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时间:2023-04-05 13:27: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虞美人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虞美人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浓如春水的愁绪。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2、体会词中三度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导读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导学、导思

  诗歌鉴赏

  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为什么而愁?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

  7、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

  虚写: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将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些意象上,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③三度对比,隔句相承

  对比:

  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④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一唱三叹,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致。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①

  ②

  导练

  1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2背诵这首词。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虞美人》配餐作业(22)

  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30日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

  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

  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

  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

  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

  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三、课外阅读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下列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虞美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 作者介绍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三、 初步感知:

  1 听录音,正字正音

  2 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 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 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四、 研习探讨:“愁”的具体内容,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月”在古诗词中的涵义是什么?——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国”指什么?——已亡之国。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故国”——旧地。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

  3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阑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4 小结

  解说一: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相承,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说二: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 “愁”的内容: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五、 朗读全词,体悟情感

  1 再次听读

  2 总结: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悲情。

  六、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u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u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u 鉴赏内容(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七、迁移训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就这首词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100字。

  这首词写于降宋以后。

  无言 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锁”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愁,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八、板书

  虞美人

  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

  又东风 不堪回首 愁

  应犹在 朱颜改 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虞美人教案 篇3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省双城市兆麟中学的语文教师鞠海侠。我来自遥远的北方,今天有幸来到江南,来到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有幸与你们相识,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站在这里,想起了郑愁予的几句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个匆匆的过客。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词七首》的第一首,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探究诗词的意境和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虞美人》一词篇幅短小,仅有八句话,但却蕴涵了丰富而深广的情感!主要写的是词人从一国之君沦落为亡国之奴的人生境遇的改变,以致发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和着血泪的悲叹。

  2、学情分析:

  本词虽是双调,却很短小,上下阕各28个字,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确的定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有积极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学和合作学习。

  二、根据本课的内容和诗歌教学的鉴赏要求,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领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体悟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理解主旨句的丰富内涵,感受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难点:对主旨句的深刻理解,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我想在教法上以激发兴趣,问题导引,讨论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情感,获得新的认识。

  2、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作者李煜的生平资料,并搜集有关《虞美人》的鉴赏性文字,以及李煜的其他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在探究文章的意境、语言和情感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

  四、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

  导入——品味鉴赏——总结

  为了先声夺人,打动学生,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语。

  冰冷的月光,狭小的殿堂,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我们就来静静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徐小凤的《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介绍作者,知人论世。李煜的一生,传奇而浪漫,大起而大落。我设想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把握他的生活经历的两个不同时期所带给他的词作内容和和风格的影响。尤其是他的七月初七的出生以及七月初七的死亡,这是一种宿命还是一种巧合,还有他的重瞳的传说,他对佛教的信仰都会极大的调动学生了解走进李煜的热情。我们更多地关注李煜,其实就是在关注他的作品。我觉得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是解读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

  主体部分是品味鉴赏:

  我安排了这样的六个环节:听——读——品——评——仿——背。

  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学生在活动,我们教师只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三者的对话,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回归。

  听:同学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我们也来一起听一遍)

  读:听完朗诵录音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可学生代表朗读,也可分组竞读,或集体诵读。提出具体诵读要求,抓住一个“愁”字,要读出悠远、悲伤、无奈的味道。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有琅琅的书声,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可以唤起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品:品味感悟。在这一环节中,我想采用设问导思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力求随着文章脉络的展开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

  我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写得最好?或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是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由于学生个人的体验和经历不同,他们所喜欢的词句也可能不尽相同。我也问过我读初三的女儿,她说喜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顏改。我问为什么?她说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相类似,桃花又开,人已不在,有点物是人非的苍凉的味道。是啊,这在与不在之间。变与不变之间承载太多的酸甜苦辣,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那就按照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体现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全词的主旨句呢?引导学生抓住这句中的情感性词语标志,那就是“愁”,进而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愁的。学生很容易分析出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愁比作了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无穷无尽。

  为了加深对这句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回忆:这愁和《相见欢》中的哪句相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做到温故而知新。

  再做深入的探讨研究:那么作者究竟为什么而愁呢?也就是他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解决的办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知人论事,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去把握,二是从课文的内容提取信息,赏析前六句,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通过探讨学生会发现李煜为什么而愁了,荣华富贵没有了,故国家园没有了,帝王江山没有了,阅尽了人间冷暖,饱尝了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愁“是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以水喻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引导学生探讨其它写“愁”的诗句,进行由此及彼的迁移拓展,与本课的主旨句进行比较,加深对作者的愁绪愁怀的理解。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比如学生会举出许多写“月”的诗句,挖掘出“月”这个意象所沉淀下来的'文化含义。

  评:用一句话评价李煜其人或其词。可评价作为一个词人的成功之处,也可评价他作为一个君王的失败之处。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前人的评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学生品尝到劳动后喜悦与快乐。学生搜集到的评语可能会有: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亡国之后成词宗。”“亡国之音哀以思”学生也可会有自己独到而精彩的评介,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的实力。

  在这里引导学生从李煜身上吸取的经验教训:

  提示学生联系《伶官传序》中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许多同学由李煜会想到勾践,比较二者作为亡国之君的不同。勾践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李煜面对故国,只是日夕以泪洗面,只是用他溢满忧伤的语言,诠释了他难以名状的痛苦,历史将他变成一个弃儿,而他个人沉沦于苦痛无可自拔,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也恰恰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词牌"虞美人"的由来,当年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虞姬的悲剧故事。

  由此,引导学生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李煜与项羽同是末路王族,同有绝笔之作,《垓下歌》《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鉴赏的能力(略)

  在品味——评价这一环节中,抓好两点,一是让学生反复朗读,二是关注重视学生个人的理解,个人的体验,不求答案的统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学生个人的理解和体验虽然很粗糙很不成熟,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归宿。

  仿:如有兴趣,学生可自填一阕《虞美人》。学会遣词造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格式和内容要求。

  格式:上下阙的字数以及每一句的字数必须与原文相同,内容可取材自己的生活感受,也可就地取材,以学习李煜词作的感受为内容。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与快乐,学习李煜的词,又学填《虞美人》,此之谓,享受词生活,提升艺术美。

  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齐背这首词。

  最后是教师总结:

  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看到了李煜用绝望与眼泪创造的美丽,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创造的辉煌!

  附板书设计:

  何时了——知多少

  往事之哀

  又东风——不堪回首,愁

  亡国之痛

  应犹在——朱颜改

  物是人非

虞美人教案 篇4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语文课我们具体分析了“20xx年高考新课标二试卷”的诗歌《残春旅舍》,里面有一个题目是这样问的“颔联乃晚唐巧句,具体分析巧在哪里”。在诗歌鉴赏题里重点分析某个字某句诗的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炼字炼句。今天我们以炼字炼句作为解读突破口,具体赏析有着双重身份的词人李煜流传千古的名词《虞美人》。

  二、 简析作者

  1、身世 2、爱好 (PPT展示)

  3、词风特点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爱情生活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4、语言特点: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记笔记)

  三、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 诵读指导

  1、 找出每一句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词

  (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自己试着读,明确读出的感情基调——低沉凄迷

  2、 思考关键字词有哪些?

  五、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华清中学第二届教学新秀第一轮赛教语文课堂实录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六、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4、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5、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改”

  朱颜 (貌美如花到容颜衰老)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欢乐自由到愁思绵延)

  6、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明确: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觉得这句话写的好吗,好在哪里?明确: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昼夜不舍,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七:写法鉴赏——“以水喻愁”

  李煜之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不如李煜词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李煜之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不如李煜词流畅自然、明白如话、眼界阔达八、小结本课

  法国作家缪塞: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四、布置作业

  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