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长度的单位教案

长度的单位教案

时间:2023-03-31 18:40:05 教案 我要投稿

长度的单位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度的单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度的单位教案

长度的单位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

  2.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3.让学生通过充分亲身体验,建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完整的表象。

  课前准备:投影仪或课件、绳子、剪刀、邮票几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让我们来画一画吧!

  要求:一人画一条长l厘米的线段,另一人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一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另一人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比一比:你们所画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一个人画的是线,另一个人画的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画的用长度单位表示一个画的用面积单位表示)

  (3)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是多大?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时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用手势来分别表示它们大约有多大?

  (学生用手指甲或两手指打个圈来表示1平方厘米;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合围来表示1平方分米;由四个人张开双臂合围起来表示1平方米。)

  (4)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有哪些,它们是多长?

  常用的面积单位:

  厘米 分米 米

  (这三个单位长度可以在黑板上准确画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板书: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选出三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是多大?

  ⑴比较l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①课件或投影显示刚才二人所画图形进行比较。

  1厘米:是长度单位,用来度量物体的长短,是一条线段。

  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用来度量物体的表面大小,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来表示。

  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②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表示。

  (2)比较1分米和l平方分米。

  ①同桌交流:对照图形比较二者

  ②剪下一条长1分米的绳子,拉直感受它的长度。

  剪下所画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感受它的大小。

  ③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

  积可以用l平方分米表示。

  (3)比较l米和1平方米。

  ①讨论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②用手势比划1米的长度.让学生围成1平方米大小圈,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③说说周围物体中哪些物件的长度可以用1米来表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米表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数一数,比一比。(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2)选一选,说一说。

  教师出示邮票,让学生直观看一看

  选择哪个单位,为什么?

  (3)数学小游戏——对对碰。

  教师叙述,学生配单位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配。

  我的身高是168( ) 一块广告牌的面积是2( )

  一枝铅笔长20( ) 课桌高70( )

  笔盒表面大小是3( ) 数学课本厚1( )

  (4)拼一拼,说一说。(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5)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说说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

  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时1平方厘米。 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分米

  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米

长度的单位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激发探究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太麻烦了!

  1.复习回顾。看看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比划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3.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

  (1)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她)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看量了几次,发现了什么。

  (2)请测量的学生和观察的学生谈感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教师介绍长度单位“米”,并板书课题--认识米。

  课件出示:“米”的确定与演变。

  教师介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板书:米、m)

  (2)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教具“米尺”,并介绍:测量较长的长度要用到“米”,这个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教师边说边用米尺在黑板上画出一条1米长的`线段。

  2.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一庹与1米长进行比较。

  (2)通过观察,感受“1米”的长度。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通过测量,进一步体验“1米”的长度。

  让学生测量绳子,找出1米、2米、3米……分别有多长。

  3.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估一估。

  师: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1米有这么长(指着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1厘米有这么长(边说边在黑板上1米线段的下面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大家估一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让学生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并说明理由。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此处要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将“1米”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2)观察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课件展示。

  用课件展示: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1米里有10个10厘米。

  再次理解:100厘米=1米。

  三、拓展延伸,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课件展示:介绍不同的长度测量工具及其各自的特点。

  2.实际测量:完成教材上第9页练习一第5题。

  四、反馈评价,深化理解

  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教材上第8页练习一第3题。

  3.教材上第8页练习一第4题。

  拓展练习

  比划30厘米、50厘米、80厘米、1米分别有多长。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米m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特别是对测量,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于米的认识和1米的长度的建构,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由于测量活动学生不是很熟练,有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到测量的方法和数据的感知上,因此,有少数学生还是没有落实,要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

长度的单位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长度的单位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完成教科书P102第5、6题和P104~105“练习二十五”中第9~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

  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角的`初步认识)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板书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能说出米和厘米。

  师:有关米和厘米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可以量出线段的长度和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请同学们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1米。

  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指一指1厘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的1米和1厘米,接着睁开眼睛试着再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能举出一些用米或厘米作单位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橡皮长约4厘米,数学书宽约15厘米,我的身高是1米35厘米等。

  师:请你试着填一填教科书P102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回忆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之后通过比画、与尺子比较等活动,进一步体验米和厘米,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请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将学生所画的角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名学生说出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并说说判断方法。

  (3)完成教科书P102第6题。

  师:图形里有几个角哪几个角是直角

  【学情预设】图形里有4个角,左边的2个角是直角。

  师:请你们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复习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回顾梳理角的知识后辨别并数角,同时自主创造规定数目的直角。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五”第9题。

  师:分别选择哪一个答案?为什么?

  【学情预设】3个小题学生应该都能选择出正确答案。

  练习完成后,可结合本题引导学生认识以“分”作为计量单位,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既是人民币的单位,也是时间的单位。

  2.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估测线段。

  师:什么是线段估计图中这两条线段分别大约有多长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测,只要合理即可。

  (2)动手验证。

  师:请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测得对不对。

  【学情预设】量线段时,学生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量出正确长度就行,重在让学生体会“用厘米量”的思想。

  (3)补充:在作业纸上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3.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1题。

  师:以给出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正。

  【学情预设】锐角和钝角学生都会画,画直角时可能不规范,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注意展示开口在不同方向的各种角,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丰富学生头脑中角的表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米厘米1米=100厘米画线段

  角锐角直角钝角画角

  教学反思

  通过认真研究教科书,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科书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科书,又注重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回形针长( )厘米,铅笔比小刀长( )厘米。

  2.20厘米+50厘米=( )厘米1米-30厘米=( )厘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杯子高约10( )。(2)元元身高1( )20( )。

  (3)一只蜻蜓长约7( )。(4)一张课桌高约75( )。

  4.右图中有( )条线段,( )个锐角,( )个直角,

  ( )个钝角。

  参考答案

  一、1.1 4 2.70 70

  3.(1)厘米(2)米厘米(3)厘米(4)厘米

  4.6 4 2 3

  三、1.4(图略)2.略

长度的单位教案5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长度的单位教案6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六、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 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

  二、 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

  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

  生:……

  (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到黑板,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

  师:哦,对了,我们发现啊,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

  2、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它物体啊?我们一起来量量数学书的长,铅笔盒的高吧。

  ……(教师把结果板书到黑板)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教师指着板书)

  师:对了,同学们观察的真好。学校课本的宽是5把小刀长,铅笔盒也是5把小刀长,它们一样长吗?

  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

  三、 拓展延伸

  (该环节的被测量物体不是非常的规则,主要拓展一下估测和测量方法)

  师:接下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宽呢?同学们先估测一下,然后再认真测量,看看自己的估测对不对?

  师:好棒哦!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

  四、 联系实际,活动体验

  (该环节除了鼓励学生估测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知道,有些物体,可能不是一个一个地摆,而是一次接一次地量)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棒哦。下面同学们在教室里头,找找自己喜欢的物体,先估测一下它大概多长,多宽或多高,然后再测量一下,好吗?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吗?

  五、 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帮助啊?今天学到的知识,你觉得它有什么用啊?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3―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了解刻度线的概念,会认厘米尺上的刻度

  3、使学生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并体会多种方法测量的必要性(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准备:厘米尺,课件,长短一样、颜色不同的线绳(学生每人2根)

  教学过程:

长度的单位教案7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的长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来量,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具:1角硬币 回形针 小方快 小刀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师国庆节到了,聪聪和明明正在准备宣传板报,看多漂亮!(出示没有花边的板报)咦,好象还缺点什么。贴上美丽的 花边吧。一会儿,他们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贴了两种花边的板报),聪聪说:我的贴得快。明明说我的贴得快。同学们你们说谁的速度快?(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1:聪聪的速度最快。她贴的花边长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贴的花边长些。

  生3:一样快。他们贴的花边一样长。

  师:到底谁贴的花边长?我也看不出来。你们有什么办法比出花边的长短呢?

  生:可以用铅笔来量一量

  师:你的办法真好!当我们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体的长短时,就可以找一个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长度。

  师:比如,我们要量着本数学书的宽,(出示数学书,老师带着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宽)也就是这条边有多长,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来量呢?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师:不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来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们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两人一组,没个同学选取一种物品来量数学书的宽。开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数学书的'宽)

  师:都量完了吗?请你上去量给大家看看。(点一生带回形针上展示台来量数学书的宽)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他量怎么样?

  师:你也是这样量的吗?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量的?数学书的宽有几个物品那么长?

  生1:数学书的宽有7个硬币那么长。

  生2:数学书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数学书的宽有2把小刀那么长。

  生4:数学书的宽有15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都是量的数学书的宽,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1:因为我们用的物品不一样有的是回形针、有的是硬币。

  师;对呀,用不同的物品量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有的人量的结果又相同,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用的饿物品是一样的。

  师:看来我们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

  师;好,我们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好吗?

  (学生动手量,师巡视指导)

  师:都量完了把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量的结果

  生1:文具盒有3把小刀那么长

  生2:文具盒有9个硬币那么长

  生3: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4:文具盒有20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请观察并比较一下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怎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组交流讨论)

  生1:课本的宽有7个硬币那么长,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师:为什么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生:因为两次用的物品不一样。

  生:文具盒比课本的宽要长,正好7个回形针比5个回形针长。

  师:你们听清楚他们说的吗?请你在说一遍。

  师:你们真会观察,用同样的物品做单位来测量就能很快比出物体的长短。(板书)

  师:刚才我们在量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的时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才使得我们量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还与事实不符。所以,我们在去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选择做标准的物品就应该

  生1:相同

  生2:同一物品

  生3:一样的物品

  ……

  师:对,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补充课题:统一)

  师:我们把课题一起来读一遍。(学生读)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识?

  三、有趣的故事。

  师: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知道统一长度单位非常重要,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看一看吧——(故事略)

  他们为什么要打架?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不打架?

  四、标准的选择

  师: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小刀

  生2:硬币

  生3:小方块

  师:量较长的物体,我们就用较长的物品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我们就用较短的物品做单位。如果要量这张小贺卡的边,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小方块

  师:好,我们就用小方块做单位来量贺卡的长边和短边

  学生操作后汇报

  师:贺卡的长边有——14个方块长,贺卡的短边有——10个方块长,长边比短边多几个方块长?(4个)

  五、巩固练习

  (1) 师:先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几种蔬菜——(师演示课件:由凌乱到整齐。)

  这里的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呢?这到题是我们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请同学门在书上完成

  (2)同学们在看,这里有一些文具——

  (师出示课件:)估一估,这些文具大约有多少个方块长?

  六、小结略

  《统一长度单位》课堂实录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统一长度单位》课堂实录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长度的单位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

  (2)、电脑屏幕长25( )

  (3)、讲台长约130( )

  (4)、一棵大树高约5( )

  (5)、一幢大楼高20( )

  (6)、跑道长400( )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 )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 )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

  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长度的单位教案9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长度的单位教案10

  教学内容:期初复习第10—12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认识,学会分析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

  1、出示活动角。

  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

  同桌互相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2、提问: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3、出示“直角”,提问:这是什么角?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4、第5题

  学生用三角尺比一比,图中有几个直角?

  学生说一说比角的方法。

  5、回忆画角的方法,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学生评价。

  6、比一比

  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怎样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一、复习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1、学生互说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呢?时间单位呢?

  2、提问: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

  6米=()厘米=( )分米

  80厘米=( )分米

  3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60秒=( )分

  1时=( )分

  三、复习文字题。

  出示:

  比34多25的数是多少?

  比68少29的数是多少?

  8个5是多少?再减去23是多少?

  学生列式解答,再集体订正。

  四、应用题

  1、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贵”、便宜“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9题

  学生口头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3、第10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第11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算的?

  5、第12题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学生根据图意,试编一道应用题。(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问:根据问题,你会解答吗?

  五、作业:

  第6、7题。

长度的单位教案11

  教学内容:第71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长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间转化的推理过程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用卡片出示,让学生口算。

  2.复习长度单位

  a.让学生从大到小说一说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b.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

  1米=()分米1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口答

  (让学生抢答)

  5个十是()6个百是()

  80里有()个十300里有()个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从尺上你看出这根线段的长是多少了厘米吗?(板书:5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长度又是多少呢?(板书:5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a.1厘米是()毫米?

  b.5厘米是()个10毫米?

  c.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现在老师要你们按照刚才想的步骤来说一说4分米=()厘米,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两人讨论,指名说一说。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结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例3谁能告诉我例三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

  例3应该怎么想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分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一遍)

  4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把你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1.“练一练”第2题

  2.“练习十五”第6、7题

长度的单位教案1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在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他们为什么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生:因为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

  师: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学生可能回答:铁管很直或楼梯要拐很多弯等。)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教学例6)

  (1)看看线段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细线。小组讨论、交流。

  ②教师引导小结: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师:找一找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并指出无论怎么摆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那么它就是线段。

  2.寻找身边的线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

  (学生可能回答:数学书的边、黑板的边或门、窗的边等都是线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到了线段,那么你们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线段呢?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说出这几个图形中的线段。

  3.量线段的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出来的'。

  (板书:可以量出长度。)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呢?(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一样,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请同学们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再测量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4.画线段。(教学例7)

  (1)尝试:让学生分组尝试画线段,画完后在小组内展示,并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评价。

  (2)讨论: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3厘米)应注意什么?

  步骤:右手拿铅笔,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画,左手按着尺子不动,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并标上两个端点。

  (3)演示:课件演示画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着笔,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并标上两个端点。

  (4)反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让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评一评。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2、师:现在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铁管是直直的,楼梯是弯弯曲曲的,直直的路线近一些。)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六、教学板书

  认识线段

  教后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多种实践形式,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从实践中得出概念,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长度的单位教案13

  教学内容:第75、76页练习十六第5—12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进一步掌握量长度和画定长线段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简单换算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简单换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前面几节课,我们都是学习的长度单位,学会了单位间的简单转换。谁来把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说一说。(板书:长度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长度单位的一些内容。(板书课题)

  二、长度单位的练习

  1、依次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并让学生举出实例。

  2、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回答

  1米=()分米=()厘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千米=()米。

  3、说一说量下列物体用的长度单位

  黑板的长、公路的长、课本的长、火柴盒的厚、课桌的高。

  4、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复习画线段的步骤)

  注意:从0刻度鲜画起,有两个端点。

  6。练习长度单位

  (1)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集体订正。

  (2)小结

  单位换算时,先看前后个是什么单位,想它们之间的进率,在推算出结果是多少。

  三、应用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引导理清题意,学生读题

  第一问:提问:要求的是什么,已知了什么,用什么方法?

  第二问:要求的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

  指名一人板书,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四、解答思考题

  1、提问:从第1棵到第2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3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10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100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250棵跑了多少米?换成用千米作单位是多少千米?有1千米吗?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9、10题

长度的单位教案1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行。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  )厘米

  (2)复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长度的单位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m的含义,建立1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实物展示台、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1)学生看图,第55页情境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2)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同学们有办法吗?

  (3)操作: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你有什么感觉?

  (4)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书55页。

  2、教师介绍米尺。

  (1)认识米尺,1米的长度。

  (2)小结:量 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3、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观念

  (1)小组活动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长?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

  (2)反馈:你知道了什么?

  (3)用手指比划一下,1m大约有多长?

  (4)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 ?

  (5)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二、 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学习例1 。

  小朋友还记得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方法吗?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把结果填在书上。

  (1)小组活动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

  (1)小组活动

  (2)反馈

  2、找一找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

  (2)独立活动。

  (2)小组 活动

  (3)反馈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长度的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长度单位》教案03-08

长度单位教案04-10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1-09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02-11

统一长度单位教案04-0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04-09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1-18

二年级教案:长度单位02-28

长度守恒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