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练习课教案

练习课教案

时间:2023-03-29 19:25:57 教案 我要投稿

练习课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练习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练习课教案

练习课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练习课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运用移动小数点的办法进行名数的改写。及其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2题和第6—11题:

  教学目的:

  进—一步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和进率,提高名数改写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等计量单位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空。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题中6道小题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单位名称,使学生应用这些计量单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当学生说到“一支铅笔长15(厘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一支铅笔大约有多长,说明这—题填写“厘米”这个单位名称是正确的。

  又如。当学生说到“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1.2(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比量一下1升(即l立方分米)的容积有多大;想一想,如果填其他的容积单位合适不合适。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把答案写在书上。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然后集体订正。

  对于第(1)小题,要先让学生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应当是什么样,棱长是多少?再想一想,它的每个面是什么样,面积是多少?

  对于第(2)小题。要先让学生想一想,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堆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长、宽、高各要摆多少个小正方体?再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块小正方体?然后再想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有多长就容易了。

  二、运用移动个数点的办法进行名数的改写

  1—复习小数点移动后数的变化规律:

  教师:“在名数改写时.有时为了方便.对于一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0,1000的名数.应用移动小数点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比较方便。谁来说一说.下面的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板书如下。)

  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小数点向( )移动( )位

  0.32 千米 = 320米 = 32000厘米

  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小数点向( )移动( )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规律。

  2.做教科书第126页下面的“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注意“旬”的用法,每个月的上旬和中旬都是10天;唯有下旬的天数各月不完全相同,都是从21号开始,有的到30号,有的到31号,平年的二月到28号,闰年的二月到29号。)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7题。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答案填在书上一然后集体订正,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先求出王老师从到校到离校一共有多少小时.再减去午休2小时)。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一11题:

练习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

  板书:吨、千克、克

  (1)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

  (2)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

  (3)练习p91 t2

  2、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 ) 一提桶水重10( )

  一支钢笔重150( ) 一艘轮船重50( )

  一袋水泥重50( ) 一台拖拉机重2( )

  (2)练习书p91 t3

  4、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 )吨( )千克, 3吨45千克=( )千克

  3000千克=( )吨, 7千克430克=( )克

  7500克=( )千克( )克, 2吨=( )千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扇门高2米。 ( )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厘米。 ( )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 )

  (6)一架飞机重15吨。 ( )

  2、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 )吨( )千克, 1吨340千克=( )千克

  2395米=( )千米( )米, 6千克254克=( )克

  8040千克=( )吨( )千克, 5千米60米=( )米

  3、下面的○里填上〈、〉或=

  980千克○1吨 3千克120克○3120克

  7吨○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

  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

  4、应用题

  (1)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产煤多少吨?

  (2)西瓜专业有8个暖棚,收西瓜7吨600千克。平均每个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三、提高练习

  有一个台秤,只能称40千克以上的质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都在20—39千克之间。你能用这台秤称出他们各自的体重吗?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p55

  2、课本p92 t8

练习课教案4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知识目标:

  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考一考你们好吗,看题目。

  6÷=÷=÷=÷=

  2÷=÷=÷=÷=

  通过提问,全班订正,导入新课。并评价。

  二、用小黑板出示下列题目。

  3x=x=10x=25x=

  提问学生解方程的规律,并指名说一说第一小题的解法。

  其它题目独立作,全班订正。

  三、课本第三题

  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然后解答,全班判定。

  四、第四题

  1、先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小组间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真分数商大于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除以1商等于整数

  除以假分数商小于整数

练习课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练习课教案6

  教学内容:

  练习十四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在数位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与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40÷17600÷10540÷90560÷14

  900÷15260÷20480÷60900÷45

  380÷19450÷15360÷12390÷30

  320÷25600÷12960÷48840÷40

  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6×()<12035×()<300

  14÷()<11626×()<140

  24×()<15015×()<139

  60×()<48825×()<182

  3、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①3888÷54②2648÷62

  ③6078÷16④3270÷28

  全班齐练,四人板演,练后讲评。

  二、指导练习。竖式计算,并验算、(P.65第11题)

  (1)3824÷36=106......8

  提问分析:①先说商是几位数?②为什么商的十位上要写0?③怎样检验商106对不对?

  (2)9900÷45=220

  提问分析:①为什么商的末尾要写0?②被除数十位上的0为什么要移下来,而个位上的'0不要移下来?③怎样验算商220对不对?

  (3)学生独立完成第11题的其余四道题。

  计算后,结合订正评讲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商的中间0或末尾0不能丢?有哪些情况商的末尾要商0?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的第15题。

  2、学生独立做第12、13、14题。

练习课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练习四7-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1-3=

  12-6=

  13-7=

  12-8=

  11-2=

  14-5=

  [学生任选一题说说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4+8+6=

  11-3-3=

  15-7+6=

  5+4+7=

  8+7-9=

  19-5-8=

  12-4+5=

  17-2+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数吗?

  ()+9

  7+()

  12-()

  6+()

  ()-5

  ()+4

  5+8

  11-2

  15-7

  [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举例说明得数相同是什么意思,然后观察每组中的三个算式,确定算式的得数,再让学生尝试填出所缺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可让学生看图,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四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练习课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 创设多种练习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近视是困扰我们同学的眼科疾病,在班级中有近视的同学有多少?

  [说明] :此情境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关,可以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探究新知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多?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少?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大幅上升?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没有变化?

  小结:通过统计你得到哪些信息?怎么保护我们的双眼?

  [说明] :通过小结,让学生警觉视力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下降了,并分享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做到学习和保护视力两不误。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讨论复习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回答问题

  a、小亚和小巧这段时间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度?

  b、根据小巧和小亚的体温,你认为她俩这一天的身体健康吗?

  c、你从以上图表中还获得哪些信息?

  [说明] :通过巩固练习,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教案9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练习课教案10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对答案。

  2.竖式板算:(每组叫一名同学上黑板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

  3、揭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

  二、目标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教师板书

  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气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7、淘气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4、课件出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

  (1) 自主尝试计算:

  (2) 交流汇报: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4)计算:23.5-16.8

  (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低位减起;

  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5. 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

  (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说一说。

  7、尝试做:

  1.25+6.05= 78.3-6.9=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

  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强调:哪一位不够减要从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减.

  8、小结:今天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

  讨论交流: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练习课教案11

  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题:

  1、做P10(3)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二、综合练习题:

  1、做P8(4)先看图,自己读题。说说你会解答吗?

  2、做P8(5)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其他学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图,读题。

  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提问:为什么10顶帐篷还得加上1顶?

  三、教学后记:

练习课教案12

  教学内容: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目标: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正方体木块2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你想怎样做这道题?(先计算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求出10个的表面积,最后要换算单位。)独立做。

  师: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其中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再决定计算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先回答求哪几个面,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3、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

  四、指导练习:

  1、练习六第10题。

  如何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截前和截后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

  师:截完后,增加两个面,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增加的每个面面积都与左(或右)侧面的面积相同,因此增加的表面积就是4*4*2=32(平方厘米)。

  2、练习六第9题。

  使学生明确:在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3、练习六第11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大正方体8个角的小正方体,共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最中间的小正方体;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只有中间层的中间1个。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收获吗?

  六、作业:

  p37第8、9题。

  教学反思:

  重结果更重方法

  表面涂漆小积木块数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但我觉得引导学生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这样,学生就能运用数学方法迅速而又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在教学中,我改变教材问题的呈现顺序。先找三面涂色的块数,再到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块数,最后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有几块。这样的改动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无法直观地从立体图中观察得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改动顺序后,有的学生无法凭借空间想像得出,他们另辟蹊径,从总数中减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数,也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通过此题教学,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

  1、只有位于正方体八个角上的那些小正方体是三面涂色.也就是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就等于正方体的顶点数,有8块。

  2、两面涂色的那些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的两个面的交界处,但又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条棱上出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12条棱,然后乘12就可以求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

  3、一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部位,既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也不在棱上。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一个面上出现的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6个面,于是可乘得出一面涂色的小积极木块数。

  4、最后用总块数—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不涂颜色小正方体的块数。

  在此基础上,我将此题适当延伸。将数据由“27”变成“64”让学生再次尝试,果然速度及正确率都有较大提高。

练习课教案13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有关习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向运动问题中求路程和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行程应用题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个车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5千米。5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要求:先画出示意图,再根据下面问题列式解答)

  (1)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2)相遇时,乙离B地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4)相遇后,乙车再行几小时到达A站?

  2、先画示意图,再列式解答。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3、比较以上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出:

  (客速+货速)×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客速+货速)=相遇时间

  三、指导练习。

  1、求路程。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向相反方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开出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先画示意图,再解答)

  (40+32)×4=288(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一个是相对开出,一个是相背开出,为什么列的算式是一样的?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为,开出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都是求甲乙两地路程,为什么要加上12?

  (3)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300-(40+30)×4=12(千米)

  :以上各题有的相向而行,有的背向而行,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路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求相遇时间。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

  (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先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12千米后,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与前一题比较,题目不同,为什么列的算式相同?

  :以上各题有的'同时出发,有的不同时,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时间的方法是一样的,都要先求出共同走的路程,再用共同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和。

  四、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走来,甲每分走50米,乙每分走60米,经过8分后两人还相距7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求时间的应用题,再列式计算。

  3、课本练习十四10、11、12、13、15题。

练习课教案14

   教学内容:课本第21页练习五的第9-13题,三步应用题的练习课(二)。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让学生计算。

  9300÷300= 650-350= 5400÷600=

  12×500= 4800÷800= 370-190=

  240+260= 700×30= 80×5×2=

  二、混合运算练习,小学数学教案《三步应用题的练习课(二)》。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题目,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名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说得数。

  (44+36×5)÷32 400÷(632-27×16)

  33×(60-168÷3) (54+14×9)×2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9题。

  请一位学生读第(1)题后,先指名让几名学生说这题的两种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接着让学生做第(2)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做练习五的第10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如果有学生列出算式是:(7+8)×6=90(个),让列出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讲清算理。

  3.练习五的第11题。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再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4.练习五的第1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并且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5.练习五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三步应用题的练习课(二)

练习课教案15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55页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1)题:

  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可以有几种分析方法?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2)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读第(2)题

  教师:把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计划15天完成”后,解答时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

  让学生把第(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名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12-2)个月完成。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在遇到与计划数和实际数有关的应用题时,要分清哪个是计划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哪个是实际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总之,我们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0题

  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农业机器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钢材0.11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计算练习课教案02-22

《单元练习课》教案08-26

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认识小数》练习课教案09-16

《单元练习课》教案 15篇02-25

计算练习课教案7篇02-22

《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02-12

第三课时练习课教案03-01

练习课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