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1、独立完成第17页1、4
2、第17页2、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第17页3、6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力争为学生创设自己动手、小组合作的机会,在老师讲解新课以后,让孩子在小组内自己动手操作,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1课时
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
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
知道晚上12时既是24时又是0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课
1、师:上个星期六,我有个外地来的朋友来咱们这儿旅游,他提前一天已经买来了车票,第二天9点到西安我听了很高兴。第二天我一大早起来,9点以前赶到火车站,结果等到很久也没等到这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猜猜看。
2、正如同学们所猜,我这位朋友买的是晚上9时到西安,闹了个小误会,那么,一天中究竟有几个9时?你有办法避免这种误会吗?
3、教师板书:晚上9时 上午9时
4、师:我知道了,大部分同学都是在时间前面加上上午、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方法来区分两个不同的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
时刻。这种方法教普通记时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记时法,他比普通记时法更简单,它叫24时记时法。
二、 探究新知
1、关于24时记时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看书。
3、自学反馈。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一天有多少小时?
在一天里时针要转几天?
新的一天是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4、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天时间是怎样过去的?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在书上找一找,可是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把自己认识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反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数学书71页的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24时记时法)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
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热】小学数学教案02-24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2-25
【荐】小学数学教案02-25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2-25
《括号》小学数学教案02-15
【精】小学数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