有: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

  2.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一句开始,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美丽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

  D.下片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桂子荷花、昼夜笙歌、湖中人物等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将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谣言的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不及时扑灭,会使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恐慌状态,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乃至引起社会的动荡,也不是不可能的。

  D.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物质存在。

  4.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优越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画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对:面对着

  D.都门帐饮无绪绪:头绪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2.答案:C

  解析:“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表述有误,词中无反感之意。

  3.答案:D

  解析:A项,成分余,“聆听”含有“认真听”的意思,应删去“认真”。B项,成分赞余,“如果”与“万一”重复应删去“如果”。C项,成分赘余,应删去“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中的“的”。

  4.答案:D

  解析:绪:心情,心思。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相关文章: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2篇03-14

望海潮的教案03-07

《望海潮》教案03-06

望海潮教案12-31

柳永《望海潮》教案07-19

《望海潮》教案优秀02-12

《望海潮》教案(精选18篇)07-20

望海潮教案15篇01-15

望海潮教案(15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