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科学教案2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使用各种工具装订图书,产生操作工具的兴趣。
2、知道小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3、知道学习生活中的小工具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活动准备:回形针、订书机、夹子、纸、卷笔刀、摇笔机、打洞机、蜡线、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兔心情好极了,它画了很多漂亮的画去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可是一阵大风吹过来,把小兔的画纸吹得满地都是,小兔可着急了,哎呀,怎么办呀?请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帮我想想办法吧!”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很快就能进入老师预设的情景中,展开联想,帮助小兔想办法。)
幼儿有的'说:“用石头把它压住。”有的说:“用夹子把它夹住。”有的说:“把它放到没有风的地方去。”有的说:“用订书机把它订起来。”(提示:老师对于幼儿的回答都给予肯定。)
(二)第一次尝试操作
1、操作前的提示。教师:“刚才小朋友给小兔想得最多的办法就是把画纸装订起来,小朋友想了这么多装订画纸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帮助小白兔把画纸装订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请小朋友每一样工具都去试一试。”(提示:这个尝试活动是要让幼儿感知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各种工具都试一试之外,可以尽量减少直接指导、语言提示,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3、交流经验
(1)幼儿的交流演示。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用到了什么工具装订画纸呢?是怎么用的?”
(2)幼儿的讨论。教师:“这些工具真有用,都能帮助我们把画纸装订起来,你们觉得装订画纸用哪种工具装订最方便最牢固?”有的幼儿说:“订书机。”有的幼儿说:“夹子”,也有幼儿说线和回形针的。(提示:让幼儿自由地设想一下,讨论一下。)
(3)教师的演示。教师:“小朋友讨论的结果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一一演示,最后幼儿发现:“订书机又方便又牢固。”
(三)第二次操作
1、再次尝试订书机。教师:“小朋友刚才发现用订书机订的画纸最牢固,我们一起再来用订书机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提示:在这一次操作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幼儿因为用力不够而导致没有把书订好,还有很多的幼儿没有注意到订书的位置,订在纸的中间,这些都不是合理的使用方法。)
3、幼儿演示。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知道应将钉子订在纸的边缘,不影响美观和翻阅。
4、使用卷笔刀
(1)教师再次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画纸装订好了,变成了一本本漂亮的图书。小兔说:“你们能帮我把装订好的图书编上页码吗?”小兔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铅笔。(出示未削好的铅笔)哎呀!铅笔还没削好,该怎么办呀?幼儿说:“用卷笔刀来卷一下。”
(2)谁来试一下?(请一名幼儿示范)
(3)幼儿集体练习。(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手要放在卷笔刀外面,木屑放回篮子里。)
这一环节主要对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常规提出要求,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5、总结。
教师:小兔说:“今天是小朋友第一次卷铅笔,有的小朋友还没卷好,那么我就把图书留在你们班,在游戏时,你们再给它编上页码,好吗?今天我们用到的卷笔刀、回形针、夹子、订书机、打洞机,它们都是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做事很方便。”
活动延伸:继续练习使用简单的工具。
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上面标有数字“1”、“2”、“3”)
3.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活动过程]
一、 猜谜导入,认识镜子。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给小朋友猜,谜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你们猜到是什么吗?
二、 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
1.师:对,是镜子。你们想不想拿镜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师:但老师有个要求:拿到镜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3.师:听清老师的要求吗?
4.幼儿自由探索。
5.请幼儿回答: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6.谁跟大家介绍下,你刚才是怎样玩镜子的?你发现了镜子有什么本领?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7、刚刚××小朋友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三、 探索哈哈镜(第二次尝试)
1.师:今天吴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大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3.尝试后提问:你在每面镜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号镜子里照出的人和原来一样;×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矮又胖;×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尝试)
1.咦!同样是三面镜子,为什么你们照出来的样子会不同呢?
2.幼儿分组尝试:请你们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请幼儿回答。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原来它们的镜面不同。×号镜的镜面是平的;×号的镜面是凸的;×号镜的'镜面是凹的。我们把镜面是平的,称为平面镜;镜面往外凸的,称为凸面镜;镜面往里凹的,称为凹面镜。
四、 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讲述。
3.师:工人叔叔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镜子吗?(出示各种镜子)
五、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吧,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你们镜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镜人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2.请幼儿两人一组自由结伴,玩游戏。
3.幼儿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
1、在吹泡泡的游戏情景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快乐地学念儿歌。
2、能帮助泡泡找到很多朋友,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关键点:理解、学习儿歌
活动准备 :
“吹泡泡”多媒体、吹泡泡用具、擦手毛巾、幼儿操作材料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流程 :
吹吹玩玩
谈话导入
●意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主要提问:
1、今天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好吗?(进场)
2、猜猜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出示吹泡泡器具)
3、幼儿吹泡泡
看看说说
●意图:理解儿歌内容
主要提问:
1、谁在吹泡泡呀?(出示图一)
小结:小宝宝,吹泡泡
2、你们喜欢这些泡泡吗?为什么?
小结:大大小小真好玩(五颜六色真漂亮……)
3、圆圆的泡泡去找朋友,为什么会找西瓜做朋友呢?
小结:圆圆的泡泡像西瓜。
4、我们用小手去碰碰它,泡泡怎么了?
小结:轻轻一碰不见了
念念演演
●意图:学念儿歌
主要提问:
1、我们来看看我们刚才是怎么玩游戏的,好吗?
2、提出进一步要求:声音好听。
3、做动作表现儿歌。
小结:吹泡泡的游戏真好玩。
找找说说
●意图:帮泡泡找朋友
1、游戏:帮泡泡找朋友
2、验证是否找对朋友
3、一起律动:泡泡不见了。
附:儿歌 吹泡泡
小宝宝,吹泡泡,大大小小真好玩,
圆圆的泡泡像西瓜,轻轻一碰不见了。
大班科学教案4
设计思路
影子一向对幼儿有一种神秘感,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设计此活动,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时发展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的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3、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等。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等。
3、实现要让幼儿懂得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他究竟是怎样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操作以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操作
1、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突发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让幼儿相互之间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说一下,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为什么有的乌龟不会跳舞?
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让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1)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2)启发幼儿设计各种形象的小动物并能让它跳起舞来。
(3)启发幼儿在让小动物跳舞时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因此小动物们就会变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告诉幼儿利用晚上的实践来多观察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可以使影子变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动深得小朋友们喜欢,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因此比较成功。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蜜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守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大班科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活动难点: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音乐律动)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
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学教案7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水笛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小百科:彩虹,又称天弓(客家话)、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 戴 八种颜色。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比如,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许多种细微差别的颜色,但为了简便起见,所以只用七种颜色作为区别。
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名称:
菜地里的歌
活动目标:
1、在区别菠菜、荠菜、草头、豆苗并了解它们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在了解蔬菜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基础上,学用对歌方式进行语言游戏。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对蔬菜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四种菜,其他品种的蔬菜图片。
关键点:
观察、交流并了解常见蔬菜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认识蔬菜
1、认识蔬菜。
四种蔬菜中,你认识哪几个,说出名称?
2、区别、比较。(颜色、叶子形状、茎)
(1)仔细看看哪两种菜很像?(菠菜和荠菜、草头和豆苗)
(2)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这四种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片菜,绿色,蔬菜)
3、小结:菠菜的根是红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茎比较粗;
荠菜的根是白的,叶子是锯齿形的,茎比较细。
草头是摘下来的,没有根,三片叶子,个子小;
豆苗也是摘下来的.,没根,有须,茎是空心的。
但它们都是叶片菜,都是绿色的蔬菜。
二、交流谈论,了解特点
1、了解更多蔬菜。
(1)这四种蔬菜是长在上面地方的?除了这四种菜,你们平时还吃过、看过哪些蔬菜?
(2)它们又是生长在上面地方的?
(3)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4)小结:豆角、黄瓜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有藤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2、复习儿歌《菜地里的歌》。
按照“(个人)什么长在泥土上,(众)XX长在泥土上”的方式念儿歌。
三、对歌游戏,语言提升
1、游戏:分成男女两队,一问一答,每队推选出一名幼儿带领。
2、每次对歌后两队互换,回答一队可变换蔬菜名称。
如:什么长在泥土上|躲在地下藏|就在水里长|挂在藤蔓上?(白菜、土豆、菱角、黄瓜)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气氛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了解蔬菜的品种时,由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品种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发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在表达儿歌这一环节上,幼儿比较主动,能大胆尝试,积极表现,因此准备再进行一次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像、电脑
2、设计好的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忙,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绘画或搭建“未来太空城”。
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实物投影仪。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要求:
1. 积极参加细致观察、交流表达、验证修正的活动,主动建构自己对叶脉的科学认知。
2. 感受细致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性,对科学了解叶脉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规律感兴趣,有乐意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行动。
活动准备:
橡皮泥平铺的垫板人手一份,叶片轮廓图上下两幅。
“叶脉的工作”课件。
各种树叶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 印叶子,发现叶脉
1.请小朋友任取树叶观察树叶:说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树叶。
2.把树叶小心地按在橡皮泥上,轻轻揭开树叶,看看在橡皮泥上留下了什么?
3.思考:为什么会留下印痕呢?
4.小结:原来树叶上有叶脉,叶脉突起在叶片上,所以能在橡皮泥上留下印痕。
(二) 初步感受叶脉的生长特征并做记录
1.树叶有叶脉,那叶脉在叶片上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在树叶的`轮廓图中来记录下来。
2.将画好的叶脉图送到展示板上,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有些什么不一样?
(三) 细致观察感受叶脉的生长特点调整记录
1.仔细观察叶脉的生长特点并交流观察结果。
观察要点:
(1)叶脉的粗细差异(2)相互间是怎样连接的?
(3)叶脉的生长规律?
2.小结:原来,叶脉是有主次的。从叶柄生长出来的叶脉叫主脉。从主脉上再生长出来的叶脉叫侧脉,主脉粗,侧脉细。侧脉的生长是有规律的。有的树叶还会从侧脉还会生长出更细更密的细脉,所有脉纹相互贯通,遍布整个叶片。
3.现在,通过细致的观察,对叶脉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你的叶脉图需要做调整呢,请你在叶片轮廓图中作新的叶脉记录。
(四)思考并感受叶脉的用途
1.看来,仔细观察真的很有用,让我们重新科学地认识了叶脉的生长特点。
2.观察:所有的叶片,它们的叶脉都是主脉、侧脉相连的吗?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更多的叶片。
3.你们的观察结果是怎样的?
4.思考:叶脉有什么用?叶脉间为什么主脉、侧脉之间都是相连的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5.演示叶脉课件:简单了解叶脉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传输营养、支撑叶片)
大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3、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塑料玩具、气球、剪刀、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2、实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鸡豆豆,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豆豆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师提出假设:磁铁能把篮子的东西都吸起来吗?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 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
2、教师引导学生验证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磁铁的作用 。(磁铁能吸铁)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2、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铁。
3、游戏: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缝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五、活动延伸(游戏:磁铁)
大班科学教案13
三、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年的有关知识。
2、 能正确区分一年中的大、小、平月,并学会区分方法。
3、懂得要珍惜时间,体会与家人的亲情。
四、活动准备
一张大年历表、《年妈妈的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授《年妈妈的故事》,幼儿了解年的有关知识。
2、听完故事,请幼儿说说自己对年的`感知理解。
二、看年历寻找不同。
1、了解月份名称、每月的天数。
(住30天宝宝的这个房间我们叫它小月,住31天宝宝的这个房间我们叫它大月。比大月小月都要小的月份叫平月,里面住的宝宝也是最少的。)
2、用不同符号标记不同的月份。
(如:在大约份上画上大标记,在小月份上画上小标记,二月份上画上特殊的标记:三角形、圆形等。)
3、学习区分方法:
小拳头游戏:介绍大小月份的记忆方法,跟老师做模
仿练习。
4、认识星期:向幼儿介绍红色数字和黑色数字各表示
什么意思。(工作日、休息日、特殊日子等)
三、幼儿操作:找日子。
1、教师引导:——谁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你能在年历上把它找出来。
2、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
四、游戏巩固:找生日。
1、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日日期。
2、以小组为单位,在大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对。
3、教师总结: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小朋友从小班升入到大班,即将成为小学生。爸爸妈妈的眼角也多了许多皱纹。爷爷奶奶的头发也越来越白,我们要珍惜现在每一天的生活,珍惜每分每秒的宝贵时间!想一想,你要怎样做呢?——激发幼儿回答,懂得珍惜时间。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牙齿的名称,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3、发展幼儿嘴巴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小朋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为什么我们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请你们张开嘴巴,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说说牙齿是怎样的?(请幼儿先互相观察,自己先说说牙齿是怎样的)
2、(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牙齿模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都是什么样的?(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
①认识门牙:我们来看最前面的这些牙齿,它们是扁扁的,这些叫做门牙。扁扁的门牙可以切断食物。
②认识尖牙:旁边的这些牙齿更尖一些,尖尖的这些牙齿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
③认识磨牙:里面这些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担心啥
1、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他的牙齿怎么会摇动了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2、播放课件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3、提问: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丁丁为什么以外牙齿烂掉了?丁丁为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1、丁丁的牙齿真的烂掉了吗?让我们来继续听故事吧!
2、播放课件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3、老师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
4、新的牙齿是怎样长出来的?要让新牙不长得歪歪扭扭,应该怎么办?(请班上一些已经换牙的幼儿出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记住一些注意事项,使牙齿能长得漂亮)
三)乳牙与恒牙
1、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老师的牙齿:告诉幼儿老师和爸爸、妈妈是大人了,现在的牙齿就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而小朋友还没换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颗。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恒牙长出来的时候,乳牙会怎么样?(摇动、脱落)
3、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吃东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百科: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正常人略带微黄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 幼儿 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16
时间:30Min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明白白豆和眉豆都是种子,体验自我种豆豆的乐趣,引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状况。
二、活动准备:
1.白豆、眉豆各四十颗。
2.两袋泥土,塑料小铲子四个。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个。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谈话导入法
师:(手上拿着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问小朋友),小朋友,请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师:洗手液之前是满满的,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剩一点点了,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洗手时,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剂一点点。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块。
师:此刻教师告诉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净,小朋友剂洗手液时,只要剂一颗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啊?)
师:此刻教师给小朋友认识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长得怎样的。
基本部分:(教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用纸折成的小兜,把一颗白豆和一颗眉豆,放进小兜里,教育幼儿双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师:小朋友,你们要照顾好这两颗豆豆,不要把他们弄不见了,等一下会有更好玩的。
师:此刻教师发给小朋友两颗豆豆,请问哪位小朋友明白哪一颗是白豆。(白豆放左边,眉豆放右边)
幼1:(用手拿着一颗豆)这一颗。
幼2:是这一颗。
师:请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边的那颗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们能说一说他的样貌吗?
幼:圆圆的,白白的,小小的。
师:很好,白豆是圆圆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样大小。小朋友们明白白都能够做什么?
幼:煲汤、煲粥、煮菜。
师:小朋友很聪明,其实我们喝的豆浆就是从白豆里榨出来的。
师:此刻我们认识了白豆,明白他长得胖胖的,白白的,能够榨豆浆。你们想想再认识另一颗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边的那一颗啊?)
师:请小朋友把白豆放进小兜里。
师:小朋友,你们有看到一颗皮肤也是白白的,还有一条弯弯的眉毛的豆豆吗?
幼:看到了。
师: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一样?
幼1:眉豆有一条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较长。
师:小朋友很聪明,眉豆和白豆是不一样的,眉豆有一条弯弯的眉毛,他的皮肤是牛奶的颜色,身体比较长。
师:小朋友还记得白都能够干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那么,你们只都没都能够做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能够用来煮八宝粥,但不能够榨豆浆,他榨豆浆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宝粥的时候就见到眉豆了。
四、结束部分:
(牛奶瓶上写着幼儿的学号,教师引导幼儿把白豆和眉豆种在自我的牛奶瓶里)
师: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为她们是种子,如果我们把她们中在泥土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啊
幼:会发芽。
师:对了,此刻是春天,把豆豆种在泥土会发芽,之后会长高,最终就会长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们一齐把它种在牛奶瓶里好吗?
幼:好。
师:小朋友,你们能够把你喜欢的豆豆种在泥土里,也能够两颗豆豆都种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标签插上去。
五、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状况,每一天观察一次,并画出豆豆一个星期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17
活动背景:
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在孩子们精心的照料下有些芽发的特别高,为了不至于让长高的芽倒下来,我们为它搭了一个支架,这些藤蔓就沿着支架爬了上去,越爬越高。孩子们一天天的注视着这些变化,十分兴奋。直到有一天,自然角里传来了阵阵争论声:"晓楠,你看我种的黄瓜芽长的好高!""才不呢!你的还是胡欣磊的高!""那我的比妮妮的高!"孩子们的讨论引来了更多孩子的关注,他们开始自发的.讨论哪根藤爬的最高......
我猛然意识到,这不正是孩子们自发生成的良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及时的记录了他们的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生成了一个"植物长得有多高?"的数学测量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测量植物的高度,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发展与同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孩子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
2、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纸条、回行针、尺、绳子、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哪盆植物长得高? ——激发测量兴趣
1、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现在哪盆植物长得最高?哪盆第二高?那盆第三高?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呢?
2、我们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们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有什么可以用来测量?——寻找非标准单位测量工具。
1、什么工具可以助我们测量?(鼓励幼儿寻找各种自然测量工具)
2、讨论我们该如何测量?(学习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
3、自由选择组合四人小组(共同协商、测量、记录)。
4、交流:你们是怎么量的?(用什么工具,如何量,碰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怎么解决?)量出来植物有多高?
三、用尺子量家才知道——学习用标准单位测量。
1、不同的测量工具怎么比较?
2、介绍标准的测量单位——尺子,尝试用尺子测量。
四、活动延伸:
1、量一量幼儿园的香樟树有多高?多粗?
2、过一段时间再来测量,看看植物还会不会长高,又长高了多少?
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我用一个开场白的形式进行了这节课的开始,并进行了~图片与实物的观察与叙述。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创意是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添画,但是我还记得薛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创意有时候讲究是结果而不数程。
单凭这节课的结果,也就是画面展现,我感觉是满意的,但是,从礁与实际的写生目的,我感觉这一节课很失败。首先我没有勇气让孩子们,通过我的引导去把实物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发挥想象去画自己所见所想。没有了写生意义的存在。只是我硬性的把一个植物与画面把孩子们的思维固住了。
在以后的写生课中,我会认真引导,我更会相信我的孩子们,能做到写生的真正作品的呈现。有时候对自己的怀疑也许局限了孩子们的写生范围,这是老师,最的误点也是最不可取的。
大班科学教案18
设计意图: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幼儿对小动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而蝴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它的外观很美丽,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纲要》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追随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发现。正是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种类、以及成长过程。
难点:蝴蝶的`成长过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
幼儿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二、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
幼儿观看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等不同种类的蝴蝶。
三、教师讲述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四、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毛毛虫、蛹、蝴蝶
2、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五、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
1、口器、脚、触角
2、蝴蝶对人们的用处。(传播花粉、观赏等)
六、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幼儿大胆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
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的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幼儿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蝴蝶的美,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游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的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活动中没有给幼儿更多发表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积极的改进。
大班科学教案19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准备: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过程: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小结:除了用仪器预测气象外,还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表现。有些动物也是气象预报员呢。
二、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教师小结。
2.点击[选择]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教师小结。
四、小小气象员
①介绍游戏的题目
②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③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大班科学教案20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3、了解动物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
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
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二、学习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三、出示幼儿自己搜集的关于各种动物之间联络的图文表,激发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从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联络方式。
四、看录相,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它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方式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展开继续的搜集和学习。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2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