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种子的外观,激发种植的兴趣。
2、引导幼儿猜想种子的播种方法,并学会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西瓜、西瓜籽、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西瓜)
(2)它是从哪里来的?(地里长出来的)
(3)是怎样长出来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么地方呢?(西瓜肚子里)
(5)解剖西瓜让幼儿观察
2、观察
将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让幼儿详细观察。
师:你观察到的西瓜籽是什么样的?幼儿描述
过渡:刚才我们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们还想和他怎样交朋友?
3、分组接触西瓜籽,让幼儿在看、摸、闻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西瓜籽。
(1)集中,让幼儿说说你是怎样和西瓜籽较朋友的?(看、摸、闻)
(2)让幼儿说说看、摸、闻到了什么?
小结并过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时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西瓜籽闻起来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还有许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样往土里种的。
4、幼儿猜想种子的种植方法并记录。
结束:今天小朋友真棒发现西瓜这么多的秘密,过几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种西瓜。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是幼儿很喜欢的探索活动,中班幼儿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但在汽水中的沉浮现象却没有相关的知识,而葡萄干在汽水中不断沉浮“跳舞”的有趣现象,也引起幼儿无限的探索欲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开展了本节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葡萄干”。让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通过个体的观察、操作,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初步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材料准备:1.雪碧。2.葡萄干。3.探索材料(瓜子、石头、花生)。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我这里有一杯水,你猜这是什么水?
2.你是怎么猜到的?
3.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你们看它是谁?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幼儿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方向。
2.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3.你们看了葡萄干跳舞后有什么发现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5.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在水中上下运动?
6.为什么到了水面后又沉下去了呢?
7.要是没有气泡会怎么样呢?
8.这里还有一些东西,请你们猜猜哪些会跳舞,哪些不会跳舞?
9.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并进行记录。
10.集体讨论哪些物体会在汽水中跳舞,哪些不会。
三、教师小结
原来汽水中的小泡泡就像大力士一样,他们一起合作用就把汽水中的物体拖起来,让它跳舞了。
活动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不足之处:
1.记录表的使用方式幼儿不太理解,不明白如何如进行记录,应在之前进行示范、讲解,或重新按照幼儿的特点优化设计。
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
3.教学形式再开放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通过猜想和验证,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白板课件。
3、带孔积木、吸管,钥匙,树叶、玩具、铅丝、泡泡水、盆子、抹布等材料若干。
活动重难点:
通过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吹泡泡》歌曲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吹一个泡泡。
师:小朋友,你吹过泡泡吗?你是怎么吹的?小结:哦!吹泡泡是要水里蘸一蘸,对着小嘴巴,轻轻吹一吹。但是,泡泡水对我们的皮肤是有伤害的,所以吹泡泡的时候要小心,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水,也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吹泡泡,好吗?
二、实验探究,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哪些东西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实验结果。
出示课件。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出示记录表。
师:哇!这么多材料,猜一猜哪些东西是可以吹出泡泡呢?
(2)操作验证。
①师:……觉得积木、吸管等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那我们就试一试。
②要求:记住!试一个记录一个,能吹出泡泡就在记录表上打“√”,不能吹出泡泡的打“×”。好!开始吧。
③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你们是不是跟他们一样?这个有的说能吹出泡泡,有的说不能,我们一起来试试。小结:吸管、积木、玩具和钥匙可以吹出泡泡。
⑤师:这四样东西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有洞洞,泡泡是从洞洞里出来的,把洞洞完全放入泡泡水中,拿出来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3)尝试制作吹泡泡器。
师:树叶和铅丝不能吹出泡泡,因为它们没有洞洞,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也能吹出泡泡呢?想一想,然后用你的办法试一试。
师:你们的办法都吹出泡泡了吗?你的办法是什么?小结:真棒!都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把树叶弯一弯或是戳个洞,铅丝弯一弯,绕个洞就变成吹泡泡的玩具了。
2、实验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形的泡泡。
出示五角星、爱心、方形和圆形的吹泡泡玩具,引发幼儿探究不同形状吹出的泡泡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1)猜想实验结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形状?猜猜这些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呢?把形状画在记录表上。
师:你们的'答案是什么?
(2)操作验证。
幼儿进行实验,教师观察。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就是什么形状的,那我们试试看,每一种材料都试试,把自己的结果写在记录表上,试一样记录一样,是什么形状就画上什么形状。
师: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小结:哦!原来任何形状的玩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三、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师: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开心吗?那现在我们去太阳底下吹泡泡,看看泡泡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快走吧!
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唱一唱:《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孩子的情感及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2、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如入场后玩具及展台的布置给幼儿以美的视觉效果,幼儿主动探索玩具发出的声音又充分调动了幼儿听觉、触摸觉等。
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幼儿游戏,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4、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倾听各种玩具和乐器的声音,到第二环节,能回忆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到第三环节分析性地倾听各种声音,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复习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讨沦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球、木块、停表、刻度尺、卷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能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二、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生:阅读。
师: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三个问题可以任选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三个都探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问题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2: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3:同学在lOO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在实验报告上。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师: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间较短,测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难度较大,能否用另一种方法?
生:讨论得出:让小球、木块通过相等的路程,测所用的时间。求出通过各段路
程的速度,就可判断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了。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1)
提出问题: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或假设: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设计实验:
让小球从斜面顶端A下滑,通过相同的路程(距离)sAB、sBC、sCD所用的时间为tAB、tBC、tCD,根据v=,算出小球通过AB、BC、CD段路程时速度vAB、vBC、vCD,就可以知道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了。为了便于准
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用金属片(金属档板)分别固定在B、C、D三个位置。
实验器材:斜面、刻度尺、小球、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作记号B、C、D,让sAB=sBC=sCD=10m
2.将金属片固定在B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1,tAB=t1,记在下表中。
3.将金属片固定在C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2,tBC=t2-t1,记在下表中。
4.将金属片固定在D处,用停表测邮时间t3,tCD=t3-t2,记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
路程s/m
0.1m
0.1m
0.1m
时间t/s
速度v/m·s-1
实验结论:(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
实验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写在这里。)
师: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组装斜面,调整斜面的高度,使小球刚好从斜面上滑下,小球下滑太快,不易计时,让学生反复练习几次,使得每次小球从斜面顶端放开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2.学生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倒数“3、2、l、0”,当读到“0”时,将小球从斜面顶端放下,另一个同学同时启动停表。当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时立即停表。回表,重复几次这样的练习。两个学生交换进行同样的练习,作到比较熟练计时。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2)
提出问题: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或假设: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设计实验:
(同上略)
实验器材:斜面、刻度尺,粗糙的木块、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
(同上略)
路程s/m
0.1m
0.1m
0.1m
时间t/s
速度v/m·s-1
实验结论:
实验评估(同上略)
实验交流(同上略)
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同上略)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3)
提出问题:同学在l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假设或猜想:同学在l00m跑的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可能是越跑越快。
设计的实验:
先在百米跑道上每隔20m作出记号A、B、C、D、E、F,用停表测出某同学通过B、C、D、E、F位置的时间;tB、tC、tE、tF,算出tAB=tA,tBC=tC-tB,tCD=tD-tC,tDE=tE-tD,tEF=tF-tD,据v=,算出vAB、vBC、vCD、vDE、vEF就可知道某同跑100m速度变化的情况了。
实验器材
卷尺、停表、白石灰、100m的跑道
实验步骤
1.在l00m跑道上从起点开始用卷尺量每隔20m,用白石灰画一条线。
2、用停表测出某同学在通过B、C、D、E、F处白线时的时间。
3.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算出对应的.速度。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
路程s/m
20m
20m
20m
时间t/s
速度v/m/s
实验结论:
实验评估(要求同上略)
实验交流(要求同上略)
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先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停表、回表、渎数。
2.喊起跑口令的同学以——定的时间间隔倒数“5、4、3,2、l、0”,当读到“0”时跑步的同学起跑,计时的同学启动秒表,三个人反复练习几次,做到起跑、计时都准确,配合默契。
教师检查后,认为实验安全、可靠、可行、批准学生分小组动手探究。
学生交流实验结论,教师给予肯定、表扬、鼓励。最后要求学生好实验器材。
三、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师:实验探究过程要注意什么?
生甲: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不随意涂改实验测量数据。
生乙: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坚持实验。
生丙:要注意合作、交流。
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实验情况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与实践活动设计
1.课本P30作业1.2。
2.课本P30实践活动1。2。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六、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11-27
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12-09
科学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