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18 19:04:43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美术教案合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美术教案合集7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活动目标

  技能目标:提高鉴赏能力,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创造力培养目标: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能力与知识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1)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2)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3)这里描绘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4)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5)横跨在汴河两岸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6)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7)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8)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楼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里面都画了许多条什么线?墙身和阶梯是用什么线表现出来的?这是城门,穿过城门会来到什么地方呢?

  (9)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小结:刚才欣赏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 1 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

  过渡语:如果《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物都动了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

  2、欣赏动态《清明上河图》。

  这是什么声音啊?停靠在汴河上的船怎么样了?虹桥上的人都怎么样了?树底下的人在干什么?船夫在船头上划动着船桨,我们学一学。。。。。

  过渡语: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很热闹,我们看一个地方……

  3、局部欣赏——虹桥。

  谁还记得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虹桥)你们可别小看这座桥,他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他的跨度有40多米,没有桥墩,而且全是用木头做出来的,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桥,造这种桥的方法也已经失传了。你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啊?我们现在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中欣赏到。

  桥上的人好多啊,这么,热闹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放大镜头仔细看一看。

  (1)桥上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抬轿……)他们是怎么抬轿的?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来学一学

  (2)在这幅画面都有干什么的? (骑马、挑担、推拉车……)前面的人在拉车,后面的人为保持平衡用力往前推车,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是怎样推拉车的。

  (3)这里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4)桥中间有一个人正在往下抛缆绳,他想干什么?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这艘船到桥的对面,高高的桅杆就会和桥梁碰到,所以桥上的入是想用缆绳把桅杆放倒,使这艘船顺利地到了桥的对面。

  (5)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好像在大声地吆喝着什么? 离我们最近的有一排排房子,房顶有好看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中国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小结: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最热闹的地方——虹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幅长卷的名字叫什么?《清明上河图》

  4、整体欣赏。

  今天,老师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找一找IIlj才我们都欣赏到了哪些地方?

  三、通过欣赏,对画家的赞美

  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尤其是在分析画面构图布局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不同,人物、帆船、建筑、桥梁等——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令人折服。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橡皮泥卷的技能。

  2、尝试分橡皮泥,知道橡皮泥越多,捏的花卷就越大。

  3、说说我的"花卷"最漂亮,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花卷一个。

  2、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人手一个泥工板。

  活动过程:

  1、观察花卷的图片,讨论花卷的外形特征——是一层层卷起来的。

  出示花卷,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总结:这是花卷,它是一层层卷起来的。

  2、教师出示橡皮泥,示范做花卷的方法。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先分泥,再捏花卷醒幼儿将不用的和搓好的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4、展览作品,并请幼儿说一说"我的花卷最漂亮"。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花卷做的最漂

  活动反思:

  玩是幼儿的天性,而幼儿园的泥工是幼儿喜爱的手工活动之一。幼儿在塑造物体过程中,可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泥塑的技能技巧,发展小肌肉群动作。在我们班泥工的前期阶段,先让孩子们学习搓和团这两种最简单的技能。在这次活动中进一步让幼儿学习拧的技能,对孩子的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运用橡皮泥拧的技能,使橡皮泥在他们手中变成千姿百态。麻花是孩子们所熟悉的.食物,物体结构也简单、形象特征鲜明,今天孩子在塑造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成功感,他们都会兴奋的让我看他们的麻花。我想在泥工开展的前期阶段我还会继续选择这种简单并且平时多见的东西,让孩子们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泥塑的兴趣。泥工在我们班实行不久,孩子对基本技能掌握还是比较好,但是塑造出来的物体较粗糙,不够圆润。我想下阶段的目标将孩子们已经会的泥塑再进行练习,通过“比一比谁的泥塑最漂亮”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

美术教案 篇3

  中班美术森林公园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观察公园课件的基础上,学会画出公园沿途风景,感知大自然的美好,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森林公园教案吧。

  内容与要求:

  在观察公园课件的基础上,学会画出公园沿途风景,感知大自然的美好。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公园场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课件上的公园场景,说出公园里面的景物和布局。

  2、小结:春天到了,我们到森林公园去游玩。见到了小河、篱笆墙、各种各样的小花……森林公园真漂亮。

  二、幼儿操作

  (一)教师示范

  1、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来逛一逛森林公园。

  (1)画出游玩路线图(在作业纸上找一个起点,用曲线画出)。

  (2)在路线上画出沿途看到的风景(篱笆墙、小花、小树……)。

  (3)在沿途停留的空白区域处可以线描画出小河、小桥……

  (4)涂色,使画面更加丰富、美观。

  2、小结:我们在作画时,一定要先画好路线图,遇到停留之处可以画个圆圈绕一绕;添画风景是,注意布局的'合理,不要过于拥挤。

  (二)幼儿操作

  1、绘画要求:

  (1)路线图不能断开,有起点和终点。

  (2)尽量添画多种风景,确保画面丰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添画风景。

  三、分享交流:你的森林公园里有哪些风景?

  请您关注:

  在活动中请关注以下方法:

  从画纸的边缘处寻找起点,路线图不能断开。

  先画出路线图,遇到停留之处画个圆圈绕一绕,空间布局尽量合理。

  添画风景时做到丰富,美观。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美术教案 篇4

  风雨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故事《彩色的云》中,有一个孩子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云可以变成雨吗?”有关云跟雨的话题便展开了;又有一个孩子说:“彩色的云会下什么样的雨呢?”……从故事中孩子们得到了答案。但是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这些彩色的雨滴在孩子们的眼中成了精灵,可爱又好玩,彩色的雨滴究竟是什么样的?又可以怎么表现呢?用什么材料表现?……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本活动。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观察、游戏中了解雨滴的特性;在游戏中拓展对雨滴的想像,并能用多种形式加以表现;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体验雨宝宝和小宝宝及老师之间的关爱友情,让幼儿关注大自然,萌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认识“彩色的雨滴”。

  2、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彩色的雨滴,学会“点”和“提”(跳)的动作。

  3、初步体验合作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创设墙饰“美丽的公园”,师先画好彩色的云、绿色的'草地、小动物等;

  2、录音磁带(风、雨、雷声)

  3、幼儿操作材料——粘贴类:彩色的艺术纸剪的“雨滴”若干、胶水;手指点画:红、黄、蓝、绿四种颜料装在盒子里备用、抹布若干;棉签画:棉签、四色颜料;雨滴胸饰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听音乐猜大自然的声音。

  (2)带雨滴胸饰做游戏“大雨和小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

  (3)互动游戏“找朋友”。

  要求:找相同颜色的朋友;找一样大小的朋友

  2、认识雨滴宝宝

  提问:“你们这些雨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雨滴像什么?”

  3、带领幼儿参观墙饰“美丽的公园”,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

  (1)设疑:美丽的公园里这么多小花、小草都口渴了,怎么办呢?

  (2)教师示范“点”、“提”的动作,

  幼儿徒手练习。

  蘸颜料→点一下,提上来→抹布擦手,换一种颜色再画。

  4、幼儿自选材料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合作作画

  手指点画、贴雨滴、棉签画

  5、结束活动、评价活动

  “你画了那么多的雨滴,小花、小草都会说些什么呀?”引发幼儿想象、讲述。

美术教案 篇5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到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地位,了解“文化”、“文化活动”、“文化现象”、“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等概念,体会北京文化丰富多彩的特点。思考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发现身边不健康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探索北京文化,并以绘画、摄影、展板、创编小报等形式加以展示。

  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对北京文化的不同影响。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此前,我们设计了城市雕塑,表现了城市印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城市的内容——以综合探索的形势深入了解一下我们的`首都北京。

  二、讲授新课

  1、利用教材完成“小组讨论”第2题。

  (1)分组探究

  每组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各组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部分或全部的文字及图片,围绕图片及相关的文字探讨一下两个问题:

  ①这些图片及文字分别反映了北京哪一方面的文化活动。

  ②你认为这些文化活动时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还是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教师小结

  ①北京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②教材所列涉及音乐、美术、体育、旅游、商业、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

  ③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有流行音乐等,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有北京胡同游等。

  2、利用各自生活经验即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完成“小组讨论”中的第1题与第3题。

  三、艺术实践

  以组为单位用各自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北京文化的艺术作品。要求充分展示组内探究的内容;可以几人合作,也可以单独制作。

  四、展示

  在黑板上及四周墙壁上展示各自作好的作品。

  五、回顾与展望

  谈话:热爱北京,弘扬文化。

  思考:对于身边不健康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文化大都市——北京

  教学反思:

  学生从图片和资料及老师的讲解中进一步了解了北京,眼中都充满着兴奋,希望以后能亲身经历,更多的了解北京。

美术教案 篇6

  课题: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课堂:表扬优秀作业

  七、拓展: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不同动物的明显特征,组合新“动物”,激发幼儿的奇思妙想,创造性地设计新造型。

  2、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感情。

  3、练习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精灵操作教具5个、展板。

  2、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观察“神奇小精灵”的变化过程,发现它的神奇之处

  (1)以邀请蛋宝贝到班里做客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

  教师神秘的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然后轻轻从身后拿出“精灵蛋”。

  (2)与幼儿一起玩“神奇变、变、变”的游戏,感知小精灵的奇特。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蛋,它是一个神奇的小精灵!只要我们一起念魔法口诀‘’,小精灵就会出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教师手持教具正面,与幼儿共同念魔法口诀:“神奇精灵变、变、变”,同时将教具背面的神奇小精灵的头、手臂、腿、尾巴陆续拉出,引导幼儿观察。

  “神奇小精灵和我们地球上的小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头到腿仔细观察神奇小精灵,发现它的神奇之处:具有多种动物的特征(如:兔子的头、猪的嘴、小鸟的翅膀、松鼠的尾巴、大象的腿)。

  (3)请幼儿分小组操作小精灵操作教具,感知小精灵的变化无穷。

  “桌子上也有一个小精灵,我们快去看看,你们的小精灵能变成什么样?”

  幼儿自主操作小精灵操作教具,感受小精灵的无穷变化。

  一起玩“神奇变、变、变”的游戏,比一比哪组的小精灵变得最神奇?

  引导幼儿思教“动画片中的小精灵有很多的本领,小朋友变出的小精灵有什么本领?”

  2、发挥想象,设计神奇宝贝

  (1)“如果你是小设计师,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小精灵?”在幼儿描述自己想象的同时,教师将幼儿描述的动物特点分别画在黑板上,如:兔子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等主要特征部分,以便幼儿重新分解、组合新形象。

  (2)幼儿设计神奇宝贝。“请小朋友担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神奇的小精灵,告诉我们它长什么样,能帮我们做什么?看谁和别人设计得不一样?”

  (3)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边观看幼儿的创作过程,边有针对性地提示、引导幼儿:“想一想,小精灵怎样能‘变’得更神奇?”

  3、幼儿展示、介绍作品

  (1)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画完后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粘贴在展板上,与同伴一起欣赏。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与幼儿围坐在展板周围,鼓励幼儿尽量放慢语速介绍作品,并提醒同伴认真欣赏、倾听。对于没有介绍作品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分小组介绍、分享绘画作品,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感受。

  (3)留下任务,引发继续探索。“今天我们小朋友都设计了自己喜欢的小精灵,在活动区游戏时我们可以把它剪下来,贴在墙壁上介绍给大家,把我们班变成一个小精灵王国!”

  个人反思:

  《设计神奇小精灵》的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被激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却依然高涨,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让我快乐了。与此同时,我也陷入了对这次活动的深深思考,并从反思中获得以下感悟:

  教师是幼儿兴趣的发现者

  身为教师,我们经常为选择活动的主题而绞尽脑汁。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耐心地观察幼儿,和他们做朋友,真正融入孩子们清纯无暇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中激荡着很多千奇百怪的奇思妙想,蕴涵着他们对世界万物的关注、好奇与探索。这些内容才是最贴近幼儿生活、最鲜活的活动素材,因为它们都源于孩子。

  ·教师是幼儿创造灵感的点播者

  在此次活动前,我引导幼儿对动物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运用有趣的教具,鼓励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为小精灵“变身”,并适时启发幼儿:“如果你是小设计师,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小精灵?”以激发幼儿的探索与思考,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我及时支持幼儿的创造,引导他们继续发散思维,将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进行再组合、再创造。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指导、启发,幼儿对设计小精灵的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激发出了内心的创作欲望。

  同伴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

  在绘画小精灵前,我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最初的设计方案,引导幼儿从同伴那里得到启发,重新丰富构建新造型。记得在孩子们讨论的过程中,乐乐想要设计一个长着大象的鼻子;兔子耳朵和小猪脚的小精灵。他说:“这样的小精灵可以帮助人们救火。哪里着火了,它的长耳朵会很快听到人们的求救,然后就用大象的鼻子迅速把火扑灭!”亮亮在一旁想了想,大声说:“不如把小猪的脚换成长颈鹿的脚吧!这样多高的地方着火它都不怕啦!”听了他的话,乐乐情不自禁地攥起小拳头,一边挥舞一边高兴地说:“这真是个好主意,这样我的小精灵就更棒了。谢谢!”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小精灵的创造过程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在他们心里,自己设计的小精灵都是最棒的。为了更好地拓展幼儿的创作思路,调动孩子们继续创作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于班内性格内向、胆儿小的幼儿,我会鼓励他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们欣赏,使其在集体中得到鼓舞与认可,树立自信与勇敢。

  把握全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绘画创作

  在《神奇小精灵》的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在参与设计讨论的过程中积极而主动,想出了很多的新点子。但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却迟迟不敢下笔,或是画出的动物局部特征不明显。事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其一,幼儿缺乏绘画多种动物的经验。孩子们虽然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但由于缺乏绘画经验,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绘画出来。其二,教师没有全方位帮助幼儿做好经验准备,不了解幼儿掌握动物造型的情况就开展此活动,忽略了个别幼儿的能力水平及经验储备情况。如果在活动前期我先了解幼儿会画哪些动物,并有意丰富一些幼儿画动物的经验,再开展此次绘画创作,应该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创造。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02-20

美术的教案11-08

《刷牙》美术教案04-01

大班美术教案04-19

小班美术教案04-25

《美术的节奏》教案04-27

【推荐】美术教案10-12

星空美术教案02-07

蜗牛美术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