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时间:2024-07-10 13:30: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1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材料分析: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 20xx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学生发言: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初步理解课文。

  1、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

  华侨、华裔的含义。

  2、朗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三、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集中讨论:

  举例:

  1、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或王命急宣(有)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xxxx美,你看,它

  有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3

  一、概述

  1、课名:《礼仪展风采》,是思想品德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堂思想品德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10分钟;

  3、本课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懂得礼仪对个人的要求,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2)能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知晓基本社交礼仪姿势。

  (2)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演示相应的影像资料、图片、感受礼仪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对基本生活礼仪知识的欠缺;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学生面临的是青年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很重要;

  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六、课前准备

  ⑴、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图片,制作幻灯片。

  ⑵、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

  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生课前问好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再熟悉不过,同学们认为“课前问好有无必要”?通过学生发言,导入本课主题——礼仪展风采。

  礼仪习惯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言行。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礼仪知识?

  活动:礼仪知识大擂台

  1、说一说:

  社交礼仪的掌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基本的社交礼仪。

  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社交礼仪有很多,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如:路遇熟人主动打招呼;上公交车女士优先,老人孩子优先,主动让座;还有餐桌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电话礼仪等。

  打电话是现代人交往、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讲究电话礼仪更能展示我们的风采,有助于塑造我们良好的自身形象。

  2、演一演

  请小主持人主持学生表演见面礼仪。(发现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认识。)请学生设计、展示古今中外见面时的不同礼仪。

  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够懂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见面礼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礼貌,一种文明。

  3、想一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他们都很讲礼仪,面对这些礼仪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对外国礼仪、对少数民族礼仪。)

  礼仪对我们个人都有哪些要求?

  如此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老师评价并提出希望。

  4、课下思考

  在学校生活中,哪些场合最能展示我们的风采?这些场合都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4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内容补充内容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辞学——就学

  论议轻松调侃

  鲁肃:大惊——结友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全文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2、鉴赏本文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3、调动文学积累和生活感知,关注普通形象背后饱含的深情。达到情感共鸣,收获写作感悟。

  二、教学重点: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全文疏通了一遍,学习了生字生词,分清了层次,还了解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那么,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次课所学的生字生词!哪位同学敢于挑战,自告奋勇上来听写?

 复习生字生词,并听写

  交卸xiè 奔丧sāng 橘子jú 晶莹yīng 迂腐yú 琐屑suǒxiè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几次流泪?

  (2)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了几次背影?并予以概括。

  四、给学生放第六自然段的录音,要求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字词。

  (1)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动作: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

  五、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六段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六、学完了整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心中最美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父亲!

  六、配乐《神秘园之歌》,为同学们朗诵第六段。

  七、总结

  (1)概括这堂课所学的所有内容

  (2)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不会展现关心。但是,他的爱就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记得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他永远爱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的第二部分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流泪 家破人亡 伤心

  第二次流泪 浦口送别 感动

  第三次流泪 见信思念 伤感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案11-15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03-17

初中语文《狼》教案01-20

初中语文马说教案12-17

(精华)初中语文教案08-03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春》07-03

初中语文教案:《散步》01-06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06-25

初中语文教案最新10-0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1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材料分析: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 20xx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学生发言: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初步理解课文。

  1、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

  华侨、华裔的含义。

  2、朗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三、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集中讨论:

  举例:

  1、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或王命急宣(有)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xxxx美,你看,它

  有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3

  一、概述

  1、课名:《礼仪展风采》,是思想品德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堂思想品德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10分钟;

  3、本课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懂得礼仪对个人的要求,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2)能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知晓基本社交礼仪姿势。

  (2)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演示相应的影像资料、图片、感受礼仪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对基本生活礼仪知识的欠缺;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学生面临的是青年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很重要;

  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六、课前准备

  ⑴、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图片,制作幻灯片。

  ⑵、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

  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生课前问好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再熟悉不过,同学们认为“课前问好有无必要”?通过学生发言,导入本课主题——礼仪展风采。

  礼仪习惯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言行。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礼仪知识?

  活动:礼仪知识大擂台

  1、说一说:

  社交礼仪的掌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基本的社交礼仪。

  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社交礼仪有很多,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如:路遇熟人主动打招呼;上公交车女士优先,老人孩子优先,主动让座;还有餐桌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电话礼仪等。

  打电话是现代人交往、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讲究电话礼仪更能展示我们的风采,有助于塑造我们良好的自身形象。

  2、演一演

  请小主持人主持学生表演见面礼仪。(发现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认识。)请学生设计、展示古今中外见面时的不同礼仪。

  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够懂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见面礼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礼貌,一种文明。

  3、想一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他们都很讲礼仪,面对这些礼仪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对外国礼仪、对少数民族礼仪。)

  礼仪对我们个人都有哪些要求?

  如此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老师评价并提出希望。

  4、课下思考

  在学校生活中,哪些场合最能展示我们的风采?这些场合都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4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内容补充内容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辞学——就学

  论议轻松调侃

  鲁肃:大惊——结友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全文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2、鉴赏本文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3、调动文学积累和生活感知,关注普通形象背后饱含的深情。达到情感共鸣,收获写作感悟。

  二、教学重点: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全文疏通了一遍,学习了生字生词,分清了层次,还了解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那么,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次课所学的生字生词!哪位同学敢于挑战,自告奋勇上来听写?

 复习生字生词,并听写

  交卸xiè 奔丧sāng 橘子jú 晶莹yīng 迂腐yú 琐屑suǒxiè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几次流泪?

  (2)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了几次背影?并予以概括。

  四、给学生放第六自然段的录音,要求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字词。

  (1)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动作: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

  五、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六段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六、学完了整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心中最美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父亲!

  六、配乐《神秘园之歌》,为同学们朗诵第六段。

  七、总结

  (1)概括这堂课所学的所有内容

  (2)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不会展现关心。但是,他的爱就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记得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他永远爱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的第二部分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流泪 家破人亡 伤心

  第二次流泪 浦口送别 感动

  第三次流泪 见信思念 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