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讲课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讲课教案范文1
师:通过上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我们已经深深的意识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信息。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那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就是我们本章要交流的话题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板书: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咱们一起来看一张图片
从这一页,大家能接受到那些信息,了解到那些
好,这位女同学来说一下
生:这个女孩呢是十一岁的李月,是北川的一个孩子,在地震中受到了伤害,一只腿被截肢了。她本来是一个酷爱芭蕾舞的女孩,在别人的劝说下,终于鼓足了勇气,继续跳芭蕾舞
师:好,请坐
前几天是5月12号,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对,是四川汶川地震3周年
大家一定对三年前得汶川大地震印很深刻吧,那时候你们咱们的四川同胞遇难了人,导致了很多幸福的家庭破裂,悲痛充斥了整个中国,但是悲痛之后,我们看到的一张张坚强的面孔,这个小女孩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坚强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这个女孩是当时只有11岁的,灾难可以毁灭他的身体,却毁灭不了他的心灵,他在世界残奥会的时候呢,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重新站了起来,经过辛辛苦苦排练的过程,她在北京残奥会上梦想飞翔。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大家看一下这个视频,就是小李月在北京残奥会的精彩表现,在这里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就总有一天会实现
好,先播到这儿,这个视频呢,同学们可以下次再着看
那么这就是老师做的关于汶川女孩小李月的作品,我来问同学们,假如让你去做这个作品,你会想怎么去做?
请这位同学来说
生:首先我先在大脑中想一想自己需要哪些东西,然后我再思考这些东西能从哪里找到??
师:好,请坐,老师给这位同学说的概括一下就是这四个环节了,其实呢,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方法,你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来看
那么老师先问大家
现在假如让你去做这个作品,主题就是勇敢女孩李月,你首先会怎么做呢
生: 我首先会确定需要的信息,就是把关于小李月的所有信息我们都得收集起来 师:对。这就是第一步,制定信息需求大纲,就是勇敢女孩李月的相关所有信息的图表,所以我们围绕“勇敢女孩小李月”的主题,详细我们研究制定以下内容的内容需求大纲:
李月地震之前的学生生活状况,还有她每天积极的学习舞蹈的情况
李月在地震发生遇难时的情况及思想,心理活动
李月被救时的情况及思想,心理活动
李月在被救后的情况及思想,心理活动
李月跟老师学习舞蹈的情况
李月得之自己要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跟家刻苦努力排量的情况
李月参加残奥会开幕式
然后第二步“确定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目标形式:大家来看有以下三种类型
1论文和板报形式
2演示文稿形式
3宣传片的形式
论文和板报形式,是以获取文字,图片方面的信息为主;演示文稿形式,则还要考虑声音、视频等类型的信息;宣传片的形式,则主要以获取视频、动画方面的信息为主。
如果同学们去做勇敢女孩李月作品的话,大家想以什么形式来做呢?
生:板报形式。因为我们需要大量的文字,图片
师:这位同学说应该以电子板报的形式,因为他觉得经过上一步内容大纲的分析,咱们的文字,图片比较多。还有同学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演示文稿的形式也行,可以弄视频。
师:好,这位同学又用了另一种形式——演示文稿形式。也可以,比如在演示文稿中加入采访小李月遇难时候心里怎么想的采访视频,还有小李月平时刻怎么吃苦训练的视频。还有同学有别的想法吗?
没有了,好,那么另一种形式—宣传片呢,确实不适合咱们这个例子,他一般适用于宣传类的作品。
那么咱们接着看有哪些载体类型呢,来看一下,有
文字,图片,视频,声音
咱们要做这个“勇敢小李月“主题作品的时候,要用到哪些载体呢?
生:文字,图片,视频
师:对,比如描述小李月心理活动,所思所想的时候,可以用大量描述性的文字,旁边可以配相关图片就更能吸引人了。也可以用一个视频来介绍小李月,也可以用上面说的比如小李月排练的视频等。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第三步: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信息需求清单包括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
师:主要包括的是信息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
也就是我们刚才上面所得出的,那么还是以这制作“勇敢女孩小李月“作品为例,老师给大家总结的来说一下,同学们在心里跟着老师一起说:
他的需求内容是:
需求是小李月的所有相关信息
成果标形式是:
电子办板报的形式,即板报形式,演示文稿形式,另外还有宣传片形式 载体类型主要是:文字,图片,视频还有有的时候会用到的声音
师:这个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的第一环节确定信息需求,我们需求都确定好了,都很明确了,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中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信息需求,这是获取信息的基础,学会了怎么确定信息需求,才能将得到的信息跟好的为自己所用。
希望大家课下能好好复习总结。
课后作业
把22页得两个练习,选其一,确定他的信息需求
这节课就上到这了,下课。
讲课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会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们知道吗?(中秋节)对,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呀,给每个同学都带了礼物!请闭上你的双眼,伸出你的小手接受礼物吧!(生闭眼睛)智慧老人给你们每人一棵智慧树,现在让我们的智慧树生长、发芽(师生齐做幼芽生长动作)。很快,每个同学的智慧树上结出了5棵智慧果,你想摘几棵,树上还剩几棵?(生先摆圆片,然后指名说说自己想摘几棵,树上还剩几棵)
二、探究新知,学习减法。
1.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观察,
(1)笑笑也来摘果子。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引导得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还剩3个)
(2)师述:树上本来有5个果子(板书: )被笑笑摘走了2个(
现在树上还剩几个果子呢?
(3)用手指表示笑笑摘果子的过程。
学生伸手说,老师随学生的口述摘数5、2、3。
(4)列式。
(5)说明: 5-2=3读作“5减2等于3”,这样的算式叫做减法算式,中间的'“-”叫做减号,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时就要用减法计算。
(6)说说5-2=3中的5、2、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链接生活,再次感受减法。
小组内讨论说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5-2=3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动手操作,体验感悟。
1、分铅笔(师拿出5枝铅笔,奖给刚才表现好的同学,然后请同学说说老师做了什么?如何用减法算式表示?奖一枝说一次,并请同学们说时带手势。)
2、分学具(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和同桌一起边分边说算式)
四、新知应用,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道解决几个实际问题。(课件出示课本图片,指名说图意,并用算式表示。)
1、取书图。
2、小刺猬背果子。
3、小鸟摘樱桃。
4、小老鼠偷面包。
五、玩中体验,加深印象。
1、鳄鱼吃猴子。
(右手表示猴子,五指捏拢又放开,表示小猴荡秋千;左手五指表示鳄鱼,成扁平状,左手向右手靠拢,并夹右手手指,表示吃猴子。边做动作边说:“五只猴子荡秋千,一只鳄鱼游过来,啊呜一口吃掉它;四只猴子荡秋千,一只鳄鱼游过来,啊呜一口吃掉它……猴子不见了,到哪去了?全被鳄鱼吃光光!”,边述边做,完成一遍动作,然后一句一句地说,并指名说说每一句如何用算式表示?)
2.手指操
(1)对数。5 的组成。(师:我出1,生:我对4,1+4=5、4+1=5)
(2)手指减法(只用一个手的五指,一同学打手势,同桌用减法算式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五指减法图上的内容。
六、谈谈收获、总结全课。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身边有许多减法问题。师:那你知道我们身边的哪些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决?生:比如拿走了,还剩下……你们的收获的确很大。我们以前就知道,把两部分合并成一部分,求总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又明白了,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2、找找在你的周围,哪些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跟同学们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摘果子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减号
讲课教案范文3
一、课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知识目标:掌握语言的含义及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及分析、质疑文本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
1.温习寓言的含义
2.分析文章的主旨
三、课程难点
探究这则寓言的启示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展台
六、教学设计
1.导入(ppt不打开):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是献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雨水如期而至,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汇入了母亲河也就是黄河里,河水上涨几乎与河岸齐平,黄河的河神就觉得自己特别的了不起,于是就昂着头眯着眼以一副很神气地样子惬意地顺流东游了,到了河的尽头时,他发现眼前有一片水域,放眼望怎么看也看不到尽头,这才知道相比眼前这片海自己根本算不上什么。于是呢就很羞愧地向河神坦诚自己曾经的无知和自己的悔悟。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秋水、(庄子)。
2.正式授课
温故而知新
师:是的,(打开ppt)这是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庄子的《秋水》的节选篇。(点击页面至课文所在处)现在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和熟悉一下这篇短文。秋水12......生: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师:大部分同学都堵得很认真很熟练很通畅。说明同学们预习的很好。那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给大家一个提示(ppt选择题页面)生:C 师:perfect,这个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你们而言简直小菜一碟呀,寓言相对于其他问题而言最显著的区别性呢就在于它的故事性与讽刺、劝诫说理的浓缩式结合,《》是这样定义寓言的。怎么都成了没醉的葫芦心里有就是道不出呢?之前我们也学过不少的寓言,课外也读过一些,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或寓言故事书呢? 生:
师:现在呢,我们回归课文,看看梦中迷蝶的庄周他笔下的《秋水》
(2)紧扣文本
(1)师: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阅读这则寓言。下面我想问同学们三个问题:使用原文简练回答即可。第一,who,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二。Where,发生在那里?
三、what,都发生了什么事?
(3)生1:“河伯”、“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师:同学们说她概括的`好吗?
(5)生:好
(6)除了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方法,我们也可以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那么同学们认为这篇文章分为几层呢?
(7)生:两层
(8)师:两层啊,那二排二号同学认为在哪里断开合理,各是什么意思?
(9)生:在课文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文末),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弗如。
(10)Great,这位有着洞悉一切的慧眼。(教师带头鼓掌),看来分析文本对大家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展示ppt)
(11)(12)师:(点评学生并板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言知其所以言?庄子想要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什么呢?
讨论:1.你怎样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
2、这则寓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13)生:.....
(14)师:这位同学讲的很深刻,下面老师补充整合一下,成语“望洋兴叹”就出自此文,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中,包括三层意思:先是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阔,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河伯的望洋兴叹,表明了河伯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这点难能可贵。人难免犯错误(对自身的认识过高),贵在能够改正。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想方设法去改正,不能夜郎自大,令人耻笑。最后一个问题呢,就留作课后作业,同学要写在作业书上,下周一交给我,并在当日课堂上,随机抽查,不能说自己没有任何感受。
(15)师:好,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首先呢,是温习并完善了我们关于寓言的人质,其次也就是今天的重点,我们学习了秋水的文本层次,并做了拓展联系。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课有收获吗?都是什么收获呀?期待着下节课我们会比这节课更有突破发展。下课。
(16)生:老师再见!
讲课教案范文4
教学要点:
理清课文
三、四段(宴会中)的情节发展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熟知的文言知识大致理解了文意,并梳理了课文一二段的故事情节,在一二段中,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的愤怒,范增的禁言更是激化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但项伯的告密却给刘邦带来了转机,张良献计,项伯易主,刘邦从而决定参加鸿门宴,那么,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会有怎样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的精彩画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刘邦,共赴这场“鸿门盛宴”。
二、具体展开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四段并思考问题:鸿门宴上到底发生哪些精彩的情节,用简要的词语来归纳一下。
1.刘邦谢罪,项王留饮
或:1.刘邦谢罪 2.范增举玦,默然不应
2.项王设宴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范增举玦 4.樊哙闯帐,死而不避
4.樊哙救主
T:
(2)刘邦来项羽处谢罪是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是带着真诚来的'吗?为什么,你有什么理由?
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
T:
(3)我们注意到,项羽“留沛公饮”后,司马迁很详细地介绍了赴宴宾客的座次,有没有同学了解我国古代座次安排有什么讲究呢?为什么作者要详细介绍这一内容?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T:双方既已落座,那么这个每个人都在心怀鬼胎的宴会也就开始了,首先是谁有了动静?对,是范增,“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玦以示者三”,三是什么意思?但项王的反应是什么?项王可谓是悠闲有余,可就是急坏了范增,所以范增下一步的动作又是什么?对,他把项庄给招来了,也就开始了鸿门宴中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幕。(4)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一情节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什么成语?项庄舞剑对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在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
T:
(5)樊哙闯帐可谓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作者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呢?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T:
(6)有人觉得,樊哙在帐中的慷慨陈词其实与刘邦对项伯的说辞没什么差别,意思都是一样的,你有什么看法?区别在哪?
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入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从策略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二者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也自然大不一样,朗读课文要注意这一点。
T:课文
三、四两段记述“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激烈斗争。刘邦谢罪,以屈求伸,矛盾缓解,范增举玦,危机依然四伏,项庄舞剑,更是险象环生,樊唆闯帐,故事到达高潮。项羽唯恐担当“不义”之名,损其“威”,伤其“信”,不用范增之计,终于让刘邦借故脱逃,放虎归山,铸成大错。那么,刘邦逃脱前又作了哪些部署,宴会的后续发展又是如何,我们下回分解。
【讲课教案】相关文章:
讲课的教案11-03
讲课教案模板03-12
幼儿园讲课教案02-18
小学生演讲课教案09-11
高中教案教案03-05
教案中班教案09-09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