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时间:2023-03-20 12:24:24 教案 我要投稿

月光曲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光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光曲教案集合15篇

月光曲教案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了解贝多芬思想感情所发生的变化,感悟音乐的魅力。

  2、懂得穷兄妹俩是怎样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月光曲的,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有绳子组成的新词,只以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一节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

  2、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

  (随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3、过渡:

  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学生读课文第九段:

  ⑴ 这段写了什么?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⑵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⑶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谁的联想?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⑷ 教师小结:

  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

  ⑸ 系统练说:

  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⑹ 是这样的音乐引起了这样的联想。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

  (音乐欣赏。)

  ⑺ 想象练习:

  你听着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段。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⑴ 有感于知音:

  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板书:

  一分触动

  十分感动

  万分激动

  ⑵ 寄情于月光:

  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

  (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月光曲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券”,理解部分词语及课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课后第1题D小题。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回答课后1题的第1小题。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月光曲》音乐带、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听说咱们五(1)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

  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谁来告诉大家它是谁创作的?介绍一下贝多芬。

  二、新授:

  1、不过,今天老师不是上音乐课,而是上有关《月光曲》的课文。出题、读题:

  17、月光曲。

  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一下音乐的意境。

  听《月光曲》后:在音乐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绘得如诗如画,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来描

  写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读,仔细体会一下。(他仿佛看到了大海?)

  (1)你读懂了什么?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这部分由内容是曲子所表现出来意境,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上该怎么去体会?(曲调是一下子转入澎湃激昂的?这中间是不是有个过程?乐曲开始是轻而舒缓,后来是澎湃激昂。)

  (2)师小结:边出图

  (3)指名读(评议),师范读(伴音),自由读(你认为读得好的可站起来读),齐读。

  (4)试说,结合出图。

  3、这么优美动听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其中还有着一个美丽

  动人的传说呢?

  4、听录音、看课文(2——9节)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思考:传说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共弹了几首曲子?

  反馈:(1)正音、提出不理解的词。

  (2)回答两个问题。(板书:听到琴声,看到兄妹,遇到敌意)

  5、传说中,贝多芬并不认识盲姑娘,那他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曲子?你是怎么

  看的?(生答)

  再看看课文有关段落,划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找到了什么?)

  (1)读议:“一天夜晚,、、、、、、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理解“幽静”:幽雅寂静

  “断断续续”:说明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得不熟练。

  “是他的曲子”引他靠近茅屋。

  (2)读议兄妹对语。

  (听了几遍,虽然家穷,买不起入场券,但谱子可以抄或习得起,假如有谱子,就会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充满对贝多芬的崇拜,听曲的愿望。

  重点:不过“随便说说”:与姑娘内心是矛盾的,但她怕哥哥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这是劝慰的话。

  (穷还表现在哪儿?)

  穷:茅屋、旧钢琴、歌的话。

  其实她是十分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说明她很懂了,体谅哥哥,同时也说明她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贝多芬的曲子。

  这些对话该怎么读?(姑娘渴望而又装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难过)

  指名读后:师引读(分角色)

  (3)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引读4、5节。

  你读懂了什么?

  读议:“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当时的心情,产生这种心情除了由于听到说话外,还表现在贝多芬心理活动的直接表达)体现他同情穷人(劳动亿)的思想品质,读出热情诚恳、充满激情的语调。

  6、学到现在,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曲子?(出问题)

  7、再读2——5节,读出语气。(先自由准备读、后齐读)

  板书设计:

  (好奇)听到琴声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轻柔、舒展

  (感动)兄妹对话进屋演奏月下海啸图急促、剧烈

  (激动)巧遇知音再弹一曲

月光曲教案3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2、从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7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月光曲》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动人的钢琴曲(放音乐《月光曲》)

  师随着音乐诵读:我们仿佛面对着宁静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2、师:刚才听到的.这段曲子的名字叫《月光曲》,是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板书课题和贝多芬),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深切地感悟美妙的《月光曲》。

  二、检查预习

  1、指名逐段读课文(可让学生推荐、也可让学生自找小伙伴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师生共同评议。

  3、提问:你们知道《月光曲》在哪儿最先创作出来的?什么时候?(据回答板书:画茅屋□)

  小结:是啊!刚才这首美妙的钢琴曲就是贝多芬在这所茅屋里为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那动人的故事。

  三、导学(学习1-7自然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1-7自然段,思考:贝多芬为什么会走近

  (板书:近)茅屋,又走进(板书:进)茅屋呢?

  2、组织讨论近的原因,出示小黑板:

  是贝多芬走近茅屋(相机板书:琴声)

  3、组织讨论进的原因。

  (1)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谈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3)在说前加上修饰词再读,深切地体会兄妹深情。

  (4)出示小黑板:

  B、贝多芬听到这里,心想: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4、进了茅屋的贝多芬看见了什么?(指名答)

  5、出示小黑板:

  C、看到这些,贝多芬心想:_________________。

  6、师:当贝多芬准备弹一首曲子给姑娘听时,姑娘的反应如何?

  抓连忙一词,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7、指导朗读姑娘的话。

  8、出示小黑板:

  D、贝多芬没有回答,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他问盲姑娘

  小结:从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已经把握的很好,在平时的作文中,特别是在描写人物时,应注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这梓会使得文章更精彩,对人物刻画更细致!下面我们就动笔练一练。

  四、练习

  1、在课文四个地方补上贝多芬的心理活动笔写四 A、贝多芬听到琴声,心想:________________,于段话。

  2、分角色读,贝多芬和自已写的话、兄、妹、其它老师读(配乐朗读)

  3、师生评议。听了这段朗读,你想说些什么呢?(师相机板书:真情)

  五、小结

  是啊!多么浓厚的兄妹之情啊!贝多芬的一句话说的好,美好的音乐来自于美好的心灵,美好的音乐也存活于美好的心灵,让这句话作为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吧!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去用心地聆听这神奇的《月光曲》吧!(放音乐)

  板书设计 :

  月光曲

  贝多芬 →→→→ 近 →→→→进――――

  琴声 谈话

月光曲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播放《月光曲》片段。)

  2、请大家说说在你聆听音乐时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边听边画,表现《月光曲》的意境

  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把你想象的画面简单地画下来,可以画一幅,也可以画几幅。

  (指名几个学生画在黑板上 。)

  三、朗读品味,融入《月光曲》的意境

  1、播放课件,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9节。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2、画面和音乐美吗?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节,找出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全班交流。

  4、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从哪个词看出是他想象的?画出联想的句子。

  5、指导感情朗读:

  读出大海的美,读出它的变化。

  (当月亮初升时,要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当读到“皮鞋匠看看她妹妹”时,语气要转为平静。)

  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四、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过程

  1、这么美的月光曲是怎么谱写成的呢?课文哪几节是写月光曲怎么谱写的呢?

  (2~10节。)

  2、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2~10节,并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提问,教师进行梳理、归纳。

  4、交流: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

  ⑴ 预设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① 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

  ② 出于对盲姑娘的同情。

  语段:

  兄妹俩的对话:

  (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A、重点研读:

  “随便说说。”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吗?

  B、引导体会:

  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会怎样想?

  C、出示贝多芬说过的话:

  “我的艺术是为了一切贫苦人民的幸福,我做到了这一点,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体会他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⑵ 预设第二个问题:

  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

  ① 是因为盲姑娘不但热爱音乐,而且还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语段:

  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听得入了神”、“多纯熟”、“感情多深”。

  指导朗读盲姑娘的话:

  当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之后,心情怎么样?

  (激动、惊喜、喜出望外……)

  为什么?

  (盲姑娘想不到在这样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美妙的琴声。更重要的是,她猜想到眼前的这位演奏者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

  请大家分别用激动、惊喜或者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

  是呀,盲姑娘听了曲子后非常地激动,这激动里有惊喜,有赞美,让我们一起再激动地读一遍。

  听了盲姑娘激动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理会怎样想呢!

  ② 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语段:

  第八自然段。

  (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

  引导感悟:

  “披上银纱”“格外清幽”等。

  ⑶ 预设第三个问题:

  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录下来的?

  ① “飞奔”看出他当时心情怎么样?

  ② 为什么要连夜把曲子记录下来?

  (自己也被这首曲子感动了 。)

  五、听音乐,想象写话

  再次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想,边听边写:“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

  六、布置作业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月光曲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02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教学重点】

  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儿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学生朗读二至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皮鞋匠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分辨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请学生试背第9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盲姑娘知音

  弹奏想听感动

  再弹入神动情

  记录本陶醉激情

  【教学反思】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

  《月光曲》课文原文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月光曲教案6

  一、导入

  师:关于描写月光词语你知道几个?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经过。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什么感受?

  生4:他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情况下产生?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

  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

  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曲子记录下来?

  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

  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

  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

  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问题。现在咱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三、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产生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心情吗?

  生1:在幽静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听到有人弹他曲子,他肯定很惊讶,很好奇,这么一个小镇上有人在弹我曲子,他是谁呀?

  生3:弹得断断续续,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感情。

  生读。

  师:从兄妺俩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

  生2:兄妺俩相互体贴。从哥哥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妺妺心愿。妺妺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师:贝多芬说我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品质和她对音乐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师: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盲姑娘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音乐太激动了。

  师: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音乐家,他演奏不只是凭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人,他此时心情一定

  生:很激动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奏一曲。

  师:是,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四、体会月光曲内容

  师:借着这清幽月光,心情激动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练习读课文第九小节。

  生读。

  师:请同学们再重点练习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变化。

  生练读,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读这几句话,语气由轻而重,由缓而急,你能想像到乐曲旋律吗?

  生:乐曲旋律也应当由轻而重,由缓而急。

  师:能由乐曲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表情和动作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开始动作优雅舒展,面带微笑,后来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晃动起来。(众笑)

  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情感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贝多芬表达正是自己见到盲姑娘前后感情。

  师:真聪明!结合贝多芬见到盲姑娘前后情感变化再来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

  生再读。

  五、巧设情境,说写训练

  师:月光曲多美啊!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小节。

  (生读)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从苏醒一词我觉得陶醉是说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一切,连贝多芬走都没有发觉。

  师:真会动脑筋。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讨论)

  表演过程略

  六:作业:

  1、搜集《月光曲》,认真地欣赏欣赏。

  2、练习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感兴趣同学可以读一读《贝多芬传》

  板书设计:

  (好奇)

  听到琴声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轻柔、舒展

  (感动)

  史妹对话进屋演奏月下海啸图急促、剧烈

  (激动)

  巧遇知音再弹一曲

月光曲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券,理解部分词语及课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课后第1题D小题。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回答课后1题第1小题。

  2、感受《朋光曲》美意境,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月光曲》音乐带、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听说咱们五(1)班同学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

  著名钢琴曲《月光曲》,谁来告诉大家它是谁创作?介绍一下贝多芬。

  二、新授:

  1、不过,今天老师不是上音乐课,而是上有关《月光曲》课文。出题、读题:

  17、月光曲。

  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一下音乐意境。

  听《月光曲》后:在音乐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感受到描绘得如诗如画,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来描

  写呢?请找出来自己读读,仔细体会一下。(他仿佛看到了大海?)

  (1)你读懂了什么?

  霎时:极短一点时间。

  这部分由内容是曲子所表现出来意境,表现在音乐旋律上该怎么去体会?(曲调是一下子转入澎湃激昂?这中间是不是有个过程?乐曲开始是轻而舒缓,后来是澎湃激昂。)

  (2)师小结:边出图

  (3)指名读(评议),师范读(伴音),自由读(你认为读得好可站起来读),齐读。

  (4)试说,结合出图。

  3、这么优美动听曲子,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呢?这其中还有着一个美丽动人传说呢?

  4、听录音、看课文(29节)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划出不理解词语。

  (2)思考:传说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共弹了几首曲子?

  反馈:(1)正音、提出不理解词。

  (2)回答两个问题。(板书:听到琴声,看到兄妹,遇到敌意)

  5、传说中,贝多芬并不认识盲姑娘,那他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曲子?你是怎么看?(生答)

  再看看课文有关段落,划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找到了什么?)

  (1)读议:一天夜晚,……弹正是他曲子。

  理解幽静:幽雅寂静

  断断续续:说明姑娘很喜欢贝多芬曲子,但弹得不熟练。

  是他曲子引他靠近茅屋。

  (2)读议兄妹对语。

  (听了几遍,虽然家穷,买不起入场券,但谱子可以抄或习得起,假如有谱子,就会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那有多好啊!充满对贝多芬崇拜,听曲愿望。

  重点:不过随便说说:与姑娘内心是矛盾,但她怕哥哥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这是劝慰话。

  (穷还表现在哪儿?)

  穷:茅屋、旧钢琴、歌话。

  其实她是十分渴望能听到贝多芬演奏,说明她很懂了,体谅哥哥,同时也说明她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贝多芬曲子。

  这些对话该怎么读?(姑娘渴望而又装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难过)

  指名读后:师引读(分角色)

  (3)听了盲姑娘话,贝多芬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引读4、5节。

  你读懂了什么?

  读议: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

  (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当时心情,产生这种心情除了由于听到说话外,还表现在贝多芬心理活动直接表达)体现他同情穷人(劳动亿)思想品质,读出热情诚恳、充满激情语调。

  6、学到现在,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曲子?(出问题)

  7、再读25节,读出语气。(先自由准备读、后齐读)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月光曲教案8

  教学目的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1、同学们,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渡这短暂的四十分钟。今天,老师带来一件礼物送给你们,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播放:月光曲)

  2、听了这首曲子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首曲子叫作《月光曲》。点击课件传说它是贝多芬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即兴创作的。

  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第26课《月光曲》。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月光曲》情景的段落。

  二、直视课题,重点研读第9自然段。(读中悟,读中体会)

  1、学生自读,体会其中的意境。

  2、指名学生读。

  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悟。

  (1)现在,请听老师朗读,大家一边听一边体味其中情景的变化。

  (2)学生汇报:先是月亮升起,海面呈现一片微波粼粼的景象,再是月亮升高,穿过了微云,最后是月亮照耀在海面上,海面上风起浪涌。

  (3)这些变化情景源于什么?(源于贝多芬所弹奏的曲子的曲调的变化。)

  (4)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谈谈曲调的变化吗?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屏幕,自己领悟曲调的变化。

  3、教师指导朗读

  根据曲调的变化,在朗读的时候,前面的部分可以读得徐缓、抒情些,随着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节奏越来越快,这时语调就应该慢慢高昂起来。

  4、学生朗读

  (1)请同学们根据你理解自由地练习朗读。(教师巡视并指导)

  (2)请同学们齐读该段。要求:读出情景的变化,意境的美。

  5、你们读得真棒,听着你们的朗读我已经陶醉了。看来贝多芬先生弹的这首曲子真的很美妙。

  难怪,皮鞋匠在听着贝多芬先生的'琴声时,眼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刹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的妹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光汹涌的大海。)

  6、请同学们再听第9自然的朗读,思考、

  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

  1、过渡:这么美妙的曲子,让人陶醉,学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曲子,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创作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找出来。

  2、创造性地阅读。(要求:先自读自悟,再前后桌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

  四、作业布置

  1、背诵第9自然段,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收集并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3、有条件的,听一听《月光奏鸣曲》。

  五、结束

月光曲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是读懂本文的基础,充分读好文章的主体部分――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抓住重点段落,想像《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会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运用本课写字表中要求写的11个字。

  5.集体创作班歌。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欲望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2.教师小结或简介贝多芬生平及音乐创作。

  [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过渡语:贝多芬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月光曲》(板书课题)(播放《月光曲》片段)提问:听了乐曲,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就题提问,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提出:《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老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点评: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发现问题,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在学生提问后,同桌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点评: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让学生从理解课文的角度去筛选问题,教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

  3.同桌,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不需统一问题,确保学生个性化阅读,但均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同桌交流。

  6.个别提问。

  (三)细读课文,探究创作原因

  1.独立阅读。理出全文层次,找出重点部分。

  (1)读: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2)说:同桌说一说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特定环境中,创作出《月光曲》的;

  (3)思: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

  (4)悟:《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总结出创作原因,说说《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

  3.鼓励学生根据描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的有关内容,大胆设计板书并交流。

  4.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在学生说出原因后,想像贝多芬会怎样想?)

  [点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读、说、思、悟、议,设计板书内容等项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重点品读,体会乐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

  1.默读第5~10自然段,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与同桌互读)

  仔细品读文中对表达中心很重要的重点词句。如难以理解的词句,个人先联系上下文和通篇内容多读、多思、多悟,然后跟同桌交流。真正有难度的,教师要做必要的指点乃至讲解,如:“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播放《月光曲》录音。

  2.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点评:在学生深入探究,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过程,知道了作品的内容,充分体验了作品中的意境、人物的情感后,去欣赏《月光曲》,促使学生与音乐家和文章作者的情感交融。]

  3.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的理解。(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作画,描述……)

  [点评: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孩子表达阅读收获和展示才华创设机会。]

  (五)配乐朗读,感受感情变化

  1.自由朗读,揣摩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2.师生配乐朗读,感受贝多芬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

  (1)同桌互读、交流。

  (2)教师范读、指导。

  (3)配乐轻声读课文(自由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体感悟。

  (六)自主学习生字

  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本课的生字编成练习题自己做或和同学交换做,做完后,同桌或小组交换检查。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设计实践与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激情。]

  (七)课外延伸,集体创作班歌

  结合“初显身手”组织学生集体创作班歌。

  1.依据“笔下生花”设计的内容互相交流,组织大家选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曲子。

  2.讨论确立班歌主题。

  3.小组合作填词。

  4.汇报演唱。

  5.评选最佳作词和最佳演唱者。

  [点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完了课文,懂得了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是人们从心田流淌出来的歌。在配乐朗读全文后,每一位认真学习的同学都会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都将沉浸在《月光曲》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此时,组织学生创作班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案例点评

  1.重视情感调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和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和思想变化,均以饱满的激情为基础。要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2.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问题是创新的开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带着问题去读书、思维、探究、交流,我们就应培养学生这样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重视学法引导与培养。要使学生从“读会”到“会读”,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找重点,抓住重点品读体味,鼓励学生设计板书,设计作业,具体有形地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4.注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通篇设计在突出以读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同时,十分注意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素养的整体形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说、思、悟、写,进行全方位的语

  文实践。

  (评析:宁夏灵武市教研室吕玉素)

月光曲教案10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1.贝多芬画像一幅。

  2.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学习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是贝多芬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贝多芬从小就表现了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元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i)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于,从哪几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第八自然段到课文结束,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学生解释几个词语:幽静一偏僻、情静。入场券一门票,陌生一生疏。不熟悉。纯熟——很熟练。

  教师补充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园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但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人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他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月光曲教案1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4、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5、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读题。

  2、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3、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

  4、组织交流。

  5、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透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1、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情不自禁走近)

  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2、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主角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述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3、(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4、学生交流。(板书:弹再弹)

  5、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情绪,了解她不仅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情绪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资料,再透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三、感受意境,指导概括。

  1、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

  2、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板书:记录谱成)

  3、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结并明确下一节课学习的资料。

  说明:透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

  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说明:回顾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复习根据课文线索概括主要资料的方法。

  二、学习8―10小节,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1、出示写景句,理解“清幽”,指导“幽”的书写。

  2、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描述。

  3、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读第9小节,用直线划出哥哥想象的资料,尝试读出感受。

  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随机指导朗读。

  ⑶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尝试背诵。

  4、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说明:本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体会乐曲的美妙旋律和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并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5、引读第10节描述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情绪。指导朗读。

  6、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资料。

  说明:在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潜力,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好一段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2、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

  说明: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透过对“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课文主题。

月光曲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气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配乐故事。

  (同学初步感知课文。)

  2、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月光曲

  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引导同学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

  3、教师梳理问题,总结出问题。

  4、师让同学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提出读书要求:

  ⑴ 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考虑问题。

  ⑵ 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身解决。

  ⑶ 在老师规定的时间把课文读能读熟。

  5、同学读课文并考虑问题

  6、同学课堂汇报交流,并自身解决问题。

  7、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加入正确引导。

  三、重点段落分析

  1、教师置疑:

  贝多芬用音符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2、同学快速浏览全文,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并读一读。

  3、同学找出展现月光曲音乐内容的'段落。

  4、同学小声读文,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和同桌先说说,哪些画面展现在你面前。

  6、同学点击网页,欣赏美景。

  7、用恰当的词语形容画面。

  8、同学配乐朗读,体会月光照下大海不同变化。

  (教师指导。)

  9、同学点击网页,欣赏月光曲。述说心情。

  10、教师总结,

  四、音乐欣赏

  1、同学点击网页,搜寻钢琴曲欣赏。

  2、生说感受,并把感受发布在网站的交流平台里。

  3、师小结。

月光曲教案13

  【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默读)

  三、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揭示句式:《月光曲》是的传说。)

  (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子。)

  结台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四、讲读第一节

  1、学到这里,第一节的内容也懂了。

  齐读第一节。

  2、释“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结合板书:谱写谱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

  1、这一节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分成几大段?

  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六、范读课文第二大段

  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老师读课文。

  七、读后提问,引导分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写弹《月光曲》从哪儿到哪儿?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几个部分。

  在第二段段意后补充板书成为:

  ⑴总的介绍

  第一首

  ⑵传说

  第二首:《月光曲》

  八、读讲课文第一层

  1、指名读本段第一节。

  2、通过教师描述,带入情境: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美湖面: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老师的描述,在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画面,学生听着老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课文。)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3、这儿离热闹的在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

  4、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想到。

  5、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

  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的对话后,他走进了茅屋。)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现在让我们跟着贝多芬来到茅屋的窗口,便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⑴男女生分角色读。

  ⑵读后指导:

  ① “那有多好啊!”“多”表示程度念第二声,示范,要把这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弹琴的心情读出来。

  (结合人物说话内容,板书:太贵、太穷)

  ②一个姑娘说“……”男的说“……”,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板书:

  男的()地说

  一个姑娘()地说

  ⑶同座对读。

  ⑷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着贝多芬来到这小茅屋的窗外听着屋里的谈话。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7、从哪一个词里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就)说明他对穷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

  (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指点: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原来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9、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

  这次老师不指导,你们能不能读好。

  指名分角色读本段4、5两节的对话。

  10、读后指导:

  指点(结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经听得入了神,他是那样激动地说。

  应该怎么读呢?要读好,首先要理解。

  释“纯熟”:技术高超而又熟练。

  重点指导“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弹琴的人是谁?因此课文上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作出了判断,弹得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范:练习朗读。

  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贝多芬走近()茅屋,给一位()()姑娘弹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姑娘()。

  〖板书〗

  月光曲是曲子/太贵谱写幽静纯熟

  听太穷谱

  谱成

月光曲教案14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教师引导鼓励自己的见解,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

  《语文课程标准》又规定,五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揣摩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阅读,尽量多给学生时间去阅读课文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作者运用联想,对话描写等等表现手法,使得课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1—10自然段):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课文可以分为两段。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五,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月光曲》一课教学的总目标制定如下:

  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通过朗读,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及分辨实际事物和联想部分;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

  4、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按课后练习2中的(1)(2)小题问题研读课文2—7自然段。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是:根据课后练习2中的第(3)小题研读课文第8—10自然段。学生领会课文表现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9自然段并背诵。

  三、说教法学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下通过教师所讲的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知识的。这种观察和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一种积极的思维。从这一点出发,本节课教法的知道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整节课的教法设计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尽量让学生动脑,动口,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精讲,善导,激情,引思"八字贯穿各个教学环节。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境法——激发学习兴趣,热情参与。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3、讨论法——积极参与,得出结论。

  4、练习法——感悟课文,体会内涵。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目标为中心,提问为主线"这一原则,以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样导入新课,从主观上吸引了学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解决生字词并整体感知课文

  (1)我给学生提出边听朗读录音边找出你认为难读难懂的生字词的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朗读录音,通过声情并茂的录音朗读,学生入情入境。

  (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会本文的7个生字,理解本文的14个词语。

  (3)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四人一小组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我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难读难懂的生字词及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为下一个环节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细读课文,理解教材

  (1)理解贝多芬给盲姑娘弹琴的经过,即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

  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了一首

  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录下来的

  在这一环节,我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体会中朗读。

  (2)让学生找出第8,9段中的实写部分和由实际事物引起的联想部分。

  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了《月光曲》表现出的意境是多么的美妙。学生带着这种美的感受朗读课文,读的很有感情。学生也更好地了解了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第10自然段中"陶醉","飞奔"各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3)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录下来的

  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在品词析句中确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4、归纳总结

  (1)鼓励学生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这个环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巩固练习

  (1)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6、布置作业

  (1)完成生字词的抄写。

  (2)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完成与本课有关的课堂练习和同步练习。

月光曲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训练。

  (3)通过合作学习,根据课文描写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兄妹手足情深。

  (2) 感受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以及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激起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内容,以及体会贝多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灵感。

  教学难点

  理清《月光曲》的内容、旋律与兄妹联想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美妙的乐曲声中,我们开始今天的课堂。现在大家听到的就是──(生: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这么美妙的乐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美丽传说。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课本,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2~10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也可以是感受最深的地方。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

  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理由。

  三、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

  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这个情景课文中有一个插图,能找找是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吗?(生:第八自然段)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贝多芬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我们就来读第8自然段。(学生齐读)闭上眼睛想象: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此景)师提示:可以是小屋里是什么情景?可以是屋子里的人物形象。

  (如:月光照射下,茅屋显得低矮而破旧,屋内的摆设更显得寒伧,烛光是微弱的,钢琴是陈旧的,但茅屋里却洋溢着和谐而祥乐的.气氛。这里充满了人间真情。)

  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她只能用心静静地聆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我们跟随兄妹俩也来听一听。(音乐起)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你听懂了什么?

  贝多芬的琴声给兄妹俩带来了什么?他们感受到什么?请你先自学再找个合作伙伴学习第九自然段,思考:

  1、划划表现音乐内容的句子。

  2、说说音乐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画面?

  3、想想音乐的旋律应该怎么样?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1) 自主合作学习。

  (2)交流:

  师生交流找出如下三个画面:

  画面一: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画面二: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

  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学生任选一幅挑出来重点读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逐幅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里的三个画面,配乐欣赏。

  讨论音乐旋律变化。

  (由轻柔到强烈,由缓慢到快速。)

  指导感情朗读文段。

  4、小结:

  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边,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让我们结合联想再次欣赏这首乐曲。

  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乐曲,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呢?从哪儿看出?

  5、指点:

  眼睛睁得大大的,它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首令兄妹俩如此陶醉的曲子,是本来写好的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即兴创作。)

  四、自主探究《月光曲》的创作历程

  是什么能使贝多芬即兴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还跟什么有关?他和盲姑娘的巧遇是分不开的。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贝多芬和盲姑娘的认识过程。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自由读2~7自然段。

  思考: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些什么?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看出了什么?贝多芬听了谈话,会想些什么?

  3、当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怎么说,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要求:抓住关键句子,细细品位。)

  五、自学后交流

  1、莱茵河边,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当时他的心情怎样?

  (心情平静而悠闲。)

  断断续续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贝多芬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这些内容用音乐来表现该是怎样的节奏?

  (轻柔而舒缓 。)

  2、(出示第三自然段。)

  男女声对读。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随便说说。)

  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贝多芬听了会想些什么?他心情怎样?

  (感动。)

  如果这时反映在曲调中该是怎样的节奏?

  (轻快有力。)

  3、(出示第六自然段。)

  于是贝多芬推门进去,为姑娘弹了一曲,盲姑娘听后怎么说?

  (生读。)

  从盲姑娘的话中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爱音乐,懂音乐。)

  指导读。

  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激动,再弹一曲。)

  这种心情反映在曲调中又该是怎样的节奏?

  (琴声激越,节奏加快,充满力量,奔腾壮阔。)

  六、总结

  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更加明白,原来《月光曲》正是贝多芬当晚情感的真实写照,现在你对《月光曲》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指名说说。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的音乐应当只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啊!是啊,他在莱茵河边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知音,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才会创作出这首经久不衰的名作《月光曲》,就让我们各自带着对乐曲的理解,再次聆听《月光曲》,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月光曲教案】相关文章:

《月光曲》的教案03-10

月光曲教案08-31

《月光曲》教案11-29

月光曲的教案04-01

《月光曲》教案11-17

《月光曲》优秀教案08-25

月光曲优秀教案08-26

《月光曲》教案15篇04-27

月光曲教案15篇04-27

月光曲语文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