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统计》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重点: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统计》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概念。
2.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
3. 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十个小皮球、两个小筐、多媒体课件
学具:五个笔筒、十五根铅笔、统计表三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玩过投球游戏,今天咱们再来一场比赛,好吗?男队、女队各出三人,看哪队能赢。请两队各派一名记录员做好统计。其他同学做裁判。学生进行比赛。赛完后展示统计表进行比较。(游戏开始,老师事前制好统计表,分发给两个统计员,进行记录。比赛两次)
二、巧设冲突,理解意义
师:听说亮亮他们也在举行投球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
咦,怎么吵起来了?喔,原来他们在争执哪组投的成绩好呢。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两个统计表,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人数不等及每人投中的个数)请大家帮着兔博士一起给评判一下吧。(最后定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公平,多者为胜。)
师: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幻灯单独出示第一组的统计表。)
师:那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数7个,就是这组同学投球的“平均数” 。(板书)
师:谁能求一下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
师:为什么第一组是除以4,而第二组却除以5呢?
师:现在比较一下,哪组获胜?
生:第一组获胜。
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裁决出第一组获胜。看来平均数用处不小啊,这不,亮亮看到妈妈经常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买菜,就暗暗做了统计,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出示统计表。
师:请大家帮亮亮算一算,妈妈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上边三道题的解答过程,你知道怎样求平均数了吗?(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 用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不过兔博士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呢。出示“议一议”1.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生:不是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师:出示2.求出的 “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一样吗?
不一样,求出的“3个”只是一个平均数,而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丢了3个。
四、动手操作,巩固验证
师:看学得这么认真,兔博士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
出示做一做。
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师:大家轻松一下,来一个拍球比赛怎么样?每组为一个队,由组长做好记录,发统计表。最后看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就获胜。比赛。最后表扬优胜小队。
师:大头蛙有几个问题实在是弄不明白,谁能帮帮它?(判断题)
1.河北省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厘米,a王刚是这个篮球队的队员,他身高185厘米,可能吗?b这个球队有没有身高超过厘米的队员?
2.小明所在的三年级的平均体重是28千克,小明的体重一定是28千克吗?
师:兔博士站又添新内容了,想去看看吗?
出示:
我国每人平均住房面积:城镇24平方米;农村28平方米。
我国平均每人年收入为8800元。
我国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为208升。
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用电量为1081千瓦时。
我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米。
我国女性平均身高为1.54米。
看完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 调查自己家水费、电费平均每月要交多少元?
2. 统计本小组成员假期读书情况,并计算出小组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
课前让学生亲历一个自己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复习统计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人数相等可以比总数”,为后面人数不等求“平均数”的情况埋下伏笔。
由于人数不同,(再用比较总数的方法就不公平了)所以不能用比较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老师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抛向学生,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自然而然地逼近了平均数,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的价值和必要。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建立了平台,又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
求完平均数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总量与份数是要一一对应的,加深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印象。
在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充分印证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训练学生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平均数的意义,知道“3个”不是妈妈某一天丢弃塑料袋的真实个数,而是一个平均数。
让学生再次明确平均数的意义。与实际数据加以区别。
通过动手动脑再次验证、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根据认知规律,适当地加入学生熟悉的游戏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平均数。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设置兔博士站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适时对学生进行节水节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
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师:男生赢还是女生赢?你是怎么裁决的?
生:男生赢,因为男生一共投进去8个,女生一共投进去了6个,所以男生赢了。
师:女生服气吗?想不想再玩一次?(第二次两队各加2人参加比赛。)
师:这次是哪队赢?你是怎么裁决的?
生:这次男生一共投进了11个球,女生一共投进了12个球,所以是女生赢。(也有可能出现相平的情况)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比较出输赢的?
生:看哪队一共投中了多少个球。看哪队投中的多。
师:刚才两个裁判都用比投球总数的方法裁决出了胜利者,这种方法公平吗?
生:公平。
生1:第二组成绩好,因为他们投进球的总数多。(受前面评判方法的影响)
生2:不公平,他们人还多呢。
生3:第二组成绩好,因为他们组有投球冠军,刘杰一个人就投中9个呢。
生4:一个人成绩好不代表全组人都好。
生5: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公平了。
(学生若实在说不出来老师可参与进来。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听老师的方法行不行,我们比较这两个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
在求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移多补少;2.计算
生:从8里面拿出1给6,那么这四个数都是7了,所以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
生:先求出投中的总数,再除以人数就求出来了:(8+7+6+7)÷4=7(个)
生:(9+8+5+3+5)÷5=6(个)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是6。
生:第一组投进球的总数是4个人的总数,所以要除以4;第二组投进球的总数是5个人的总数,所以要除以5
生:(1+3+2+3+2+6+4)÷7=3(个)
师:能说说你怎么想的吗?
生:先算出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总个数,再用总个数除以天数,就是平均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数。
生:都是用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求平均数的方法。板书。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认识:1.认为就是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观察表格明确不是真实的数,从而认识平均数的特点。)2.认为不是每天实际的个数。
会出现三种方法:1.移多补少;2.求平均数;3.把所有铅笔收到一起,再一根一根地分到笔筒里。
生:(边演示边叙述)从多的里面拿出来放到少的里面去。每个竹筒放3根。
生: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再一根一根的依次分到竹筒里。
生:用刚学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3+4+2+5+1)÷5=3(根)
《统计》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
二、教学重点: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成为无人区.所以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遂少,而有些地区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
二.讲授新课
这里有一位同学根据这幅图画出了三幅统计图.
这是一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这位同学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这位同学是根据课本P211的统计图上的数据:到20xx年亚洲人口达到52.68亿;非洲人口达到17.68亿,拉美及加勒比人口达到8.09亿,欧洲达到8.28亿,北美洲达到3.92亿.得到了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到20xx年亚洲,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
[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课本P212)
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这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将上面的'数据分别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解:根据题意制作下列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2)扇形统计图(如右图)比较这两个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学生到校的几种方式的具体学生人数;而扇形统计图则清楚地表示出了学生到校的各种方式在300名学生中的百分比.
2.分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例如: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排球54
足球75
篮球57
乒乓球96
其他18
解:根据统计的数据可得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如下:
四.课时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比较、观察、制作了解了三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选择适当地统计图使数据展现出来.
五.课后作业
A组:1.课本P214,习题6.5
B组:2.咱们学校由于拆建校门而去掉了自行车棚,现要建造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面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你准备如何收集?
六.教学反思:学生画图时存在楼标题的现象,图画的也不准确,在以后的辅导中必须加以指导,给以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统计》的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xx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的教案5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我家今天来了个客人,你们猜猜,他来自哪里?
生1:可能来自梅州吧!
师:不对。
生2:来自北京。
师:不对。
生:老师,我国的那么多地名,很难猜对的。
师:嗯,俗话说,的确太多了,我们不是不可能猜对,而是很难对。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你一定可以猜对?
生:你至少要给我们一个范围吧!
师:说得好,好吧,看在我们师生的份上,我就给你一个范围吧,这位客人来自广东省中珠海、深圳、广州、江门、河源这五个地方的其中一个,现在会猜了吧?
生1:珠海。
师:不对。
生2:江门。
师:不对。
生3:深圳。
师:不对
生4:广州。
师:对了,看来生4是最厉害的,你最会猜了。
生:老师,这样不公平,并不是生4最厉害,而是他猜中的机率是最大的,最有可能猜对。
师:噢,把你的想法说说。
生:生1猜中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从5个地方选1个,他猜中的可能性只有 ,而生4的猜对的可能性就有 ,当然他最有可能猜中了。
生:老师,我也觉得是这样。生2在生1猜错后,就只剩下4个地方可选了,所以生2猜对的可能性就只有 ,生3也是猜错,所以深圳也可排除,生4猜时就只有2个供他选择,容易多了,他占了便宜了。(生笑)
师:看来,同学们对刚才的猜法有点意见,觉得不公平,是吧?
生:是。
师:老师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能够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问题。谁能告诉我你是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生1:是利用了可能性的知识。
生2:是利用了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知识。
二、交流完善知识图
师:通过两个同学的补充,我们知道刚才所用的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书里。昨天已布置同学们进行了整理,根据你画的知识树,请你跟同桌说说你整理的知识树里的知识有哪些?
(同桌交流)
师选了一张学生整理得不太完整的图。
师:你是如何整理的,能说说你的知识图吗?
生1:老师,可能性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用处,比如有人利用游戏转盘来骗小朋友,他蠃的可能性很大,而小朋友蠃的可能性就很小。
<<<123456>>>
师:嗯,你就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还有其他话要说吗?
生1:没有了。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说明的吗?
生2:我觉得在整理可能性时,还有一个可以说的,那就是几选几的问题。
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2:就是可用分数来准确表示可能性。
师:“准确”表示“可能性”,同学们觉得这句话有矛盾吗?
生3:没有矛盾。可能性也可用一定形式表示,其中分数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师:你说得太棒了,看来你是个有心人。
生4:老师,我想补充,可能性可用分数表示,即 ,这里分母的“几”指“总数”,分子中的“几”指总数中的一部分。
生5:也可以用“ ”来表示。
师:嗯,你们归纳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法。不简单!那我们就把刚才那个同学的知识图再添加一个分支,就是方法,好吗?
生:好,这样就完善了。
(师在原学生图上用红笔添了一个分支)
三、灵活使用知识图
师:看来,同学们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掌握得不错,不过还要会把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下面听老师出题,你们来说可能性是多少,准备好了?
生:准备好了。
师:我在我班上选一个人当值日班长,请问:选到你自已的可能是多大?
生:
师:请说方法。
生1:我班有56个同学,选其中的1个,就是从56中选1个,所以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
师:对,思路非常清晰。
生2:也可以这样理解,总数是56,选1个是部分数,所以可能就是 。
师:另类思维,一样正确。请接着听题:我要在我班的女生中选一个值日班长,请问女生选中的可能是多少?
生1:女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因为我班有女生31人,从中选1个,所以可能性是 。
师:正确,那么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笑:不可能。
师:请说理由。
生2:女生不包括男生。
生3:男生不在被选的范围。
师:说的多好,用词准确。但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表示这个不可能吗?
生4:老师,我知道。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0。
师:0可以表示可能性吗?
<<<123456>>>
生5:可以的,表示不可能。
师:噢,这是特殊情况哟。还有没有其他特殊情况。
生6:有。如果我班只有一个女生,那么她被选上的可能性就是100%。
师:哗,你真厉害,还会用百分数来表示可能性。为什么说这种情况也是特殊的。
生7:因为非她莫属。没人跟她争。
师:相信你的文学功底不错,妙语连珠。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原知识图再添一个分支:特殊情况呢?
生:可以。
(师在原图再添一个分支)
师:好,通过我们的补充之后,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图就更完整了。请你拿出你的图,对比一下,哪些是人想到我未想到的,或者我想到人未能想到,进行添枝加叶。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看着自已图,边补充边交流)
师:现在谁能一鼓作气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说出来。
生:我把它整理成如下知识点:一是表示的方法,几选几就用 表示;第二条分支是生活中的应用例子;第三个分支是特殊情况:不可能用0表示,非他莫属用100%表示。、
四、内化深知知识图
师:不错。思路理清了,下面看几道题。(出示题目:书本P118面第25题)
1、再现情境。
(老师手拿40张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纸片说)
我们六年级有40名同学举行游芑活动,我准备了40张座位票,分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10张,分别从1号编到10号。进场时每位同学任意拿一张座位票。请问:
(1)主持人在4种颜色任抽一种,拿这种颜色座位票的同学获开心果。每个同学获开心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有点犹豫:应该是
师:请说理由。
生1:因为按照刚才所说,应该是从40张中选1张,所以我觉得是 。
生2:不对,应该是 。
师:嗯,有不同声音,请说。
生2:虽是从40张选一张,但这里红色有10张,就是说他可供10张红色供他选,所以是相当于从40张中选10张。即 = 。
师:到底谁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众生:我觉得生2说得对,如果有40种不同颜色的话就是生1对。
<<<123456>>>
师:我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刚才我们总结的几选几的问题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请继续听题:
主持人第一次抽中了红色,然后从10个编号中抽出一个幸运号码。拿到红色票的同学获幸运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众生:
师:理由。
生:这题肯定是10选1了。
师:10张都是红色无它,从中选1张也是红色,所以这种情况是直接用几选几,对不?
生:对!
师: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出示题目:书本P119面第26题)
下面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请根据要求在第一个图形中涂色,在第二个图形中中写数。
(1)把第一个图形围成的正方体任意上抛,使落下后红色朝上的可能性是 。
(2)把第二个图形围成的正方形任意上抛,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 。
师:你是怎样解决第一题的。
生1:因为这个图有有六个方格,所以我把 变成 ,表示6选2,即把其中2个格涂成红色就可以了。
师:恩,你采用了逆向思维,懂得出去还懂得回来,真不错,我同意。其他同学有意见么?
生:没有。
师;那么谁来说说第2题。
生2:这题更简单了,只要把其中5个格写上2就可以了。
师:还有一个格咋办?
生2:写什么数字也可以。只要不是2。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众生:同意。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会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会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
五、感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广角
师:说起实际问题,我们这半年学过的也不少哟,谁知道我们到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也就是你们整理的知识图中的应用广角有哪些知识点?
生1:老师,我觉得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作用,所以我举了百分数的例子。
师:比如……
生1:比如百分率就很多;还有很多报纸上的百分数。
生2:老师,昨天我们就调查了我们学校的绿化率是29。1%。
师:噢,请细说你的调查方法。
生2:我是问了我校的总务主任邱主任,他告诉我校园面积大约是18931.2平方米,绿化面积大约是5508平方米,然后我就用5508÷18931。2就可求出绿化率。
<<<123456>>>
师:真不错,你不但学会了求百分率,还学会了访谈的调查方法。
生3:老师,我们还调查了一年级三个班了解一些应急电话的情况。
师:噢,请说。
生3:我们每小组中抽一个人做调查小组长作代表,分别去到一3、一4、一5班,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后,我就叫知道110电话如何用的请举手。结果有25人举手,全班有45人,我就用25÷45,约等于55.6%的同学知道使用110电话。
(生鼓掌)。
师:把数学知识用活了。
生2;还有比的应用。
师:比用在什么方面?
(生一下子说不上来)
师:看来同学们忘记了,昨天也没回忆起来。我提示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利用数学课带同学们去哪啦?
众生:量大树有多高。
师:这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3:比的知识。
师:想想,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哪些?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应用也很广泛。比如木匠师傅要做一张桌子,他要计算木板所用面积才知买多少料。
生4:还可用计算体积公式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要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就可把它放进长方体的水箱里,看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
师:你的发言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厉害!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数学的精彩,生活的精彩。 下面我们就应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苏州到南京的特快列车硬席座车票每张33元,软席车票每张52元。风光旅行社购买这两种车票一共10张,用去406元。两种车票各买多少张?
(生练习)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答案。
生1:406-33×10=76(元)
76÷(52-33)=4(张)------软席票
10-4=6(张)--------硬席票
师:在解题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生1:用了假设法,假如全是硬席票。
师:不错,准确率高。还可怎样假设?
生2;还可假设全是软席票。
生3:还可假设一半软席票,一半硬席票,用表格。
<<<123456>>>
师:假设法应用很广广泛,其实除此之外还可假设只有一张软席票、二张软席票,就是说假设法其实有无数种设计方式,不用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啊!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生1:我复习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生2:我还知道了如何设计游戏的公平性。
生3:我知道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恩,每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把你的喜悦回家与家人共享。今天的作业:
1、同桌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9张卡片,反扣洗一下,摸到奇数算女生赢,摸到偶数算男生赢。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设计才使游戏公平?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很多商场为吸引顾客都举行了抽奖活动,购满一定价格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
(1)观察转盘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转盘给定区域的色彩,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怎么样设计一、二、三等奖?为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是顾客,希望怎么设计呢?
<<<123456>>>
《统计》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统计》的教案7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表格
4.标签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课堂练习
3.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3.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要求:先将记录单中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再说一说这个班的体育成绩。
3.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小结
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板书
复式统计表
《统计》的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8页例2及做一做,第31页第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感知简单统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 果。
【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由课前播放的《爸爸去哪儿》音乐谈起,引出例题例2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
(1)出示例2
要求:给这些人进行分组。
(2)小组交流。
要求:
小组中商量是怎么分组的。
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小组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按男、女分:
(4)我们来看看他们小组是怎样纪录的:先横着来看,第一行纪录着什么呢?用笔在纪录结果“男、女”下画一条线,第二行纪录了什么呢?竖着看,第一列纪录着男的有6人,第二列呢?(边说边画 3条竖线。)看!我们画出来一个表格。为了让看表格的人知道第二行的数字表示什么,我们要在前面再加一条竖线,并在数字的前面一列写上“人数”。
2.引出课题:简单的统计表
3.学生完善记录结果,制成统计表。
4.展示不同分法。
5.(预设)还可以这样分:课件出示。
按左、右分:
6.小结经历统计过程
板书:分类----数数-----填数
7.观察2个统计表,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小结: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1)交流要求: ?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全班汇报。
2.完成课本p31第6题。
(1)小组合作填表,展示。
(2)观察统计表,合作完成问题。
(3)全班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里面的实物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制成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
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
分类-------------数数-------------填数
按男、女分:
分类的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按大人、小孩分:
《统计》的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2页“总复习”单元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的方法,并能精确地描述位置和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复习课)
教师:十一黄金周,灿灿一家去国外旅游啦!乘坐的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延续情境,重点复习
1.复习扇形统计图
教师:这是灿灿一家所在航班的乘客统计情况(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
(1)从统计图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作答:中国的乘客最多。
教师:我们并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乘客,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中国乘客最多的?
学生:因为中国乘客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多。
教师小结:是的,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就在于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小结内容)
(2)算一算中国乘客的人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12÷5%×63.75%=153。
答:中国乘客的人数是153。
【设计意图】问题(1)中,中国乘客的人数未知,是为了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势,从所占的百分比就能看出中国乘客最多,复习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问题(2)是扇形统计图中涉及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根据扇形统计图首先要算出总量是多少,再根据中国乘客所占总量的百分比算出中国乘客的人数,这对一般的学生来说还是较为困难的,教学时要细致分析并强化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复习位置与方向
教师: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1)根据世界地图,请你量一量,算一算北京在吉隆坡的什么位置,吉隆坡在北京的什么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教师小结:在解决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的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是以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然后再以参照点作为标准,讲清楚方向与距离。
(2)飞机大致在北京西偏南40度1800千米处经停,请你画出飞机经停的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在画位置时,我们根据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可以算出1800千米在图上的对应距离是4 cm。然后以北京为参照点,画好方向和距离,并标好度数即可。
(3)达到吉隆坡后,灿灿他们第一天的旅游行程是环岛游。他们从吉隆坡出发,先向东行675 km,再往北偏东30度行540 km,最后往北行450 km,请你在图上画出环岛游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当我们画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动着的,我们应该找准参照点,准确画出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用三个问题把位置与方向的三部分内容串联在一起,问题(1)是强化学生精确地描述位置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后者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所以在复习课的时候需要再一次巩固;问题(2)和问题(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并能画简单的路线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完成教材第114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说一说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在雾霾天的防护措施。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明确根据扇形统计图所给数据,算出石油总消费量是关键。
3. 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4题。
(1)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四个小动物的位置。
(2)鼓励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并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再一次巩固了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素材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四、全课总结,梳理脉络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位置与方向和扇形统计图的哪些内容?(课件出示重要知识点)
【设计意图】位置与方向和扇形统计图这两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知识之间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初始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把相关复习内容进行串联,到课程结尾再进行知识点小结。如果说复习的过程是“画龙”,那么最后的小结就是“点睛”,让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有了整体概念和脉络的清晰梳理和认知。
《统计》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几个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合理推理”的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籍?
一、知识引入
从刚才的谈话中,老师知道了你们喜欢的各种类型的书?为丰富我们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最近,新华书店准备到我们官堂小学向同学们出售故事书、作文书、科技书,但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不知道要带多少本不同的'书,怕带多了卖不掉,带少了又不够,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呢?
二、知识构建
(一)数据的收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汇报交流方案。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一个一个问过来?有的提出这样不好,调查的人太多了,应该是调查一个班级,然后就可以大概地知道我们学校学生需要各种书籍的数量。
2、你准备怎样调查我们班级同学喜欢各种书的情况呢?(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3、让学生统计自己班级里学生准备购买书的情况。
(二)数据的整理。
1、怎样把刚才统计的结果表示得更简洁、清楚?
2、简单认识统计表。
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统计表,请你认识一下。
3、形成统计表。
准备购买的书籍 故事类 作文类 科技类 合计
人数
几个空白处各应填些什么?
这里的合计表示什么?
为了让别人看得懂这些数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表取一个名字?(四(1)班准备购买各种书籍的人数统计表)
(三)数据的分析
1、从上面的信息或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你想提出些什么意见?
三、问题解决
1、学校准备在“六一”节的时候,准备在苹果、香蕉、梨、橘子中选出两种大家喜欢的水果作为活动时的食物,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帮学校的总务处想一想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学生讨论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统计
预设:根据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组里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统计。(老师绘制好基本的格式)
让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问题。
2、观察一段投影,统计在一段时间内经过某路口机动车的辆数,合作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一共有几辆车,各种车各有多少辆(可以先放慢的速度,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统计这个路口的车辆,再加快速度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
通过学生的讨论后合作分工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学生仍然感到无法正确地统计出来)再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
自制表格,说一说你从这表中知道了些什么信息?你想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认为统计有什么作用?(出示课题)
五、机动
1、欣赏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漂亮的统计表。
2、我们学校在搬到新校舍后准备建一个新的停车棚,你认为建一个可以停几辆车的棚呢?
《统计》的教案11
教学目的:
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
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xx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
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
2,
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统计》的教案12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
《统计》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人手一张统计表、水彩笔、黑板、白纸、各种超市用品。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
1、货架上有什么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2、幼儿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记录,记录方法由幼儿自由决定。
3、教师点评幼儿统计结果。
二、通过观察法和推理法来学习统计
1、我的朋友也有一家店,是糖果店,糖果店的阿姨和蜘蛛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吧!
(1)东东来买糖,蜘蛛出示了东东的买糖记录表。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他可能会买什么糖?
(2)洋洋来买糖,蜘蛛出示洋洋的买糖记录。
提问:洋洋买了几种糖?她怎么来过5次,只买了4种糖?这次可能会买什么糖?
小结:好吃的东西会经常买。
(3)菲菲来买糖,蜘蛛出示菲菲的买糖记录。
提问:菲菲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这次他会选棉花糖还是果冻?下次会买什么糖?
小结:两种喜欢吃的东西轮流买。
三、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才是最受欢迎的呢?
2、出示“一周糖果销售记录表”及“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4、教师讲解:数字最大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多的,就可以多进货,数字最小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少的,就要少进货。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你们用统计的方法不但帮助了庞老师,还帮助了我糖果店的朋友,谢谢你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统计的事情要做,我们再去看一看吧!
《统计》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统计》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动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还十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帮助聪聪选食品”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八,教学设想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新编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就较系统的编写了有关统计的知识,并作为一个单元出现,体现了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作用、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全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为使学生能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a.看完第一段动画片后,教师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这时可能由于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所吸引,没有注意去数各种动物的只数,学生回答不上来。
b.教师放第二遍动画,要求学生数仔细。看完后,教师问:“它们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由于动画中有三种动物,又是动态的,学生还是数不出来。这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了第3个问题:“光靠数还不行,要用笔记一记,怎样记才能又简便又快地记出小动物的只数呢?”一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可不作评价,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c.放第三遍动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很快记下小动物的只数。教师通过集体订正: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同学记录的方式;统计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填统计表;涂统计图。这样真正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d.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
3.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我们设计了“小猴过生日”的学习情境,用一个故事,贯穿整节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练习应用时,设计了让同学帮聪聪选食品招待小客人,目的是让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了一个课外小调查:我们学校有许多树,有几种?各有几棵?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吗?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即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专家评析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创设了“小猴过生日”的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教学中,教师把“统计”作为一种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到统计有必要,并注重了统计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还时时处处突出统计知识的应用性,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
【《统计》的教案】相关文章:
《统计》的教案03-04
《统计》教案04-04
《统计》的教案14篇03-05
《统计》的教案15篇03-04
《统计》的教案(15篇)03-31
《统计总复习》教案05-06
《统计与概率》教案(15篇)03-13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02-26
《统计》单元教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