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阳朔shu 漓lí 江无瑕xiá 扩ku 散攀pān 登峰峦luán 雄伟山脉mài 比拟nǐ 重峦叠dié嶂 危峰兀wù立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通常为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也有红、紫等色的。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地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态”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阔”由“门”和“活”组成,写“活”时左右要靠紧些。“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欣赏美。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通过自主朗读、理解、搜集、欣赏、品味、感悟文中的精美佳句,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
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朗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特色】
1、“以画变话”借画悟文,“以话变画”引导学生想象,把枯燥的文字变为鲜活的画面。
2、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片或投影片。
3、录音机、录音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3、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心灵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出示图片或投影画面老师旁述(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同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目的]: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欣赏全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
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听录音示范读。
3、看图学文,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三、巧设情境,激发情感,感受漓江水的美,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利用投影或出示图片,展示桂林山水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它有什么特点?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板书:静、清、绿)
3、指导朗读。
(1)小组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2)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 岸在后移。
(3)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4)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
4、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6、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目的]: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二、学法迁移,品尝感悟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用学习漓江水的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练一练,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小组交流:通过读悟,结合图片,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3、交流汇报,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 (板书:奇、秀、险)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目的]: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目的]: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小结深化
1、小结:“是啊,桂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真是”
2、(以话变画)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儿的美景描述出来?(板书:美如画)
3、学生活动:画桂林山水、赞桂林山水、诵桂林山水。
五、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⑴ 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 静:
① 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 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 清:
①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 齐背。
⑷ 绿:
①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⑸ 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 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 奇:
① 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导朗读。
⑶ 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 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 篇5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
(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⑵ 指名分段读课文。
(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⑶ 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⑵ 反馈:
(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⑴ 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
(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⑵ 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⑶ 练习:
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⑴ 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⑵ 仿写:
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桂林山水教案 篇6
目 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 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 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桂林山水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桂林山水03-12
桂林山水教案02-27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03-08
《桂林山水》教案【荐】03-05
《桂林山水》教案【热】03-03
(优)《桂林山水》的教案08-28
关于《桂林山水》教案03-24
桂林山水教案【荐】03-31
【荐】桂林山水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