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赵世家》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赵世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赵世家》教案1
学习目标:
1、理解《赵世家》生动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积累学习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掌握一些重要文言句式。
学习重点:
1、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
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距:通“拒”。阻拦
2、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要:同“腰”。
3、韩厥告赵朔趣亡。趣:急速,赶快。通“促”。
4、居无何,而朔妇免身。免:同“娩”。
5、夫人置儿绔中。绔:同“裤”。裤子。,
6、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文葆:绣花的襁褓。文:同“纹”;葆,通“褓”。
7、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见:同“现”。显现。
8、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骜:通“傲”。
9、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怫(bèi):倍,通“悖”,背离,违背。离:通“罹”,遭受。
10、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翦:同“剪”。文身:在身上刺花纹。文,同“纹”。秫:同“鈢”,长针。
2、词类活用:
1、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活:使动用法,使之活。
2、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哀:为动用法,为......而哀。
3、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3、一词多义: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副词,就是。
即女也,吾徐死耳。如果,假如。
即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与则相同。那就。
来即我谋。靠近,走近。
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副词,立刻,马上。
立孤与死孰难?与......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
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非然,孰敢作难!谁,哪个。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本来。
固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坚持,坚决。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微尘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地位低下,卑贱。
微言大义深奥、微妙。
国胡以相恤。什么。
胡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为什么,怎么。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请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乃置酒请之宴请。
4、文言句式:
1、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战“于“河上,省略句。于河上战,介词结构后置。
2、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判断句句式。
难句翻译:
1、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明确: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2、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
明确: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您既然考虑决定承受背弃风俗的责难,那么就无需顾虑天下的议论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议。从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国脱去上衣,他们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愉悦心志,而是必须用这种方法宣扬德政并取得成功。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还不明白,聪明人在事情尚无迹象的时候就能看清,那么您还犹疑什么呢!
3、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
明确:家事要听从双亲,国事要听从国君,这是古今公认的行为准则。子女不能反对双亲,臣子不能违背君主,这是兄弟们通用的道理。
4、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③,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
明确: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宣传德政要先从平民谈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让贵族信从。
5、公子成再拜稽首曰:“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王命之,臣敢对,因竭其愚忠。
明确:公子成再拜叩头说:“我来已听说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没有才能,卧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进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胆回答,是为了尽我的愚忠。
6、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众求尽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
明确:地方不同使用会有变化,事情不同礼制也会更改。因此圣人认为如果可以利国,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礼制不必相同。儒者同一师承而习俗有别,中原礼仪相同而教化互异,何况是为了荒远地区的方便呢?所以进退取舍的变化,聪明人也不能一致;远方和近处的服饰,圣贤也不能使它相同。穷乡僻壤风俗多异,学识浅陋却多诡辩。不了解的事不去怀疑,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不去非议的人,才会公正地博采众见以求尽善。如今叔父所说的是世俗之见,我所说的是为了制止世俗之见。
7、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地。”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义,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再拜稽首。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
明确:如今有了骑射的装备,近可以使上党的地势更为有利,远可以报中山国之仇。可是叔父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遗志,厌恶变服的名声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公子成再拜叩头说:“我很愚蠢,没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乱说世俗的见解,这是我的罪过。如今大王要继承简主、襄主的遗志,顺从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听从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头。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这时武灵王才开始发布改穿胡服的命令。
难点探究:
1、《赵世家》被清人李景星称誉为“通篇为长江大河……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景之妙”。试以文中“赵氏孤儿”及赵武灵王的有关记述为例,说说本篇体现的“文气疏荡”“极奇肆文字”的艺术特点。
明确:在记述武灵王时,司马迁详尽的记述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的过程,让人物在反复激烈的论辩中,凸现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魄力。
而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则以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来体现。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
2、“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时间跨越数十年,本文是怎样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详略不同的记述,以刻画人物形象的?
明确:没有正面写宫闱中的激烈冲突,通过前后两次占卜来暗示凶吉,交待矛盾冲突的激烈。在记叙上,详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如韩厥与屠岸贾的交锋,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救孤的商讨。而对人物的具体行动则略写。
《赵世家》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2、了解《赵世家》的内容及相关文化背景。
3、通过《赵世家》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史记》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4、学习司马迁的叙事艺术,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致、索、匿、累、攘”等实词的意思和“孰、微、殆、焉”等虚词的用法,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2、借鉴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赵世家》的内容,了解“赵氏孤儿”和“胡服骑射”的故事。
2、重点学习“赵氏孤儿”部分,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句话是赞誉元代作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试想,当初如果没有司马迁关于赵世家的记述,他也不会创作出这样杰出的作品,更不会受到后人如此的'推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司马迁写的《赵世家》(板书)
二、熟悉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学生快速的浏览课文内容,试概述文本的故事情节。
明确:“赵氏孤儿”和“胡服骑射”
2、提学生读课文“赵氏孤儿”部分,其他学生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3、老师归纳整理:
扞(hn) 蹯(fn) 胹(r) 拊(fǔ) 噣(zhu ) 齐衰(cuī )
三、梳理重要实、虚词。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1、通假字
释其適子而更求君 適,同“嫡”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要,同“腰”
衣以文葆 文,同“纹”
故见龟策 见,同“现”
2、一词多义
为: 盾为国多难 因为
是为灵公 是
子强为其难者, 吾为其易者 做
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 做
以: 盾以得亡 而
以臣弑君 凭……的身份
韩厥具以实告 把
彼以我为能成事 认为
负: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背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 倚仗
卒: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最终
故: 复故位 原来的
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所以
略: 王北略中山之地 巡视
攻城略地 夺取
3、重点实词
释其適子而更求君 舍弃
赵盾骤谏 屡次
朔为晋将下军救郑 率领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牵连
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违背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使……断绝,遗憾
唯君图之 希望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如果不是
4、特殊句式
发兵距所迎襄公弟於秦者 状语后置
与楚庄王战河上 状语后置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宾语前置
四、分析“赵氏孤儿”部分。
1、第一至三节中作者详写赵盾,略写赵朔,联系上下文有什么事作用?
明确:从内容上看,为下文屠岸贾灭赵氏提供了机口,使叙述的事件脉络清楚,易于理解。
从结构上看,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而且前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2、文中还有哪些内容采用了类似的手法?
明确:①第四节中的占卜预示了赵氏被灭族的命。
②第四节中韩厥许诺赵朔,称病不出,为赵氏孤儿的被拥立埋下伏笔。
③程婴认为“死易,立孤难耳”和赵武被拥立后自杀相照应。
3、“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时间跨越数十年,本文是怎样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详略不同的记述,以刻画人物形象的?
明确: 在情节上,没有正面写宫闱中的激烈冲突,而是通过前后两次占卜来暗示凶吉,交待矛盾冲突的激烈。
在记叙上,详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如韩厥与屠岸贾的交锋,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救孤的商讨。而略写人物的具体行动。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相关的习题。
2、预习“胡服骑射”部分。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习“胡服骑射”部分,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2、通过赵武灵王和叔叔公子成的对话内容学习,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认识到“胡服骑射”的进步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掌握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1、“先君何罪?释其適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
2、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3、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4、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二、熟悉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提学生读课文“胡服骑射”部分,其他学生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老师归纳整理:
滏(fǔ)左衽(rn)鄗(ho)緤(xi)不佞(nng)
三、梳理重要实、虚词。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1、通假字
蛮夷之所义行也 义,同“仪”
而怫学者,离中国 怫,同“悖” 离,同“罹”
却冠秫绌 秫,同“鉥”
2、一词多义
略: 王北略中山之地 巡视
攻城略地 夺取
唯君图之 希望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如果不是
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 牵累
属阻漳、滏之险 连接
是亡社稷 使……灭亡
3、古今异义
婴不肖 没有出息
臣闻中国者 中原
四、分析“胡服骑射”部分。
1、结合对话内容,说说什么是“胡服骑射”?
明确:“胡服骑射”实际上是赵武灵王跟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国内实施的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即让国人改穿少数民族的服装,学习少数民族人骑马射箭。
2、“胡服骑射”在历史上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从历史上已经看到,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的强大,而且胡服骑射之功绝不仅仅局限在赵国,这一移风易俗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五、活动讨论。
1、司马迁通过“赵氏孤儿”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
如果真是如此,那你们认为这是否违反了《史记》的“实录”精神?
明确:如果仅从史学角度而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
2、关于篇中有几处梦卜的认识?
明确:梦卜就是据梦境预卜后事,这种迷信思想应予批判。不过史书中记梦卜等迷信活动并不始于司马迁,《左传》里就有不少这类记载,司马迁还不可能完全摆脱这种影响,这是时代的局限。
六、归纳总结。
七、布置作业。
1、熟记本文的实、虚词
2、运用本文所学的“详略得当”、“前后照应”和情节曲折等写作方法,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赵世家》教案】相关文章:
《赵普》教案02-26
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的教案08-26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02-26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04-02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范文08-26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12-04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11-24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3篇08-04
教案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