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三、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2、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5、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2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方法手段:
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
理解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了解关联词“即使、也,”的作用,能用这个词说说话。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重点段落的合作交流学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出示蝙蝠和飞机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飞机上的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蝙蝠)
二、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同桌正音)
2、出示写有生字词的课件,指名读生字词,注意“蝙蝠、捕捉”等词语的读音。
(反思:先是点名读生字词,基本都读正确。再是请一名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所有的生字词,结果错音多,不会读的也有几个。如:捕捉、避开、障碍物、荧光屏等。看来让个别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才能真正掌握学生是否真的巩固。字词训练要扎实,不能让部分学生滥竽充数。)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反思:划出关联词,大部分学生不困难。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举手的'就寥寥无几,是学生没有理解这个词怎么用,还是他们的思维惰性?出现的问题有:只用上了前半个词忘了后半个,或是语句不简洁,前后不通顺。但两名学生非常好,用上关联词说出了课文的内容:即使不蝙蝠的耳朵塞上,它也能在晚上飞行。飞机即使在晚上飞行,也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试验
方法
结果
证明的问题
3、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试验
方法
结果
证明的问题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
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夜间飞行
靠的是嘴
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上
铃铛响个不停
夜间飞行
靠的是耳朵
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进一步朗读,掌握课文的大意。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达探测。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耳朵)。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填空题: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________,用它来________。
(2)我知道________的发明,用它来________,是从________得到启示的。
(3)我觉得还可以从________得到启示,来发明________,用它来________。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第一课时
预习探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合作交流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品读体验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嘴巴超声波天线无线电波
障障
碍碍
反射物反射物
耳朵荧光屏
(蝙蝠)(雷达)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巩固延伸
①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②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③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
板书:蝙蝠和雷达
耳朵雷达
蝙蝠飞机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应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明白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积累运用语言,对照图,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早上,我们预习了《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课文为什么把它联系在一起了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课本解决问题。
2.首先,我们课前放松一下,走进字词林。猜一猜:(幻灯片1)
三人()三木()三口()十五天()......
看我们今天的生字林(幻灯片2),你也能说出几个趣味题来让大家猜猜你说的是其中的哪个字吗?
在识记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如蝙蝠的蝙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荧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下面让我们走进词语林:开小火车形式领读;说一说你已经理解的生字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词语认读得差不多了,那么同学们课文读通顺了吗?分小组读。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读得最认真,最整齐。并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试着分段
2、课文读完了,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不错,希望再接再厉,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3、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科学家们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3-7)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三、研读重点段落
1、既然课文题目是《蝙蝠和雷达》,那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是哪一部分?(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拿出笔画出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并想想说明了什么问题?(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并用“即使......也......”造句
3、针对“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一情况,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疑问。齐读,点名读,读出疑问语气。
4、真的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吗?不是。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组合作,默读4、5、6自然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响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铃铛象个不停
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互看图表,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
师小结: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一说你从句子里体会到什么?(感悟“经过反复、终于)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呢?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作业布置:
1、写一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
3、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内容。
4、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默读7、8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嘴巴天线
超声波无线电波
障碍物障碍物
反射反射
耳朵荧光屏
3、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阅读文后”资料袋“,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四、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中练习。
课后反思:
本堂课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因为这一部分内容简单,而花时太多,挤占了后面仿写的时间。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目的复述课文的真正用品。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情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尽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说的训练,但思考和问题过于浅显,对学生的思维素质没有很大的促进和影响,生成性的东西较少,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 ),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
3、边……边……说明什么?你能说个句子吗?
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这里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强调了什么吗?你能试着说一句话吗?在说完之后同学们说一说它强调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5、指导朗读。
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
6、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节课的预习作业,把你填好的实验报告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仅仅这三次试验能证明这个结论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
你能说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吗?在这里去掉行吗?为什么?
“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 )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老师边听学生填空,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蝙蝠飞行原理图。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七:作业布置:
师:回顾全文,科学家发现问题(第1、2段),提出疑问(第3段),在经过试验解决问题(第4、5、6段),最后得出两种事物的联系(第7、8段),让读者一目了然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课下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我又在两个班进行讲课,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填写的实验报告单,由于报告单由三次试验的三行改成四行,学生讨论更是热烈,而且大都能说出老师为何又设计了四行。小组活动有序、省时,为下面的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说、画、讲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也显得容易多了。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 幕 墓 暮 慕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二、课后质疑,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
2.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研读,感悟重难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抄读,积累字词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读课文,复习巩固
①听写字词。
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讲读,学当解说员
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
解说要点:
a.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
b.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C.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解说员。
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解说情况,主要是表扬与激励。
●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①指名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什么是仿生学,教师出示课件(图文并茂),补充介绍相关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②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课外资料,教师下发资料卡片,指导学生阅读、精选、仿照课后资料袋制作自己的资料卡片,注意内容要精选自己读得懂的,不要长篇大论原文全抄。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可设计为:
类别 仿生学小资料 搜集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
③展示交流资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读、实物投影展示,张贴在学习园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伙伴交流。
●回读,观察小练笔
①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②课堂小练笔:描述配合的情景。
a.齐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词。
b.请两名学生表演一幕双簧(可事先排练并保密),其他学生观看后写一、二段话,描述两个小演员相互配合的情景。
c.宣读交流,点评两三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10
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将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教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小品。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方面,多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CAI在色彩、动画、声音上比其他的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揭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教师首先放飞机夜航的动画片:在茫茫的夜空中,一红一绿的两盏等不停地闪烁,这是飞机在夜航。幽美的夜空,神秘的亮光立刻吸引了学生,激发起探究的欲望。教师提问:飞机靠什么在夜间安全航行呢?。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科普作品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教学的难点。CAI却可以事先安排好推理的程序和步骤,让学生直接参与,自主探索。
教学《蝙蝠和雷达》第3.4自然段。
1.教师设计好科学家三次让蝙蝠飞行的实验情况统计表,问:小朋友,让我们都来当完成这几次实验的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好吗?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要求:填表,各小组分别介绍三次实验的场地布置情况、试验的方法、结果以及证明的问题。
3.汇报、交流。
4.辨析词语: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句话中去掉配合起来通吗?为什么要加上配合起来。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协作学习或向老师求助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指导,点拨,是学习群体活动的组织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象为直观,解决重点、难点。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导航原理之间的相似之处是课文的难点。这时多媒体就能发挥优势,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使用抽象变得直观、生动。 教学这一部分时:
1.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蝙蝠是怎样用嘴探路的'?谁来把这些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画上表示超声波进行方向的箭头?
3.说话训练:根据蝙蝠探路图,联系说话。
4.雷达是怎样导航的?(同上)
蝙蝠探路和雷达导航的原理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教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欲望,提高训练的质量。
多媒体显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2.想象训练和说话训练:蝙蝠和雷达的对话。
如何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材料,在学生脑中动起来。教者紧扣住语言训练和想象训练这一着力点组织教学。学生学完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导航的原理,观看多媒体:蝙蝠拜访雷达。
(教师讲解:有一回,蝙蝠在晚上飞行时发现了夜航的飞机。他非常惊讶,新想:这飞机怎么也有夜间飞行的本领?经过打听,他知道了,原来是因为飞机上装有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如何帮助夜航的飞机安全飞行的呢?蝙蝠不明白。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决定去拜访雷达。蝙蝠会向雷达问些什么问题?雷达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同座位的同学,一个做蝙蝠,一个做雷达,试着说一说,并表演蝙蝠和雷达的对话。
唤起学生感知,拓展思维空间。
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新技术,新工具又何止雷达呢?你们还知道哪些事例?
1.观看一段利用仿生学发明、创造的片子。如:鱼与船,丝茅草与锯子,鸟与飞机
2.介绍学生阅览一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读物。
3.根据观看的片子或自己动手做实验,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鸭子和潜水员》。
课本、教材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组织讨论、学习,课外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蝙蝠和雷达教案】相关文章:
蝙蝠和雷达教案02-08
《蝙蝠和雷达》教案02-18
蝙蝠和雷达教案11-09
《蝙蝠和雷达》教案03-09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03-02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02-23
《蝙蝠和雷达》备课教案02-22
蝙蝠和雷达教案五篇02-13
精选蝙蝠和雷达教案3篇02-18
蝙蝠和雷达教案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