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表内除法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表内除法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表内除法一教案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表内除法一教案2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教案3
单元练习
一、直接写出得数。
32÷8=54+26=3×7=83-60=
24+37=9×2=61-34=35÷7=
6×8=87-63=56÷8=75+15=
65-28=21÷3=30+48=6×6=
63÷9=55+14=5×7=40-23=
二、想一想,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1)54÷6(2)54÷9(3)6×9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1)6-7(2)7×6(3)6+6+6+6+6+6+6+6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1)8和2倍是多少(2)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8是2的多少倍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1)12×4(2)12÷4(3)12+4
5、8+8○8×2
(1)﹥(2)﹤(3)=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个女生。
(1)6(2)5(3)3
三、想一想,填一填。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
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四、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几。
8×()﹤365×()﹤56×()﹤40
54﹥()×812﹥()×328﹥()×7
五、解决问题。
足球乒乓拍羽毛球乒乓球36元/个18元/副6元/个4元/个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2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二(1)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某公园娱乐项目的价目表
价目表太空船4元碰碰车3元电动火车2元
(1)我们有20元,太空船票每张4元,能买几张太空船票?
(2)电动火车票每张2元,我们9个同学一起玩电动火车2次,一共要多少钱?
4、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表内除法一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表内除法一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
表内除法一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表内除法一教案7
填空
1.(1)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也表示45是( )的( )倍.
(2)表示( )个( )相加得48;还表示8的( )倍是48.
(3)8的2倍是( ),8是2的( )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 );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
(5)( )羊的只数是( )羊的( )倍.
2.按要求写算式.8、9、72
()×()=()()÷()=()()×()=()()÷()=()
3.直接写出得数.
3×4÷6= 5×9+35=54÷6÷3=72÷(23-15)= 4×8-16=6×6÷4=
4.列式计算.
(1)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4)把41按照每5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多少份?
(5)6的8倍是多少?
(6)54是9的多少倍?
(7)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
(8)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
5.解答应用题.
(l)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5)田径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舞蹈队有9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6)体育室里有一筐皮球,每班发给6个.5个班领走后,这筐皮球减少了多少个?
(7)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18朵,黄花有多少朵?
(8)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9)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10)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表内除法一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表内除法一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表内除法一教案10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教案1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均分”
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
(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
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练习.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
(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
板书:6÷3=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
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
2.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
10÷58÷220÷4
15÷516÷216÷4
(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
(6÷2=3)(6÷3=2)(8÷4=2)(12÷4=3)
(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
①(10个苹果,2个盘子.)□÷□
②(12个球,4个盒子.)□÷□
(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板书:20÷512÷2
五.讲解意义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教师领读两遍.
2.练习.
(1)填空:
8÷4=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
8÷2=412÷2=6
12÷4=320÷4=5
3..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质疑.
六、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2÷3=□
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15÷□=□
(2)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1)把12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2)小冬把8只兔子,平均关在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3)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4)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5)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4.游戏.
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七、课堂
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板书课题),所学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第一种分法”(板书),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除法的第二种分法.
板书设计
略
教案点评: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教材通过平均分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从而引出除法.教学时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除法第一种分法的含义.同时,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除号..
表内除法一教案12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 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表内除法”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指名回答)
师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师生互动,自主探究:
1、复习除法的意义。教师呈现教材第26页第1题的实物图。(课件出示)
师: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说一说,并根据实物图填写算式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学生补充乘法口诀后,指定学生交流汇报。学生齐读表内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做一个小游戏,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根据这句乘法口诀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小游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活动中,促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整理和复习”思考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道很有趣的习题,你能解决吗?是怎样想的?可以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思考题)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集体订正。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懂题目。
根据4个“□”的和等于8,求—个“□’是多少,就是计算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8÷4=2。
我检查过了,如果一个“□”=2,那么4个2相加就对于8,结果是正确的。
根据3个“Ο”的和是12,求1个“Ο”是多少,就是计算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12÷3=4,即Ο=4。我也检查了,1个Ο是4,那么3个Ο就是12,结果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技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开火车口算。(完成教材“练习六”第1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14算、引导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六”第2题。学生逐题列式解决,交流时说说列式的理由。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六”第3题。
(1)出示情境,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订正。学生列式并交流结果。
4、出示教材“练习六”第4题、复习除法应用题。
(1)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列式,(2)交流,说说每一道题列式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每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3)比较四道习题,你发现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5、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小组交流,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有关乘法口诀求商和乘、除法的应用题,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细心分析数试关系,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一教案】相关文章:
《表内除法》教案03-05
表内除法教案04-12
表内除法二教案11-23
表内除法教案(实用)07-01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04-12
《表内除法二》优秀教案03-04
表内除法教案(15篇)03-05
《表内除法》教案14篇03-12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