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第三课教案

第三课教案

时间:2024-10-29 05:17:50 教案 我要投稿

第三课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课教案15篇

第三课教案1

  第 三 课 时

  教学重点

  看戏归来的情形,看戏次日的情形,详略叙事的恰当。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三层,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层(板书:看戏归来的情形)。

  (1)“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听到悠扬的横笛声,“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出仍很留恋演出(板书:留恋演出)。

  小朋友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留恋演出、议论笑骂和摇船情形,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板书:议论笑骂 戏兴仍浓 愉快兴奋)。

  (2)小说写出“我们”偷豆、吃豆的怎样的经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摇船的说“很疲乏……许久没有东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双喜指挥偷豆。双喜先问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阿发“往来的摸了一回”,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谁家的,单选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现出他憨厚无私(板书:选偷大豆 憨厚无私)。

  大家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表现出他不愿惹起阿发的娘哭骂、气恼,偷豆也有分寸。

  “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在夜晚随波漂浮的航船上,围吃自己偷来、剥好、煮熟的豆,自然别有一番滋味,香甜可口(板书:自剥自煮 吃来味香)。

  (3)“我们”吃完豆做了些什么?虑到了什么?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吃完豆后,洗了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避免被人发现偷豆、吃豆的事,表现出处理善后,考虑周到(板书:善后处理 考虑周到)。双喜所虑的是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有应付他的办法。写这些,表现出少年们预想到可能发生的纠葛,有了应付的办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板书:预想纠葛 应付有法);。由于归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这次夜晚去赵庄看戏,更加令“我”难忘。

  (4)小说是怎样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这样结束产生着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长幼都很高兴来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站在桥脚来接的母亲,本来为“回来得这样迟”而“颇有些生气”,但看到儿子和小朋友们都高兴的回来了,“也就高兴了”(板书:长幼都很高兴”;并且“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小朋友们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辞谢了母亲的邀请,“各自回去了”,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这样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不但由母亲送始,以母亲接终,前后呼应,构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脑海中永留美好的记忆(板书:圆满结束看戏 永留美好记忆)。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板书:看戏次日的情形)。

  (1)小说怎样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照应着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呼应第一部分写的村民淳朴好客,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照应昨晚吃豆后“所虑的”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会骂的”;六一公公问“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照应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给的豆,觉得“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照应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六一公公的问“我”的话和送豆,呼应第一部分所写村民淳朴好客。

  (2)这样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对两位公公的照应前文偷豆的说明和描写,表明了昨晚的偷豆、煮豆、吃豆并未引起纠葛,结果良好(板书:照应偷豆 结果良好)。特别是呼应开头部分的村民淳朴好客,描写六一公公亲热地问“我”昨晚的戏、豆如何,高兴地送给豆,更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板书:呼应好客 更现朴厚)。对“我”的照应前文的描写,则表明了昨晚的豆最好吃,戏最好看,至今不忘。这样结束全篇,构成了作品绵密完整的结构,表现出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平桥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绵绵无尽的怀恋(板书:结构绵密完整 小住生活美好 怀恋绵绵无尽)。

  3.引导 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三部分的表现作用,和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第三课教案2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对象] 苏州市盲聋哑学校聋四(2)班学生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生能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叶子的美和怎样做美的叶子。

  [教学难点]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让学生感悟叶子的内在美,使学生热爱生活 ,培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突破]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2.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说出个性,说出心声。

  [教具准备]Ponwerpoint幻灯片、大课文、一棵“大树”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读词语。(课件出示)

  奉献 肥美 飘零 回归

  整体 输送 茁壮 葱翠

  2.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掌握得真好,接下去的课让朱老师充满了期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大树,看看美的叶子。

  3.齐读题目。

  4.设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如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自己回答)

  5.读课文,找“叶子美在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再读感知,理解课文1-8小节

  1.谁发现了写叶子美的句子?(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中找,先后顺序不限)

  第四小节: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1)请生读

  欣赏一下美丽的叶子。(课件出示)

  齐读第四小节。

  (2)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 )”

  2.还有哪儿被发现了?

  课文:绿叶为大地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1)呀,真巧,朱老师也觉得这一句特别的美,看老师读读,好吗?(师读)

  谁想学着老师来读一读看?(请学生读)谁还想读一读这一句?

  (2)多美的叶子呀!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说到夏天停)

  提问:这一小节哪一句话表扬了叶子?——绿叶为大树而生。

  板书:为大树而生

  还喜欢哪个季节?虽然落下了,还要成为大树的肥料,所以真是绿叶为大树而生。

  (3)(出示课件)读这一段。

  叶子不但有我们看的见的外表的美,还有着为大树而生的默默奉献的美。(举例:就像我们班的同学章xxx一样,每天很早到校打扫卫生,给我们了一个整洁的教室,他就是这样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美。这样的美你在课文中哪些句子中还发现了。

  3.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1)上节课我们就知道了叶子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光和作用)(出示课件)

  学生看课件,师总结:叶子就正样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齐读课文(重点词:相同、生命)

  4.叶子真美呀,你还在哪儿发现了叶子的美?

  课文: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说的真不错,是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会更美。所以远远望去……(出示课件)

  5.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们把大树衬托的更美,课文7、8两个自然段就告诉我们叶子和树的关系。

  (生读——齐读)

  叶子美,美在它的形态各异,更美在它为大树而生,默默奉献,而当它们聚集为一个整体时候会变的.更美。

  三.理解课文9-11小节

  1.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那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呢?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学生自己读)

  课文: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2.就是因为每一片叶子的美丽,每一片叶子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才能让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多么有气势的美呀,男同学把句子读一读。

  我们女同学读读看,比比看能不能比他们读地更好。好多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看集体的力量会不会读得更好些。

  3.课件:其实,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现在,你作为四(2)班的一片叶子,你可以为这棵树做些什么呢?(互相讨论,说说)

  5.小结:是的,我们每一片叶子都为大树而生,那么,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6.学到这,我们已经知道了叶子美在哪,也知道了如何做一片美的叶子。如果你是一片美的叶子,你感到骄傲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

  四.布置课外作业

  到网上去找一些有关叶子的资料,贴在我们的校园论坛上!

第三课教案3

  一、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二、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三、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四、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五、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描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六、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

  咀嚼感悟: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我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随波逐流;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世间最可悲的到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面对不幸,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因为,保持自我,保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至遗弃。

  七、知人论世: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

  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八、难句理解:“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蕴,它实际上展示了“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第三课教案4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

  教学用具:

  1.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或图片。

  2.用小黑板或大张纸出示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4段。

  1.提问题:(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海底世界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启发学生从宁静、黑暗、声音、动物、植物、矿物6个方面进行回答。)

  二、回到整体,认识课文主要内容。

  1.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启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长大了去探索海洋的奥秘。)

  三、回顾全文,分析课文结构。

  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结构方式是先总述(第1段),后分述(第2、3段),再概括(第4段)。

  四、看课后题,进行句子训练。

  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可换“仍然”“仍旧”“照旧”“是不是”等)。

  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三课教案5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第三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一问: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

  二问: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1)聆听乐段一和二: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

  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并做一做。

  动作一: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

  动作二:同桌手拉手,横移步

  (2)聆听乐段三: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四、新授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师扮)。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分两大组比赛唱。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6、表演:教师简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请舞,讲清楚跑跳步要领,动员男生学习牛仔邀请女生跳舞。

  五、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六、课堂小结,下课。

第三课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练习用“应该,真正,本领”三个词语说话。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练习用“应该、真正、本领”

  3个词语说话。

  三、教学难点

  练习用词语说意思完整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全文。

  认真观察第三幅图,看一看狮子妈妈和懒狮子的表情,读一读狮子妈妈的话,再谈对狮子妈妈话的理解。

  (二)练习用“应该、真正、本领”说话。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1)你也应该刻苦练功。

  (2)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边读句子,边体会“应该、真正、本领”的用法。

  2.练习用“应该、本领、真正”

  3个词语说话。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加以更正,指点。

  (1)应该:

  我是一名小学生,应该好好学习。

  我应该尊敬老师,爱护小同学。

  我应该爱护公共财产。

  (2)本领: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了保卫祖国。

  我们要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3)真正:

  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成为真正的祖国的接班人。

  当我做得不对的时候,李明给我指出来,帮我改正,他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懒狮子的话要读出懒洋洋、炫耀自豪的语气。

  2.狮子妈妈的话,要读出老练,沉稳,和蔼的'语气。

  3.小树的话要读出问话的语气,惊奇的语气。

  先小组内分角色读,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认真观察第三幅图,想象一下,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样做?

  (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指出,只要听妈妈的话,有错就改,改好了,就是好样的)。

  (五)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

  (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我喜欢那只勤奋的小狮子,因为它不怕吃苦,练习生活的本领,有了生活的本领,才能独立生活,而不靠父母的地位和本领生活。

  我也喜欢第二只小狮子,因为它在虚心、认真地听妈妈的教诲,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也刻苦练功了,它知错就改,所以我也喜欢它。

第三课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习书写课文中的生字。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

  遥远 洁白 不论 第二故乡

  显得 传说 所以 三五成群

  2根据第二段的描写画一只仙鹤,并涂上颜色。

  二、 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却:共七笔。左右结构。须注意的是:左宽右窄,左高右低。“去”字的.第三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至竖中线止。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旁。笔顺为横折钩、竖。

  所:共八笔。左右结构。第三、四笔分别为横折、横。第一、五笔均为平撇,第二、六笔均为直撇。

  虑:共十笔。半包围结构。第一笔为竖,在竖中线上。第五笔为短撇,第六笔为竖弯钩。

  遥:共十三笔。半包围结构。右上是爪字头,右下是“缶”,须逐笔书空。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之:共三笔。独体字。笔画少,不易写好。须着重指导。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落笔,第二笔横撇的横、撇都较长,横在左上格横中线上方起笔,微微上斜,至横中线右上格接近中部处转折写撇,穿过田字格的中心向左下方顺势撇去。撇与捺的收笔处相接。

  引:共四笔。左右结构。指导时须注意两点:左边部分的笔顺是:横折、横、竖折折钩;右边的的一竖,与“弓”字要保持适当距离,切忌靠得太近。

  论:共六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二笔为横折提,一笔写成。右下是“匕”,先写撇,/article/不出头。

  显:共九笔。上下结构。“曰”在横中线上方,“业”在横中线下方。“曰”略小而“业”显得扁而宽,稳稳托住上方的“曰”字。

  3描红练习。

  三、 背诵指导

  1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

  各写的什么?

  指名试背。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自然段内几句话的层次。

  齐读第一句。

  问:丹顶鹤有哪三“长”?

  为什么说它处处显得高雅?

  人们为什么又叫丹顶鹤是“仙鹤”?

  试背第三自然段。

  4指名填空。

  我国的—————————是丹顶鹤的——————。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地生活着,要在这儿度过——————————。

  5分段试背,然后背诵全文。

  四、 课堂作业

  1填空。

  (1) 丹顶鹤有一身————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的。它的头顶,就象嵌着一颗————,所以人们叫它丹顶鹤。

  (2) 丹顶鹤的样子很逗人————,它的——、——和——都又细又长,不论在地上————,还是在天上————,都显得那么高雅。

第三课教案9

  第三课上下结构的字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六年级写字教案2。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内容:关于“点”“照”等字的教学。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教学用具:钢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点”“照”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点”“照”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教案《六年级写字教案2》。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第四课左右对称结构的字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内容:关于“泊”“外”等字的教学。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教学用具:钢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泊”“外”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泊”“外”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第三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善于与人交往,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交往技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学会倾听、学会赞美他人。

  教学难点

  交往的技巧。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最近有点烦》和一封中学生来信导入新课《交往有艺术》。

  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

  1、学会倾听

  故事感悟

  (1) 故事片段1

  曾经有个小国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真人般大小的金人,这下可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使者并不是真心来进贡的,他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中哪个最有价值?如果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小国就继续臣服,否则他们将不再臣服于中国。皇帝想了许多办法,都没有发现三个金人有什么不同。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复命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吧?

  最后,有一位退隐的老臣说他有办法。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第一个金人的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金人的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每年都按时向中国进贡表示臣服。

  出示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

  (2) 故事片段2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 “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听罢,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出示问题:你认为认真倾听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倾听的重要性)(小组交流讨论)

  (3) 故事片段3

  在倾听的过程中,甲听众睡着了,乙听众说:“你讲的还不如我讲的好”,丙听众左顾右盼,丁听众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不断与讲话者进行目光交流,偶尔点一下头,还不时做一些记录。

  出示问题:请评析四位听众的表现。(如何倾听?)

  2、学会表达

  (1) 看视频:《晏子使楚 》出示问题:这个视频说明了什么?表达的重要性?

  (2)看材料:《快乐女声—曾轶可》

  出示问题:将心比心:如果你是曾轶可,会接受什么样的点评呢?为什么?(表达的技巧?)

  3、学会赞美

  (1)故事片段4《春天后母心》

  出示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赞美的重要性?

  (2)看生活体验后思考问题:赞美的技巧有哪些?

  4、交往是门艺术,除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还要学会什么呢?请用具体事例说明。

  三、学海拾贝: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练习】

  1、下列做法中,令人欣赏的是( )

  A、张浩说话语速很快,别人对他提意见,他不在乎,还声称这样才“酷”

  B、开会或上课,小明总爱嘀嘀咕咕,窃窃私语

  C、梅梅在课余为炫耀自己知识渊博,爱说一些令人恐怖的故事

  D、当自己与别人的意见有分歧时,杰杰总是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这样认为……”

  2、今天是星期六,小明在家做作业时,电话铃响了,小明赶紧跑过去接听电话。你认为懂礼仪的小明选的言行是( )

  A、烦死了!星期天也不让休息,打什么电话

  B、喂!你是谁

  C、您好,请问您找谁?

  D、讲电话拿起来放在一边,又去做他的作业

  3、在下列家庭交往的实例中,对聆听艺术运用正确的是( )

  A、吃晚饭时,妈妈:“你除了吃还有什麽优点?看人家小琪,又懂事,成绩又好。”——妈妈更希望小琪做自己的孩子

  B、从网吧回家,爸爸“你还回家干什么?” ——爸爸不要我了

  C、要帮妈妈做饭,妈妈:“好好学习去吧,这里我自己做就行了。”——妈妈喜欢我帮忙,但更看重我将来的发展

  D、家长会后,爸爸:“考这点分,还有什么脸见人?!”——我不知羞耻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情,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2、能有效利用PPT辅助教学,使教学环节流畅有序。

  3、在教学展示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准备,大胆展示。

  4、课堂教学亮点:在班级展示中,同学们能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和补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课堂生成效果显著。

  5、不足:有些学生不敢大胆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能充分考虑抓住交往艺术的三个突破点——学会倾听、表达、赞美,进而确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故事创设情境,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发挥学生作为活的教学素材的参与机会,开发利用学生这一活生生的素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结合新课改理念,给学生更多合作、展示、交流的机会,这节课是课题组精心准备的一节课,有雷馥蕊老师执教,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三课教案11

  一、复习

  1、游戏“拼字母”(课件出示d t n l 分解后的部件 )学生拖动部件拼出这课所学的四个声母读一读。

  1、生活中哪些地方有d t n l的身影?

  2、拼音练习。、

  (1)、开火车拼读音节。

  (2)、课件出示:dà mǐ、 tǔ dì、 mǎ、 tù 。注意这就是词语,词语单独一个意思,读词语要连读。(范读、领读、开火车。)

  二、看图认字:

  1、点击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图上有些什么小动物啊?

  2、随机出现“马、兔”的音节,让学生带调拼读。

  3、看图编故事,小马和小兔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大米、土地、马、兔,根据拼音读一读。

  4、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5、谁能给这些生字宝宝找找朋友?

  6、巩固生字,出示与图有关的儿歌,拍手读儿歌。

  “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快停蹄。”

  三、拼读儿歌。

  过渡: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拼音朋友要送给大家一首儿歌。

  1、课件出示儿歌《轻轻地》,在小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拼一拼,读一读,找一找新学的声母组成的音节。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儿歌读给好朋友听。

  5、男女生读——齐读——表演读。

  四、总结

  这几节课,我们学会了声母d t n l和它们的拼音。并能拼读词语和儿歌,还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课后,小朋友们要多用拼音卡片来练习声母和单韵母的拼音。

第三课教案12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并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看句子说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分,()占其中的()份。

  二、教学应用题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分析:求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求每份数

  列式:1÷6=1/6(米)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引入新课

  1、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只?

  分析:(1)每份是多少?就是计算3÷4得多少

  (2)图示,把3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的1份,是3只月饼的1/4,也就是一只月饼的3/4。

  因此:3÷4=3/4(只)

  3、找一找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两个自然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想一想,分数的分母能是0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例4五年级同学参加登山活动,男同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

  (1)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

  (2)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分析: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是以女同学人数为标准,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36/9。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是以男同学人数为标准,就是求9是36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计算9/36。

  答: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4倍。

  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9/36。

  四、总结归纳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的道理。

  2、让学生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算理。

  五、布置作业

  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表象,记住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对于深层意义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来掌握概念。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在教学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时候,对于如何列式子的指导应该从谁是谁的几倍这个知识点着手来教学比较妥当。

第三课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2、认识15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会读本课词语,并能主动地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2、初步感知“钻出来,冒出来,探出头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竹笋。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确朗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准本课15个生字和词语。

  3、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出示竹子图,相机引导学生和竹子比一比,谁坐得直。

  二、看图引入。

  春天来了,小溪、田野都发生了变化,那么竹林呢?你们看,这是什么?学生看插图(这里是竹林。)春天来了,竹子妈妈会生许多的小宝宝。你们知道竹子宝宝是谁吗?

  板书课题:3、笋娃娃

  小朋友跟笋娃娃打打招呼,读课题。想跟笋娃娃交朋友吗?我们一起来了解笋娃娃好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看图说说,竹子妈妈和笋娃娃是什么样子的?观察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笋娃娃和竹子妈妈说什么?

  3、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不会认的字读准拼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发音。

  5、指名回答,笋娃娃是怎样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有的从泥土里钻出来,有的从草丛中探出来,有的从石块下挤出来。)

  6、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拼读音节,读准生字读音。

  四、随文识字。

  1、随文认识本课词语:

  春雨、泥土、草丛、努力、加油、竹林、到处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笋 沙 泥 钻 丛 冒 喊 数

  哭 努 力 们 探 直 (地)

  3、小组内互读生字,自己说一说是怎么记的。

  五、课间休息。

  讲故事《小草的力量》。

  六、巩固练习。

  1、将生字回到课文中,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

  2、游戏巩固识字。“草丛寻宝”的游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七、布置作业。

  1、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巩固识记本课生字,口头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只要向上,就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和词语。

  笋 沙 泥 钻 丛 冒 喊 数

  哭 努 力 们 探 直 (地)

  春雨、泥土、草丛、努力、加油、竹林、到处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出示书中的挂图。

  春天来了,竹林里会有什么变化?(竹林里多了许多笋娃娃。)

  笋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竹笋,观察笋娃娃的特点。

  3、笋娃娃是怎样出来的?

  出示句子:一个笋娃娃从泥土里钻出来,大声叫着:“妈妈,我在这儿呢!”一个笋娃娃从草丛中冒出来,大声喊着:“妈妈,我在这儿呢!”指名读句子,说一说笋娃娃都从哪儿出来的,怎么出来的?(从泥土里、从草丛里出来的。有笋娃娃是钻出来的,有的是冒出来的。)

  学一学“钻出来”是什么样?“冒出来”什么样?(“钻出来”很快的,很有劲儿的从空里钻出来;“冒出来”是特别快地出来。)

  用手势引导学生理解“钻”,比较理解“冒”(如:冒水泡)

  想一想,笋娃娃出来后,怎样大声地叫、大声地喊。读一读出示的两句话。

  (老师范读,学生试着练一练,指名读,评议。)

  老师;竹子妈妈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娃娃可高兴了。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学生练习。

  4、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是不是所有的笋娃娃都是这样有劲儿、轻松地出来呢?出示插图3;这个笋娃娃是什么表情?(哭了)你们听,笋娃娃呜呜地哭了,为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五至七自然段,指名说一说笋娃娃怎么了?(笋娃娃被石块压住了。)

  那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说。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其他笋娃娃怎么鼓励它的,读句子。让我们一起为笋娃娃加油,齐读句子。

  笋娃娃听到了同学们的喊声,你们看,笋娃娃怎么样了?看插图4。

  你们觉得这个笋娃娃怎么样?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表演读第七自然段。

  体会词语的意思,指导读出语气。

  5、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到竹子妈妈和三个笋娃娃的话,自由练习后读。

  三、激发想象。

  春天的竹林里,还有很多的笋娃娃在往上蹿,你能想象出它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所学知识,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笋娃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生字和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笋娃娃,为什么?

  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语气。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2、指名说记字方法,集体评议。

  3、指导书写。

  沙:左右结构,右边的“少”的竖要短一些。

  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尸”的上面要小一些,“匕”出折后要伸长一些。

  丛:上下结构,“从”的左边第二笔是点,最后一笔横和上面一样宽。

  直:里面有三横,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加:右边的“口”要小。

  油:左右一样高。

  4、口头组词。

  沙土、泥土、草丛、力气、我们、挺直、加油

  三、学生练写,师巡视辅导。纠正学生不良姿势。

  四、练习巩固。

  1、比一比,组词。

  少( )门( )从( )

  沙( )们( )丛( )

  力( )由( )

  加( )油( )

第三课教案14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第三课教案15

  一、回顾热闹,设疑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热闹”词,回顾“热闹”。

  师: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异口同声、左顾右盼、神气十足、祝贺、迅速)同学们,这组词语都是形容文中的一个场景,那是??(请同学们回顾教室里热闹的场景,同时出示图片1)

  师:是啊,孩子们感受着父母的爱是那么快乐,那么兴奋。教室里——热闹极了。

  3、复习“沉默”词,设疑引入。

  我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霎时、寂然无声、犯错、缓和、赦免)我们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热闹,这一组词语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沉默,出示图片2)

  教室里如此热闹,孩子们如此兴奋,说明孩子们已经会感受爱了,可是,老师觉得这还不够,孩子们还没有意识到隐藏在心灵深处那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沉默了?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17课——《可贵的沉默》

  二、寻找对父母的爱

  (一)入情入境,理解沉默的“可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体现了“沉默”。

  2、(出示安静句)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朗读,理解做铺垫)。是啊,从热闹到沉默,转变非常突然,哪个词能体现出来?(霎时)

  “霎时”表示时间很短。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突然、一下子、一瞬间)

  3、是的,霎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学生自由说:老师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同学们不知道,所以沉默了。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更没有向他们表示祝福。)

  原来,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更没有向他们表示祝福,心里很不好受。所以,教室里霎时安静了下来,沉默了。

  4、出示两段描写安静的话(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这两段话里面有许多描写沉默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你找到了哪些词语?(安静依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

  5、什么叫“寂然无声”?(一点声音也没有。)

  你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说说“寂然无声”的意思呢?(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现在,我们班上也能出现这样寂然无声的情景吗?(学生安静下来)这是一种怎样的安静呢?

  生:连呼吸都听得到??连针掉地上都听得到??(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加以引导)

  是啊,一点声音也没有。让我们在这样寂然无声的情景中,试着读出这份安静和沉默吧!谁来读?(点名读,齐读)

  5、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着??(沉默一下)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6、在这安静而漫长的一分钟里,文中没有大量的动作描写,更没有孩子们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同学们请看,这些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他们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出示图片2,可请孩子们发言说说想法)(可能想:我为什么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要是早点知道该多好啊。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交流练笔)

  7、在沉默中,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满脸都是好像犯了错误的神色。可是老师却恰恰认为孩子们很可爱。

  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呢?(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8、你能用合适的词来形容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吗?(难过、内疚、羞愧、后悔、自责??)

  是呀,在沉默中孩子们感到了愧疚,感到了难为情,甚至感到了不安,到这里你们知道这极为珍贵的是什么了吗?

  生:关心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爱父母(老师总结:回报父母的爱)

  (二)再度“热闹”,懂得回报爱。

  可见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爱,老师又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孩子们刚才在沉默中的沉重愧疚之心一下子如释重负,轻松了下来。

  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心情轻松了下来了。(“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谁能说说“赦免”是什么意思。(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是啊,赦免了还要追究以前的责任吗?不追究,所以,心情就轻松多了。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不过这时的热闹和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呢?(原来的热闹是来自父母为自己庆祝生日,这时的热闹时因为孩子已经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三、延伸点题,升华情感。

  (1)、师:课堂中一分钟的沉默,却让孩子们收货了无比珍贵的东西,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一分钟的沉默是可贵的吗?(小组讨论交流)

  这一分钟的沉默,让孩子们懂得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去——回报爱,这就是——可贵的沉默;

  这一分钟的沉默让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这就是——可贵的沉默;

  这一分钟的沉默让老师感到无比欣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可贵的沉默。

  (2)、师:我相信,你们也从这份沉默里学会了很多(暂时设计播放音乐)。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读一读课题:可贵的沉默。

【第三课教案】相关文章:

第三课教案03-16

人民音乐二年级第三课〈打花巴掌〉教案01-16

五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第三课时06-06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06-0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12-17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百合花》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01-02

高中教案教案03-05

教案中班教案09-09

教案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