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灯》教案1
活动地点:
大四班教室
助教家长: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进一步了解万圣节,了解南瓜灯的来历与制作过程,感受节日的乐趣。
2、感受和家长一起学本领的乐趣。
活动准备:
南瓜、小刀、勺子、笔、蜡烛、图片
活动重难点:
制作不同表情的南瓜灯
活动过程:
一、 看看说说
1、 出示有关万圣节的图片,介绍有关万圣节的知识。
(1) 万圣节的由来
(2) 万圣节惹人们的装扮
(3) 万圣节晚上小朋友们讨糖
(4) 万圣节的南瓜灯
2、 家长制作南瓜灯
(1) 家长出示南瓜灯,幼儿观察南瓜灯的外形等
(2) 家长出示制作南瓜灯的工具:勺子、南瓜、小刀、笔
(3) 家长制作,幼儿观察。
3、 幼儿画南瓜灯
(1) 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南瓜灯表情。
(2) 回家根据自己绘画的南瓜灯表情,和爸爸妈妈也来做一个南瓜灯
有趣的万圣节南瓜灯家长助教活动小结
上午9:30分,三位家长准时来到了幼儿园,开始有关万圣节南瓜灯的活动。侯靖宇妈妈带来了许多有关万圣节的图片,虽然第一次给小朋友们上课,但是侯靖宇妈妈一点也不紧张,她细心地向孩子们解释照片中的事物和含义,并且的还时不时地向幼儿发问。孩子们也非常的积极感兴趣,他们的眼睛真的`大大的,抢着回答家长的问题。在了解了万圣节的知识后,陆蓉婷爸爸拿出了几个圆圆的南瓜,向小朋友们展示制作南瓜灯的过程,孩子们可兴奋了,睁大着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时不时地还讨论着南瓜灯的表情。10分钟后三个不同表情的南瓜灯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老师拉上了窗帘,点上了南瓜灯,一张张有趣的南瓜灯表情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大家又再一次拍起了小手。
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他们也想自己做一个有趣的南瓜灯,但由于要用小刀有一定的危险,所以老师决定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做一个南瓜面具,画南瓜,剪南瓜、挖面具上的眼睛、开嘴巴。哈哈,有趣的南瓜面具戴在了小朋友们的脑袋上,可有趣了。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万圣节,感受到了外国人节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于国外的文化、节日等有了一定的兴趣和了解的欲望。
《灯》教案2
第18课让灯亮起来
1、使学生主动经历“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电流、电路”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学习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筒;学生分组:小灯泡、电池、导线各1。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
1、(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有电、电线连接)
2、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
3、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
4、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1、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要点:a、需要哪些材料?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
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
要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
3、汇报: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整理后板书
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
三、激疑导思、研讨问题
1、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
(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形成电流通路)
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电路,
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
1、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
2、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
3、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育
《灯》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3、情感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本文选择两个节日──端午节与元宵节,探源溯流,纵横开阖,再现两种节日风俗──闹龙舟(赛船)和观灯,是一篇触摸中华民俗文化生命的美文。
作者沈从文,苗族人,生于湖南凤凰。作者对中华民俗文化尤其是湘西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能够从一定的历史高度和文化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所喜爱的民风、民俗与民情。
原文共三个部分,选入教材两个部分:“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和“灯节的灯”。这两部分,虽然各自独立,却又以对湘西民俗文化的真切体验为纽带,相互照应,紧扣文章题目“过节和观灯”。
第一部分“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主要是写端午节江南的“闹龙舟”(赛船),特别是家乡沅水流域的“闹龙舟”,通过描写“闹龙舟”的壮观场景和热烈气氛,再现它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学识,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视角,宏观介绍中国民俗文化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来历、悠久的历史、地域的差异以及所形成的厚重的文化意义,目的在于引出端午节和江南所特有的“龙舟竞渡”的风俗。第二层即文章的第三段,重点写江南尤其是沅水流域的“闹龙舟”,是这一部分最出彩的内容。它具体介绍了端午赛船是江南普遍性的`民间活动,龙船的形制和特点,赛船的具体情景和日期,沅水流域赛船的特别等等。末一句是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指出沅水流域的赛船给自己留下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刻印象。第三层是文章第四、五段,主要写江南“闹龙舟”的民俗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资源,而且还对明清的工艺、西南各省民间的服饰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灯节的灯”,主要记述中华民族“观灯”这一民俗文化。作者采用两种基本表现手法──点面照应、历史和现实结合,记述了“观灯”的起源、沿革、文化意义及其具体的生活情境。这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以时间为线,从遥远的历史一直写到解放以后的新中国,描绘“观灯”(“灯市”)的起源、发展、变化的文化轨迹,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再现历史上“观灯”(“灯市”)繁荣而热闹的场景,并且指出新中国的节日灯庆,不仅是从古代的“观灯”传统中传承而来,而且赋予了“观灯”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新的深刻的文化意义。这一层文字,由于作者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古代的笔记小说等资料,所以能让新时代的人们对中国“观灯”这一民俗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完整而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能把人们的想象带回到遥远的历史,身临“灯市”丰富多彩之境,重新体验它热闹的场面,感受它活泼的生命。第二层是最后三段,作者笔锋突转,依据儿童时代美好的记忆,重点描绘湘西小县城半个世纪前的“灯市”(狮子龙灯焰火)──奔放、热闹,令人难以忘怀。
二、问题探究
1、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本来源于江南,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文化互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共同性的节日,一些节日中的生活习俗也带有普遍性了。但“闹龙舟”的风俗却一直仅盛行于江南,这是为什么呢?任何一种民俗,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因而民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与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和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闹龙舟”之所以盛行于江南而传不到北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江南多河流和湖泊,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二是北方虽然也有河流,但端午前后的气温没有江南这样暖和。
2、作者对沅水流域的“闹龙舟”有特别深的记忆。原因有三:第一,沅水流域的“闹龙舟”,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第二,沅水流域的“闹龙舟”是江南赛船中最有特色的,“白天玩不尽兴,晚上犹继续进行”;第三,作者热爱“闹龙舟”这样的民俗,但后来寄身于城市,失去了体验这种生活的机会,越发使其怀念早年的这种体验。
3、《过节和观灯》这篇文章,是一篇触摸中华民俗文化生命的美文。它不仅再现了端午赛船和元宵观灯这两项民俗源远流长的生命,而且还发掘出它们独特的生命精神。这一效果的产生得益于作者写作时采用的两个相互“照应”:点面之间的照应和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照应。
点面之间的照应,就文章来说,“面”是指作家观照民俗文化的大视野,表现为文章对端午赛船和元宵观灯的民俗普遍性的把握和介绍;“点”则有二,一是家乡沅水流域的“闹龙舟”,二是湘西小县城里的龙灯焰火。点面之间的相互照应,不仅丰富了读者对中华民俗文化的理性认识,而且能强化读者对湘西的端午和元宵民俗的直观把握,进一步帮助今天的读者建立起对中华民俗文化的深厚感情。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照应,得益于作者丰厚的学识修养和真切的生活体验。作者善于从历史的文献里还原出民俗文化复杂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悠久绵远的生命,同时,也善于立足于当下的现实,从新的时代里提炼出民俗文化新的生命和新的文化精神。两者相得益彰,既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复杂情感,也为今天的读者拓宽了认识民俗文化的视野和途径。
三、语言品味
任何一种特定的文化样式,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结晶,蕴涵着一定的生命精神。这篇文章,因为源自真切的生活体验,所以作者写得具体、细腻,既有大场景的勾画,也不乏细节上的雕琢,不仅充满着强烈的动感和紧张而明快的节奏,而且字里行间蕴藏着作家赞美、热爱、怀念这一民俗文化的感情。例如:
玩灯的不仅要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这一段文字,遣词造句干净利索,充满动感以及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玩灯人勇敢的精神以及他们热爱生命、创造生活的激情。今天,那些曾经表征着民俗文化底蕴的各种道具,或许已经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但是,当你的眼光掠过它们的时候,是否还能感觉到它们曾经的生命体温和绽放过的激情?
《灯》教案4
第一阶梯:启蒙篇·学步篇(看图、说话、写话)——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通过看图说话写话训练,激发孩子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孩子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组织语言的能力;从一句话日记开始训练;逐步掌握一段话日记、一整篇日记及其各类日记题材的写作方法。同时通过诵读古文经典《论语》、《弟子规》,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第二阶梯:鉴赏篇·创思篇(语言感觉、语言逻辑)——通过普通人物、校园内外、动物植物、神州美景、读后感、观后感、寓言、童话等日记形式的训练,增强孩子们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逻辑性,从中感悟语言的奇妙和表达的快乐。同时通过名家的《反义词歌》等篇章的学习,增强孩子们对语言的积累。
小桔灯阶梯作文
一:萌芽篇(作文积累):引领学生涉足写人,写景,状物,叙事和想象五类记叙文的奇妙领地,培养语言感觉,丰富语言和情景积累,帮助学生轻松叩开作文之门。
二:基础提高篇
第一阶段(作文写法):系统介绍小桔灯作文精读,初步解决作文难的问题,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文心态,并能在40分钟内独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水平的作文。
第二阶段(作文思维):系统介绍作文思维方法,提示作文思维规律,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写作。让学生摆脱思维惯性的束缚,步入作文的自由王国,写出创意纷呈的作文。
第三阶段(作文境界):融阅读,欣赏于一体,全面升华精神境界,情感境界,审美境界,语言境界,为作文考场实战作全方位的准备。
第四阶段(作文实战):针对性的剖析七大作文类型作文的特点及应对策略;并配以考场心理训练和应变能力训练。
小桔灯作文将为您解决以下问题:
1.害怕作文,存在严重心理障碍;
2.对作文没有兴趣,不喜欢作文;
3.纯粹不会作文,见到作文题目不知道怎么下笔;
4.依赖家长和老师进行动笔前启发,讲解,不能独立作文;
5.作文写不成,写不快;
6.平铺直叙,记流水账,文章抓不住重点;
7.套改作文,作文没个性,没有新意。
《灯》教案5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走在马路上要注意安全,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辨别能力。
3、幼儿能认识简单的交通标记并了解安全通过马路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挂图四幅,红绿灯标牌各一个。录像片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观看录像片,交通安全引起孩子们的关注。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
(二)展开:
1、出示挂图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人行横道线、信号灯、停车线等。
2、通过游戏《猜猜看》,来巩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3、提问:如何过马路?安全过马路有什么好处?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束:进行体育游戏《红绿灯》,通过游戏,进一步教育幼儿过马路要注意安全。
《灯》教案6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创作各种各样的灯,体验成功的快乐。
2、喜欢与同伴合作,养成良好的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已在寒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灯;
和孩子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纸盒、易拉罐,塑料瓶等;
提供各种广告纸、蜡光纸、皱纹纸、稠带等;
剪刀、浆糊、抹布等。
活动过程:
1、交流赏灯后的感受。
提问:
1)前几天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去看灯会,你们觉得好玩吗?
2)你看到了哪些灯?
3)最喜欢的是什么灯?为什么?
2、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共同讨论班级灯会的内容。
1)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举办一次灯会,可是没有灯怎么办呢?
2)前几天小朋友们看的灯是叔叔阿姨设计制作的`,小朋友们也很能干,一定也能设计出新颖奇特的灯来,对不对?
3)可以用什么方法、哪些材料来制作灯呢?
3、幼儿自选材料设计灯。
1)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做灯。
2)为自己制作的等取名字。
4、师生共同挂灯,布置班级灯会。
赏灯并评选出最美的灯:
1) 你最喜欢哪盏灯?
2) 你觉得哪盏灯最美?为什么?
《灯》教案7
【活动背景】
阳光灿烂的午后,和正上大班的小侄女一起吃柚子。调皮的小侄女捡起那半个剥得比较完整的柚子皮倒扣在自己头上,对我嚷嚷:“姑姑,你看我的帽子!”的确,真是一顶很形象的帽子。不一会,很爱动手做东西的她开始折腾柚子皮,在铅笔、剪刀等工具的轮番折腾下,柚子皮上留下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洞洞,阳光透过小洞,心里瞬时燃起丝丝暖意,原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竟然会带来如此美妙的体验。将这份美好的感觉和快乐的体验传递给孩子,正符合《纲要》中艺术领域“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的教育要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审美情感将从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中去获得,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戳、刀刻的方法进行柚子皮装饰,感受图案的对称美。
2、能大胆创作,体验成功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半个柚子皮,勾线笔、牙签、塑料刀。
2、蜡烛、打火机、细铅丝、小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夜晚,厨房的角落里静静地躺着半个柚子皮,调皮的小老鼠米尼出洞的时候不小心钻了进去。里面好黑呀,米尼害怕极了,他着急地用尖尖的牙齿在厚厚的柚子皮上咬了圆圆的一大口,呀,一束圆圆的光马上从柚子皮外面射了进来,米尼一下子乐了起来,它又调皮地跑到圆的对面“啊呜”一口,一束圆圆的光又从那边的`圆洞里射了进来。就这样米尼这边咬一口,对面咬一口,一会儿,黑黑的柚子皮里亮起了各种美丽的图案。米尼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好神奇的柚子灯哦,好漂亮的柚子灯哦!”
二、柚子灯的设计制作。
1、出示范例,引导观察。
1)师:米尼好开心哦,你们开心吗?想不想来看看米尼的柚子灯呀?
2)你发现了什么?米尼咬出了哪些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规律?(对称)
x如果你是米尼你还能变出哪些其他漂亮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这边一个xx,对面一个xx。
2、讲解制作要求。
1)你们想跟米尼一样来做一盏漂亮的柚子灯吗?可是我们没有尖尖的牙齿怎么办呢?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勾线笔、尖尖的牙签和小刀,让他们和你合作。
x图案
师:先用勾线笔在柚子皮上画出对称的、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这些图案要画大一些,而且图案跟图案之间还要空出一些地方哦。
x挖孔
师:现在我们就请牙签和小刀来帮忙。直直地地方我们用小刀戳进去后慢慢划开,弯弯地地方我们就用牙签戳小孔,一个紧挨一个地戳,一定要戳穿柚子皮,这样就能挖下整个图案。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师:是不是都想亲自动手来做柚子灯了?不过在动手之前我们还需再明确一些事情:
1)幼儿图案要尽量大一点,要画中间一点;
2)每个小朋友设计的图形尽量不同,这样做出来的柚子灯才会更加漂亮;
3)牙签要用力戳下去,注意安全;
4)挖下来的柚子皮不能乱扔,放在一个空的箩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将图案设计得大一点,注意对称及间隔距离。
四、欣赏、评价
1、师:我们的柚子灯做好了,你们想看看它有了灯光是什么样的吗?
请幼儿小心地把作品罩到点燃的蜡烛上。
2、看到这么多点燃的柚子灯,开心吗?你最喜欢哪一盏?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有灯光的柚子灯,那没了灯光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把蜡烛吹灭了吧!
师:(出示挑起的柚子灯)大家都知道今年5月12日我们国家的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很多人都遇难了,也有许多人在为他们许愿祝福,小老鼠米尼做了这样一盏手提柚子灯,也想赶去参加祁愿活动,我们大家也一起去参加吧!
《灯》教案8
交流:
我知道的灯
目标:
1、 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收集的信息。
2、学习和同伴合作,布置版面,整理信息。
3、感受各种各样灯的不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准备:
1、与家长沟通,请他们在假日中帮助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等的.信息。(照片、画报、图书、实物、观察各种场所不同用途的灯等)
2、整理自己的信息,能连贯的讲述。
3、教师收集一些灯的图片布置在信息角,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过程:
一、引导幼儿分组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有关灯的照片、画报、
图书、实物等,布置版面,激发幼儿讲述的愿望和兴趣。
1、设计自己组的版面小样。2、确立介绍方法(人选)。
二、教师组织各组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讲述。
1、 幼儿分组围绕着话题进行讲述,教师引导幼儿语句连贯的进行讲述,启发幼儿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讲述,发现并学习同伴说得好的方面。
2、 幼儿相互评价价同伴的讲述。
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了解了这么多的灯,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激发幼儿热爱生活,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将各组布置的版面放在不同的区域中,引导幼儿相互了解,激发幼儿对灯的兴趣。
《灯》教案9
一、主题的形成:
一天,婷婷带了个钥匙圈,上面还有个小灯泡,一按,灯泡便亮起来,这个钥匙圈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婷婷一脸的得意:“这是我姐姐送给我的钥匙圈,是小电筒,会照人的!”说着便演示给同伴们看。豪豪说:“我家有个大电筒,是装大电池的,你的里面是装什么的啊?”郭诗凡说:“这有什么,我的奥特曼身上也有灯的,是真的灯,也能亮的”“我妈妈昨天给我买了双鞋子,走起路来也会一亮一亮的。”小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教师意识到孩子自发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教育价值,为此提出了问题:“你还看见过其他灯吗?派什么用的呢?”于是孩子们都收集了有关灯的玩具、图片、图书等材料。就这样,灯的主题由此诞生了。
分析:灯主题的萌发,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感和对孩子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能善于倾听孩子们的交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灯,适时介入与引导,有意识的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集体的兴趣点,使幼儿对探索灯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同时,开放式的提问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这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使课程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更应为孩子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二、主题的进行
1、瞧瞧我收集的灯
主题产生后,几个幼儿开始自发地收集并与同伴讨论起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灯。个别孩子带来了照片、图片,还有些孩子在绘画活动时也描述着自己看到过的灯:“看,今天我画的是灭蚊灯,”敏敏指着自己的画说:“什么是灭蚊灯啊?”非凡不解的问道,敏敏的画的灯吸引了许多幼儿。为了及时的满足大部分幼儿交流分享的需要,激发他们更大的探索欲望,为此教师便在教室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区域——娃娃资料区,鼓励幼儿把更多的关于灯的信息张贴在这里。果然,幼儿倾尽己囊,没过几天,娃娃资料区里变布置满了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灯的图片、照片、以及自己所画出来的灯,如:警灯、车灯、路灯、红绿灯等等,有些灯就连老师也是第一次听见,孩子们在娃娃资料区里分享着同伴的经验。而在资料区中除了有幼儿自己收集的信息外,也有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拍摄的照片以及所做的实录,留下幼儿探索的足迹。这次的收集展览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自然而然的对这些灯的名称、用途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分析:幼儿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愿望和好奇,老师根据孩子这个年龄特点满足幼儿探索、了解环境的愿望,注重让孩子获得直接经验,巧妙的为孩子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创设了娃娃资料区,鼓励幼儿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灯”进行探究,充分调动了孩子在探索活动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提高了幼儿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调整丰富了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思路。
2、着火了怎么办?
一天凡凡带来了一个煤油灯放在了“灯”的区域玩具柜中,这盏灯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孩子们都纷纷围过来对着凡凡的灯讨论了起来:“咦?这是什么啊?”军军问道:“是煤油灯”“这个灯怎么亮啊?电池装在哪儿啊?怎么没电源啊?”幼儿们七嘴八舌的问道,“这不装电池的,是装煤油的,”凡凡边向小朋友们边解释边用打火机向大家演示着灯的玩法。一团火焰燃起,小朋友们兴奋不已,“哇,怎么有股臭臭的味道啊?”“这会不会爆炸啊”说着军军便在地上打起了滚,嘴里不停的嚷道:“快卧倒,要爆炸了!”这时,旁边的几个孩子也跟着军军在地上打起了滚,顿时,只见教室里一片散乱,此时老师并不急于阻止孩子的行为,而是耐心地询问:“发生什么事了?”“要爆炸了,快救火啊!”孩子们回答道。听着孩子童稚的、富有创意的语言,教师提出了问题:“那还有什么方法也能救火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便借此机会提议幼儿去收集关于防火的方法。
几天来,孩子们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的资源收集到了各种关于防火的方法,如:明明画了一幅用水泼火的画,而妞妞的爸爸则和孩子一起画了一副消防队员救火的画……老师以欣赏的目光,惊奇的、赞赏的语言给予了幼儿肯定。
分析:教师能真正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和支持孩子,能站在孩子的立场观点赏识幼儿思维的见识,使孩子们充分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不是遏制、压抑孩子,从而使孩子得到满足。还能及时以开放式问题给予引导,鼓励幼儿深入探索、质疑和释疑,从而使幼儿产生持续不断的探索欲。在活动中孩子们是多么地自主,巨大的潜能得了自由释放和被充分开发,这正是教师引导的别具匠心的`独到之处。
3、我们发明的灯
小朋友们对于灯的兴趣愈来愈浓厚,在他们的结构游戏中,常看到用各种插塑积木搭成的各种各样灯。于是老师就组织幼儿一起收集做灯的材料,并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百宝箱”,用来堆放材料。在幼儿收集来的材料中,有废旧的盒子,有可乐瓶,旧电池,彩色灯泡等等。于是孩子们便三三两两的做起了各种灯,有用蜡烛做的,也有用电池的,还有是幼儿自己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大胆的想象着、创作着,其想象设计令人刮目相看。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分析:在探索“灯”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新的主题内容,萌发了做灯的愿望,教师能及时的鼓励孩子收集材料,引发幼儿与材料产生互动,使幼儿在主动尝试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自主的选择材料、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大胆地表现着自己对灯的理解和创意。这真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使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灯》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霓虹灯的色彩,尝试用胡萝卜拓印不同颜色的灯。
2、乐意参加印画活动,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
3、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霓虹灯一条,小猴过生日的背景图,小动物图片若干;
2、(红、黄、蓝、绿)颜料每桌一份,切好的萝卜、抹布人手一份;
3、小猴的说话录音一段、音乐3段(快乐、轻柔、生日舞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导入活动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么高兴是谁家在办喜事呀?
2、引导观察霓虹灯
(出示背景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霓虹灯是怎样的.?都有哪些颜色?
3、学习制作霓虹灯
今天小猴过生日,好开心呀?听听他在说什么?(听录音)
示范用萝卜印不同颜色的灯,注意颜色的交替。
请个别幼儿操作。提醒幼儿印另一种颜色前要用抹布擦干净萝卜的头。
4、幼儿自主印画
要求:在每个灯头上装上一个等泡,注意颜色的交替。操作的时候要安静,不影响别人。
注意辅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帮助其完成作品!
5、听音乐跳舞,体验快乐情绪。
把孩子的作品成列与活动室周围。
小猴的生日舞会就要开始了,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快去参加快乐的舞会吧!
活动反思: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活动中热闹的气氛不明显,煽情不够彻底。
首先是开场时虽然有热闹的音乐,可是孩子的表现却比较冷清。感觉有人在跳舞的孩子不多,也许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吧!如果活动前让他们看看舞蹈的场面,跳一跳会更好些。
二、活动的时间太短,可以整合更多的内容。
活动上完了才知道,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活动后我反复思考是否可以在里面加进更多的内容,比如最后让小猴请大家吃蛋糕,体验分享的快乐等等。
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好与不好只在于你是否从中领悟了什么,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
《灯》教案11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变速走,掌握快走、慢走、停止的要领: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
2、通过游戏,幼儿能养成良好的抑制力。
3、幼儿能懂得遵守交通规划,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用厚纸做一个信号灯(或用小旗)场地两端各画一条起点线和终点线,相距20米左右,各种车辆图片(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学一个交警指挥交通的动作,请幼儿说出边是在做什么?请幼儿一起模仿交通警察的`指挥动作,做准备活动也可自已创编动作。
2、出示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引起幼儿兴趣、并讲解游戏规划及玩法。
3、请个别幼儿示范演示一下游戏的过程。
4、幼儿根据游戏玩法第一遍游戏。
5、第一遍游戏后的讲评,给幼儿以纠正指导。
6、幼儿游戏第二遍,提醒幼儿必须按信号灯行动。
7、第二遍游戏后的讲评,请表现好的幼儿做一下示范。
8、游戏进行第三遍。
9、全体幼儿学开车的形象把车开往训练基地进行训练。
《灯》教案12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15自然段所学内容。
2.教学6l0自然段,用如果就的句式等练习,
3.让学生巩固了解灯的作用,知道灯说的话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揭题:继续学习《会说话的灯》。
(一)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儿童科普文章)
(二)我们该怎样阅读儿童科普文章?
二、复习巩固
(一)看图做作业 ,老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写它说的话。
(二)想想这些灯说的话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醒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习理解69自然段。
(一)理解第6自然段。
1.师:这些灯能通过不同的颜色,与人们进行说话交流,那在夜色会有更多的灯在说话。
2.你会研究哪个词?(更多)
这里为什么用更多?口头填空( )比( )更多。
3.朗读
(二)理解第7自然段
1.夜晚更多的灯指是哪些地方的灯呢?
2.江面上的灯,准确的应该是什么地方的`灯?
我们来看看江面上来往的船舶都挂着哪些灯,又说着哪些话?
(1)默读。
(2)指图说。
(3)练习。
船头桅杆上挂着( ),船尾挂着( )。(出示投影片)
船的左灯是( ),船的右灯是( ),船上这种灯叫( )。
(4)船上的灯说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看看课文中的灯又是怎么告诉我们的,齐读。
(5)船上为什么挂那么多颜色不一样的灯?
(6)齐渎第7段。
(三)理解8、9自然段。
1.大海上的灯塔又会说些什么呢?请读有关灯塔这一段。
2.你来做灯塔,你会说些什么话?
3.用如果就写话。
4.过渡:大海上的灯塔能帮助船只测定方向,那夜空上会说话的灯呢?
5.默读,用如果就说话。
四、小结。
灯所说的话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五、学习第10自然段。
(一)我们要怎样才能听懂灯说的话呢?
(二)同学们有没有留心观察过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灯会说话,说些什么话?
六、想想儿童科普文章是用怎样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知识的。
请从课文中找找出写得比较生动的语言。
七、读全文。
《灯》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感受西瓜灯作品的艺术美及其艺术特点。
2、知道西瓜灯是平湖特有的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西瓜灯两只。
2、有关西瓜灯的课件。
3、西瓜、记号笔、刻刀每人一份。
4、课前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西瓜灯的资料。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欣赏,引导发现。
出示两个实物西瓜灯(一个有装饰物,一个没装饰物),引导幼儿欣赏瓜灯的图案美、装饰美。
1、引导观察没装饰物的.西瓜灯,欣赏瓜灯的图案美。
2、比较两个瓜灯的不同之处,欣赏瓜灯的装饰美。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西瓜灯是我们平湖特有的民间艺术,它不仅图案漂亮,而且装饰美丽。
二、通过欣赏照片、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西瓜灯的艺术美。
1、欣赏图案各异的瓜灯照片,进一步感受瓜灯的图案美。
2、欣赏装饰各异的瓜灯照片,进一步感受瓜灯的装饰美。
教师小结。
3、拓展了解,欣赏西瓜龙灯、湖灯等,感受西瓜灯的造型美。
三、激发幼儿身为平湖人的自豪感。
1、谈感受:看了这么多美丽的西瓜灯,你有什么感受吗?
2、赞美西瓜灯:你能用好听的词语或句子来夸夸我们平湖的西瓜灯吗?
教师:我们平湖人很聪明,吃了西瓜以后,在瓜皮上雕刻出各种图案,把它制成西瓜灯。
四、初步了解刻瓜灯的技能。
你们知道这么美丽的西瓜灯是怎么刻出来的呢?(可请幼儿回答。并观看录像,了解西瓜灯的制作过程)
五、活动延伸:
1、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刻西瓜灯呢?你想在西瓜上刻上什么图案?
2、在区域中投放西瓜及刻瓜灯的工具,便于幼儿尝试刻瓜灯。
通过欣赏、比较两只西瓜灯,引导幼儿发现西瓜灯的图案美、装饰美等,初步感受西瓜灯的艺术美。
欣赏不同图案的瓜灯及平湖西瓜灯节的盛景,开拓幼儿的眼界。
欣赏不同造型的瓜灯,进一步感受瓜灯之美。
通过让幼儿谈感受、夸一夸等,激发幼儿作为瓜乡人的自豪感。
激发幼儿对西瓜灯制作的兴趣。
《灯》教案14
教学目标:
1、 探究本文的思路,理解课文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神聚的特点
2、 学习课文运用象征手法含蓄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 本文的选材和组材
2、 “灯”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这篇散文,选材跨度广,思路起伏大,学生不易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应当引导学生依次弄清:文中写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安排材料的先后依据是什么,换个写法行不行等,从而训练学生把握散文结构的能力。
这篇散文语言浅显,初读不易引起深思,要引导学生“淡”中品“味”,“平”中思“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白,写散文要重视语言的锤炼,读散文要注意语言的咀嚼。
另外,结合巴金诞辰100周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巴金的作品来了解巴金、走近巴金。
教学课时:
2—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5~6分钟)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著名作家巴金的百岁华诞,在此,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对这位在风雨中坚持走在文学园地里的老人送上真诚的祝福和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在课外读了巴老的一些作品,有的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致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刚才这位同学的信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巴老的为人,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将是一盏为我们指路的明灯。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真诚的心走进巴金先生的“灯”的世界,去探索一下巴金先生在这段时期的心理历程。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8页(板书:标题——灯)
二、简介写作背景(3~4分钟)
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然后教师点拨,重点在当时社会的背景:1、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2、作者当时的'心境:苦闷
三、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探究文章思路(20~25分钟)
1、由刚才的介绍可得知作者在写作此文是的心境是非常迷茫、困惑、忧虑,那么读罢全文后,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找一找有关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学生发言,教师在黑板上归纳)(4~5分钟)
噩梦、窒闷——(看到)几点灯光——明亮、温暖——感到安慰,得到鼓舞——心渐渐安定,呼吸畅快了许多——勇气、温暖——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灯光的指引——一点灯光在心灵中摇晃——微笑
2、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寒夜,作者从噩梦中惊醒,起初“感觉到窒闷”,最后又“不觉微笑了”,究竟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有如此的变化呢?(1分钟)
学生回答:灯光
3、那么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是怎样随着灯光的描写逐层展开的?
⑴首先我们来看看全文哪些段落写了灯光呢?(请学生发言)(3~4分钟)
明确:2~12段都写到了灯
在同学发言的过程中可提出问题:第2段到底有没有写灯光?
明确:应该说涉及了灯光,或说暗写侧写灯光,作者对于灯光已感觉到了。从“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淡”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灯光。
⑵可见,全文是围绕“灯”,以“灯”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的。①那么多地方都提到了“灯”,这些“灯”有什么不同吗?②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是怎样随着灯光的描写逐层展开的?(请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板书。)(10~15分钟)
明确:眼前的灯——回忆的灯——联想灯光——回忆的灯
第1~3段:写作者从噩梦中惊醒,看到寒夜中的几点灯光;
第4~8段:从眼前的灯光回忆起以前见过的灯光,赞美它们能给寒夜中的人们以勇气和温暖;
第9~13段:由眼前的灯光联想到古代欧洲的两个传说和自己友人遇救的事情,说明灯光凝聚着爱心和温情,对生活的信念蕴藏在人们心中;
第13段: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暗示抗日战争必将胜利。
四个部分中,前两个部分侧重于写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后两个部分侧重于写灯的象征意义,以第8段为过渡。
① 这些“灯”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直接回答:“灯”的内在含义不同。教师引导:“灯”是大家所熟悉的事物,处在黑暗之中,人们自然会想到灯。如果情况特殊,人们会更加迫切地需要灯。巴金写作此文时,也是处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中,我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此文的写作背景(略)。处于这样的背景,可见作者所写的“灯”已经逐渐离开了灯这个实体,表达了更深一层的意思,(过渡到研讨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象征手法
四、研讨象征手法的运用
1、象征手法的简单概念
2、请你举出过去你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中,哪些运用了象征手法?(自由发言)
3、请你举出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自由发言)
或者读一些运用象征手法的语段
4、本文的“灯”究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五、结语(出示小黑板)(2~3分钟)
1923年,19岁的巴金在刚刚离家步入社会,曾经发表过一首题为《黑夜行舟》的小诗:
天暮了,
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罢!
诗中虽然流露出几分人生之旅的寂寞无奈,但对红灯的亲近向往之情跃然纸上,从那时起,巴金就点燃了这盏“心灵之灯”,引照着漫漫人生之路,钟爱灯光,追求光明成了巴金人生理想的动力。就像他在《随想录》中所说的那样:“看够了人间的苦难,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从伤痕里滴下来的血一直给我点燃希望的火种。”
六、拓展阅读
《教育家的巴金》
七、布置作业
作文:《走近巴金》
《灯》教案15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品尝了解桔子的外形、颜色、味道,小桔灯作文教案。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
3.收集有关桔子的资料,了解桔子的用途。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
教学难点: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桔子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是王老师第二次来三(3)班上作文课了,喜欢听王老师的作文课吗?
王老师也好喜欢三(3)班的同学,所以把这节课放在三(3)班上了。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和王老师说说,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把你们带的自己的喜欢吃的水果都拿出来。
今天,王老师教同学们写的就是一种水果,大家想想,写水果应从哪些方面去写?
板书:形状 颜色 味道
(拿出桔子)问:看,王老师拿出的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桔子。
二.指导写作
(一)外表
1. 我们先来说说它的形状好吗?谁想说?(圆圆的)
这圆圆的桔子像什么?注意把话说具体说完整。(做动作提示)(像小皮球、像小灯笼)
说得真好!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是个什么句子?(打比方)
2. 继续观察。这几个桔子大小一样吗?
有大一点的,有小一点的。用一个词怎么说?(大小不一)
3.放在手里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100克左右)
4.再看看它的颜色。(青绿、金黄、黄里带青、小黑点)
5.谁能连起来说说桔子的形状和颜色?
6.下面该说说它的味道了,谁知道桔子的味道?(学生可能会说是酸甜的)
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是吃出来的。)现在的这个没剥开皮的桔子可以吃吗?
那么,我们除了通过嘴巴吃,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它的味道?(用鼻子闻)
对。谁来闻一闻这桔子的味道,然后告诉大家。(淡淡的清香)
7.看桔叶:看到了吗?这桔子上还有片叶子,这说明什么?(新鲜)
谁能说说这叶子的形状和颜色?(椭圆,碧绿)
想想:这片桔叶顶在桔子上像什么?(像一顶帽子)
8.谁能连起来把桔子的外表说一说?(指名说)(板书:外表)
(二)内里
1.注意老师的动作:教师剥桔皮。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剥、扒)
2.老师剥桔皮,请一生上台来闻闻,你闻到了怎样的味道?(清香)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桔瓤、白色的经络)这雪白的经络像什么?(纱衣)
3.这桔瓤是有什么组成的?(桔瓣)取出一片桔瓣,看看,像什么?(月牙、小船)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桔瓣?(数)
4.仔细看,动脑想:这些桔瓣围在一起,好像……犹如……用打比方的句子描述一下,作文指导《小桔灯作文教案》。
指名说,点评。
5.继续看老师的动作:取出一瓣。指名说说老师做的动作。(娶掰)
老师接着做动作,放在嘴里咬上一口,让生说老师的动作。(放、咬)
6.谁能把刚才讲的连起来再说说,注意用上打比方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板书:内里)
7.拿起桔子,大家一起动手剥桔皮、数桔瓣、再放到嘴里品尝一下桔子。要求边做边说。
8.刚才大家品尝了桔子的味道,谁来说说?(甜甜的、酸酸的、甜里带酸)
9.好吃吗?喜欢吃吗?好吃喜欢吃就继续吃吧。吃完了一个,还想再吃吗?
10.桔子不仅好吃,还有好多用途呢?谁知道,说给老师听听好吗?
(三)用途。
1.指名说说桔子有哪些用途。
2.教师归纳
桔子:桔子可谓全身是宝,其果肉、皮、核、络均可入药。桔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
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桔皮:桔皮是一味中药,叫“陈皮”。性温,味辛,有理气化痰,燥湿的功效,制成各样的美味佳肴,不光可以增加食欲,还可以祛除胸腹满,呕吐,咳嗽等多症。可以做桔皮汤、桔皮茶、桔皮酒、桔皮粥等。
提醒:桔子好处虽多,但宜常吃而不宜多吃。中医认为桔子性温,多吃易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
桔子汁:可防心脏病等
真诚为人,真诚待人。
三.习作欣赏
桔子
今天,妈妈从水果店里买回一袋桔子,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袋子。
只见桔子胖胖的、扁扁的,黄中透绿,像一盏盏可爱的小灯笼。我拿起一个,剥开了皮,一股桔子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桔子一瓣一瓣围在一起,像几个兄弟靠着背坐在一起,外面覆盖着白色的经络,就像披着一件雪白的纱衣。桔子瓣弯弯的,像一轮新月亮。我掰下一瓣,塞进嘴里,一口咬下去,果汁四溢,滋润了喉咙,甜透了心窝。
桔子真好吃!
桔子
在水果家族中,我最爱吃的`就是桔子了。每到深秋,黄澄澄的桔子就上市了,妈妈总爱买一些桔子带回家让我吃。我拿起一个桔子仔细观察起来。桔子是圆形的,表皮上有许许多多的小孔,把桔子剥开,啊,香味扑鼻!里面的桔肉,可分成好多个月芽形的桔瓣,放进嘴里酸酸甜甜可好吃了。不过妈妈说桔子一下不能吃的太多,多了会上火的。
桔子不仅很好吃,而且桔皮还可以入药。把桔子皮装进枕头里还可以治感冒呢!如果你心灵手巧,你还可以用桔子皮做一个小桔灯,你会感到小桔灯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所以,我特别喜欢桔子。
桔子
“桔子桔子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要问我最爱吃什么水果,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桔子”!
春天,大地上的树木发芽了,桔子树也不例外,也跟着植物们一起享受日光浴,没过几天,就长出花朵来,引来许多蜜蜂,夏天桔子树上挂满了许多乒乓球大小的青色小球,贪吃的你这时咬一口桔片,会感觉酸酸的。秋天桔树上的桔子会丛绿转变到青绿,再从青绿到金黄。从远处望,就像会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灯笼!
成熟的桔子跟苹果一般大小,又有点扁,全身有些邪疙瘩”,还经常“穿金色外衣,头上还戴顶绿帽子”。把桔子剥开,里面就会有许多“小人”,他们围坐在一起好像在商量着什么大事。掰下一个小人,咬一口,又酸又甜的桔汁便流进你的嘴里,凉爽爽的,吃下去心里好不痛快!
桔子不仅好吃,还有很多作用:桔子皮可以用来泡茶,还可以用来治咳嗽,桔子还有非常丰富的维C…
怎么样,听了解释之后你是不是更加了解桔子呢?
【《灯》教案】相关文章:
《灯》教案03-16
灯大班教案04-24
《我喜欢的灯》教案04-23
《灯》教案13篇02-26
我喜欢的灯教案02-16
《灯》教案15篇06-22
《大家来看灯》音乐教案04-03
各种各样的灯教案03-07
《灯》大班主题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