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5-05 09:23: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集锦五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2、乐于和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搜集的相关资料 课件《家是什么》 音乐《让爱住我家》 音乐《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出示“家”,提问:“你喜欢自己的家吗?” “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为什么最喜欢它?”请幼儿逐一讲述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或宠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间。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我爱我家。

  二、 教师演示课件,幼儿通过欣赏诗歌《家是什么》,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诗歌《家是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诗歌中的话小朋友有没听明白的地方,想问一问吗?”引发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互相解答,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小结:妈妈用勤劳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漂亮,让家人感到很温暖;爸爸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家人挡风遮雨,让家人享受幸福和快乐。所以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三、 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除了诗歌里所说说的,你感觉家还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回答家是**,尽量理解它的寓意。

  教师小结:家是**,家是**,……。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四、 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加深爱家的情感。

  五、 理解广义的家,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别的温馨,小朋友们和老师在一起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一班。”“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了更大的家——中国。” 由小家联系到班级、国家,将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

  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儿相互拥抱,感受相互的爱。

  教师小结:我们爱自己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家!

  附:

  家是什么

  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

  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

  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

  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活动延伸:

  为家人、老师、朋友说一句话或给一深深的拥抱。

  教学反思:

  1、课堂效果不错,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运用图片导入,收到很好的效果,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学习儿歌。效果比较明显。

  2、在教学过程,孩子对变魔术很感兴趣,孩子通过这种形式,巩固对字的认识。

  3、不足的地方,忽略了个别孩子的话语。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感知理解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正确的表达。

  2、能将生活中的变化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动口表达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2、颜料、玻璃瓶、醋、糖、饮料粉、冰、碗、勺子、水果、榨汁机、剪刀、胶水、油画棒、温度计、蜡笔、纸,记录各种变化的碟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会变。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会变,我会变,我们都会变)幼儿做一个模仿动作。

  2、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变的是什么。

  3、再玩一次游戏,鼓励幼儿做的'动作和原来的不一样。

  二、教师用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一瓶花提问:

  师:小朋友,老师这朵花好看吗?是什么颜色的?老师把白花变成红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朵花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么样变成红色的呢?

  教师小结:这朵花本来使用白纸做出来的,然后老师又在给它放在颜料盒里染成红色,所以花就变成了红色。

  2、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把一朵白花变成了红花,你们能不能开动小脑筋,想办法让一些让东西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呢?

  3、幼儿讨论话题

  三、尝试变化。

  1、教师讲解各组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师: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改变一些事物,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东西,要让小朋友来变一变,让这些东西和原来不一样,你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东西和材料。

  要求:你每做一次实验就要记录下来。

  2、幼儿分组尝试了解各种变化。

  (1)纸的变化:各种纸、剪刀,幼儿通过撕、剪、卷、粘贴等方式让纸发生变化。

  (2)水果的变化:幼儿用榨汁机把水果进行加工,看有什么变化。

  (3)水的变化:小碗、勺子、冰糖、饮料粉、醋、。幼儿尝试加入不同的东西,让水发生变化。

  3、幼儿交流各自发生的种种变化。

  师: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你使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是用了哪些工具?

  4、教师小结:

  只要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等与原来不一样就是变化,要让东西发生变化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四、欣赏变化

  师:刚才是小朋友自己通过操作使许多东西发生了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电视里的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组织幼儿观看录象,了解部分事物的变化过程。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看到的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看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的变化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一些。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有些变化用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则比较长。

  五、记录变化

  1、你知道哪些变化的时间比较长吗?(幼儿讲述)师:下面请小朋友把你知道的变化时间较长的过程画下来。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外出,在大自然中继续观察。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顺应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了“争做文明小天使”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宣传文明行为的活动中,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观看公益广告,正确行为的认知。

  2、制作文明宣传卡,向周围人宣传文明行为。

  3、锻炼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并体验做宣传员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公益广告(成人的文明行为)、录像(幼儿的文明行为)、歌曲“讲文明、懂礼貌”、不同造型的小纸卡、彩笔。

  重点、难点:

  能够清晰判断社会行为的对与错,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过程:

  1、通过倾听歌曲“讲文明、懂礼貌”(放录像),引出主题。

  你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观看公益广告录像,分辨正确行为。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

  幼儿:叔叔把可乐易拉罐从地上捡起,扔到垃圾桶里了。

  幼儿:有个阿姨把一个盲人送过了马路。

  幼儿:还有个叔叔帮助阿姨把门给打开了。

  幼儿:有个开车的阿姨把车停下让走路的人先过去的。

  教师: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观看幼儿录像“好娃娃”,进一步分辨幼儿行为的对与错。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很美,但也有些不好的行为。我们要上小学了,怎样让更多的人学习文明的行为。

  4、共同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人讲文明,表现文明的行为?

  我们还可以向大家宣传好的行为。

  5、制作“文明宣传卡”。

  6、幼儿走向社区、街头宣传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小天使。

  活动反思:

  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结合,选择了幼儿关心和感兴趣的主题,因此幼儿能够始终积极参与其中。尤其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的热情;由于幼儿在课前积累了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的材料,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做到踊跃发言,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整个活动推向了**;活动的结尾使活动更加丰富,在成人的配合下,幼儿走向街头的宣传,使幼儿体验到作为文明小天使的快乐与成功。

  不足之处:

  社区宣传活动准备与思考不够深入。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时间对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这次社会活动《一分钟》从儿童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两个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的重点是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难点是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新《纲要》指出: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儿童的过程体验,这是唤起儿童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这次活动以"一分钟"为线索,引导儿童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活动首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去感受一分钟,认识一分钟的概念,然后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感悟时间的`重要,从而懂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串珠,胶泥,弹珠和筷子,包糖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ppt出示保洁奶奶不快乐的画面。

  提问:这是谁,她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可是一分钟后,情况忽然就变了。(出示保洁奶奶露出笑脸的画面)提问:奇怪呀,这一分钟发生了什么事,保洁奶奶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了?

  3.出示小朋友帮保洁奶奶捶背的画面,揭开谜底。

  4.小结:一分钟,小朋友的一个举动,就能让保洁奶奶高兴起来了,你们觉得一分钟神奇吗?那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

  二、在游戏中认识一分钟长短。

  1.我们来玩个"金鸡独立"游戏,看看一分钟有多长?

  提问:大家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下面请大家看一分钟时间的动画片。

  提问:现在大家觉得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

  3.讨论:玩"金鸡独立"游戏和看动画片都是一分钟的时间,可是有的小朋友却觉得玩"金鸡独立"时间长,看动画片时间短,这是为什么?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时钟。

  4.大出示时钟,小朋友们看钟面上有什么?

  5.一分钟就是这根又细又长的秒针走一圈,等会秒针开始走的时候我们试着数一数秒针走一圈一共响了几个滴答?好,仔细听,预备,开始。

  6.说说一共响了几个滴答?(60个)

  7.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响了60个滴答表示60秒,也就是一分钟。

  8.提问:小朋友觉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什么事情?

  三、在操作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搓团圆、串珠、夹珠子、包糖、插花、贴画)

  2.教师介绍操作规则:时钟开始走我们才可以开始操作,时钟停,停止操作。然后把你的操作结果录到表格里。比如说你夹了10个弹珠,就用数字10记录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大家能干些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

  4.交流一分钟游戏。

  向大家介绍大家在一分钟里做了什么事情?

  5.讨论:每组做一样的工作,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四、讨论交流:如何珍惜时间?

  1.交流:一分钟很短,但是如果我们抓紧时间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人能在一分钟里做一件有了不起的事情。

  2.观看多媒体课件《可贵的一分钟》

  3.讨论:只要我们珍惜时间,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我们怎样来珍惜时间呢?

  4.师总结:做事专心,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都是珍惜时间的好方法。其实时间是很宝贵的,这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浪费,让自己学习好、生活好,精彩度过每一分、每一天。

  五、结束活动:体验一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反思:

  1、《一分钟》活动目标,主要来源于生活,在儿童已有的一些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目标达成较好。

  2、活动中的材料与环境的投放,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看大钟体验一分钟中,了解到了一分钟就是60秒,在尝试做一件事体验一分钟时,孩子通过自己做事,体验到了短短的一分钟,却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在活动中我又为孩子创设了许多体验后的交流时间,让孩子们毫不拘泥的大胆讲述,扩展了已有目标的涵义。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组合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面值的仿真人民币;储钱罐。

  活动过程:

  1、游戏《猜币值》。

  教师出示储蓄罐,请幼儿猜一猜在这个储蓄罐里可能有什么样的人民币?带幼儿猜测后,教师将储钱罐里的人民币取出来,大家看一看,说一说都是什么样的人民币。

  2、集体活动。

  教师手举一张100元的人民币,问幼儿:“老师这有1张100元的人民币,请幼儿想一想,用几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呢?教师操作演示。

  教师让幼儿取出仿真人民币,然后探索操作2个50元是多少钱?一张4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一角人民币?等等。

  3、自由活动。

  两个幼儿一组操作仿真人民币,一个幼儿取出人民币,另一个幼儿取出与其总币值相同的不同的仿真人民币。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16

大班社会教案04-26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会树教案04-01

大班社会教案06-11

大班社会《家乡》教案04-08

大班社会《毕业》教案04-04

大班社会认知教案03-14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