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灯泡教案

大班灯泡教案

时间:2023-03-16 16:43:4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灯泡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灯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灯泡教案

大班灯泡教案1

  观察背景:

  在科学区经常看到孩子们一起操作探索好玩的小实验。今天,林林选择他很喜欢的电路玩具。在他自己尝试后灯泡没有亮他却依然坚持没有放弃去换玩具。

  观察目标:

  幼儿在科学区游戏中专注情况分析。

  观察过程:

  林林选择了科学区电路玩具,认真操作着,选了一张提示卡,并按照提示卡上电路摆放位置往底座上插着,一次又一次的摆弄、尝试、失败在尝试。科学区里其他小朋友在玩纸杯游戏,热闹环境下他也只是看了看,接着玩他自己的。

  王梓洋走过来看了一会说:“咱们两一起玩多米诺吧?”,林林摇摇头仍没有放下自己的玩具,还是努力按照提示卡在研究着。这时,满意走过来,林林边摆弄玩具边和满意说自己在玩的玩具,但是从他们聊天中没有听到林林说灯泡不亮的原因,两人反复尝试直到最后也没有成功。

  观察分析与反思:

  1、经验预测———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幼儿多次尝试没有成功,可见对操作材料正确使用方法不清晰。

  2、逻辑推测———在游戏中老师发现他不断地摆弄、尝试失败后仍然在坚持,旁边幼儿也没有影响到他,受到同伴邀约时也没有放弃自己游戏,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3、尝试验证———从整个观察来看,幼儿能够坚持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没有提供辅助性材料,(如:不同难易程度提示卡)幼儿无法独立完成体验成功。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教师应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引导启发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有效介入指导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关键,可选择平行介入的方式参与到幼儿游戏中,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大班幼儿应有动脑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原因,为幼儿提供支架、有效的'线索引导幼儿有依据的猜想。在操作环节,教师应近可能创设安静的氛围给予充足操作时间和机会,满足探究需求帮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3、教师应针对班级幼儿不同的游戏水平,调整不同层次、难度的游戏操作材料,在区域小结时,对在游戏中幼儿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学习品质给予肯定。

大班灯泡教案2

  编写教案是幼师们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一份好的教案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写出一份优质的教案?致力于收集、整理全国各类优秀教案,相信您一定会受益不少。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 提高幼儿的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难点: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粉、白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图片、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连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3)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咦?小兔家刚安装好的电灯怎么又不亮了?

  师: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粉一白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材料的一头与电线接在一起,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实验结束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回原位,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灯泡亮了吗?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夹在铁架子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连接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等金属材料能导电,塑料绳、布条、毛线等非金属材料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中投放相关的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究哪些材料可以导电。

  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到科学区里试一试。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幼儿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整个活动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语言简练,操作前提出明确要求,幼儿在实验过程目标明确,能通过合作探索并使用符号记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并能通过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由于乡镇幼儿记录经验不足,在鼓励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时,孩子们能说出多种符号,实际记录中却偏向单一的记录方式如:打勾与打叉。

大班灯泡教案3

  一、课题名称:小灯泡亮了

  二、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活动能力,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充满着好奇心。他们乐于主动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喜欢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他们已经基本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并基本能自己归纳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规律。

  在我们班科学角有供幼儿探究的各种材料,很多幼儿都对其感兴趣,他经常会搞一些小试验,个别幼儿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磁铁会在不接触某些东西的情况下而让它们移动,锡纸平铺时会浮在水面上,团成球后却会沉到水底等。在我投放了电珠、电池后他们便经常用各种方法试图让灯泡变亮。结合这一现象及当前我园进行的安全教育,我特设计了“小灯泡的秘密”系列活动,旨在丰富幼儿经验并对其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三、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感官来观察和探究周围事物的奥秘没,及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并会用语言报告他的实验结果。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池、灯泡、电线之间的简单关系。

  3.尝试寻找正确的连接方式及用简单的图表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精神准备:知道什么是金属;排除幼儿顾虑为幼儿创建安全的环境和探究氛围。教师实验前亲自示范免除幼儿“摸电池会触电的顾虑”。

  2、材料准备:灯泡、电池、线绳、纸绳、铜丝、铁丝、塑料绳、记录图表、记录笔、黑板一块。

  五、教学方式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这样更便于教师指导和了解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注意随时调整教学步骤。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说:“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小秘密,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密小礼物,你们瞧(出示手电筒),这是什么啊?”

  幼儿回答:“可乐”

  教师说:“好!那我给它施一个小魔法,你们看有什么变化啊?”(教师打开手电让手电发光)

  幼儿回答:“亮了”

  教师问:“那是什么让可乐手电发光了呢?”

  幼儿回答:“因为有电池和灯泡。”教师验证幼儿的`答案(可以拆开手电)

  教师问:“除了电池和灯泡还需要别的东西么?”引导幼儿知道还需要一个导电的东西,如:电线。

  (二)过程:

  1、一节电池、一根电线、一个灯泡

  采用直接提问法引起幼儿注意及兴趣。

  教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试验,研究一下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看我带来了很多的电池、灯泡和电线,你们试验一下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起来呢?”

  教师说:“我们每两个人一组,一起想办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然后把你们接亮灯泡的方法在图表上用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

  (每两位幼儿一组并会得到一份试验用具及一张记录图表,请幼儿充分尝试并记录连接方法。)

  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灯泡和电池的任意一端连接并用电线将灯泡与电池另外一端连接灯泡便亮

  2、投放各种试验材料

  (1)教师说:“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绳子,你们认为那些能够代替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呢?”幼儿充分猜想、试验并记录结果。

  (2)讨论总结得出结论:金属导电,非金属不导电。

  七、课程延伸

  一个灯泡、一根电线、多节电池,试验寻找连接方法,观察灯泡亮度。

  总结:灯泡的亮度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八、此系列活动的步骤

  1、了解连接方法;了解导电体及绝缘体

  2、了解灯泡的亮度与电池的关系。

  3、能利用以上知识自己制作简单的电动玩具

  4、进行安全教育

  注:本课为第一步,“了解连接方法,了解导电体及绝缘体”。

  九、备注:

大班灯泡教案4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大班灯泡教案5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外出旅游时,带回来几种好看的灯,孩子们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议论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灯,并且也带来了好多种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其中“为什么灯上的灯泡不一样”这个问题,是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结合黄墟的灯泡厂较多,这个关于“灯泡”的探索活动由此展开了。

  一、灯泡的构造

  班上很多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泡和制作灯泡的一些材料,与老师一起布置了一个“我们的发现”资料区。

  在布置时,孩子们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倩说:“我的灯泡是红色的,和你们的不一样。”豪豪说:“你们的灯泡上面是圆的,我的还有点尖呢。”徐莹:“老板阿姨说我这个是‘芯子’,灯泡做好后,都要放在我这儿呢。”孩子们一看,徐莹手上拿的是一个纸板,上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洞,听她这么一说,都将自己的灯泡往里面放,有的说:“我的灯泡可以放。”有的说:“这个圆洞太小了,我的灯泡放不下。”这是一个探究的机会,我问道:“为什么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呢?”“因为这个灯泡的下面有的大,有的小。”孩子们指着灯扣争先恐后地回答。

  在区角活动时,很多孩子来到了资料区,比着各自的灯泡不同的地方,我作为旁观者向他提了一个要求:“你们的灯泡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为它们作一个标记呢?”“行啊!”孩子说干就干,拿起了纸和笔为灯泡做起了标记。

  在小朋友为灯泡做标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灯泡的颜色、形状、大小,钨丝形状及螺口、插口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

  为了让孩子有更感性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网上看了看,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在网上,他们看到了形状各异的灯和灯泡及将各种灯泡拼搭起来的美丽的图案,回来后,他们将在网上看到的灯及灯泡都画出来展示给同伴看。

  这一“了解灯泡的构造”的过程,孩子们大概知道了灯泡的不同的地方,但对“灯泡”各部分的名称还不知道。

  二、灯泡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小朋友直接问老师:为什么灯泡的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磨沙的?有的小朋友用画的方式来表示为什么灯泡里会有细丝(钨丝)?为什么灯扣上有两个对称的突出来的东西呢(插口灯泡)呢?……

  为了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我们组织了孩子去灯泡厂参观,了解灯泡具体的制作过程及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灯泡厂的老板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亲自带我们去各个车间参观,并逐一介绍。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主动地与工人们打招呼,并不时地问这问那,还与工人们商量,能否让自己也试一试。而每个车间的工人都非常配合,不仅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序,还教孩子如何操作,让孩子亲自试一试,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为了寻求答案,他们主动与成人交流,我们明显地看到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差异。回到幼儿园他们这样表现自己得到的结果:有的小朋友用画的形式告诉大家灯泡的泡壳是用火烧出来的,用机器大手夹下来放在酷似滑梯的物体上滑下来的,芯柱上面的钨丝是一个一个夹在齿轮上通过大机器不停地转,沾到芯柱上的:……还有的小朋友通过口述让家长记下来做灯泡的过程。最后,我们共同知道了灯泡这样做的:先做芯柱,然后进行碰丝,同时,做泡壳,并要试试毛泡亮不亮,试完后,将芯柱与泡壳用扣子套起来进行焊锡,一个成品就做成了,当然还要试试亮不亮,才能进行包装,包装时要将每一个灯泡都插到梅花芯里,再放入盒内,最后放入大纸箱进行打包就可出厂了,这个过程好多都是机械直接完成的,机械化把以前几道程序合并,原来要18个工人做的,现在只要4个工人做,厂长的介绍让我们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参观这个灯泡厂时,小朋友很厉害,他们问工人为什么这里做的灯泡没有螺纹形的。厂长很多惊讶,她告诉孩子们:这里生产的灯泡都是装在摩托车、汽车上的,而螺口灯泡一般是装在电筒或家里白炽灯上的,还有电压较低的轮船地。

  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知道了一个完整灯泡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它的制作过程,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为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设计灯泡图案

  自己设计灯泡是大多数孩子的愿望,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纸和笔,让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灯泡,孩子积极动脑,不负重望,果然设计出了很多奇特的灯泡:有花型的、有三角形的、有五角星的,还有水果形的、袜子形的、月亮形的、机器人形的……真是形态各异,各有特色。

  一、自制活动

  在活动前,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各种纸、双面胶、

  固体胶、各种盒子等,让幼儿为灯泡打扮,孩子们很开心,都大胆地为灯泡装饰起来了,星星小朋友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小女孩,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结,穿上好看的摆裙;天天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蝴蝶。

  孩子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后我提议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盏灯,孩子们可高兴了。

  在家长的帮助下,各种各样的灯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立式小台

  灯、汽车灯、花灯、烛灯等,当我让孩子拿着自己做灯拍成照片后,他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二、触电了怎么办?

  孩子将做好的灯带来后,琦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

  做的这些灯会不会触电呀?”磊磊:“会触电的,因为上面有电线。”殷凯说:“不会吧,我刚才碰了碰,没有被触到呀。”“那为什么会有人被电触死呢?”寒寒反问道。蒋镇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可能是我们这个电线太细了,人家那个电线太粗了吧?”“要是触电了怎么办?”豪豪问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议幼儿去收集有关的资料。

  几天来,孩子们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资料了解到触电与电压有关,还设计好多关于防电的标记。老师以欣赏的目光,惊奇的赞赏的语言给予了幼儿肯定。

  分析:“灯泡”主题的萌发,关键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感和对孩子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能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热点,适时介入引导,有意识地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集体的兴趣点。在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注重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灯泡”进行探究。幼儿在调查、参观的的过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增多,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积极主动。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使课程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灯泡教案6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物质准备:

  (1)学具

  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两两交流。

  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导电,哪些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

大班灯泡教案7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小百科:电灯泡的最大问题是灯丝的升华。因为钨丝上细微的电阻差别造成温度不一,在电阻较大的地方,温度升得较高,钨丝亦升华得较快,于是造成钨丝变细,电阻进一步增大的循环;最终令钨丝烧断。后来发现以惰性气体代替真空可以减慢钨丝的升华。今天多数的电灯泡内都是注入氮、氩或氪气。 现代的白炽灯一般寿命为1,000小时左右。

大班灯泡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剪刀、笔、记录表每组一份。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发现灯泡发亮的方法,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活动难点:能够正确记录并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并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1、结合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运用生活经验猜测。

  提问:用什么方法能让小灯泡发亮?(教师出示灯泡)

  (2)回忆电池连接的正确方法。(调动幼儿已有的`安装电池活动的相关经验,知道电池的正极要与负极相连)

  2、幼儿实验探索:如何让小灯泡发亮。

  (1)教师出示电池、电线、小灯泡,请幼儿试试应怎样连小灯泡才会发亮。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将电线的一端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连到电池的正极,将小灯泡放在电线盒正极连接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了。

  3、幼儿实验探索:电池大小、多少和小灯泡亮度的关系。

  提问:小灯泡亮了,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灯泡更加亮呢?

  一组:对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二组:探索型号相同、数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1)介绍实验记录表

  (2)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记录。

  讨论:使灯泡发亮的电池的大小和数量与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电池越大,灯泡越亮;电线连接的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4、统计幼儿记录。

  将幼儿的记录表统计在一张大表上,并展示在科学区供幼儿实验参考。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

大班灯泡教案9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大班灯泡教案10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大班灯泡教案11

  活动目的:

  1.在观察、探索活动中,发现灯泡发亮的电路和金属材料的导电现象。

  2.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质准备:

  1.教具:一块展示板(图一),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的图片各一。

  2.学具: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积木、钥匙、晨检牌、纸片等若干。

  经验准备:通过PPT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以问题的'形式,激趣引题。

  (1)教师打开没有插上电源的录音机,咦,今天录音机出了什么问题?(“录音机没有电”、磁带坏了……。)

  (2)教师插上电源,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

  (3)师:电能让录音机转动起来,电还有什么用呢?(电能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电能使灯泡亮起来,电可以让电风扇转动……。)

  2.尝试: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电路。

  (1)师: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小百科: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亦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大班灯泡教案12

  活动产生背景: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外出旅游时,带回来几种好看的灯,孩子们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议论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灯,并且也带来了好多种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其中“为什么灯上的灯泡不一样”这个问题,是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结合黄墟的灯泡厂较多,这个关于“灯泡” 的探索活动由此展开了。

  一、灯泡的构造

  班上很多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泡和制作灯泡的一些材料,与老师一起布置了一个“我们的发现”资料区。在布置时,孩子们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倩说:“我的灯泡是红色的,和你们的不一样。”豪豪说:“你们的灯泡上面是圆的,我的还有点尖呢。”徐莹:“老板阿姨说我这个是‘芯子’,灯泡做好后,都要放在我这儿呢。”孩子们一看,徐莹手上拿的是一个纸板,上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洞,听她这么一说,都将自己的灯泡往里面放,有的说:“我的灯泡可以放。”有的说:“这个圆洞太小了,我的灯泡放不下。”这是一个探究的机会,我问道:“为什么有的能放,有的不能放呢?”“因为这个灯泡的下面有的大,有的小。”孩子们指着灯扣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区角活动时,很多孩子来到了资料区,比着各自的灯泡不同的地方,我作为旁观者向他提了一个要求:“你们的灯泡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为它们作一个标记呢?”“行啊!”孩子说干就干,拿起了纸和笔为灯泡做起了标记。

  在小朋友为灯泡做标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灯泡的颜色、形状、大小,钨丝形状及螺口、插口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为了让孩子有更感性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网上看了看,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在网上,他们看到了形状各异的灯和灯泡及将各种灯泡拼搭起来的美丽的图案,回来后,他们将在网上看到的灯及灯泡都画出来展示给同伴看。这一“了解灯泡的构造”的过程,孩子们大概知道了灯泡的不同的地方,但对“灯泡”各部分的名称还不知道。

  二、灯泡的制作过程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小朋友直接问老师:为什么灯泡的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磨沙的?有的小朋友用画的方式来表示为什么灯泡里会有细丝(钨丝)?为什么灯扣上有两个对称的突出来的东西呢(插口灯泡)呢?……为了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我们组织了孩子去灯泡厂参观,了解灯泡具体的制作过程及灯泡各部分的名称。灯泡厂的老板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亲自带我们去各个车间参观,并逐一介绍。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主动地与工人们打招呼,并不时地问这问那,还与工人们商量,能否让自己也试一试。而每个车间的工人都非常配合,不仅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序,还教孩子如何操作,让孩子亲自试一试,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为了寻求答案,他们主动与成人交流,我们明显地看到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差异。

  回到幼儿园他们这样表现自己得到的结果:有的小朋友用画的形式告诉大家灯泡的泡壳是用火烧出来的,用机器大手夹下来放在酷似滑梯的物体上滑下来的,芯柱上面的钨丝是一个一个夹在齿轮上通过大机器不停地转,沾到芯柱上的:……还有的小朋友通过口述让家长记下来做灯泡的过程。最后,我们共同知道了灯泡这样做的:先做芯柱,然后进行碰丝,同时,做泡壳,并要试试毛泡亮不亮,试完后,将芯柱与泡壳用扣子套起来进行焊锡,一个成品就做成了,当然还要试试亮不亮,才能进行包装,包装时要将每一个灯泡都插到梅花芯里,再放入盒内,最后放入大纸箱进行打包就可出厂了,这个过程好多都是机械直接完成的,机械化把以前几道程序合并,原来要18个工人做的,现在只要4个工人做,厂长的介绍让我们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参观这个灯泡厂时,小朋友很厉害,他们问工人为什么这里做的灯泡没有螺纹形的。厂长很多惊讶,她告诉孩子们:这里生产的灯泡都是装在摩托车、汽车上的,而螺口灯泡一般是装在电筒或家里白炽灯上的`,还有电压较低的轮船地。在这一过程里,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知道了一个完整灯泡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它的制作过程,并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为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设计灯泡图案

  自己设计灯泡是大多数孩子的愿望,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纸和笔,让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灯泡,孩子积极动脑,不负重望,果然设计出了很多奇特的灯泡:有花型的、有三角形的、有五角星的,还有水果形的、袜子形的、月亮形的、机器人形的……真是形态各异,各有特色。

  四、 自制活动

  在活动前,我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各种纸、双面胶、固体胶、各种盒子等,让幼儿为灯泡打扮,孩子们很开心,都大胆地为灯泡装饰起来了,星星小朋友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小女孩,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结,穿上好看的摆裙;天天将灯泡打扮成了一个蝴蝶。 孩子们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后我提议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盏灯,孩子们可高兴了。在家长的帮助下,各种各样的灯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立式小台灯、汽车灯、花灯、烛灯等,当我让孩子拿着自己做灯拍成照片后,他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五、 触电了怎么办?

  孩子将做好的灯带来后,琦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做的这些灯会不会触电呀?”磊磊:“会触电的,因为上面有电线。”殷凯说:“不会吧,我刚才碰了碰,没有被触到呀。”“那为什么会有人被电触死呢?”寒寒反问道。蒋镇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可能是我们这个电线太细了,人家那个电线太粗了吧?”“要是触电了怎么办?”豪豪问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议幼儿去收集有关的资料。几天来,孩子们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资料了解到触电与电压有关,还设计好多关于防电的标记。老师以欣赏的目光,惊奇的赞赏的语言给予了幼儿肯定。

  分析:

  “灯泡”主题的萌发,关键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感和对孩子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能及时捕捉幼儿兴趣热点,适时介入引导,有意识地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集体的兴趣点。在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注重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灯泡”进行探究。幼儿在调查、参观的的过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增多,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积极主动。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使课程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灯泡教案】相关文章:

小灯泡亮了大班教案04-09

大班科学教案:灯泡02-07

《灯泡》教案04-10

大班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03-16

大班科学活动小灯泡亮了教案04-27

让灯泡亮起科学教案03-27

灯泡小学作文03-17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07-03

小灯泡亮了小学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