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
通过对描写刘备的神态、语言、动作词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具准备:
1、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多媒体配套课件
2、有关《三国演义》故事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谈话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生补充:《三国演义》)
3、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生交流)
4、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 刘备字——
张飞字—— 关羽字—— 李白字——
5、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
2、解释课题,补充课题。
引导: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请在课题前加上拜访的原因,在课题后加上拜访的结果,试着说一说。
(生讲述)
过渡:其实,大家所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3、“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上官、夏侯、司马、玄武……)
4、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查查字典。
5、由这个题目你想到过什么问题?通过三遍读课文,解决了吗?还想问自己或问我什么问题呢?(生交流)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
7、课件打开生字版指名认读、连词、释意。
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各自默读课文,明确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2、交流讨论。
四、播放课件欣赏:动画演示故事、配乐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深层读悟课文。
2、认真完成写字练习。
《三顾茅庐》教案 篇2
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 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 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成功:
一、思路明白,设计清晰。
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为突破点,教学时紧扣“尊重”这一中心词,依循“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和诸葛亮的“隆中决策”,使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思维敏捷、自信而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效果良好。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
我为了避免教学时枯燥、乏味,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14张幻灯片,有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重点句段、有三国时期群雄纷争图、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图、有古隆中图。既使学生清楚直观、又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导入课文,简捷自然。
导入课文时,我避免了繁琐的介绍,而是联系电视剧及古典小说,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简捷自然。
四、抓住细节描写,品析人物性格。
本文关于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等在文中作者都刻画地非常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品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但是也有三点不足之处:
预设不足,时间紧迫。
本文最精彩描写景物部分,并用“来到……只见……”仿写比喻句,由于我设计课文时,预设不足,没想到学生会在理解课题“三顾茅庐”中的“三”是写刘备三次去隆中还是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这个问题卡壳,耽误了时间,所以在最后仿写比喻句时时间紧迫,没来得及让学生展示,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
重点字,领悟不透彻。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关羽和刘备对话部分,关于“嚷”到的“嚷”时,没有让学生真正“嚷”出来。
今后,在课文设计时,一定要给自己的课堂留有一定的“空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与别的老师沟通交流,多听专家讲座,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高度、更有趣味性,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喜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顾茅庐》教案 篇3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取材于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的文章。不过,这种历史题材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但是,我迎难而上,选择这篇课文上了一堂公开课。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本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我课前了解情况,课中多法并用,课后拓展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了解情况,充分铺垫
教学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开学,我就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我们这些刚升入四年级的农村孩子,读过大部头的《三国演义》的几乎没有,看过电视连续剧或者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的也是一小部分,只有少部分男同学搜集过大量的三国人物卡,对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略知一二。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拉出来就上这篇课文,很可能出现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无法真正进入角色,无法真正体验感悟到文章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布置了一项长时间的预习作业:建议同学们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建议同学把搜集过的三国人物卡带到学校,在课间玩耍时互相交流;同时,我也利用晨会课、中午午读时间给同学讲三国故事。虽然,孩子们只是模模糊糊、囫囵吞枣地了解了一些三国内容,不过,这样做,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探究课文的欲望。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二、课中,以读为本,多法并用
(一)情境导入
1、上课伊始,在悠悠的古乐中,我抱着一本《三国演义》走出,并缓缓叙述:“《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2、拿出“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刘备”这些人物的卡,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让学生根据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谁,并作简单介绍。
3、转入课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悠悠古乐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三国人物卡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几位重要人物的身上,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释题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1:刘备三次到茅庐去。
生2: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生3: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到茅庐去拜访诸葛亮。
生4:桃园三结义三次拜访诸葛亮。
(以往的解题,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或者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而这次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释题。实践证明,这一富有创意的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各种答案喷涌而出。课堂上的热闹已不是流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体现。)
(三)赛读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1、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都没有见着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第二自然段写了去之前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张飞叫嚷起来,他是怎么叫的,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评一评老师读得怎样?你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
3、刘备听了很生气,他怎么说的,指名学生读,请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4、师生合作读对话,同桌合作读,体会张飞、刘备不同的性格。
(多形式的评读、赛读、合作读,增加了读得趣味性。加上一开始老师的范读就比较夸张到位,学生易于摹仿,学生自然地体会到张飞这个人个性比较豪爽、鲁莽,刘备比较稳重,尊重人才,为学习后文奠定了基础。)
(四)看、议、读、悟,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动作
1、看一看:刘备究竟是怎么拜访诸葛亮的呢?请看录像。(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当吻合。)
2、议一议:欣赏完毕,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
生1:离诸葛亮家很远,刘备就下马步行。
生2:刘备敲门很轻。
生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于、张飞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上等候。
生4:他们等了很长时间。
生5:一听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就快步走进草堂,与他相见。
3、读一读:再来让学生读课文。学生的脑海犹如放电影一般全活了。
4、悟一悟:此时,请学生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刘备等人十分耐心,其实他内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的真诚。
(五)串教比喻
课文里有三个比喻句:
1、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似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它们分布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句一句教,既繁琐,学生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在讲到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后,把这三个比喻句连成一串珍珠一块儿教:“刘备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刘备如此虔诚邀请的人肯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教第1句)“诸葛亮出山后是怎样辅佐刘备的呢?”(教第2、3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前后贯通,融为一体。
三、课后,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课文学完了,但我在想,我们难道仅仅是告诉学生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吗?答案是否定的,不。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知道刘备求贤若渴,待人诚心诚意,还要让学生换位思考:假设当时站在门外等候诸葛亮的是你,你会怎么做?在日常生活中你待人真诚吗?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样一个三国故事,还要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的其它故事,品位祖国的灿烂文化。我设计了以小队为单位出一期“话三国”手抄报,举行一次班级“讲三国”故事比赛。
(可喜的是教完这篇课文,班级里几乎人人有了一本《三国演义》。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课间放弃休息,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读着。在教学这一单元后面练习中的“熟记成语”时,有同学发现这八个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给我们构建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诸葛亮形象。
教后反思:
1、“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学生生命里的40分钟,学生是在学语文。而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各种实践活动,学生都在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像这一类历史性题材而且是选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创造,让知识内外沟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可持续性。
2、“功夫在课外,得法于课内。”要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首先必须上好语文课,使学生爱语文。这节课较好地改变了目前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乐于探究、主动求知,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顾茅庐》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三顾茅庐》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
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
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刘备用“鱼”和“水”来比喻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反映了什么?
通过本文,你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吗?
③师生交流
张飞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相同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含义?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恭恭敬敬”这些词语表现了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快步”一词突出了刘备怎样的心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5)理解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六、课堂检测:
1.读一读,画出汉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chen chéng) 晌(shǎng xiǎng)午 策(cè chè)略
没有见着 (zhe zháo zhuó) 山冈 (gāng gǎng)
茅塞(sāi sài sè)顿开
2.我会填
三( )茅庐 青翠欲( ) ( )( )起伏
秀丽( )人 群雄( )争 茅塞( )开
3.想想《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 )得( )——如鱼得水 ( )进曹营——一言不发
( )之心——路人皆知 ( )穿针——大眼瞪小眼
( )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 )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 )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七、课外拓展:
认真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按原文填空
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刘备听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
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三国群英荟”中的《桃园三结义》、《张飞认输》、《过五关,斩六将》。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读下面的话,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尊重人才 诸葛亮
(生气 下马步行 轻轻地 恭敬)
【《三顾茅庐》教案】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案09-12
《三顾茅庐》教案02-19
三顾茅庐教案04-23
《三顾茅庐》教案10-28
三顾茅庐教案15篇02-01
《三顾茅庐》教案6篇01-16
《三顾茅庐》教案14篇02-20
《三顾茅庐》教案15篇02-20
《三顾茅庐》教案(15篇)02-20
《三顾茅庐》教案3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