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周长》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周长》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周长》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3.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长度的关系。
拿出课前准备的50厘米长的绳子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并指一指你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后小结:我们用的是同样长的绳子,不管围成什么形状,这一周的长度都是5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指一指、想一想等体验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图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总长度,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已经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测量)
1.小组合作要求。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绳子,请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2)小组4人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请先独立思考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难的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动手。
2.动手测量。
3.展示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1:我用直尺先量了一下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知道了它的周长。
学生2:我用直尺测量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3:我测量的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只要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周长也是……
学生4:我用直尺测量了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5:我用直尺只测量了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因为它的四条边相等,所以周长是……
如果出现了学生3和学生5的测量方法,老师要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
思考:如果老师给你的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总长度?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2)心形等曲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两只小蚂蚁围着各自的图形爬了一圈,都说自己爬的长度最长,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可是谁也不能说服谁,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的转化思想。以两只小蚂蚁争吵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趣味性。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人教版《周长》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教版《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人教版《周长》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
(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
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教师引导)
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摸一摸
师:(拿一个三角板)孩子们,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周吗?(学生边指边说)
师:(走到学生中间,任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学生回答。
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放在课桌里的,请孩子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摸一摸它的一周。
(生自由的摸。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摸的?(请两个孩子来描述一下自己摸的情况,主要是引导孩子说出“刚好摸了的一周。)
(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摸完,或是摸过了的情况,如果没有,教师可以故意摸错给学生看,让学生充分理解一周是由起点出发,最后回到起点。)
(2)描一描
师:你能在这张纸上描出这个图形的一周吗?来,试一试。
(生开始描,师巡视)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找两生上来展示。师引导:你描的是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我描的是的一周”。再得出“那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并鼓励孩子,你能把这句话连着说吗?)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都描出了图形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课件展示刚才两个孩子所画的图形的一周。)
(3)想一想
师:下面我们来想象一下,另外这几个图形的一周如果描下来是什么样子呢?请闭上眼睛,你也可以用手比画比画。
师:好了,请看屏幕。(课件里展示相应的图形及其周长。)你想象的是这样吗?
(4)找一找。
师:那你还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一个物体,说说它某一个面的周长!
(学生边摸边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参与到其中,引导孩子说,这一周的长度是的周长。)
师:你还能看得更远,更宽一些吗?(用手势表示出来。)
(5)说一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师:周长,就是指的围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6)指一指:你能指出下面哪些图形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强调能指出的图形是围了图形一周,,而有些图形不是围一周。)
师:孩子们真是很有智慧,所以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指围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强调“围”字)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
(过渡):咱们已经认识了周长,其实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长的世界,共同去探索周长的秘密。
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陈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板,如果要你来测量它的周长,你会怎么做?
(一生叙述。师点评。)
师:请孩子们合作,测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把结果写在图形的`下面。
师: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长方形:为什么可以只量两次?)
(三角形:测出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厘米。)
(正方形:只量一条边,然后乘4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师引导:你量了几次?为什么只需要量一次?)
(五角星:只量一条边,乘10就可以了。)
师:在求图形的周长的时候,都是把这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合起来,就得到了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还敢挑战难度更大的图形吗?
师:如果要你来量这个圆的周长,你想怎么量?
(生思考5秒钟。陆续有人举手了。)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看看你们需要什么工具,老师可以提供一部分,如果没有,你也可以说出你的思路,我们一起来讨论。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如果你的方法能够与别人不一样,那就最好了。
(生操作。师巡视,引导出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办法有:1是用毛线绕,然后量毛线的长度;2是用圆在直尺上滚;3是把圆折起来,如果对折一次,就用量的结果乘2,如果对折两次,就用量的结果乘4;4是用直尺在圆上一厘米一厘米地量;5是用软尺量;6是先把这个圆画出来,再用线绕。)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个小组首先来汇报?带上你所使用的工具!(孩子上来。)
师总结:孩子们刚才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都测出了这些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们的周长。
孩子们回家后还可以找一些不规则的图形,量一量它们的周长。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什么?(周长)周长很高兴认识了我们这些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他很乐意和你们一起学习。如果你是“周长”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师:那孩子们再想想,我们认识了周长,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用呢?
(几生举例。)
师:周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孩子们请看……(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周长的应用。)
师:你知道自己的腰围吗?想不想马上来量一下?
生:想。
师:好,请孩子们先起立。先摸一摸腰在哪里?大概就是肚脐这个位置的一圈。腰围就是我们腰的一周的长度。
我们由两个孩子合作,互相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再比一比。
四、课堂总结
师小结: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人教版《周长》教案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辩论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
奖状、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小黑板。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同上)每组一份、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纸2张、长1厘米的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优秀班级体奖状)我班今年被评为了优秀班级体,这是学校颁发给我们的奖状,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现在老师想给这张奖状做一个镜框挂在墙上。如果镜框四周包上铝合金条,面上镶上一块玻璃,请同学们为老师参谋一下,我要买多少的铝合金条?多大一块玻璃?并且买的合适而没有浪费。想一想,买这些材料之前,要先算出这张长方形奖状的什么?
生:周长和面积。
师:谁知道周长和面积都有哪些不同呢?
生: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和,而面积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长方形图形的平面的大小。
师:你说的真棒。可见周长和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周长和面积究竟还有那些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亲身体验,比较不同
1、面积和周长概念的比较。
(1)周长的概念。
师:谁给同学们指一指这个长方形奖状的周长。
(指一生到前边边指边说)
师:谁给大家说说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总和。(多找几个学生说)
板书:意义
四条边长度的和
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指出课本封面、课桌面、黑板面的周长。
生:【活动】
(2)面积的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么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呢?(请一人摸一摸奖状的面,把奖状的面积指给同学们看)
师:请同学摸一摸自己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面积的大小。
生【活动】
师: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
生:四条边围成图形的平面的大小。
板书:四条边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师:经过比较,周长和面积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概念的不同,还有没有其他的不同呢?
生:它们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2、计算方法的比较。
师:要计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和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
生:长和宽。
师:谁愿意到前面量一量它的长和宽,然后告诉大家。
生:(争前恐后)量出长4分米,宽3分米。
师:你量的真准确。下面请同学们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生齐练:周长:(4+3)2=72=14(分米)
面积:43=12(平方分米)
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
师:刚才我们计算出了这张奖状的周长和面积,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做这个镜框我要买多少材料?
生:老师要买14分米长的`铝合金条,12平方分米的一块长方形玻璃。
3、观察比较,归纳整理。
师:很好,刚才你们为老师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我谢谢你们。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有哪些不同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比较、归纳整理。并把讨论结果填入表格(一)(课前发给小组的表格纸)
①生分组讨论,
②各小组汇报交流,展示讨论结果。(把各组整理的表格贴在黑板上)
③投影展示放大的表格,指名对照表格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出示判断:⑴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师:同意对的请举手。接着将全班分成正、反两方。双方分别选出4名代表准备辩论,辩论前各方先在一起商量一下如何驳倒对方。
生辩论,老师参与辩论过程,适时引导学生弄清周长和面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反方:你们为什么说这道题是对的?请回答。
正方:因为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44=16。得数是相等的,所以这道题是正确的。
反方:得数相等,你们说的一点都不错,但周长是16什么?面积又是16什么?一样吗?
正方: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不一样。
反方:周长是正方形四条边的总和,用的是长度单位。即4个4相加的和,也就是边长4=16厘米。而面积则是正方形图形平面的大小,用的是面积单位。即边长边长=16平方厘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你们明白了吗?
正方:明白了,谢谢你们,握手言和。
师:你们表现的真不错。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么请大家为他们鼓掌,谢谢他们让我们在辩论过程中,清楚了面积和周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2、判断: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 )
【学生判定教师不做评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求得真解】
①实践。每4人一组,用桌子上的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求出他们的周长。
②讨论:A、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B、周长相等吗?为什么?
C、通过摆、算,你发现了什么?证明这道判断题是怎样的?
③汇报讨论结果。
图1 六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面积是16 平方厘米
周长是(6+1)2=14厘米
图2 六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每排三个排两排。
面积是16平方厘米
周长是(3+2)2=10厘米
结论:通过摆、算我们发现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
师:通过实践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那么反之结论是否成立呢?请同学们再做一个试验好吗?
3、验证: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越小它面积越大。
①实践。4人一组用桌上的长1厘米的16根小棒摆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好第二张表格。
②汇报验证结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也就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所以,通过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师:通过两次实践你们清楚了什么?
生: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反之,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也不一定相等。长与宽的差越接近面积越大。
师:那么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谁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4、做个小小设计师
⑴美术教师买了数张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图画纸。想让我们帮助他从这张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成的这个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能剪几个这样的正方形?【集体订正】
⑵美术教师要把每个正方形纸分成两部分,分别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用来装饰美术室,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分一分、涂一涂。A、周长相等;B、面积相等;C、面积、周长都相等。
【学生活动】
⑶投影展示设计成果
师:你们的设计都很完美。评出最好的,发给一枚
星级设计师
奖牌。大家为获奖的同学鼓掌祝贺。
四、汇报收获,分享快乐。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生述收获】
人教版《周长》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经过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索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实例,体会周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积极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
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3、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实际上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与小动物们跑步路线有关,大家有兴趣吗?
(二)探索新知
1、概括周长的含义
(1)谁能说一说这块四边形草坪的周长是指什么?
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描一描。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3)讨论:第三只小兔子跑出的图是这个草地的.周长吗?
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4)归纳:没有缺口的图形或者说“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指出实物的周长
(1)同学们看,一片树叶、一面国旗,它们都有周长吗?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
(2)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得到周长的方法
(1)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周长是什么,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提出问题:小蜜蜂为运动会准备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奖牌。屏幕出示:
如果给每个奖牌装上一条金属边,每个奖牌要用多长的金属呢?
(2)动手操作
提出:你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3)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拓展延伸
1、量一量,填一填。
2、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人教版《周长》教案7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97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2、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
四、难点:公式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五、教学设计:
1、呈现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学过这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如何用字母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平面图形。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这六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相互说说,媒体演示推导过程:
长方形:s=ab
正方形:s=a2
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 s= 1/2 ab
梯形: s= (a+b)h
圆: s=r2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来的: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梯=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
4、练习:第97页做一做。
人教版《周长》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设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再动口说一说培养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对圆周长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后,体验及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什么是周长》教案07-22
《圆的周长》教案06-22
周长的认识教案02-28
圆的周长教案10-17
认识周长教案03-30
小学《认识周长》教案03-30
【精】圆的周长教案03-25
圆的周长教案【荐】03-27
圆的周长教案优秀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